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通过植物分析中的营养诊断分析测定百合7个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在不同发育阶段(营养生长初期、营养生长旺期、生殖生长时期)的N、P、K营养元素的百分比含量,计算其营养强度、营养质量并进行方差分析,得出百合7个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在不同发育阶段的N、P、K营养元素动态变化,表明百合在不同发育阶段对N、P、K的需求不同。百合不同品种在不同发育阶段对N、P、K的吸收有一定的规律性营养生长初期N、P、K吸收顺序为K>N>P;营养生长旺期为K>N>P;生殖生长阶段为N>K>P。通过各品种营养强度的比较,确定了养分水平较低(高)和对养分低(高)耗的品种。百合各品种间的营养质量比较稳定。百合在不同生长阶段对N、P、K的吸收差异达显著以至极显著水平。不同品种百合对P的吸收较稳定,吸收量较高;对N、K的吸收量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用根垫法研究了不同形态N源与P源对红松苗木根/土界面pH及磷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N处理使根/土界面pH降低,硝态N处理使根/土界面pH升高.不同N源处理引起根/土界面pH变化的幅度受P源种类及距根面距离的影响,施加矿物P时,铵态N引起的根/土界面pH下降的幅度明显减小.不同P源处理时根/土界面有效P含量受N源种类的影响,铵态N处理时,加入易溶性P近根面处有效P含量显著增加,而加入难溶性P时仅距根面0~2 mm处有效P含量显著增加;硝态N处理时,仅在加入易溶性P时近根面处有效P含量显著增加,而加入难溶性P时,近根面处有效P含量与不加P处理时相近,表明铵态N处理引起的根系分泌质子是根/土界面处难溶性矿物P溶解的主要驱动力.根/土界面处P浓度与苗木叶中P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以4个油茶品种为试材,测定其叶片稳定性碳氮同位素比率(δ13C和δ15N)、C、N、P和K元素含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分析叶片δ13C和δ15N与养分含量、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油茶品种叶片δ13C值在-29.55‰~-27.52‰之间,油茶华鑫13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δ15N值在-2.43‰~0.64‰之间,其中以湘林XCL15最高,华硕最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华金最高、为3.25 μmolCO2/mmol H2O;叶片C和N含量分别在51.02%~53.11%和1.40%~1.82%之间,P和K含量分别在1.03~1.12 g/kg和13.72~14.30 g/kg之间,不同品种间N和P含量差异明显,其中华金N和P含量最高,湘林XCL15 C含量最高,而华硕K含量最高;叶片中δ13C与水分利用效率和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P和K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δ15N与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含量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探讨利用手提式叶绿素计预测菠菜氮含量、硝酸盐含量的可能性。试验分尿素氮4个浓度水平,4个重复,每盆施土2kg。收获期菠菜生物量、叶片和根的干重及含氮量的分析表明,在100mg·kg-1施氮浓度时获得最大生长量和最低硝态氮含量。SPAD值与菠菜叶片的含氮量、硝态氮含量显著相关,表明利用便携式叶绿素计测定菠菜叶片叶绿素的SPAD(Soil-PlantAnalysisDevelopment,土壤-植物分析模式)值对菠菜叶片的含氮量、菠菜硝态氮含量具有潜在的预测作用。SPAD读数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下降,表明还可能用于有效控制菠菜的最佳收获时间。  相似文献   

5.
氮肥对小花南芥生理和Pb、Zn累积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模拟Pb和Zn胁迫(1000 mg·kg-1)条件下,研究不同用量的氮肥(0、0.1、0.3 g·kg-1和0.5 g·kg-1)处理对小花南芥(A rabis alpinal var.parviflora Franch)生长、土壤pH值、土壤Pb和Zn的不同形态以及小花南芥的生物量、叶绿素、脯氨酸、质膜透性、Pb和Zn累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导致土壤pH值呈下降趋势,施N导致土壤中Pb水溶态和可交换态含量从3.9%显著增加到11.5%~13.7%,Zn水溶态和可交换态含量从13.4%显著增加到19.3%~23.5%.施N处理使小花南芥叶绿素含量和生物量显著增加.低N(0.1~0.3 g·kg-1)处理时,小花南芥叶片脯氨酸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上升;小花南芥地上部和地下部Pb和Zn含量和累积量随着N素的施入而增加.施N(0.1~0.3 g·kg-1)处理时,Pb和Zn的富集系数、转移系数均大于1.因此,适量施N (0.1 g·kg-1)能促进小花南芥对土壤中Pb和Zn的吸收和提高小花南芥对Pb和Zn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6.
两种作物对土壤不同层次标记硝态氮利用的差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15N层标记的土柱试验法,研究了蔬菜和大田种植体系中菠菜、小麦两种作物及小麦的两个品种对土壤不同层次标记硝态氮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菠菜对土壤10~20、40~50、70~80 cm层次标记硝态氮的利用率分别为40.7%、29.9%、23.4%,小麦两个品种小偃54和京411利用率分别为45.5%、16.1%、7.7%和32.5%、12.4%、4.7%。菠菜对土壤不同层次标记硝态氮的利用率显著大于小麦,小偃54对土壤不同层次标记硝态氮的利用率显著高于京411。作物的根长密度与相应土层标记硝态氮的利用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NO-3-N含量分布的总体趋势是菠菜小于小麦,小麦品种间为小偃54小于京411。土壤10~20 cm层次的标记NO-3-N峰下移到40~50 cm, 40~50 cm层次标记NO-3-N没有发生明显移动,而70~80 cm层次标记NO-3-N可见较为明显的上移趋势,并在60 cm左右出现累积峰。菠菜和小麦之间、小麦品种之间土壤不同层次标记NO-3-N的移动距离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菠菜硝态氮累积和还原与植株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盆栽试验,以两个硝态氮含量差异显著的菠菜品种为供试材料,在不同生长时期,测定了叶柄、叶片干重、水分含量、硝态氮含量及叶片内源和外源硝酸还原酶活性,研究菠菜硝态氮累积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植株生长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生长期后移,叶柄、叶片及地上部干重和水分含量先增加而后降低,硝态氮含量则持续降低,低硝态氮累积品种S9的下降更为明显,出苗后52d和62d地上部分别降低了100%和89.7%;叶片内源和外源酶活性则随植株生长量增加而增加,高硝态氮累积品种S4增加(379%和199%)更明显,之后该品种酶活性随植株生长量降低而显著下降,品种S9却显著增加,分别为121%和288%.生长前期,品种S4硝态氮含量、干重增长速率及内源、外源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品种S9,内源/外源酶活性比值却明显低于后者;生长后期,除外源酶活性和内源/外源酶活性比值外,品种间差异均不明显.因此,生长前期高累积品种硝态氮含量降低较少,主要原因可能是其内源/外源酶活性比值(70.7%)较低,生长后期该品种的内源/外源酶活性比值(98.2%)显著增加后,硝态氮含量迅速下降进一步证明了这一推测.综合上述结果可知,内源/外源酶活性比值更能揭示植株生长变化引起的品种间硝态氮含量变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炭和氮肥配施对菠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施用生物质炭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潜在有效措施。以菠菜为供试作物开展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菠菜产量、组织中硝酸盐含量及养分(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生物质炭设3个水平:C0(0g·kg-1)、C5(5g·kg-1)和C10(10g·kg-1),氮素3个水平分别为N0(0mg·kg-1)、N1(90mg·kg-1)和N2(120mg·kg-1)。试验结果表明,在N0和N1水平下,施用生物质炭显著提高了菠菜产量,增幅为16.6%~57.3%,而在N2水平下,生物质炭对菠菜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在N1水平下,与C0处理相比,C5和C10处理菠菜组织中硝酸盐含量分别增加了198.7%和233.4%;而在N2水平下,C5和C10处理的硝酸盐增幅分别为8.8%和46.3%。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生物质炭的施用增加了菠菜对氮和钾的吸收,而对磷素吸收的影响不明显。总之,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可以提高菠菜产量,明显增加氮肥当季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污染河水黑臭缺氧、NH+4-N含量高等问题,研发了一种"漂浮载体悬挂弹性生物膜填料+水生植物并辅以人工微曝气系统"的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以漂浮植物水芹为例研究了系统中水芹对N、P的吸收特性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水芹的生长其生物量干重显著增加,生长80d左右时总生物干重在2497.2~3 144.4 g·m-2之间,上、下部生物量比平均为13.4.不同部位水芹N、P的含量不同,总的趋势为含N量叶>根>茎,含P量茎>根>叶.不同生长时间水芹N、P含量及其吸收速率不同:随着水芹的生长,组织内N、P含量逐渐降低,N的吸收速率总趋势为60~80 d>35~60 d>1~35 d,P的吸收速率总趋势为35~60 d>1~35 d>60~80 d.而随着水芹的生长吸收N、P的总量却在逐渐增加,吸收N的总量从17.69 g.m-2电增加到61.66 g·m-2吸收P的总量从4.99 g·m-2增加到13.55 g·m-2,这主要取决于自身的生物量和N、P的含量.水芹对N、P的积累主要集中在上部,分别占N、P吸收总量的92.2%~93.4%、92.5%~93.1%.水芹生长35、60、80d时,吸收N量占系统TN去除量的比率分别为4.50%、6.06%和6.87%,水芹对P的吸收量分别占系统去除P总量的18.53%、26.82%、22.00%.水芹对N、P的吸收仅是微曝气生态浮床净化系统去除N、P的一个途径,但水芹根际微生物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不同灌溉方式对有机肥碳矿化及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测定有机碳矿化速率及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变化的方法,探讨有机质含量与活性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研究不同灌溉方法对保护地土壤有机质积累-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肥施人保护地土壤的90d内,有机碳矿化率沟灌为42.94%-47.19%,滴灌为48.51%-53.54%,渗灌为42.04%-45.77%,其大小顺序为滴灌>沟灌>渗灌;而同一灌溉处理有机肥有机碳矿化率为:2g·kg-1土>4g·kg-1土>6g·kg-1土>8g·kg-1土.活性有机质含量变化也因灌溉方式及有机肥用量而异,滴灌与渗灌处理的活性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相似,沟灌则与滴灌、渗灌有较大差异;就有机肥用量而言,某一时间的活性有机质含量为:8g·kg-1土>6g·kg-1土>4g·kg-1土>2g·kg-1土.灌溉方式与有机肥用量对活性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且灌溉方法与有机肥用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6~2007年冬春季在武汉市湖北大学校区连续采集气溶胶样品,并用离子色谱分析了气溶胶中水溶性无机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PM2.5和PM10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98和6.79μg/m3,其中4种主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Na+、Ca2+、SO42-和NO3-,共占PM2.5和PM10总水溶性离子浓度的79%、85%。Mg2+、Ca2+、F-、SO42-、Na+和Cl-主要集中在细粒子中,NH4+和NO3-主要集中在粗粒子中。NH4+和SO24-在PM2.5和PM10中的相关系数R=0.987、0.983,主要以NH4NO3、(NH4)2SO4和NH4HSO4的方式存在。离子来源分析显示,固定排放源(燃煤)对水溶性组分的贡献要高于移动排放源(机动车)的污染贡献,而局地二次扬尘及建筑扬尘也是大气细粒子中水溶性组分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南通市郊基地生产的蔬菜的重金属含量和安全状况。[方法]对南通市郊基地主要生产的豆类、瓜类、绿叶菜类、白菜类、甘蓝类和茄果类6种农产品进行砷、铅、镉、汞4种重金属含量检测,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及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等级及污染水平进行评价,判断其食用安全性。[结果]试验表明,南通市郊基地6类农产品中重金属铅、镉平均值最高的均为叶菜类,瓜类和豆类的重金属含量最低;农产品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未超过1,污染等级为"安全级",污染水平处于"清洁",食用安全性良好。[结论]研究可为此类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提供依据,也为深入研究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富集、转移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牧草中磷的测定用钼锑抗比色法与氢醌亚硫酸钠法,肉中磷含量采用钼锑抗比色法与喹啉重量法测定。对牧草及肉中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分别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可统一使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草原生态系统土草畜样品中的磷含量。  相似文献   

14.
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研究儒家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中蕴涵的深刻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对研究传统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有着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山羊内毒素性DIC病症中血红细胞和氧自由基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内毒素诱导建立山羊DIC模型,检测血红细胞,SOD和MDA的变化,结果表明,模型组血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浆粘度下降,SOD活力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上升,提示DIC时存在血红细胞变形和氧自由基损伤。  相似文献   

16.
研究分析了在浓度梯度的Zn×Cd胁迫下两个水稻品种黄华占和IR68144幼苗根部和地上部Cd和矿物质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营养液Cd2+浓度的上升,黄华占和IR68144根部和地上部的Cd含量都大幅增加.中等浓度的Zn2+能有效地减少高浓度Cd胁迫时水稻根系对Cd的吸收,但低浓度Cd胁迫时表现为协同吸收,而高浓度Zn2+则主要促进Cd的吸收.中等浓度的Z2++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有效减少水稻地上部的Cd积累量,但其作用与Cd2+浓度和水稻基因型都有关,而高浓度Zn2+则完全表现为促进Cd的积累.(2)黄华占和IR68144根部和地上部的Zn含量都随着营养液Zn2+浓度的提高而增加.Cd对水稻Zn积累的影响与Zn2+浓度和基因型都有关,但大多数情况下Cd胁迫明显降低了水稻对Zn的积累.(3)在正常Zn2+浓度(0μmol/L)营养液中,Cd2+浓度上升时,黄华占和IR68144根部Fe积累量都保持相对平稳,但两者地上部Fe积累量明显持续降低;两品种根部Mn含量都不断增加,但黄华占地上部Mn积累量持续下降,而IR68144中保持平稳.Zn×Cd互作对水稻Fe积累的影响在根部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在地上部则主要显示出抑制作用,但两品种的Mn积累量表现出复杂的Cd2+、Zn2+浓度和基因型相关性.说明锌镉互作能有效调控水稻幼苗对镉的吸收与转运,但其互作效应与Zn2+和Cd2+浓度有关,且表现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同时还改变了水稻幼苗中锌、铁、锰等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为开发出具有丰富多态性的、新型的小麦EST SSR标记,利用已公布1071367条小麦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序列,对≥24bp的微卫星或简单重复序列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小麦EST序列中,搜索到长度大于或等于24bp,基序匹配值大于80%的SSR序列32350个。在这些SSR中,单碱基SSR最多,数量达18075个,占SSR总数的559%;其次为3核苷酸SSR,共6106个,占SSR总数的187%,重复数大于30次以上的达444个,占所有3核苷酸SSR的72%。4核苷酸SSR数量最少,仅有696个,仅占SSR总数的22%。研究中收搜索到的6核苷酸SSR共1562个,其基序组成可分为145类,优势基序为AGCCGC(达214个)。以上结果说明小麦EST序列中含有丰富的SSR,这非常有利于开发多态性较高的EST SSR标记。  相似文献   

18.
四种蔬菜对DBP和DEHP及其代谢物的吸收累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DBP和DEHP处理的土壤对青菜、菠菜、莴苣和萝卜进行盆栽实验,采用加速溶剂萃取,QuEChERS方法和硅烷衍生化对土壤和蔬菜样品进行前处理,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技术,分析了4种蔬菜中DBP、DEHP及其单酯代谢物MBP、MEHP从土壤中吸收的残留量分布规律和富集系数。结果表明,生长在高、低两个不同浓度DBP和DEHP土壤中的4种蔬菜都有DBP、DEHP及其代谢物MBP和MEHP的检出。萝卜中DBP和DEHP残留总量(Σ2PAEs)及其代谢物残留总量均明显高于其他3种蔬菜。4种蔬菜对土壤中的DEHP的生物富集因子BCF值都大于1,有明显的富集效应;而对于土壤中DBP有富集效应的则只有萝卜,其他3种蔬菜对DBP的BCF值都远小于1。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的DBP、DEHP能被蔬菜产品吸收富集,并且在体内代谢出毒性比母体更高的单酯产物。  相似文献   

19.
低温胁迫对韭菜膜透性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汉中雪韭(较耐寒)、紫根(中度耐寒)、791(不耐寒)3个韭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5/0℃和0℃低温胁迫下其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相对电导率(EC)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5/0℃和0℃低温胁迫下,三者POD和SOD活性均先上升后下降,CAT活性下降,MDA和EC升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