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探讨不同碳氮源对猴头菇液体发酵的影响,并使用正交试验对猴头菇菌株液体培养基进行筛选优化,测定不同糖和玉米粉添加量对其影响。结果:在相同条件下,1.6%玉米粉添加量范围内,玉米粉的添加量与菌丝体干重呈正相关;3.2%糖添加量范围内,糖的添加量与菌丝体干重呈正相关。影响猴头菇液体培养菌丝体干重的主要因素是碳源和氮源,试验表明玉米粉和甘薯粉是猴头菇菌丝体培养的良好碳源,酵母粉和麸皮粉优于其他氮源。试验确定猴头菇的适宜液体培养基配方为2.0%玉米粉、0.3%酵母粉、0.1%KH_2PO_4和0.01%维生素B_2。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18,(6)
采用单因素和复合因素正交试验方法,对黑木耳液体菌种培养所需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维生素进行优化,以菌丝体生物量为主要考察指标。结果表明,适宜黑木耳液体菌种培养的碳源为玉米粉、淀粉,氮源为酵母膏、麸皮,维生素B1添加量为0.015%;黑木耳液体菌种适宜配方为玉米粉3%,淀粉4%,酵母膏0.1%,麸皮0.2%,KH2PO40.3%,MgSO40.15%,CaSO40.05%,维生素B10.015%,花生油0.05%。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稻草栽培草菇最佳培养料配方,进行了不同麸皮添加量对草菇产量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在稻草培养料中添加适量麸皮可明显提高草菇产量,添加麸皮5%与添加麸皮10%间产量差异不明显。试验最佳配方为稻草76%,牛粪19%,麸皮5%。  相似文献   

4.
香菇A05产胞外多糖发酵培养基配方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菇A05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以胞外多糖(EPS)产量为测量指标,筛选出最佳碳氮源,并优化了香菇A05产胞外多糖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玉米粉2%,葡萄糖2%,麸皮3%,牛肉浸膏0.3%,KH_2PO_4 0.1%,MgSO40.05%,pH自然,胞外多糖(EPS)产量为2.92g·L~(-1)。  相似文献   

5.
对常用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原材料的持水力,吸胀力,含氮量,酸败值等测定。结果表明:碳源原材料中,玉米芯的持水力为2.95,高于木屑与棉子壳。棉子壳含氮量明显高于木屑与玉米芯。麸皮、米糠、玉米粉和豆粕四种氮源原材料中,麸皮持水力有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氮源,为3.03;玉米粉持水力最小,仅为0.97。豆粕含氮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氮源,含氮量为7.151%。所有检测原材料中,豆粕的吸胀力最大,为0.75。因此,提高培养料的保水性、弹性、含氮量应适当增加玉米芯、麸皮、豆粕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6.
以杏鲍菇为试材,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添加不同量生姜秸秆、麸皮、玉米粉和豆粕的培养基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以确定生姜秸秆栽培杏鲍菇的最优配方。结果表明:生姜秸秆栽培杏鲍菇的优化配方为杂木屑30%、玉米芯18%、生姜秸秆25%、麸皮20%、玉米粉1%、豆粕4%、石膏1%、过磷酸钙1%。  相似文献   

7.
肖春玲  邓贤兰 《食用菌》2004,26(1):20-21
本文研究了不同碳源和氮源对灰树花菌丝体液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粉为最佳碳源,麸皮为最佳氮源。添加适量VB1可提高菌丝体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桑黄菌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桑黄菌在发酵过程中菌丝体及胞内外多糖产量变化趋势,碳源、氮源以及接种量、摇床转速、温度和pH值等因素对桑黄菌液体深层发酵菌丝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粉为最佳碳源,豆饼粉为最佳氮源,优化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4.0%、豆饼0.5%、KH2PO40.1%、MgSO4.7H2O0.05%;最适菌丝体生长的液体发酵条件:培养温度26℃,摇瓶转速130rpm,pH值6.5,接种量15% ̄20%,培养时间7d。  相似文献   

9.
以发酵液中北虫草生物量、胞内胞外多糖含量为指标,筛选出最佳碳源为玉米粉,最佳氮源为麸皮,KH2PO4和ZnSO4为最适无机盐。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优化出北虫草菌丝生物量及多糖得率的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玉米粉4.8%,麸皮0.6%,KH2PO40.05%,ZnSO4·7H2O0.1%。  相似文献   

10.
以金地灵芝为试材,探究了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对其液态发酵产胞外多糖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并运用Design Expert软件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的组分,以得到金地灵芝液态发酵产灵芝多糖的最优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碳源为玉米粉,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辅助无机盐为MgSO_4·7H_2O,最优培养基配方为3.98%玉米粉,0.68%蛋白胨,0.21%MgSO_4·7H_2O,0.05%K_2HPO_4,0.05%KH_2PO_4,0.001%维生素B_1。优化后胞外多糖得率提高了30.14%。  相似文献   

11.
不同基质配方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个杏鲍菇栽培料配方进行工厂化栽培试验,以筛选出适宜工厂化袋栽栽培的优质配方。结果表明:配方2(棉籽壳16%+木屑5%+玉米芯46%+米糠16%+麸皮12%+玉米粉5%)和配方5(木屑35%+玉米芯32%+米糠16%+麸皮12%+玉米粉5%)菌丝生长状况良好,生物学效率较高,可在杏鲍菇工厂化袋栽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玉米芯栽培杏鲍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芯为主要配方原料,研究其对菌丝生长速度、产量、生物学转化效率、多糖含量及子实体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芯70%、棉子壳14%、麸皮9%、玉米粉3%、糖1%、石灰粉1%、石膏1%、磷酸二氢钾1%为最优配方,农杏为最优菌株,生物学效率达58.5%,多糖含量达1.56%。  相似文献   

13.
利用桑枝屑、棉籽壳为主料,辅料中的玉米粉、麸皮、米糠作为3个因素,划定8%,10%两个水平,按L8(27)设计3因素2水平正交试验,糖1%、石灰1%,共设计出8种培养基配方进行试验.通过3种氛源不同配比组合的培养基对杏鲍菇528生长影响的比较,筛选出最适合栽培的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配方6(桑枝屑60%、棉籽壳10%、玉米粉10%、麸皮8%、米糠10%、石灰1%、糖1%)为最佳的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14.
以杂木屑为主料,按添加麦麸0%、5%、20%、30%、玉米粉30%的比例,设置5组杏鲍菇栽培料配方,研究其在菌丝长势、子实体产量、生物转化率、经济效益上的差别。结果表明:麦麸的增产效果比玉米粉好;配方D(木屑68%+麦麸30%+石膏1%+蔗糖1%+石灰0.5%)的产量及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5.
香菇液体培养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单因素对比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香菇液体培养基的碳、氮营养源以及最佳配方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筛选出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麸皮,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麸皮80%、麦芽糖3%、MgSO40.15%、KH2PO40.1%;最佳培养条件为pH值5.5,摇瓶装液量100 mL/250 mL,接种量15%,摇瓶转速160 r/min。该研究为香菇液体发酵生产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果树施用硅钙复混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1996年在硅钙肥开发应用研究中,开展了果树应用硅钙复混肥效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氮磷钾配比为13:6:6的条件下,加硅钙肥25%,可使产量增加6%-22%,加硅钙肥54%,可使产量增加13%-27%。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灵芝栽培中木屑与棉籽壳的最佳配比,本研究设置了不同木屑与棉籽壳比例的4个栽培配方,以木屑为主的常规栽培配方1为对照,从产量、品质(多糖含量、三萜含量和水提物抗氧化活性等指标)综合分析,筛选出优良配方.结果显示,从产量方面看,配方3、配方5单袋产量较高,分别比对照配方提高了33.49%、30.01%,其次是配方4,...  相似文献   

18.
在真姬菇工厂化生产配方调查的基础上,初筛出7个配方进行进一步的对比和优化。结果表明,含棉籽壳39%、木屑25%、麸皮20%、豆粕5%、玉米粉5%、玉米芯5%、石灰1%的配方7产量和投入产出比较高,子实体整齐度与紧实度也较理想。  相似文献   

19.
袋栽香菇菌棒废料再利用研究简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袋栽香菇采收后菌棒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尚未被香菇菌丝利用完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利用这些废菌糠可继续栽培香菇。在常规配方中添加10% ̄20%废菌糠,香菇不会减产,但如果废菌糠量增加到30%以上则香菇产量下降,如果全部以废菌糠代替木屑栽培,则产量下降30%、且菇小质差、袋栽香菇配方中,如果增加20%左右的废菌糠和0.1%添加剂可减少10%麦麸和10%木屑用量,大面积示范增产10% ̄23 ̄,还可提高资源  相似文献   

20.
阔叶树木屑培养基中辅料含量对栽培香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杂木屑培养基中麦麸和米糠两种辅料对栽培香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米糠含量高的培养基,其绝对生物学效率、培养基失重、呼吸消耗、木质纤维素降解量均高于米糠含量低的培养基;麦麸更适合作栽培香菇的辅料,20%的麦麸具有30%米糠基本相同的生理功能;培养基的C/N在栽培过程中不断下降,适当增加氮源可降低培养基的C/N,具有提高香菇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