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三虫”发生特点1.1棉铃虫精河棉区棉铃虫越冬代成虫4月下旬至5月初羽化;越冬代羽化高峰期和第1代卵高峰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7月上中旬为棉铃虫幼虫高峰期,危害高峰为7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1代成虫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上旬出现成虫高峰期;幼虫高峰期在8月上旬至8月下  相似文献   

2.
桃红颈天牛发生及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果表明,桃红颈天牛在河北省石家庄3年(跨4个年度)发生1代,成虫发生期在6月底至8月上旬,雌雄比为1:1.31;卵孵化的始、盛、末期分别在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8月中旬;孵化后的幼虫为害到9月中、下旬开始在木栓或皮层的虫穴道内越冬,11月下旬结束,第2年3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出蛰,到6月下旬或7月上旬结束。木质部内幼虫为害到9月上中旬至10月上旬全部越冬,第3年4月初开始出蛰,为害到6月上、中旬进入静止,直到第4年5月上、中旬化蛹,静止期平均290.7d。成虫在蛹室内羽化,平均经17.3d出洞。  相似文献   

3.
黑刺粉虱 ,近几年已在全市茶园中普遍发生 ,成为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它传播快、危害重。以幼虫在叶片背面刺吸茶树汁液 ,其分泌物招引煤病发生 ,使茶树叶片正面乌黑 ,阻碍光合作用 ,导致芽叶稀瘦 ,树势衰弱 ,抗冻能力下降。为了减轻黑刺粉虱的危害 ,近年我们观测了其发生规律 ,并进行了防治试验 ,结果如下 :1 .发生规律根据日照市茶试站观测 ,黑刺粉虱一年发生 4代。以卵或幼虫在叶背越冬 ,翌年 4月下旬 ,越冬代成虫大量羽化 ,1~ 3代成虫分别在 6月中、下旬 ,8月上、中旬 ,9月下旬盛发 ;盛卵期 5月中、下旬 ,7月中旬 ,8月中旬 ,1 0月上旬 …  相似文献   

4.
1棉田重要害虫的发生规律1.1棉铃虫的发生规律棉铃虫一年发生3~4代,主要以2代、3代危害棉花,根据近几年的田间调查,第一代卵和幼虫盛发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二代卵和幼虫盛发期  相似文献   

5.
<正>钻心虫,是谷子产区的一大虫害,一般发生年份减产10%20%,严重发生年份减产40%20%,严重发生年份减产40%50%,甚至造成绝产。钻心虫一年发生2代。老熟幼虫在谷茬及秸秆中越冬,少数在糜子、狗尾草等茎秆中越冬。越冬幼虫在5月中旬化蛹,蛹经850%,甚至造成绝产。钻心虫一年发生2代。老熟幼虫在谷茬及秸秆中越冬,少数在糜子、狗尾草等茎秆中越冬。越冬幼虫在5月中旬化蛹,蛹经815天羽化为成虫,在谷苗下部的第二至四片叶潜伏,当日交尾,次日产卵,6月中下旬为成虫盛发期,随后进入产卵盛发期。第一代幼虫6月中下旬危  相似文献   

6.
<正>核桃举肢蛾又名核桃黑或黑核桃,近年来,是为害核桃生产的最严重的一种虫害。由于早期危害不明显,特别是大部分幼虫是钻入硬壳内蛀食种仁,所以不好发现,一旦发现落果,或果实变黑时,往往已经错过防治时机。举肢蛾危害盛期多在7月上旬,但防治其危害应该"赶早"。核桃举肢蛾在山东、河北等地区一年发生1~2代,以2代居多,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1~3厘米深的土内、石块下或树干基部皱裂缝内结茧越冬。越冬幼虫化蛹后于第二年5月初开始羽化出土,5月中下旬为羽化出土盛期。成虫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入侵棉花害虫——眩灯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近两年发现的一种新入侵棉田的重要荒漠植被害虫——眩灯蛾[Lacydes spectabilisc(Tauscher)]的生物学特性。介绍了卵、幼虫、蛹、成虫的形态特征。其寄主较为广泛,1年发生1代。4月中、下旬出蛰危害,5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越夏,7月下旬开始化蛹,8月下旬成虫羽化并产卵,9月中旬幼虫孵化。提出了该虫的监测与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近两年发现的一种新入侵棉田的重要荒漠植被害虫--眩灯蛾[Lacydes spectabilisc(Tauscher)]的生物学特性.介绍了卵、幼虫、蛹、成虫的形态特征.其寄主较为广泛,1年发生1代.4月中、下旬出蛰危害,5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越夏,7月下旬开始化蛹,8月下旬成虫羽化并产卵,9月中旬幼虫孵化.提出了该虫的监测与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糖槭蚧对阿勒泰地区人工林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该害虫在该区1年发生1代,以若虫在树干和枝条表皮下越冬。成虫5月下旬开始活动为害,8月下旬或9月上旬开始在树皮、树枝和针叶上越冬。根据调查总结出了该害虫在本地区不同程度的为害特点,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饲养,发现草履蚧1年发生1代,大多数以卵在卵囊内于土中、树洞、树杈或老翘皮等处越冬,少数以若虫越冬。2月中旬至3月中旬为孵化期,2月下旬后,若虫开始出蜇上树危害,危害期长达3个月。若虫主要吸食林木树冠上层的1~2年生枝条上的嫩枝、幼芽汁液为害。雌性若虫3次蜕皮后即变为雌成虫,雄虫5月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旬,雄虫羽化后和雌成虫交配。通过开展防治草履蚧的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药剂防治草履蚧,建议优先使用5°Be石硫合剂,其次是40%杀扑磷乳油。  相似文献   

11.
糯玉米田玉米螟发生危害特点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此项目在山西省糯玉米主产区开展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发生危害特点调查研究,旨在为开展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适期有效防治奠定基础。此研究采取成虫诱集、卵和幼虫定点和随机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年发生两代,世代基本不重叠,两代间有较明显的间隔。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盛发期为6月上中旬,一代成虫盛发期为8月上旬至下旬;一代卵盛期为6月上旬末至6月下旬初,二代卵盛期为8月上旬中期至8月下旬。亚洲玉米螟对不同生育时期糯玉米的产卵趋性表现为,在糯玉米抽雄之前,随着生育时期向后延续,糯玉米对亚洲玉米螟产卵的引诱力逐步增强;而在糯玉米抽雄之后,随着生育时期向后延续,糯玉米对亚洲玉米螟产卵的引诱力逐步减弱。生育时期基本相同、长势基本一致的糯玉米上的落卵量较普通玉米上为多。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一代发生危害轻二代发生危害重。一代幼虫对糯玉米的危害早播田重于中播田,而晚播田基本上不受一代幼虫的危害,由于一代幼虫发生轻,不论早播还是中播糯玉米虽然受害但一般较轻。二代幼虫对糯玉米的危害晚播田重于中播田,早播糯玉米在二代幼虫危害初期即采收,一般年份不受二代幼虫的危害或受害较轻,由于二代幼虫发生量大,因而对晚播和中播偏晚播种的糯玉米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糯玉米果穗穗腐病的发病率与果穗受亚洲玉米螟危害密切相关,果穗受亚洲玉米螟危害者,穗腐病发病率高。糯玉米产区应加强中、晚播糯玉米田二代亚洲玉米螟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2.
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发生危害特点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项目在山西省糯玉米主产区开展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发生危害特点调查研究,旨在为开展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适期有效防治奠定基础。此研究采取成虫诱集、卵和幼虫定点和随机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年发生两代,世代基本不重叠,两代间有较明显的间隔。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盛发期为6月上中旬,一代成虫盛发期为8月上旬至下旬;一代卵盛期为6月上旬末至6月下旬初,二代卵盛期为8月上旬中期至8月下旬。亚洲玉米螟对不同生育时期糯玉米的产卵趋性表现为,在糯玉米抽雄之前,随着生育时期向后延续,糯玉米对亚洲玉米螟产卵的引诱力逐步增强;而在糯玉米抽雄之后,随着生育时期向后延续,糯玉米对亚洲玉米螟产卵的引诱力逐步减弱。生育时期基本相同、长势基本一致的糯玉米上的落卵量较普通玉米上为多。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一代发生危害轻二代发生危害重。一代幼虫对糯玉米的危害早播田重于中播田,而晚播田基本上不受一代幼虫的危害,由于一代幼虫发生轻,不论早播还是中播糯玉米虽然受害但一般较轻。二代幼虫对糯玉米的危害晚播田重于中播田,早播糯玉米在二代幼虫危害初期即采收,一般年份不受二代幼虫的危害或受害较轻,由于二代幼虫发生量大,因而对晚播和中播偏晚播种的糯玉米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糯玉米果穗穗腐病的发病率与果穗受亚洲玉米螟危害密切相关,果穗受亚洲玉米螟危害者,穗腐病发病率高。糯玉米产区应加强中、晚播糯玉米田二代亚洲玉米螟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1发生规律与症状 核桃举肢蛾每年发生1~2代。以幼虫随果脱落在树干基部的树皮夹缝内结茧越冬。也有在土缝中、石块下越冬的。第2年6月上旬开始化蛹羽化.6月中旬为幼虫孵化始期,也是药剂防治最有利时期。老熟幼虫7月中旬可再化蛹羽化,7月中下旬开始为害造成脱果发生第2代。成虫卵多产于两果间缝之处,少数产在叶柄上。 核桃举肢蛾以幼虫蛀入果内为害,其早期造成果青皮变  相似文献   

14.
栗瘿蜂近年在贵州对板栗树危害十分严重。经观察发现,该虫1年发生1代,以初龄幼虫在被0害芽内越冬,上栗芽萌动时开始取食为害,5月下旬至7月上旬化蛹,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成虫羽化期。幼虫孵化后即在芽内为害,于9月中旬开始进入越冬状态。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喷药防治,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玉米黏虫在贵州玉屏局部地区暴发成灾,笔者经过2013年、2014年两年调查,掌握了其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并提出防治对策供广大农户参考。1.发生规律黏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幼虫也叫行军虫、剃枝虫、夜盗虫、五色虫等。在玉屏县不能越冬,成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随气流从广西、海南一带长途迁入,降于玉米或禾本科杂草上产卵,6月中旬幼虫集中在杂草或抽雄玉米上为害,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进入暴食期,将玉米或杂草吃得只剩下茎秆和叶脉,吃光一片后,成  相似文献   

16.
石河子地区棉铃虫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和灌溉方式的调整和气候的变化,引起棉铃虫发生规律的改变。通过3年定点、定量、定时用杀虫灯、杨枝把、性诱剂诱集,以及喷雾法进行化学药剂田间药效比较,研究了棉铃虫在石河子的发生规律,比较了3种诱集技术对棉铃虫的诱集效果,筛选了适宜本地大田使用的药剂,为当地棉铃虫及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石河子地区,越冬代成虫羽化始期在5月上旬,高峰期在5月下旬。一代成虫6月中旬开始羽化,羽化高峰期为6月22日—7月2日,二代成虫羽化期在7月中下旬,羽化高峰期7月22日—8月3日。通过3种诱集法比较,越冬代性诱剂监测、1代成虫用性诱剂监测用杨枝把防治,2代成虫用杨枝把监测,杨枝把和灯光诱集防治效果更好。田间化学药剂比较试验结果显示美除及NPV等生物制剂对棉铃虫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正>在江苏省宿迁地区,紫薇绒蚧是危害紫薇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为此,江苏省农科院宿迁农科所研究人员对其生活史及其适用防治药剂开展了有关研究。结果表明,紫薇绒蚧在宿迁每年发生3代,以若虫和雌成虫的形式在紫薇树体上越冬。第二年4月下旬先后化蛹、羽化,进行交配和产卵。若虫每年有3个发生高峰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8月上旬至8月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紫薇绒蚧防治的重点时期在4月下旬越冬若虫活动高峰期和6月中旬若虫成熟高峰期。适用防治药剂筛选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13~2014年在甘肃张掖多地调查,结果表明:甘草豆象虫使甘草被害株率最高达77.4%,被害的豆荚数最高达52.4%;被害种子数最高达38.6%,栽培田受害重于野生地;甘草豆象每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甘草种子及荚果内越冬,4月下旬化蛹,成虫始见于5月上旬,6月中下旬开始产卵,幼虫孵化后钻豆为害。  相似文献   

19.
<正>小皱蝽属半翅目,蝽科,兜蝽亚科,可危害刺槐、紫穗槐等多种园林植物,严重时致幼树整株枯死。小皱蝽在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下石块下及杂草内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活动,至4月下旬刺槐开花时逐渐上树。6月上旬开始交配产卵,卵期2~3周,若虫历期55天左右,而后变为成虫并陆续越冬。其防治方法:(1)冬季清除林间枯枝落叶及石块,  相似文献   

20.
影响草地螟一代幼虫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及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草地螟各个虫态时期发生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确定了影响草地螟一代幼虫发生的关键期、关键气象因子及其指标。结果表明,草地螟一代幼虫的发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有足够多的越冬代成虫基数;二是越冬代成虫产卵孵化期间气象条件适宜。在越冬代成虫基数足够多的前提下,影响草地螟一代幼虫发生的关键期是越冬代成虫蛾峰出现后10d,影响的关键气象因子是温度。当蛾峰出现后10d平均气温低于18℃,或者蛾峰出现后10d平均最低气温低于13℃都将明显抑制草地螟成虫产卵,因而不利于草地螟一代幼虫的发生;而蛾峰出现后10d平均气温在22-24℃之间则有利于草地螟成虫产卵,有利于草地螟一代幼虫的发生。研究结果为预测草地螟一代幼虫发生趋势,从而提前做好相应防治准备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