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湖南省垄栽稻萍鱼立体种养是以水稻为主体,红萍为纽带,鱼类在稻田参与能量和物质的转换,把传统稻田养萍和稻田养鱼以及水稻垄栽技术巧妙地结合起来,人为组成稻、萍、鱼共生复合群体,形成了一条“萍养鱼、鱼肥稻(萍)、稻护鱼、萍助稻”的生产食物链,提高了稻田经济效益。据  相似文献   

2.
鱼、稻共生期,鱼吃掉水稻纹枯病菌核后,转化为鱼粪,是养鱼稻田纹枯病株大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稻田养殖的基本条件与田间工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稻田养鱼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期就有记载(魏武《四时食制》)。过去稻田养鱼主要是在一些可供养鱼河川、湖泊等水面较少的山区,通过稻田养鱼来弥补吃鱼难的缺陷。而现在的稻田养殖是水稻种植与水产经济动物(鱼、虾、蟹、鳖等)养殖结合的一种立体种养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它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土、肥、种等自然资源,最终形成人们所需求的优质稻米  相似文献   

4.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是将传统的水稻种植与水产(畜禽)养殖相结合的一项新技术模式,在稳定水稻单产的基础上,增收途径主要来源于稻谷的优质优价和养殖的收入。沈高镇河横汉土家庭农场稻田养鸭、鱼、虾种养结合示范应用,稻田养鸭、养鱼、养龙虾综合经济效益分别增加61.7%、215.2%、255.5%,经济效益显著,据此提出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推广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发展生态产业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其中稻田养鱼即属于生态养殖。它不仅综合立体利用了冬水田资源,同时也利用了水稻与鱼类互利共生的关系,如鱼以稻桩上的虫及水中的虫卵为食,稻以鱼粪为肥,靠鱼松土等,目前这一模式已得到很大发展,不少农户把稻田养鱼作为一项主要  相似文献   

6.
<正>稻田养鱼,是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后,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新途径。特别是稻鱼共生工程技术的实施,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但当年在稻田养鱼收割水稻时,把水稻收割完毕后几天或十天,田中的鱼有死亡和摄食减少的现象,经过走访调查,采取相应措施后,情况大有好转。具体调查分析与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以稻为主、稻鱼并重、以鱼为主的三种稻田养鱼法并比较了各自的利弊。总结了鱼窝、鱼沟占地面积及选用适宜的水稻品种和鱼种的优化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贵州省锦屏县稻田生态养鱼历史悠久,利用鱼吃草、灭虫、增肥,形成稻鱼共生的生态系统,实现了每亩水产品产值1000元以上、水稻产量1000斤以上的"双千"目标,养成的鱼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广受消费者欢迎。锦屏县把稻田生态养鱼作为带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的民心工程来抓,现把几点经验介绍如下:1.加固田埂选择排灌方便的稻田,把田埂加高至0.5~0.7米,  相似文献   

9.
江口县一九八四年稻田养鱼九百五十六亩,一九八五年发展到一千零五十亩,比上年增加百分之九点八五。实践证明稻田养鱼有如下好处: 稻田养鱼、鱼稻共生,鱼类里,能够吃掉稻田的某些害虫,特别是稻飞虱,鱼一碰到就把他吃掉,减少虫子的基数,降低危害成度。二是鱼生活在田里,可以吃掉一些杂草,他是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鱼是南方常见的农业模式,针对稻田养鱼模式下的水稻栽培技术进行了若干探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一、稻田养鱼的准备工作1.加固田埂和建造防逃设施。要发展稻田养鱼,应对田埂进行加高加宽,一般要达到高60厘米以上、宽35厘米左右,以防渗漏和黄鳝、水蛇、田鼠等打洞。稻田最好设置两层拦鱼栅,这样才能有效防止鱼苗逃逸。2.开挖鱼沟、鱼凼。开挖鱼沟、鱼凼的目的是防止水位上涨时鱼被冲走及解决养鱼与稻田施用化肥、农药、晒田之间矛盾的一项措施,也有利于鱼在高温季节避暑、定点投饵和收获稻谷时排水捕鱼。鱼沟与鱼凼相通,便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稻田养鱼的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杂交中稻新品种‘内6优106’为材料,在3个鱼-氮处理(CK:不养鱼+不施氮、F:养鱼+不施氮、FN:养鱼+施氮150 kg/hm 2)和4个本田栽秧密度下,研究稻田养鱼与氮密耦合对土壤肥力、水稻产量及其养分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养鱼后的有机质显著提高、氮素能维持平衡、磷钾素则显著下降。鱼氮处理水稻产量、地上部干物质及氮、磷、钾累积的总体趋势表现为FN>F>CK,FN与F分别比CK显著增产22.98%和13.43%。栽秧密度在9.0万~22.5万穴/hm 2范围内稻谷产量无显著差异,干物质和氮累积影响随密增加而增加。每1000 kg稻谷的地上部植株氮、磷、钾素的需要量分别为10.24~16.74、1.31~2.72、34.38~56.49 kg/hm 2。中高产养鱼稻田在施肥管理上应控制氮肥和增施磷钾肥。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黑龙江省勃利县吉兴乡东村周宝军在自家稻田选用"鱼—鸭—稻"共作模式,同时养鱼、养鸭、种植水稻,鱼、鸭、稻喜获丰收。养鱼亩均增收55.00元,养鸭亩均增收82.00元,水稻亩均增收822.00元,亩均增收959.00元。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供参考。一、具体做法(一)稻田的基本条件面积:100亩。田块平整,面积较大,且与周边连片,辐射面积可达万亩以上。水源:系井水,水质优良,水量充足,能保证随时灌溉。土质:系黑色壤土,保肥、保水性好。  相似文献   

14.
湿地稻田养鱼、鸭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中国南方以稻田养鱼为主的各项稻田综合利用技术,目前巳成为提高水稻单产和生态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稻田露宿养鸭是发展巳久的成熟技术,而稻田围栏养鸭则是改进的新技术。稻田养鱼、稻田露宿养鸭、稻田围栏养鸭都具有除草、中耕、施肥、防治病虫的作用,而且不降低水稻产量,从而产生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北方寒地稻田养鱼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提高稻田养鱼生产的稳定性,科学指导寒地稻田养鱼推广工作,通过野外速测、室内分析与生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稻田养鱼引入北方寒地稻田后农田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相对高于对照,土壤速效氮、钾有所增加。昼夜田水日平均温度比对照高出0.5℃。10cm、15cm耕层土温日平均值比对照田分别高出0.4℃和0.5℃,田水ORP略高于对照田,pH呈下降趋势,昼夜田水溶解氧比对照田高出0.33mg/L,且都大于5mg/L,有利鱼类生长。水稻生长加快,一般比对照田早抽穗2~3d,杂草减少,稻田生态环境趋向良好。  相似文献   

16.
广东立体农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体农业在人口增长,耕地减少,人均资源占有量下降的广东21世纪农业将发挥重要作用。广东立体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池塘饲养4大有鱼,稻田养鱼,桑基鱼塘生产方式,农田多熟复种,农作物间套种等是广东立体农业主要生产方式。近年,果畜(禽)结合的多种经营系统,鱼畜(禽)结合的立体生产方式在广东有了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稻田养鱼,是充分利用稻田水面资源,积极发展鱼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物资生活水平的一项投资少,用工少,见效快,收益大的有效措施。为提高稻田养鱼的产量,摸索稻鱼双丰收的经验,八一年我们在扬武公社五个大队八个生产队的四十户社员中,进行了面积110亩的稻田养鱼试验。供试水稻品种有桂朝二号、广谷粘、广大谷、南京11号、威优二号、汕优二号、本地麻谷,九月谷,高脚糯、矮脚糯、小花谷十一个。放养的鱼苗为地方牛鲤,青鲤。供试验田块前作有油菜、小麦、绿肥、泡冬几种类型。放养时间,在插秧后5天至10天,即五月25日至六月10日,收获日期为九月五日至  相似文献   

18.
稻、鱼生态种养双增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鱼是种、养业的有机生态结合,鱼类能充分利用稻田中的杂草、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昆虫等作为饵料,从而可以起到节本养殖的作用;而水稻则能利用鱼类粪便、残饵作为肥料,也能起到水稻优质增产的作用。实践证明,稻田生态养鱼,每亩可增收稻谷40~50千克,节省施肥和农药折款50~70元;养鱼可获纯利100元以上,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正>一、历史与发展中国是世界公认的稻田养鱼最早的国家,杨昌雄先生认为至少有3 000多年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稻田养鱼经历了发展、衰落、恢复、发展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各地开展了大面积的多种方式稻田养鱼,发展态势良好。但由于传统的稻田养鱼产量低,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稻田养鱼的生产面积有所下降。2007年后,随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生产绿色农产品,走生态种  相似文献   

20.
农业部在西安召开的全国科教兴农与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县建设工作会议上,公布了“科教兴农与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县”名单。 今年初已启动建设工作的首批15个示范县及其重点示范内容是:吉林省德惠市(东北优质大豆生产技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76团(细毛羊扩繁及生产技术);江苏省吴江市(水稻机械化及稻田养鱼技术);四川省隆昌县(再生稻及稻田养鱼技术);湖南省岳阳县(优质水稻生产及稻田养鱼技术);河南省许昌县(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湖北省浠水县(双低油菜生产技术);重庆市江津市(优质柑橘生产技术);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