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以耐低钾玉米自交系和不耐低钾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比较低钾胁迫条件下两个玉米自交系苗期各个部位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钾素分布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低钾胁迫下耐低钾玉米自交系上部叶片的O-.2产生速率较低,叶片及根系的POD活性较稳定,能将较多的钾素转移到上部叶片;钾离子在植株体中的分布与O-.2数量、POD活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低钾胁迫下玉米逆境反应机制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低钾和正常供钾的液培方式,研究耐低钾玉米自交系Y8对低钾胁迫的适应性生理生化反应机制。结果表明:与不耐低钾玉米自交系J13相比,低钾胁迫下耐低钾玉米自交系Y8的SOD活性降低,CAT活性增加,Pro含量增加,MDA含量明显减少,POD活性和AsA含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低钾胁迫下耐低钾、不耐低钾玉米自交系不同部位钾、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钾胁迫降低各部位钾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不耐低钾玉米相比,耐低钾玉米植株钾含量降幅较大,降幅由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至根系依次减小;上部叶、中部叶及根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降幅较大,下部叶可溶性蛋白含量降幅较小;上部叶、根系的可溶性糖含量下降,中部叶、下部叶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低钾胁迫下不耐低钾玉米中部叶片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的变化趋势相反,耐低钾玉米根系钾含量与可溶性蛋白的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4.
低钾胁迫对玉米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耐低钾的玉米自交系90-21-3和不耐低钾玉米自交系丹937为试材,利用4个水平钾浓度的水培方法,研究低钾胁迫对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钾胁迫下,玉米光合面积减少,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下降,胞间CO2浓度升高。且在严重低钾条件下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间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丹937各指标的变化幅度大于90-21-3,90-21-3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大于丹937。低钾胁迫使玉米叶片Fv/FmΦPSⅡqP及ETR显著下降,NPQ上升,表明低钾对PSⅡ造成了伤害,但其能够有效地避免或减轻因PSⅡ吸收过多光能而引起的光抑制和光氧化。与钾敏感自交系相比,耐低钾玉米自交系在低钾胁迫下仍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和抗光抑制能力,对低钾有更强的耐性。  相似文献   

5.
玉米自交系根系对低钾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15个玉米自交系幼苗在正常供钾和天然低钾下的根形态特征、干物质积累和钾积累量的变化,探讨玉米自交系根系对低钾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低钾胁迫下,不同玉米自交系根长增加,根表面积、根体积减小,根变细;不同玉米自交系根部及地上部的干物质积累量及钾积累量在低钾胁迫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ZD-2、91-2、099和90-21-3的耐低钾能力相对较强,ZD-1、D937、8112和835对低钾胁迫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6.
低钾胁迫对玉米自交系苗期部分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耐低钾玉米自交系在光合特性上的耐低钾机制。玉米自交系种子A(不耐低钾)和B(耐低钾),用3个不同钾离子浓度(5、100、1 000 μmol/L)进行液体培养,4周时将苗转入培养桶中,连续培养50 d。测定其光合速率、荧光效率、PEP羧化酶(PEPase)、ATP酶(ATPase)。结果表明,低钾条件下,自交系B的光合速率、PEPase、ATPase活性显著高于自交系A,荧光效率彼此无显著性差异。因此,低钾条件下,光能转化效率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耐低钾自交系通过提高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而提高光合作用,从而适应低钾逆境。  相似文献   

7.
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苗期根系对低钾胁迫的生物学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宁  于海秋  王晓磊  闻竞  依兵  曹敏建 《玉米科学》2012,20(6):85-88,93
通过水培试验,以典型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和低钾敏感玉米自交系835为试材,分别于4、6、7、9和10叶期测定玉米根形态、根系还原力、伤流量和干物质积累量,研究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苗期根系对低钾胁迫的生物学响应。结果表明,低钾胁迫下,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表现为根长增幅大,根表面积、根体积降幅小,根平均直径降幅大。与低钾敏感玉米自交系835相比,低钾胁迫下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的根系相对发达、根系活力强、伤流量大及干物质积累量较大。  相似文献   

8.
刘蓓  曹敏建  闫洪奎 《玉米科学》2006,14(3):090-092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具有不同耐低钾能力玉米自交系在不同土壤速效钾浓度水平下的生理特性差异。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速效钾浓度处理下,出苗后第13天两自交系间叶绿素含量相近,到第26天时H-Z4-1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H2;随着土壤速效钾浓度的降低,两个玉米自交系的株高都呈下降趋势;H2的MDA含量高于H-Z4-1;H-Z4-1的SOD活性和POD活性均高于H2。  相似文献   

9.
低钾耐性玉米自交系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288份玉米自交系在低钾土壤上种植,研究其对低钾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玉米不同基因型对低钾胁迫存在明显的差异,以耐性系数和症状率为指标将供试玉米自交系划分为不耐低钾,中耐低钾和耐低钾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低钾胁迫对玉米自交系苗期叶绿体结构及光合响应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低钾胁迫对玉米苗期叶绿体结构及光合响应的影响。玉米自交系种子A(不耐低钾)和B(耐低钾)以3个不同钾离子浓度(5μmol/L,100μmol/L,1000μmol/L)进行液体培养,连续培养50天。测定其叶绿体形态结构,光强、CO2、温度对光合响应曲线。低钾处理初期,B叶绿体基粒数多于A,并且片层密度加厚;低钾处理后期,B与A叶绿体结构与形态趋向一致。B的CO2饱和点上升、光饱和点上升,CO2同化能力增加及光能利用率、温度效应增加。低钾胁迫时,耐低钾自交系B通过叶绿体基粒数增多,净光合速率升高,CO2饱和点、光饱和点上升,CO2同化能力及光能利用率、温度效应增加,提高其光合作用,从而适应低钾胁迫。  相似文献   

11.
研究在低钾胁迫下玉米苗期胞间和胞内部分信号分子的改变。玉米自交系A(不耐低钾)和B(耐低钾),以1/2Hoagland溶液培养12d后,转入3个不同钾离子浓度(5μmol/L,100μmol/L,1000μmol/L)连续培养50d,测定其胞间ABA,IAA,GA,ZR激素水平及胞内CaM含量、PMCa2 -ATPase和NADK激酶活性。结果表明:低钾条件下,ABA/GA、ABA/IAA、ABA/ZR比值上升;同时,耐性品种CaM含量增加;低钾诱导了PMCa2 -ATPase和NADK响应,耐性品种的PMCa2 -ATPase和NADK活性高于非耐性品种。低钾条件下,(耐低钾自交系B通过胞间ABA/GA、A-BA/IAA、ABA/ZR比值变化,促进胞内CaM含量升高,导致下游PMCa2 -ATPase和NADK激酶活性升高),通过改变胞内Ca2 和NADP/NAD水平,适应低钾胁迫。  相似文献   

12.
低钾条件下玉米自交系光合特性和根部性状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李娜  曹敏建 《玉米科学》2004,12(4):057-059
以耐低钾与不耐低钾的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它们在光合特性和根部性状上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在低钾条件下,耐低钾玉米自交系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都明显高于不耐低钾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13.
为了鉴定并筛选耐低钾的小麦品系,以小麦(花培3号×豫麦57)双单倍体(DH)群体(168个株系)为材料,测定低钾处理和对照(正常钾处理)下,不同株系的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整株干重、根冠比、根平均直径、根体积、根总表面积、总根长、根系活力、SOD活性、POD活性、钾浓度和钾累积量,分析其在低钾胁迫下的反应,综合评价不同品系的耐低钾性,筛选可用于评价耐低钾性的指标。结果表明,单一指标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小麦的耐低钾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获得各供试材料耐低钾性的综合评价值(D值),且D值可以直接反映各DH株系耐低钾能力的大小;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筛选出6个与小麦耐低钾性显著相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低钾胁迫对玉米苗期根系生长和钾吸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研究低钾胁迫对玉米苗期根系生长和钾吸收特性的影响。玉米自交系种子A(不耐低钾)和B(耐低钾)用三个钾离子浓度(5μmol/L,100μmol/L,1000μmol/L)进行液体培养,4周时将苗转入培养桶中,连续培养50天。在转入的0d、3d、10d、25d、50d天时距根尖2cm处取样,观察根部形态特征及解剖结构,对其根系活力、Imax、Km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耐低钾品种B低钾条件下,根表形态结构上,根毛数量增加,且形成部位距根尖较近;根解剖结构上,木质部导管分化增强,并改善了疏导组织运输能力;根冠比上,长度、重量根冠比增加;根系吸收能力上,根系活力、Imax显著提高,Km显著降低。耐低钾品种从根形态结构改变及根系活跃吸收能力增强两方面协同作用适应低钾胁迫,提高钾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玉米低钾耐性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以玉米缺钾症状叶片数为指标,对1个耐低钾玉米自交系T和2个低钾敏感玉米自交系S1和S2配制成的2个组合的P1、P2、F1、B1、B2和F2世代进行遗传分析,研究明确玉米耐低钾性状的遗传机制。结果表明,玉米低钾耐性遗传在2个组合中都由1对加性+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F2)平均为60.43%,多基因遗传率(F2)平均为15.35%;T×S1组合的遗传变异占表型变异值为80.20%,T×S2组合的遗传变异占表型变异值为71.35%,表明耐低钾性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育种应用上可以在低世代进行这一目标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旱作马铃薯钾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铃薯各器官钾素浓度随生长发育进程均呈现递减变化,且地上茎中钾素浓度始终高于叶片和块茎,而块茎和叶片的钾素浓度差异较小。钾素(K2O)的吸收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在种植密度适宜、氮磷钾适量配施下,最高吸收速率可达130 81mg/(株·d),峰值出现在出苗后47d左右;钾素(K2O)积累量随生长发育进程呈三次曲线变化,在优化栽培条件下,每生产500kg块茎需吸收钾素(K2O)4 49kg;成熟期钾素在叶片、地上茎、块茎中的分配率分别为10%~20%、10%~20%、60%~70%。  相似文献   

17.
低钾胁迫对不同钾营养效应型大豆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伟  曹敏建  王晓光  李植 《大豆科学》2005,24(2):101-105
以四种钾营养效应型大豆品种(系)(铁丰31号、沈农6号、铁95068-5、GD1617)为试验材料,设置两个钾浓度处理,研究低钾胁迫对大豆整个生育期细胞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钾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SOD的活性高峰出现时期最早,CAT次之,POD出现最晚.从敏感型来看,耐性系数高的不敏感型品种(系)CAT与POD的活性差异明显高于耐性系数低的敏感型品种(系),SOD活性差异则不甚显著.由此,本文认为大豆钾营养敏感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保护酶系统活性差异得以表现.  相似文献   

18.
钾及磷钾配施对黑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条件下,研究了钾及磷钾配施对黑花生叶片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能提高黑花生生育前中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磷钾配施(中磷120 kg.hm-2+高钾225 kg.hm-2)效果更为明显。钾肥对提高黑花生叶片SOD和CAT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有明显作用,但对POD活性影响不大,磷钾配施可显著提高SOD、CAT和POD活性,增加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黑花生对钾的反应大于磷,三个磷水平下荚果产量均以髙钾处理最高,其中低磷髙钾组合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9.
以早籼品种瑰宝8号及其变异后代耐低钾水稻为材料,用20%PEG6000模拟干旱,对幼苗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测定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模拟干旱胁迫下,耐低钾水稻幼苗具有相对较高的钾含量、钾素利用效率、生物量、水势、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相关分析表明,水稻幼苗钾含量和钾素利用效率与生物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水势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以来源于同一甘蔗杂交组合的姊妹系‘粤糖55号’和‘粤糖00-236’为材料,通过对长期低钾胁迫下甘蔗生长、钾含量、钾利用效率和钾吸收效率以及短期低钾胁迫下钾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的研究,探讨甘蔗姊妹系耐低钾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在长期低钾胁迫下,2个品种的株高、茎径和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粤糖55号’表现出显著的下降,而‘粤糖00-236’仅根系生物量显著下降。2个品种的钾含量显著下降,‘粤糖00-236’下降幅度高于‘粤糖55号’,但是低钾胁迫下‘粤糖00-236’的钾利用效率和钾吸收效率均高于‘粤糖55号’。短时间低钾胁迫下,‘粤糖55号’根系钾含量在胁迫48 h后开始下降,而‘粤糖00-236’根系的钾含量在胁迫的24 h已经显著低于对照。‘粤糖55号’根系的MDA含量在胁迫48 h后显著上升,而‘粤糖00-235’则在胁迫的72 h显著上升。‘粤糖55号’的SOD和POD活性在低钾胁迫下表现为下降,而‘粤糖00-236’则在48 h后出现上升。由此可见,同一组合的甘蔗姊妹系在耐低钾胁迫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提高钾的吸收、利用效率和根系抗氧化酶活性有助于提高甘蔗的耐低钾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