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闽南一带栽培草菇一般是采用室内床架式,栽培面积受到条件限制。为进一步发展草菇生产,适应大面积高产栽培,笔者于1993年6~8月(气温稳定在22℃以上),在塑料薄膜大棚内连续三次进行床架式栽培草菇,最低生物效率28.83%,和室内床架式栽培相比没有明显差别,是一种能代替栽培室进行规模性高产栽培的理想方式。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薄膜菇房的建造 在向阳近水源处,取长方或正方形25~30m~2的平地搭建床架。床架宽1m,长根据地形而定,第一层,离地面20cm,以上每层间距50~60cm,一般为4~5层,整个床架高3m以内,这样好操作和控温,床架间通道宽50cm。床架搭好后,在床架外20cm处竖若干木桩,用塑料薄膜将床架密封在棚内,四周的薄膜内外披挂稻草帘,距床架顶部20cm以上处搭一个简易屋架并覆膜盖稻草防雨遮阳,屋盖和四周的稻草可使菇房内的温湿度相对稳定。最后将棚膜割两个相对称的门作为通道和通气。 (二)原料处理 原料配方为稻草50kg,过磷酸钙0.5kg,麸皮2~2.5kg,石灰约2kg,pH6~8。将稻草放入水池或大桶中,充分挤压后捞起做成堆,并覆薄膜,  相似文献   

2.
南昌市的人防地道有40万米~2,道内年温差在10~20℃,相对湿度75%~96%。用于种植食用菌,既易保湿,又不占地面场房。我们曾在地道栽培平菇162尺~2,用料810斤,收菇729斤。本文着重介绍不同季节地道栽培平菇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场地与原材料:选择空气流通,空间面积大,便于密闭、保温、保湿的通道,最  相似文献   

3.
香菇木屑栽培,多数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只有春秋两季。1981年,我们根据香菇L_B菌株的生育条件,利用人防地道进行多季栽培,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获得了“周年生产”,“四季出菇”的良好效果。截至82年2月底,先后压制香菇菌块近四千块(约合2400平方尺),已收鲜香菇2568斤。一、环境与设备 1.场地处理:地道高约3米,宽2.8米,长250米,两个洞口。投产后地道内年平均温  相似文献   

4.
在浙江省庆元县,人们喜食草菇,消费带动了当地草菇栽培产业的发展。草菇栽培原先多采用地畦栽培方式,这一栽培方式投资少、成本低、灵活性大、操作简单,但存在耕地利用率低、菇稻争地矛盾大、栽培温湿度不易调控等缺点。近年来,菇农改地畦栽培为棚房式层架栽培。这一栽培方式虽然增加了搭建棚房和菇床的成本,但使耕地利用率提高了4倍,使菇的年生产批次从一批增加到了三批,提高了生产效益,也有利于人工调控菇棚温湿度。现将这一生产方式总结如下。1栽培季节安排草菇喜高温高湿。在庆元县自然条件下栽培草菇,最佳时间是6月上旬至7月上旬,此时正值梅雨季节,温度适宜,空气湿度大,生产出的草菇质量好、产量高;7月中旬至8月下旬盛夏季节,气温偏高,干燥,水分蒸发量大,对草菇生长不利。采用棚房栽培技术,温湿度可进行人工调控,生产季节可提早到5月下旬或延后到9月下旬。盛夏可在棚房外盖遮阳网降温;5月份和9月份,则可通过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2棚房与菇床的搭建棚房尽量南北排列,使受光均匀。棚房内设双排床架,为便于管理操作,两排床架之间留1米宽的走道,四周通道宽60厘米,棚房宽为4.2米。床架层距55厘米,底层离地面20厘米。床架一般为4层,菇床宽1米。菇床...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1985年秋,在我委实验基地进行了凤尾菇喷蘑菇健壮素试验,取得了较显著的增产效果。(一)供试材料:菌种是南宁地区科委提供的PIO。栽培面积200米~2,小区为1米~2。培养料为每100公斤稻草加3%的石膏粉、1%的碳酸钙和5%米糠。采用室内床架常规法栽培。健壮素是浙江杭州维物素厂产的1号和2号。  相似文献   

6.
红安县生物研究所从1980年以来试用花生禾、秆、壳种平菇,每斤干料可产鲜菇1~1.5斤,单墩重一般1~2斤,4~6斤的也常见。试验成功后,在本县推广,有十多处投入批量生产。现就其栽培方法简介如下。 1.栽培方式:采用床架栽培,床架一般宽1.8尺,高1.2尺,长不限定,分5层,最下层离地面1.8尺。 2.培养料调配:花生壳、禾、秆78%,麸皮20%,  相似文献   

7.
目前,木屑压块栽培香菇普遍采用室内床架培养,园一次性投资大,难以在菇农中推广。为进一步简化工艺,笔者1985年曾在福建试用悬挂式栽培香菇。供试香菇菌株为7402,母种采用PDA 培养基扩繁,原种和栽培种均按常规配料制作。1985年7月27日~8月28日接种,10月18日~11月4日压块,11月7~19日悬挂裁培。试验面积228.3米~2,共收鲜菇2567.5公斤,平均每米~2产菇11.24公斤,高的达22.05公斤。扣除成本盈利3800余元,说明悬挂式栽培香菇是可行的,现将具体做法及优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金针菇地沟栽培两头出菇技术,近年来已在河北省各地推广。利用地沟作为栽培设施,造价低廉,管理方便,适于农家使用,采取袋式堆积排放两头出菇,空间利用率高,山菇面大,产量高,生物学效率在100%以上,且头潮优质菇多,商品率高,比一般栽培方法,提高了经济效益。现总结介绍如下: 一、地沟建造:选择地势高燥、开旷、地下水位较低,有水源,土质以壤土或粘土的庭院或村旁的空间地。挖沟长15米,宽3.8米、高2米,沟内设置3排床架,中间1排床架比两边的高10厘米左右,用数根粗竹竿连接3排床架,搭成弓形棚,棚顶盖上塑料薄膜和麦秸、玉米秸,以保温、保湿  相似文献   

9.
利用塑料大棚栽培香菇,是我站通过两年实践的一项香菇栽培新技术。1985年平均每平方尺产鲜菇0.815公斤;1986年平均每平方尺产鲜菇1.385公斤。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大棚栽培过程如下: 一、大棚结构和栽培设置大棚宽4米、长18米、顶高2.1米、肩高1.5米。棚内采用层架栽培,架材是4分钢管,架高1.7米,栽培床宽1米,分二层,每层间距50厘米,由于大棚跨度较窄,棚内二个栽培床并排相靠,操作道设在棚的两边(如图),两片架间隔1.5米,片架之间用四排竹杆连接,栽培时在竹杆上铺一层芦帘,芦帘上铺薄膜,菌块放在薄膜上。每床前二排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适合地道栽培的优良平菇菌种,我们于1986年在地道内设置了品比试验.一、材料和方法(一)场地为使试验有代表性,我们将试验安排在兰州市三号洞人防工事内,地道宽4米,高6米,总面积约4000米~2,水泥拱型,走向为“7”字形,南面和东面各有一个洞口,试验设在离南洞口250米左右处。(二)试材参试菌株共11个:P_1(引自中国农科院蔬菜所),P_2(引自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P_3(引自黑龙江应用微生物所),P_4(引自中科院微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木屑栽培香菇发展很快,经济价值也高。我们开始试验木屑栽培香菇时,用的是野生菌北江种,每平方尺只产3、4两鲜菇。74年后采用7402菌种,并改进了管理措施,产量逐渐提高,每平方尺平均产3斤左右,高产菌块达4斤以上。 (一)菌龄长短与出菇的快慢香菇的生长发育分二个阶段:在营养阶段,菌丝在培养基内生长,分解和积累养料,为转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南方,许多双季稻田在晚稻收割以后,不翻耕,不利用,白白闲着。广西荔浦县双江乡两江大队农民宋增和、北流县新圩乡下坡大队农民李永和、湖北云梦县吴铺区农民杨云明,去年分别利用冬闲的晚稻田栽培蘑菇,取得了每平方尺产菇二斤或二斤多的好收成,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下面简要介绍李永和利用冬闲稻田栽培蘑菇的主要技术措施: (一)选地搭棚选择地势较高、沙壤土、近村旁、北边有避风屏障的早熟晚稻田。按长三十二米、宽四米面积搭人字棚架,最高处离地面二米,中间有十一条直径  相似文献   

13.
双孢蘑菇是我国食用菌出口的大宗产品,但在长江以北地区栽培面积较小,而人防地道栽培双孢蘑菇面积更小.为了更好地发挥人防地道的效益,我们于1989年夏至1990春进行了人防地道栽培双孢蘑菇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技术要点简介于后.一、试验材料(一)供试菌种由张家口市食用菌所提供的双孢蘑菇的栽培种,培养基质为高粱粒.(二)培养料粪草培养料,粪草比为1∶1,另加石膏、过磷酸钙和尿素各1%,pH7~7.5.  相似文献   

14.
巫素芳  张红红  肖自添  何焕清  徐江  刘明 《食药用菌》2020,28(4):280-282,288
长根菇(黑皮鸡枞)属于中高温型食用菌,适合在夏秋季节栽培,部分南方地区还可以春季种植。该菌种在韶关地区采用床架式栽培试验获得成功。成功的经验包括栽培场地选择、栽培季节安排、制包技术、床架栽培管理等方面的详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泗阳县由于各级领导重视,农民在栽培食用菌上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今年食用菌生产出现了大发展趋势。全县已落实蘑菇栽培面积500多万平方尺,是去年栽培面积的两倍半。面积最大的爱园乡将突破100万平方尺,里仁、三庄等乡将发展到80万平方尺左右。现全县已建成集体、个体菌种厂11家,预计可生产菌种150万瓶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充分利用泰国北部自然资源,开辟泰国食用菌市场,赴泰进行侧耳和香菇栽培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一、侧耳栽培试验 (一)试验材料 ①菌种:姬菇1号,信州姬菇,平菇539,泰国平菇,从国内带去一、二级种,经扩繁制得生产种(麦粒种和锯末种)。②培养料配比:稻草85%,米糠10%,石膏2%,过磷酸钙3%,多菌灵0.2%。 (二)栽培方法 室内生料床架栽培。床架4层,每层间距60cm、宽2m、长15m,最下层距地面25cm。先将稻草切成3~6cm长,用3%石灰水浸泡24小时,捞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生产是南通市多种经营项目中一项重点品种,仅蘑菇品种栽培面积即达二千多万平方尺,在当地出口创汇中占有重要位置。为了适应生产发展,全市共办了119家菌种厂,其中多数厂生产的菌种是合格的,但也发现一些厂由于技术水平不高或只顾追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总结了一般平始栽培经验的基础上,于1986年冬季进行了温室床架箱栽平菇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一)搭建床架:利用本所闲置的温室作栽培房,按温室的大小灵活立架。两面操作的培养架宽1.30米、长1.7米,两架间留70厘米宽步道。每架设三层,层间距50厘米,最下层离地面20厘米。每层可摆放4行培养箱,因受玻璃斜面限制,低层每行放5个培养箱,中层每行放4个培养箱,而上层每行只能放3个培养箱。本试验采用装糕点的纸箱和盛食品的  相似文献   

19.
在蘑菇栽培中,有的菇农于复土前将原播下的菌种块拔除,再在穴内添加培养料后复土,简称“拔种”。为了弄清其作用和增产效果,我们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是在菌种培养室中进行。为了便于掌握温、湿度,用塑料薄膜围成宽15尺、高6尺、长12尺的菇房。菇床宽2.5尺,长12尺,4层×4行,计480平方尺,实际面积为  相似文献   

20.
去年,是江苏食用菌生产稳定和调整的一年,全省食用菌栽培面积9000多万平方尺,总产8万余吨。其中蘑菇栽培5266万平方尺,与上年持平外,其余品种都得到稳定的发展,这两年虽然经历了蘑菇国际市场动荡、改种,以及外地区产品的冲击,但全省食用菌生产仍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与我省在食用菌方面有较强的科技实力,重视科技进步分不开的。近两年,科研单位不论在菌种引进和选育方面,在高产、省工、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