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热处理过程中杉木压缩木材的材色及红外光谱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为了探讨热处理过程中杉木压缩木材的材色变化规律 ,以及材色和木材化学主成分变化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测定了空气介质和真空中热处理杉木压缩木材 (热处理温度范围 140~ 2 2 0℃ ,时间范围 0~ 36h)的明度 (L )、色差 (ΔE )以及红外光谱 .同时测定了杉木压缩木材的回复率 ,无压缩对照试材的重量损失率和抗收缩率 .该研究的结论为 :①在相同条件下 ,随着热处理时间延长 ,木材明度减小 ,色差增大 ;空气介质中热处理和真空中热处理相比 ,在处理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前一种方法处理后的木材明度更小 ,色差更大 .②就热处理过程中木材明度、色差与回复率之间的关系而言 ,两种热处理方式之间的差异不大 ;热处理中木材变定的固定程度与木材颜色的变化程度有关 .③就热处理过程中杉木压缩木材的明度、色差与对照试材的重量损失率、抗收缩率之间的关系而言 ,重量损失率或抗收缩率越大 ,对应的杉木压缩木材的明度越小 ,色差越大 .④红外吸收光谱表明 ,在热处理过程中波数在 1743,16 6 0和 16 0 5cm-1附近的羰基 (C =O)峰的变化趋势最为明显 ,说明在热处理固定杉木压缩木材的过程中 ,至少半纤维素 ,甚至木素发生了化学变化 .  相似文献   

2.
空气介质中热处理杉木压缩木材的蠕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研究采用空气介质中热处理,对径向压缩的杉木试材进行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热处理,然后测定试材在绝干状态或吸湿解吸过程中的蠕变行为.结论为:①热处理杉木压缩木材在常温绝干状态下瞬时柔量和蠕变柔量(8h内)较小,在常温吸湿解吸过程中瞬时柔量和蠕变柔量(8h内吸湿结束时或20h内解吸结束时)较大,吸湿木材的瞬时柔量和8h内吸湿结束时的蠕变柔量分别可达绝干木材瞬时柔量和8h内蠕变柔量的1.5倍、3~5倍.②吸湿解吸过程中,热处理杉木压缩木材的蠕变行为不同于典型的木材机械吸湿蠕变,蠕变柔量没有表现出较大程度的增加.③热处理对杉木压缩木材的蠕变行为有很大的影响.热处理温度越高(乇鹪?00,220℃),时间越长,相应的试材在绝干状态或吸湿解吸过程中的瞬时柔量越大,某一时刻的蠕变柔量越大.杉木压缩木材在热处理过程中,木材细胞壁主成分发生降解反应是各柔量增大的主要原因.④就热处理杉木压缩木材在绝干状态或吸湿解吸过程中的瞬时柔量、蠕变柔量与相应热处理条件下回复率(RS)的关系而言,柔量越大,RS越小.热处理温度的高低,如200,220或140℃,对柔量与RS之间的关系有影响.烫  相似文献   

3.
热处理及γ射线辐射杉木压缩木材的固定=Fixation of compressed wood of Chinese fir by heat treatment and gamma irradiation[博士学位论文,中]/王洁瑛(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导师赵广杰,祖勃荪,饭田生穗//2000 为了弄清楚热处理杉木压缩木材的固定机理,为软质杉木(Cuninghamia lanceolata)木材压缩密化的改性工艺和基础理论提供技术参数,该文研究了空气介质中和真空中热处理杉木压缩木材回复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回复率与热处理杉木木材的重量损失率、抗收缩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了热处理杉木压缩木材的红外光谱和材色变化规律,空气介质中热处理杉木压缩木材的蠕变,热处理过程中杉木压缩木材的应力松弛和热处理杉木压缩木材在水煮沸过程中的应力松弛,以及不同剂量γ射线辐射杉木压缩木材的物性和变定固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以杉木、马尾松木材为试验材料,采用零距拉伸技术评价了木材管胞纵向抗拉强度,比较了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管胞抗拉强度的差异,探讨了水分的影响机制。此外,重点研究了热处理对木材管胞纵向抗拉强度的影响,分析了管胞强度变化与化学成分、纤维素结晶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杉木早材管胞纵向抗拉强度平均值为499 MPa,马尾松早材管胞平均值461 MPa;两种木材管胞在饱水态下的抗拉强度比气干态均较低;在160~220℃、1~3 h热处理条件下马尾松木材早材管胞纵向抗拉强度与素材相比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测定和分析了未处理杉木和经过不同浓度的胺溶季胺铜D型(ACQ-D)木材防腐剂处理的杉木试材,在不同含水率状态下的拉应力松弛(以下简称应力松弛)曲线。结果表明:①在绝干状态下,低保持量(1和3 kg/cm3)的ACQ-D处理材与未处理材的应力松弛曲线接近,而高保持量(5 kg/cm3)的ACQ-D处理材的应力松弛量则小于未处理材;在气干状态下,ACQ-D处理材的应力松弛量都低于未处理材,其中高保持量处理材的应力松弛量又大于低保持量处理材;在湿润状态下,未处理材和不同ACQ-D保持量处理材的应力松弛曲线比较接近,都呈迅速下降的趋势。②含水率对未处理材和ACQ-D处理材的应力松弛影响很大,比较相同ACQ-D保持量的试材在不同含水率状态下的应力松弛曲线可知,气干状态试材的应力松弛量较小,湿润状态试材的应力松弛最明显,绝干状态试材的应力松弛接近于湿润状态试材。   相似文献   

6.
对锯切木材薄板只用常温水浸泡至饱水状态后进行横纹压缩强化,利用动态热分析仪分析压缩前后的木材动态力学性能,讨论薄板在横纹压缩强化处理后的木材与素材表现出的力学特性差异;从动态变化的微观层面探讨常温水浸泡至饱水状态后,不经热软化预处理,直接进行薄板横纹压缩强化方法的可行性和有待改进、完善之处。试验结果表明:大青杨(P.ussuriensis)薄板压缩强化材的储存模量均出现明显次级松弛和主转变,次级松弛阶段压缩材储存模量值均高于素材,且随热处理时间增加储存模量缓慢下降,主转变阶段随热处理时间增加,储存模量下降速率加大;热处理时间为10、13、16 h的3种薄板压缩材均出现玻璃化转变温度大幅降低,损耗角正切值大幅下降;热处理时间10、13 h试件,主转变损耗模量峰值大幅度增加;玻璃化区域内热处理10、13 h的2种薄板压缩材试件储存模量值最高,动态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7.
对杉木间伐材进行高温压缩密化处理,并分析和评价压缩密化后木材的回复变定过程.结果表明:处理材的厚度吸湿回复率为2.68%,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说明压缩变定效果好.通过试验研究得出蒸煮工序加入软化添加剂CH,能使处理材的回复率大大降低,为低密劣质杉木间伐材压缩密化的性能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温热处理杉木力学性能与尺寸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杉木为试材,采用9组热处理工艺对杉木进行了高温热处理试验。通过对热处理前后杉木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比较,探讨了热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试材的抗弯强度(MOR)和抗弯弹性模量(MOE)均呈下降趋势,但热处理温度影响更为显著;热处理对MOR的影响比MOE的要大;顺纹抗压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不明显,但随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杉木热处理后,试材由绝干到气干和绝干到吸水尺寸稳定时2个阶段的径向线湿胀率、弦向线湿胀率、体积湿胀率均低于未处理材的,弦向线湿胀率大于径向线湿胀率;就整体而言,3个指标均随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抗胀率均为负值,其绝对值随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尺寸稳定性增强幅度逐渐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在210℃下降得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提高速度材杉木利用价值,探究柠檬酸预处理和热压缩处理对杉木压缩变形的影响,从而改善其密度低、尺寸稳定性差和力学性能不佳等缺点.[方法]采用柠檬酸预处理和热压缩,通过调控柠檬酸质量分数和热压温度制备杉木压缩材,并测定压缩材的吸水回复率和吸湿回复率.采用应力松弛测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探究柠檬酸预处理杉木压缩材的变形...  相似文献   

10.
辊压处理大青杨板材的形体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常温下,以压缩率10%、20%、30%、40%和50%5个条件对饱水状态的大青杨(P.ussuriensis Kom)板材分别进行无约束径向和弦向辊压处理;研究辊压处理前后在全干、气干(含水率12%)和饱水3种测试状态下,试材在厚度、宽度和体积3个方面的尺寸形体变异及单位尺寸和体积变化的百分率。相对于压缩前,总体变化规律为:辊压所致瞬时变形在其后绝大部分可恢复,辊压后试材厚度方向尺寸变小(-0.154%~-4.500%)、宽度方向尺寸略变大(0~3.740%)、体积略为降低(-0.329%~-3.019%)。  相似文献   

11.
H本文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常见树种小叶杨为试材,饱和蒸汽为传热介质,饱和蒸汽温度为160℃ (0.6MPa)、170℃ (0.8MPa)和180℃(1.0MPa),处理时间为1h、2h和3h对试材进行不同条件的热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仪研究和分析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对处理材结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材的相对结晶度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饱和蒸汽温度为180℃(1.0MPa)、时间为3h时,处理材的相对结晶度最高为68.51%,比对照组高24.35%.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信阳毛尖半成品(鲜叶-摊放-杀青-揉捻-排把)为原料,采用不同的干燥方式烘干,再通过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分析,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对信阳毛尖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感官品质由高到低依次是碧螺春烘干机烘干(风量100%)、提香机烘干、碧螺春烘干机烘干(风量50%)、信阳毛尖锅炒干、电烘笼烘干。碧螺春烘干机烘干(风量100%)茶样,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含量均较高;碧螺春烘干机烘干(风量50%)茶样,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咖啡碱、儿茶素含量较高;提香机烘干与锅炒干相比,前者水浸出物含量较高、后者叶绿素、儿茶素含量较高,其它化学成分基本一致;烘笼烘干茶样与其它几种干燥方式相比各种化学成分含量均偏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银耳加工与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为高品质银耳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收缩率,复水比,色泽,蛋白质、还原糖、总糖和多糖含量,多糖对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水分含量,微生物含量,过氧化氢、SO2、米酵菌酸和亚硝酸盐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3种干燥方式对银耳在加工与贮藏过程中质构品质和相关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干燥方式对银耳品质影响的结果表明,热风干燥的银耳收缩率和褐变程度最高,复水比增幅低;冷冻干燥的银耳褐变程度低,具有最大的复水比增幅和最小的收缩率。干燥方式对银耳营养成分影响方面,冷冻干燥的银耳中水溶性蛋白、总糖和多糖含量最高;真空干燥的银耳中水溶性蛋白和多糖含量最低,但其还原糖含量最高;热风干燥的银耳中还原糖含量最低;从冷冻干燥的银耳中提取的多糖具有最高的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清除率,从真空干燥的银耳中提取的多糖具有最低的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清除率。采用3种方式干制的银耳贮藏期间营养成分理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各样品中水分和还原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蛋白质、总糖、多糖含量呈下降趋势。贮藏90 d后,热风干燥的银耳水分含量和还原糖的增幅最大,多糖含量降幅最小;冷冻干燥的银耳蛋白质和多糖含量降幅最大,还原糖含量增幅最小;真空干燥的银耳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最小。在贮藏期间微生物与代谢产物方面,3种方式干制的银耳中细菌和真菌个数,过氧化氢、SO2和米酵菌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贮藏90 d后,冷冻干燥的银耳中微生物数量和米酵菌酸含量增幅最大;热风干燥的银耳中过氧化氢含量增幅最大;真空干燥的银耳中微生物数量和过氧化氢含量增幅最小;3种方式干制的银耳之间SO2含量增幅无显著差异。【结论】综合分析,冷冻干燥的银耳质构品质和营养成分最佳,其次是真空干燥,热风干燥的银耳品质最差。但冷冻干燥的银耳在贮藏过程中易受微生物的影响,营养物质下降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以干红枣为原料制作低糖蜜枣的真空渗糖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充气时间、加糖方式、浸渍渗糖时间,糖渡与果实间的温差,渗糖过程中的加热处理等因素均对渗糖过程有显著影响,但抽空时间对渗糖过程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以半红枣为试材,研究了热风、微波和远红外三种热处理对枣转红及其干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处理、远红外处理、微波处理半红枣转红后,总糖和Vc的含量相对于自然转红的枣都减少,但色泽好于自然转红,远红外处理所需的转红时间最短;干制方法对转红枣的总糖影响较小,对Vc的影响较大,热风干制所需时间较长,微波干制所用时间较短。在几种处理中,转红选择远红外处理温度80℃、处理时间20min,干制选择远红外处理温度80℃、处理时间7.5h,干制红枣品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6.
张宏力  谢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233-8234,8237
[目的]研究真空冷冻干燥油桃片的关键技术,寻找最佳的加工工艺和参数,为脱水果蔬产品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热风干燥产品为对照,在多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桃片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所得油桃脆片产品的各种感官品质进行比较。[结果]最佳真空冷冻干燥油桃片的条件为隔板温度25℃,桃片厚度2 mm,干燥时间15.5 h;真空冷冻干燥产品基本保持了新鲜油桃片原有的形状,且复水性、色泽以及VC的保留率均较热风干燥产品要好,其复水后的产品品质与桃片基本相同。[结论]真空冷冻干燥适合于果蔬产品的干燥,产品在色、香、味和营养成分的保持方面都较热风干燥产品好。  相似文献   

17.
水蛭冷冻干燥过程优化及最佳工艺条件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水蛭的深加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宽水蛭(Hirudo breviformis)为试验材料,在试验用冷冻干燥机上对其进行干燥,选择加工水蛭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冻结时间5.2 h、冻结终点温度-27℃、冷阱温度-70~-45℃、真空度4~30 Pa、水蛭冻干最终温度30℃、含水量低于5%、干燥时间16.0 h时,冻干产品的含水量为2.19%。真空冷冻干燥的水蛭保持了原有的色泽和形状。[结论]该方法可有效抑制热敏物质的变质,为水蛭的深加工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茶叶干燥品质,节约能耗,将低温真空干燥新技术应用于乌龙茶干燥,开展低温真空干燥的不同气流循环方式对铁观音生化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流外循环(A2)处理的毛茶水浸出物(37.11%)、茶多酚(25.22%)、氨基酸(1.83%)、黄酮类(6.05 mg·g-1)高于内循环(A1)和对照组(CK);三泡茶汤间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浸出率波动幅度均最小,浸出较为均匀;干茶色泽砂绿润,茶汤色泽偏浅黄绿;毛茶感官品质得分:A2(89.27±0.21)A1(86.27±0.26)CK(85.31±0.18)。综上,低温真空干燥气流外循环(A2)方式对于铁观音品质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