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秸秆还田秋施肥技术就是充分利用山西玉米秸秆丰富的条件,针对春旱频繁的气候特点和缺乏深施肥的现状,按照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目的,采用多种途径,如:秸秆直接还田、秸秆覆盖还田、秸秆堆沤还田和秸秆养畜过腹还田等,实施秸秆等有机物料还田,配合秋季深耕整地,全层深施推荐配方化肥,翌年春季顶凌耙耱、直接播种。这项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因秸秆等有机物料腐解而影响玉米播种质量以及同玉米幼苗争夺水分、养分的矛盾,解决了深施肥和春季保墒促全苗的矛盾,降低氮肥的挥发损失,提高磷肥利用率,从而增产幅度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2.
一、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发展概况1.玉米秸秆还田的概念玉米秸秆还田就是把玉米秸秆通过机械切碎或粉碎后,直接洒在地表或通过机械深翻或旋耕犁深旋把秸秆施入土壤的一种农业措施。这一技术从2001年在夏县开始推广,2008年大面积实施,2010年得到普及。2.秸秆还田的方法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主要分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直接还田主要通过玉米收获机和旋耕犁来完成;间接还田则是将切  相似文献   

3.
柏乡县秸秆还田技术推广起步较早且面积较大,小麦秸秆直接还田覆盖可提高夏茬玉米田的含水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玉米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及炭化处理后还田两种农艺措施对土壤理化性状、玉米生长及品质提升的效果。【方法】设置对照(CK)、玉米秸秆还田(T1)、玉米秸秆炭化还田(T2)3 个处理,在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连续进行两茬甜玉米田间小区试验。【结果】T1、T2 处理可提高玉米土壤 pH 值、土壤有效态氮磷钾及有机碳含量,显著提升玉米粒维生素 C 和可溶糖含量,但对玉米的产量无显著影响。第 1 茬玉米试验中,T1、T2 处理对玉米粒维生素 C 含量的提升效果分别为 16.5% 及 25.9%,对可溶糖含量的提升效果分别为 20.7%及 22.3%,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提升 10.3% 及 10.0%,对土壤有效态氮磷钾含量、土壤 pH 值及玉米株高均没有显著影响。第 2 茬玉米试验中,T1、T2 处理分别显著提升玉米粒维生素 C 含量 10.3% 及 1.7%,可溶糖含量24.7% 及 10.6%,显著提升土壤 pH 值 0.33、0.23 个单位,显著提升土壤速效钾含量 16.8% 及 36.0%,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 1.7% 及显著提升有机碳含量 3.6%,分别提升玉米株高 0.3% 及 4.59%。【结论】秸秆炭化后还田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生长的提升效果强于秸秆直接还田处理。玉米秸秆炭化还田对玉米品质的提升速度快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但效果的持续性则为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优于炭化还田处理,两种玉米秸秆还田措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均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方法】在大田试验中,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CK(不秸秆还田)、T1(秸秆覆盖还田)、T2(秸秆粉碎直接还田)、T3(秸秆过腹还田),并研究不同处理下玉米产量、效益、土壤的化学性质以及酶活性。【结果】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秸秆过腹还田处理均能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其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8.17%、14.18%、18.61%,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经济效益,其经济效益的平均增加率分别为27.72%、20.48%、34.11%。另外,长期秸秆过腹还田还能够提升土壤内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有效氮含量、有效磷含量、有效钾含量,而长期秸秆粉碎直接还田能够提升土壤内全氮含量、全钾含量、有效氮含量、有效钾含量,长期秸秆覆盖还田可提升土壤内有效氮含量以及有效钾含量。长期过腹还田可提升土壤内蔗糖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而长期秸秆粉碎直接还田以及秸秆覆盖还田可提升土壤内蔗糖酶活性以及纤维素酶活性。【结论】长期秸秆还田可有效提升玉米产量及效益,对其大力推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培肥机理及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农业科学》2016,(2):44-49
本文提出了我国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现状与存在问题,从玉米秸秆还田腐解规律、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土壤有机质(碳)、土壤微团聚体、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等方面,总结了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培肥机理研究进展,阐述了玉米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领域的研究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7.
一、秸秆还田形式 在农业生产上,秸秆还田有直接还田和生化还田.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玉米秸秆及根茬粉在还田对补偿土壤肥力消耗和改善土壤生物学特性的重要作用,探讨了玉米秸秆及根茬粉碎还田的农艺要求及机械化作业方式;分析了黑龙江垦区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桦现状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秸秆直接还田效果,规避秸秆直接还田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控制秸秆直接还田数量秸秆直接还田数量每667平方米以100~150公斤的干秸秆或350~500公斤的湿秸秆为宜,可铡成10~15厘米长的小段,铺撒于田中,翻压于土壤表面10~15厘米下。玉米、油菜收割时,将秸秆粉碎后还田最理想。秸秆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轮作小麦—玉米栽培较好的秸秆还田方式,减少秸秆还田产生的不良影响,探寻秸秆还田与耕作、施肥方式的最佳搭配,进行不同还田方式对比研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设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配施有机肥后旋耕1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旋耕1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旋耕2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添加菌剂后旋耕2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翻耕1次后耙地这5种处理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中氮、磷、钾及有机质的含量(P<0.05),秸秆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灌浆期土壤硝态氮含量最大提高了38.51%;拔节期和灌浆期土壤有效磷含量最大提高了86.35%和32.13%,土壤速效钾含量最大提高了35.51%和36.50%,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提高了12.15%和10.97%。秸秆还田处理还能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和物种多样性(Shannon指数),秸秆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拔节期和灌浆期土壤酶活性最大提高了81.72%和137.98%;抽穗末期Shannon指数提高了1.67%~3.09%;秸秆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能显著提高小麦、玉米产量,分别提高了2.04%~10.16%、2.20%...  相似文献   

11.
玉米应用秸秆腐熟剂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养分,降低土壤容重。秸秆还田能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平均增产率为3.42%。  相似文献   

12.
长期秸秆还田及休闲处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1984~2004年采用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与氮磷肥配施种植玉米和小麦,2005年仅施肥和秸秆还田而不种作物为休闲处理。[结果]长期秸秆直接还田与单施化肥均可降低土壤容重,两者配施效果更好。土壤孔隙度与秸秆还田量呈显著正相关。长期秸秆直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钾含量的效果均优于单施化肥,而两者配合施用效果更佳。施用磷肥的增磷效果比单施秸秆更有效。休闲处理不仅使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度升高、物理属性得到改善,而且还使土壤综合肥力水平得到恢复与提高。[结论]长期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等生态条件,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3.
玉米秸秆还田效果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秸秆还田效果的同位素示踪研究刘莉(辽宁省农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玉米秸秆是一种重要的有机肥源,其生产量大,成本低廉,用于还田方法简便,改土肥田效果好。近年来,我省部分地区大力推广秸秆直接还田已取得明显效果。为使这项技术进一步科学化,定量化,...  相似文献   

14.
郑淑清 《北京农业》1999,(12):34-35
为配合农业部“旱作农业生产示范工程”项目和国家环保局等六部局联合发布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的实施,从1996年开始,经过连续三年的小麦、玉米两茬平作秸秆直接还田,进一步证实: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能有效地培肥地力、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从而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连续还田的时间越长,土壤环境越好,产量就越高。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方式及技术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丽娟 《现代农业》2011,(5):165-165
秸秆还田一般分为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秸秆直接还田等方式。堆沤还田是将作物秸秆制成堆肥、沤肥等,作物秸秆发酵后施入土壤。过腹还田是用秸秆饲喂牛、马、猪、羊等牲畜后,以畜粪尿施入土壤;采取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简单,方便、快捷、省工。还田数量较多,一般采用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普遍。直接还田又分翻压还田和覆盖还田两种。翻压还田是在作物收获后,将作物秸秆在下茬作物播种或移栽前翻入土中。覆盖还田是将作物秸秆或残茬,直接铺盖于土壤表面。  相似文献   

16.
长期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水分运动与热力学函数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的土壤,研究了温度、水分、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玉米秸秆还田土壤比较,土壤水势温度效应为高量玉米秸秆还田>低量玉米秸秆还田>单施化肥;在同一温度条件下,提高土壤水势可增加土壤非饱和导水率,呈现高量玉米秸秆还田>低量玉米秸秆还田、单施化肥;在相同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增加温度可提高土壤非饱和导水率,其导水率温度效应值(dk/dt)高量玉米秸秆还田<低量玉米秸秆还田和单施化肥。土壤含水量一定时,随着相对偏摩尔自由能变和相对偏摩尔焓变增大,土壤非饱和导水率也增大,并且高量玉米秸秆还田大于低量玉米秸秆还田和单化施肥,拟合得出的相对偏摩尔自由能变和相对偏摩尔焓变与土壤非饱和导水率方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每年生产4亿多吨粮食,同时也生产了5亿多吨农作物秸秆,其数量之大差不多等于北方草原年产草总量的50倍之多。故我们针对玉米秸直接还田与秸秆青贮养畜过腹还田的效益差异做了分析研究。1 经济效益比较1.1秸秆直接还田 亩收入:20元。据测定每亩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相当干50kg碳铰的肥效,价值20元。亩支出:15元。亩机械还田费用15元,人工忽略不计。亩纯收入:20元-15元=5元。1.2秸秆青贮喂牛过腹还田 亩收入:310元。按自家田里秸秆,自家青贮养牛计算,每亩产玉米秸秆1500kg,调制青贮饲料1…  相似文献   

18.
玉米秸秆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一项主要措施。它不仅可以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介绍了玉米秸秆还田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广玉米秸秆还田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多年平原灌区中、高产田和旱作区小麦-玉米轮作周期的不同秸秆还田方式试验,结果表明,秸秆直接粉碎还田以及添加腐熟剂均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旱作区秸秆覆盖效果显著。除添加腐熟剂处理,其他秸秆还田处理土壤有机质均有显著增加,全氮除高产田外表现出有增加趋势,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有所提高。同时,为了实现培肥的目的,在玉米收获后全部秸秆还田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定玉米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养分、群体结构、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秸秆还田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为玉米秸秆还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