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一、基本情况蔗糖业是崇左市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近年来,我市探索并创新实施了甘蔗生产机械化、甘蔗高效节水灌溉、"小块并大块"土地整合等,大力推动蔗糖业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成效。特别是2013年,依托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农机与农艺集成  相似文献   

2.
甘蔗机械收获切割质量对宿根蔗产量的影响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目前,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甘蔗生产成本高,蔗糖产业缺乏市场竞争力。要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降低甘蔗生产成本,就必须依靠机械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包括耕整地、种植、中耕、植保、收获、装运等环节,而  相似文献   

3.
加快推进崇左市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蔗糖产业是崇左市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甘蔗种植面积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0%,甘蔗产业已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人口逐年减少,农村劳动力越来越紧缺,且因甘蔗收获机械尚未普及推广,基本上仍沿用手工作业方式,劳动生产力严重低下,造成原料蔗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蔗糖产业的发展,推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已成为推动蔗糖产业发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蔗糖业是崇左市第一大支柱产业,有近130万农民的生活依靠甘蔗,辖区内大多县(区)财政收入主要来自蔗糖业,可以说,蔗糖业是崇左市财政的主要支柱和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崇左市甘蔗生产尚未实现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特别是原料蔗收获环节,目前还基本依靠人工收获。  相似文献   

5.
宁明县地处中国"糖都"崇左市,蔗糖业是其重要的支柱产业。2011/2012年榨季,全县种植甘蔗4.43万hm2,原料蔗产量359.4万t,蔗糖业产值15.6亿元,蔗农人均收入达6600元。甘蔗生产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甘蔗生产是该县农民脱贫致富、蔗糖企业创利、地方财政增收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甘蔗产业化、市场化的发  相似文献   

6.
正蔗糖产业是广西"千百亿元产业"之一,我区每年甘蔗种植面积达106.67万hm2,产量7000多万t,占全国的65%,农民种植甘蔗的收入每年超过330亿元,涉及2000多万蔗农,是广西农村经济的主要产业。近3年来,国际食糖价格连续走低,很多制糖企业出现亏损,蔗农收入减少,种蔗积极性受挫。为了探索蔗糖产业集约化经营、降低生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12月5日,广西融资租赁支持采购甘蔗联合收割机项目启动仪式在广西省崇左市江州区成功举行。约翰迪尔共有3台CH330新型甘蔗收割机参与了融资租赁支持项目,它们将奔赴广西蔗田,助力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广西是全国最大的甘蔗产地,蔗田面积约1600万亩,连续20年位居全国第一。甘蔗收割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8.
王泽众 《南方农机》2023,(5):49-51+58
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可以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甘蔗生产成本,实现甘蔗生产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和发展蔗糖产业。近年来,为推动甘蔗生产向全程机械化发展,实现降本增效,崇左市在全市76个乡镇分别建设50亩以上甘蔗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大力推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扶绥县已成为全国第一个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正大力研究贯穿耕耘、种植、管理、收割等阶段的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降本增效措施。基于此,笔者针对甘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议从积极推进甘蔗智慧农业建设、搭建产业园吸引人才、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利用先进技术,促使甘蔗作业实现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智慧农业”模式,利用“互联网+农机作业”现代信息技术,糖料蔗耕、种、管、收等环节实现智能化管理和精准作业,从而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是我国的蔗糖主产区,2007年甘蔗种植面积达101.2万hm^2,蔗糖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蔗糖业产值占广西国民生产总值的15%~20%,蔗糖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地方财政增收的重要途径。但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很低,实现甘蔗生产机械化是争取农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加快甘蔗生产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主产区,种植面积、总产量和产糖量均位居全国第一,甘蔗产业是广西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甘蔗生产已成为广大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快速发展,蔗糖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低,糖业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甘蔗机械化生产中的机种和机收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突出表现为劳动强度大、用工多、成本高、请工难等。  相似文献   

11.
至秦 《农业机械》2015,(3):158-159
2015年2月5日,中联重科甘蔗生产收获机械化推广演示会在广西崇左举行。中联重科"谷王"甘蔗收获机、"耕王"自动驾驶拖拉机等结合广西甘蔗农艺特点设计研发的整体解决方案的各产品悉数亮相,为当地农机部门、种蔗大户、农机合作社、大型糖厂等参会代表展示了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前沿科技。作为我国发展蔗糖产业优势地区,广西蔗糖产业总体规模一直保持全国第1,目前产糖量已占全国50%以上。近年来,广西加大甘蔗生产机械化推广力度,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甘蔗  相似文献   

12.
<正>甘蔗是来宾市最主要的糖料作物,蔗糖产业是来宾市的优势和特色产业,在来宾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来宾市甘蔗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成为制约和阻碍甘蔗生产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针对来宾市甘蔗生产的环境条件和甘蔗生产机械的特点,结合甘蔗农艺特性,探讨适合来宾市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方法和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业机械》2015,(4):15
2015年2月5日,中联重科甘蔗生产收获机械化推广演示会在广西崇左举行。中联重科"谷王"甘蔗收割机、"耕王"自动驾驶拖拉机等结合广西甘蔗农艺特点设计研发的整体解决方案产品悉数亮相,为当地农机部门、种蔗大户、农机合作社、大型糖厂等参会代表展示了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前沿科技。作为我国发展甘蔗糖产业最有优势的地区,广西蔗糖产业总体规模一直保持全国第一,目前产糖量已占全国50%以上。近年来,广西加大甘蔗生产机械化推广力度,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  相似文献   

14.
正8月8-9日,自治区农机局局长韦周凡到崇左市调研指导农机化工作,崇左市副市长黄覃梅、市农机局局长彭坚等陪同调研。韦周凡一行深入扶绥县甘蔗产业"甜蜜之光"示范区、渠芦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甘蔗机械试验检测鉴定(崇左)基地进行调研,了解崇左市在推进甘蔗"双高"基地全程机械化及农机化组织发展运作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正广西是我国蔗糖生产第一大省,蔗糖是广西一个横跨工农、惠及城乡的优势特色支柱产业。但目前广西甘蔗生产条件差、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蔗糖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提升蔗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确保蔗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提高蔗糖产业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措施,如何推进广西今年  相似文献   

16.
正2月17日,自治区农机局局长黄铭福到崇左市调研甘蔗机械化收获工作,他先后深入扶绥县渠黎镇、江州区罗白乡甘蔗机械化收割现场点进行实地调研。在参观洛阳汉辰、贵州中首信甘蔗收割机作业后,黄铭福指出: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有了不少进步,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与蔗糖产业的发展需要,与国家、自治区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区、市、县农机部门要重点研究甘蔗生产全程  相似文献   

17.
自2015年以来,我国甘蔗全程机械化在广西、广东、云南糖料蔗主产区持续发力,尤其是为支持广西、云南两大主产区蔗糖产业确立为国家战略,农业部等四部委提出了"推进广西甘蔗全程机械化五大行动",重点推进广西500万亩"双高"基地实现全程机械化,着力解决制约主产区存在的资源条件差、全程机械化推进缓慢、种植收益下滑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龙州县地处中越边境,为山地丘陵区,下辖12个乡镇,耕地面积5.003万hm2,其中甘蔗种植面积3.855万hm2,约占77%,是以蔗糖生产为支柱产业的农业县。自2011年以来,我国糖价四年连跌,糖业大面积亏损,影响了该县甘蔗产业的发展。提高蔗糖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是降低甘蔗生产成本;降低甘蔗成本的关键是实现全程机械化。如何有效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发挥农业机械在甘蔗生产中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就当前我区甘蔗砍收请工难、成本高,严重制约蔗糖产业发展的现状,从现阶段的机收原料蔗情况可能会对糖厂生产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的一些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甘蔗收获环节是我国甘蔗产业发展的"瓶颈",对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的现状进行研究,进而优化我国甘蔗产业的结构尤为重要.为此,概述了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的技术,并对现阶段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主要以国外引进的8台CASE 7000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为主,其机械收割面积相对全国近1 80万hm<'2>的植蔗面积来讲约等于0.因此,针对当前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