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便于调节输量、工艺参数及节约电能的角度考虑,对轮库输油管道轮南首站输油主泵采用恒速电机驱动的运行工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轮南首站输油主泵采用变频调速驱动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结果表明,若对轮南首站输油主泵进行变频改造,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电能降低输油成本,而且还可实现轮库线与库鄯线SCADA系统集中控制.  相似文献   

2.
朱培明  陈志华  邹斌  刘洋  席晓波 《油气储运》2012,31(3):221-224,246
根据克乌成品油管道复线泵机组输油的原设计方案,当实际年输量低于195×104t/a时,全年间歇性停产时间合计为158d,增大了首站启停输作业次数和设备操作过程中发生事故的概率,并因需要控制首站出站调节阀开度节流而导致能量损失。基于近两年的输油工况,从能耗的角度出发,分析比较了分别运用临时投产与设计安装的泵机组能耗差异,据此提出在不同年输量范围内的泵机组优化运行方案:当年输量为195×104~300×104t时,以新建泵机组"2台给油泵+2台输油主泵(半扬程泵和全扬程泵各1台)"的工况满负荷运行;当年输量小于195×104t,运行临时投产输油泵机组当年输量为300×104~400×104t时,采用新建泵机组"3台给油泵+2台多级输油主泵"的工况满负荷运行;当年输量超过400×104t时,以新建泵机组"3台给油泵+2台多级输油主泵+1台单级输油主泵"的工况满负荷运行。  相似文献   

3.
陈志华  沈主平  朱培明  高锦伟  马建朝  马建和 《油气储运》2012,31(5):366-368,375,406,407
独乌成品油管道在设计输量520×104t/a的工况条件下运行,应用在线工业性增输减阻试验成果,首站加注5mg/kg减阻剂,可以实现"一泵到底"的运行方式,平均流量增加200m3/h;首站加注10mg/kg减阻剂,在同样的工况下平均流量增加260m3/h,同时节约了大丰泵站的运行费用。经过测算,首站加注超过15mg/kg减阻剂运行不经济,仅通过增大减阻剂加注量的方式将输量提升至520×104t/a以上的潜力有限。在首站启2台给油泵+2台输油主泵,在大丰站启2台输油主泵,同时在两站加注减阻剂,可将独乌管道输量提升至630×104t/a。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某输油站输油主泵频繁出现非驱端轴承超温过热导致的停泵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故障表象是非驱端轴温逐渐升高并超标,而故障实质是主泵级间迷宫平衡套被通过平衡孔的夹带杂质的高压油流产生频繁抛丸冲蚀,导致轴向力逐渐不平衡,最终推力轴承不能平衡多余的轴向力;指出工艺管道布置方式是导致该输油站3#泵故障率最高、2#泵故障率次之、1#泵故障率最低的原因。基于这些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在运行管理环节应采取调整进站过滤器滤网目数、缩短过滤清理周期、加强对重点管段的清管工作等措施;在站场工艺环节,应增加新型高效强磁除锈装置的技术改造。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上述措施可有效控制进入输油主泵的杂质量,从而保护主泵内部构件,特别是级间迷宫平衡套,有效地保证了输油主泵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管道运行能耗和环境污染,对西部原油管道进行节能减排优化,并采取了以下改进措施:按无节流阶梯输量下优化配泵方案计划油品外输;对干线分输方式进行优化改造,采取输油主泵前生产库分输方式;冬季运行时,首站加热炉燃油改天然气;在首站原有加热系统基础上,增加一套油油换热器;控制冬季油品外输热处理温度,优化加热炉配炉等,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全线耗电量和加热炉耗油气量,降低了压能和热能损失,节约了管道运行开支,缓解了管道运行压力,降低了管道运行风险。  相似文献   

6.
袁运栋 《油气储运》1999,18(2):41-43
库尔勒泵站是为库鄯管提供输油压的唯一泵站,主泵耗电量占全线耗电量的75%以上,针对主泵的不同运行工况,分析了其耗能情况。指出该站的输油单耗与输油主泵的转速及排量密切相关,在满足工艺参数及排量要求的情况下,主泵进行低转速运行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庆林源首站输油工艺系统安全可靠性差、能耗大、输油设备落后等问题,提出并实施了技术改造方案。根据现行输油实际,切除了首站计量间的低压输油管道及低压侧的低压铸铁阀门;改进了阀组间和罐区间的工艺流程;对站内高压侧的输送工艺进行了改造;并对输油泵机组进行了更新。通过翔实的数据计算证明,改造后的输油系统提高了输油站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西部管道乌鲁木齐输油首站成品油主泵启输及运行中多次出现机械密封泄漏油气油烟的过热失效现象。针对该问题,通过对机械密封失效现象的观察、气阻机理的探讨以及对气阻和杂质堵塞致机械密封失效的现象和原因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气阻是导致机械密封过热失效泄漏油气油烟的主因。同时,提出了机械密封过热失效的解决方法,包括:启泵前需要反复多次对泵腔灌泵以充分排气;运行过程中若发现机械密封压盖及冲洗冷却循环管路快速升温发烫,则应立即在不停泵的状态下缓开泵腔排气阀排气。相关经验可为输油站现场避免发生此类问题提供实践依据。(图2,参6)  相似文献   

9.
东临复线在密闭输油运行中,出现了首站出站压力、滨州进站压力突然下降的异常工况,通过对首站及沿线各站运行工况的理论分析,排除了管道漏油的可能性,确定了事故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0.
输油管道可变速泵机组的最佳控制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从泵到泵输油管道的可变速泵机组的现行控制方法,指出了它们的缺点和不足,进而推出一种新的控制方案。该方案既能满足稳态控制和瞬态控制的不同要求,又能与水击增压速率调节装置相配合对水击进行控制。文末,该方案用计算机作了动态模拟。结果表明,这套方案是正确的,合理的,可以保障输油安全,提高了输油系统的经济效益,且能使输油工况平稳、调节自动化。  相似文献   

11.
任京输油管线有首站 1座、中间热泵站 2座、末站 1座,全线长 113.4km。自投产10年来,年输量最高达1 100万t,最低时只有370万t,输量波动较大。近几年来输量又不断下降,先后选用了四种运行方式输油,但由于输油量的不均衡性和各站之间输油设备不配套等原因,无法摆脱节流损失。为此1986年我们在雄县泵站安装了一台200D65×8小泵,这样就产生了第五种运行方式,使节能工作有了一个较大的飞跃,一年节电量达  相似文献   

12.
付秀勇  陈朝  崔新辉 《油气储运》2011,30(6):460-464,393
通过理论研究和试验应用,提出了泵输系统低频率超流量外输节能技术的新理论。研究表明:对有较大富裕扬程的变频泵输系统,在低频(低于工频)条件下,由于电机可以节余较大富裕功率,故即使泵的流量大幅超过额定流量值外输,电机的电流和功率也不会超过额定值,并能使电机和泵更平稳、高效运行。在变频调节过程中,将泵流量、电机电流、电机功率、电机运行温度、是否更节能等因素作为综合参照依据,且将单位输油的耗能量作为判断泵输系统是否节能的唯一评价指标。该技术在雅克拉集气处理站实际应用后,在35Hz低频条件下,单泵的实际输量最高升至额定排量的两倍,吨输油节电率高达73.7%,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输油生产单位如何节省能源,降低输油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在长期输油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串联泵密闭输油生产的特性,立足国内现有设备,采用联合多台仪表的控制触点,而探纵一个执行机构——液动出站调节阀,较好地实现了串联泵密闭输油生产的自动调节。该自动调节系统投运后稳定可靠、效果良好,对节省能源,降低输油成本有明显的作用。文中对采用的设备、自动调节系统的设计均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对管道输油单位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输油泵站减少主变压器电能损耗以及投入电力电容器进行电力无功补偿的理论依据.以岚山输油泵站为例,针对站内耗能设备的运行状况,提出了输油泵站节能措施,指出根据用电负荷采用一台或两台主变压器运行,合理开泵,正确切换站内阀组,以减少油流在站内的压降和节流所造成的电能损耗.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输油管道进泵原油组分的变化,引起原油运动粘度产生偏离设计值的波动,该波动具有随机性,是无法预测的,造成这种变化不大而缓慢波动的因素较多。原油粘度波动会影响输油工况的稳定,降低离心泵效率,影响降粘剂的最佳用量和原油最佳加热温度,为此,提出了将进泵原油粘度控制在设计值的输油工艺及在加热和不加热输送中的实现方法。将在线粘度传感器安装在泵附近的采样管中,随时检测进泵原油的运动粘度,看其是否与设计值一致,若有偏离,则通过调节器使执行单元动作,调节降粘剂掺入量或加热温度,使粘度控制在设计值,从而稳定了输油工况,有效地利用了降粘剂和加热的作用,保证了安全输油,降低了输油成本。  相似文献   

16.
管输过程中控制原油粘度的必要性及实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输油管道进泵原油组分的变化,引起原油运动粘度产生偏离设计的波动,该波动具有随机性,是无法预测的,造成这种变化不大而缓慢波动的因素较多,原油粘度波动会影响输油工况的稳定,降低离心泵效率,影响降粘剂的最佳用量和原油最佳加热温度,为此,提出了将进泵原油粘度控制在设计值的输油工艺及在加热和不加热输送中的实现方法,将在线粘度传感器安装在泵附近的采样管中,随时检测进泵原油的运动粘度,看其是否与设计值一致  相似文献   

17.
濮临输油管道随着中原油田原油产量的不断下降,其输油量也逐年降低,为解决输油量与输同泵不匹配问题,通常采用阀门节流方法,但节流会造成能源损失,为减少节流造成的能源损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濮临线提出了一泵到底的输油工作,并于1995年4月进行了运行。  相似文献   

18.
针对库鄯管输原油粘度、密度逐年增大和重质油含量不断上升而导致管输设备效率降低、主泵机组工艺参数发生变化、输油成本增加和运行维护难度增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采取增加轻质油的掺入比或将稠油单独处理、添加GY-3降凝剂和增设中间加热站等相应措施,可有效改进原油物性,提高输油效率、降低输油成本.  相似文献   

19.
张柏松 《油气储运》1996,15(4):18-20
介绍了我国几条输油管道水击试验的基本情况,对管道调节阀系统的功能作了一般性叙述,对水击控制试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强调调节阀系统在水击控制中必须反应灵敏、关阀速度快。指出调节阀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启泵保护。启泵和停泵一样,会产生一个水击波,启泵过程也是一个很强的水击控制过程,而调节阀就位于波源处进行控制。在密闭输油中,调节灵敏、动作可靠稳定的调节系统是优化运行和安全运行的根本保障,它的调节速度与压力变  相似文献   

20.
冯海东 《油气储运》1996,15(7):41-43
输油系统机泵效率测试是判断机泵性能的手段,也是输油系统节能降耗的基础性工作。机泵效率测试结果是否准确以及如何减少测量误差等。以往这方面的实验研究工作开展的不多,进行误差分析是提高测试结果精度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根据误差理论,分析了机泵效率测试的误差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