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作物秸秆资源非常丰富。一直以来,农村做饭、烧水都是直接燃烧农作物秸秆、木柴等获取能源,不仅浪费资源,更降低了热效能;不仅造成环境污染,更使人们的健康受到危害。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科技的持续投入,农业秸秆利用技术日益成熟,科研部门研发出户用秸秆气化炉投放农村市场,它将农作物秸秆、农林废弃物等有效地转化为燃气,使用方便、干净卫生,改善了农村做饭、烧水等生活卫生环境。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甘蔗、油菜、牧草等,各种农作物的农机化发展水平都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3.
王英琦 《河北农机》2023,(9):151-153
我国设施农业的规模逐步扩大,将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应用其中,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实时的气候变化信息,促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设施农业农作物种植品种合理划分、农作物种植与管理时机选择等内容分析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中应用效益,提出加强技术研究等措施研究提高如何提高该技术应用效益,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宁武县属农作物病虫害多发、频发县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业发展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逐步由靠天吃饭、旱涝不保、耕作栽培落后和管理粗放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作物粮食单产也逐年提高。但病虫害危害仍很严重。因此,为切实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扶持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规范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行为,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等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成艳芳 《河北农机》2023,(17):61-63
随着人口增加和食品需求的增长,提高农业植物种植的效率和产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品种种植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创新方式,对农业植物种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旨在探讨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对农业发展的深远影响。通过加速新品种的推广,我们能够推动农作物品种的不断更新,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增产,进而实现农业的增产和农民的增收。文章首先阐述了农作物新品种的概念及特点,讲述了新品种推广的意义,通过深入分析新品种推广对农作物产量、品质、抗逆性和适应性等方面的积极影响,阐述了新品种推广所面临的挑战。为解决这些挑战,提出了构建可持续农业供应链、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合作、强化可持续农业模式推广与应用等策略,以推动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作物种植中,病虫害、草害都是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必须对其采取农业防治措施,通过种植、耕作和施肥等农业措施的结合运用,实现对农作物的有效生态化控制,开发农业防治资源,从而将病虫害的危害降到最低。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如何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和草害,提出一些具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科技产业,农作物品种测试评价工程是保障种业安全的基础工程,因此建设测试体系完善、基础设施良好、运行机制畅通的农作物品种测试评价工程对于加快实现我国种业振兴、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我国现有农作物品种测试体系建设现状,围绕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农作物品种测试工程,分析其在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落后、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不高、仪器设备配置不全及建成后的管理运行不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终结合相关科研院校等建设主体对品种测试工作的具体需求,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建设农作物品种测试工程在规划布局一站式的综合测试中心,提升农作物品种测试能力,合理确定建设规模、重点建设内容、建设投资及管理维护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陆雨 《河北农机》2023,(4):100-102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先进的产业技术不断涌现。作为农业大国,我国针对农业的专业技术研发投入资金扶持力度也在不断扩大。据悉,在孕育着我国约十四亿人口的土地上,其种植土地面积约为1.2万公顷,其农作物的产量也达到了1.3万亿斤。而就我国一些农村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来看,仍然不乏种种问题的存在,诸如农作物质量不高、农产品安全问题等,对农作物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为了加快我国农业技术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步伐,首当其冲便是解决其问题,农业技术专业人员要着力提升自身的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本文全面分析了农业植保技术方法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作物秸秆处理设备的现状天津市农业机械局王铁林,胡伟秸秆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物,在工业和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我国每年约产生5亿多吨农作物秸秆,位居世界首位,它的综合利用已经成为目前农业开发的一个新的热点。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把农作物秸秆用作肥料、...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近10年来静电技术在农业各领域所取得的研究与应用成果,包括在农业中促进农作物增产、农产品保鲜杀菌、农产品干燥脱水、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等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作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1.
秸秆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品,同时,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源。可用作肥料、饲料、生活燃料及造纸、制炭、建材、编织等工副业生产的原料等。 随着农业生产和农村能源事业的发展,农作物秸秆资源出现了大量剩余。开发利用秸秆,已经成为农业生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新焦点。提高农作物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秸秆是地球上第一大可再生资源,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品,同时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源。农作物秸秆可用作肥料、饲料、生活燃料及工副业生产的原料等多种用途。近些年,秸秆产量随着粮食等主产品单位产量的不断提高而迅速增加,然而传统的秸秆利用方式逐渐被弱化和淘汰,大量剩余秸秆的处理成为农业生产中凸显的问题,成为政府关心、社会关注、舆论关切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3.
静电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丽菡  吴春笃 《农机化研究》2004,(6):204-205,210
静电技术应用于产业还是近代的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如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复印,以及静电除尘土等。为此,概述了静电技术在农作物种子处理、促进作物生长、农作物保护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了静电技术在农业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我国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现状并没有根本改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农业生产的弊端逐渐显露。近几年,我国在农作物的育种、耕种、田间管理和后期收获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农业用水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5.
河套地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品,是我国农村尚待进一步开发利用、数量巨大的资源,可用作肥料、饲料、燃料、工业等原料。抓好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对农业、畜牧业、工业、建筑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帮助农民致富的有效措施。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已成为农业生产资源开发的新焦点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随着畜牧业和生物质能发电的快速发展,市场对草捆和农作物秸秆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农牧业的全程机械化要求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缩短农时,实现秸秆综合利用,从而推动农业向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发展、环境农业等方向发展。方草捆压捆机的研制对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牧草和秸秆饲料的商品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庆梅 《河北农机》2023,(6):106-108
智能农业破坏了我国传统农业的种植模式、生产经营方式和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田间生长条件的实时动态观察、有效感知和有效控制,为作物种植环境奠定了更加科学的基础,从而促进了农业经营互联网智能化管理、高效化经营、多元化发展,大幅提高了农业产量与质量,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比如,使用卫星遥感、物联网设备可以更有效地采集农作物数据信息,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科技,可以开展精细化栽培、生长环境监测等,并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了解市场需求,进行差异化定位,实现服务的网络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宁津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每年都能生产玉米、小麦、棉花作物秸秆60多万t。近年来,该县围绕农作物秸秆,作好农业与科技嫁接的文章,每年可使30多万t农作物秸秆得到转化利用,不但避免了环境污染,还给农民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在柴胡店镇,秸秆反应堆成为蔬菜大棚里的“香饽饽”,利用此项技术可增产80%。宁津县以光明乳业、顺风集团等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秸秆养牛、养羊,  相似文献   

19.
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是农业科技领域引人关注的新学科,它集成了物理、机械、电子和农艺等相关学科知识,应用特定的物理方式处理农作物并用于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可以有效地达到既减少农药与化肥的使用量,又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既实现农业科技升级,又保护农业生产环境、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秸秆是个宝综合利用效益高秦海生,马天亮农作物秸秆,通过加工可作为饲料、燃料、肥料和工业品原料等。综合利用秸秆,使其变废为宝,身价倍增,实是发展高效优质高产农业,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l)秸秆的肥料功效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的养分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