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正>没有茶树,也就无所谓茶叶、无所谓茶文化。茶文化之源,不是陆羽之《茶经》,不是唐人饮茶之习俗,而是神农氏尝百草发现第一棵茶树之传说。《神农本草经》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陆羽《茶经》提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先民古老的传说虽然有夸张虚构之处,但"学者们对传说特质的认知有两个侧重,一是作为标志物的客观的  相似文献   

2.
王融初 《茶叶通讯》2009,36(1):33-36
本文以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的历史结论为主题,简述神农氏时代其人,对饮茶起源中心、传播及途径,神农精神对湘茶源远流长的影响,并根据史料、传说结合现实情况,对中国茶文化“摇篮”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3.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古茶书解读之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羽在他的《茶经·六之饮》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渝)间,以为比屋之饮。”意思是说,将茶作为饮料,开始于神农氏。  相似文献   

4.
我国中医药文化发展从"神农尝百草"时期便已经开始,而茶叶作为一种中药材,它的起源同样可以追溯到"神农尝百草"时期,我国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便提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的观点。茶与中医药文化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本文从药食同源思想以及茶文化对外传播来阐述茶的药用价值以及茶对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凤桐 《福建茶叶》2016,(8):391-392
陆羽被公认为茶圣,他所著的《茶经》是第一部关于茶的知识的集大成。陆羽首次提出神农氏是茶之祖。经过郑玄对《礼记·月令》的附会,炎帝与神农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成为了后世文化衍生发展的一个关键点。茶道与茶艺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起成就人格理想的重任。音乐沟通了具有技术特征的茶艺与具有超越性特征的茶道之间的联系。音乐对于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美德教育,透过茶艺及茶文化,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茶文化的定义,笔者在《论茶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认为:茶文化是茶的物质生产和品饮利用过程的物质、技艺及其形成精神的成果的总和,其内容包含物质层面、技艺层面和精神层面。可见,茶文化形成于茶之品饮而有别于茶之为饮,茶的生产和饮用不等于茶文化形成,从时间上看,“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陆羽《茶经》)。神农氏,又称炎帝,为传说中的神奇人物,生于母系氏族时代,至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神农发现茶的记载,源于东汉年间成书的《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茶树的起源地,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我们的祖先神农氏就发现了茶树,并作为药物,用来解毒和治病。到了唐代,我国的茶树栽培已遍及77个州(郡),304个县。陆羽在《茶经》“八之出”中已初步把我国的茶叶生产划分为八大茶区:即山南茶区、淮南茶区、浙西茶区、浙东茶区、剑南茶区、黔中茶区、江南茶区和岭南茶区。尽管陆羽以唐代行政区域为基础进行划分,这个划分还是有一定科学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陈浩 《福建茶叶》2017,(11):164-165
我国的传统茶文化已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唐朝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写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可以看到茶文化的发源可以追溯到神农尝百草时期,我国的茶器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本文拟从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出发,浅析茶器具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以及主要类型,通过对古代花鸟绘画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并将二者相结合,针对茶器具上面的花鸟绘画进行艺术特点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黄仲先 《茶叶通讯》2009,36(1):7-10
通过对炎帝、神农和湖南茶史的有关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可知:炎帝其所以得名,是以火德王天下。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神农氏和炎帝起源于南方,逐渐北上,一度在姜水一带成功称霸,后来被黄帝打败,最后又撤回南方老家,并葬在湖南。陆羽说过“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炎陵是神农氏的归葬之地,神农氏在湖南的活动中应当涉及到了茶。很多古籍上有关于湖南茶事的记载,这些典籍可以证明湖南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有着漫长饮茶史的国家。据文献记载,早在传说中的神农时代,我们的祖先即已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而以茶祛病健身。被后人奉为“茶神”的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正因此,数千年未,中华民族便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关于茶的采、制、煮、饮等相当完备的知识,出现了诸如唐·陆羽的《茶经》、宋·蔡襄的《茶录》、明·许次纤的《茶(?)》等权威性茶著,以及著名文人如晋·左思、张孟阳,唐·释皎然、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卢仝,宋欧阳修、苏轼、苏辙、王安石、秦观、陆游等  相似文献   

11.
张耀武  张静姝 《茶叶》2016,(3):180-183
名人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文脉根基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名人文化符号是城市形象品牌构建的重要组成。湖北天门是茶圣陆羽故里,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作为具有世界影响的茶文化历史人物,茶圣陆羽毫无疑义是天门的核心文化符号。但天门茶产业基础薄弱,茶文化氛围也不太浓郁,如何将茶圣故里打造成为茶文化名城,是当地政府和茶界人士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名人文化符号的视角出发,认真审视茶圣对于天门的文化符号意义,探索构建茶圣文化符号的路径,并提出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茶文化名城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13.
"淮南有三奇,八公山豆腐肥王鱼,马溜溜的金子压地皮;怀远石榴、砀山梨,瓦埠湖的毛刀鱼,比不上八公山上的豆腐皮;舍得蜜、舍得糖,舍不得八公山豆腐汤;要想富,找财路,家家户户磨豆腐".这几首颂咏豆腐的歌谣,是伴随人类制作和食用豆腐的悠久历史产生的,把民间做豆腐、吃豆腐、爱豆腐、赞豆腐的各种情意表达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4.
A combined water culture and pot culture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for the study of the K nutrition of potatoes. The water culture technique permitted control of the K nutrient supply while the pot culture technique provided support for plant growth and for tuber development in a low K medium. Both plant growth and tuber quality reflected the K supply of the culture solution.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茶文化将成为世界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永成 《茶叶》2000,16(3):161-163
茶文化精神是以人为本,以和为贵。茶文化美德紧茶为涵,修生养性,进入90年代茶文化活动范围广阔,理论不断提高,内涵不断创新,创新文化发展史奇迹,21世纪茶文化规模更大涉及领域更广、功能更为显著,传统与现代形式更为融合,茶文化将走出亚洲走向全球,成为世界性文化。  相似文献   

16.
17.
油菜文化和油菜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春云 《作物研究》2011,25(2):95-96
我国种植油菜的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油菜文化。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油菜,研制医药品需要油菜,国家工农业生产同样需要油菜。通过"油菜搭台"等方式,宣传油菜文化,促进相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鞍山地区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经验,重点抓优良品种的选用、培育壮秧、合理稀植、加强田间管理等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宁安地区为了战胜连年出现的旱灾,进一步提高优质稻米产量,总结了本地区抗旱夺丰收经验,提出选择抗旱品种、培育带蘖壮秧、节水整地、过水插秧、合理施肥、节水灌溉、杂草防除、应用化学抗旱技术和工程防漏蓄水等8项节水增效水稻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鞍山地区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经验,重点抓优良品种的选用、培育壮秧、合理稀植、加强田间管理等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