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焊缝缺陷已经成为影响老管道运行的重大安全隐患。某一老龄管道环焊缝、螺旋焊缝存在错边及明显的表面缺陷,对其母材和焊缝分别进行拉伸和断裂韧性试验,基于试验数据,结合管道的基本参数和运行情况,采用失效评定图(FAD)技术对环焊缝、螺旋焊缝缺陷进行了一级和二级评定,定量分析管道缺陷处的安全裕度,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了焊缝处的容许表面裂纹尺寸,并对环焊缝、螺旋焊缝裂纹容限尺寸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级评定会低估管道的承载能力,计算得到的裂纹容限尺寸小于二级;管道在4 MPa运行压力下,螺旋焊缝缺陷处安全裕度很小,危险性高于环焊缝缺陷,焊缝处的裂纹容限尺寸小于环焊缝;相比于裂纹长度,裂纹深度对评估结果的影响更大。通过研究,为管道缺陷验收提供了依据,为焊缝评价的科学化、合理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东北输油管道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何悟忠 《油气储运》1998,17(4):51-52
东北输油管道干线和支线共12条,分布在东北三省46个市(县)、270多个乡(镇)区域内,全长约2400km,建设投产时间大部分都已超过20a,管道防腐绝缘层的性能有所衰变,因管道内外腐蚀而漏油的情况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3.
某原油管道在运行期间发生了螺旋焊缝开裂事故,通过对管道开裂处进行宏观检查、断口微观形貌分析、能谱分析、显微组织分析、硬度测试和材料性能拉伸试验,结果表明,螺旋焊缝中存在焊接缺陷,使得管道的承载能力降低,在积水的作用下发生了螺旋焊缝开裂。  相似文献   

4.
管道螺旋焊缝缺陷的初级失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阐述了焊缝缺陷的评估原理和分级方法,参考英国标准BS 7910的1A级断裂评估准则,提出了螺旋焊缝缺陷失效的初级评价方法,并针对庆铁老线林源至新庙段管道的超声检测数据进行了应用性计算.对螺旋焊缝缺陷的断裂失效和塑性破坏失效的评估结果表明,部分缺陷在内压大于4.5 MPa下不安全.研究认为,在实现较高级评估之前,初级失效评价结果可以为螺旋焊缝的检测、完整性评价和缺陷修复等完整性决策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罗富绪 《油气储运》1994,13(4):62-63
过去一年的实况 据美国《管道工业》杂志“第38次年度建设预测和评论”报告统计,除俄、中两国外,1993年世界油气管道建设总长度实际为24 377km(输气管道13 667km,成品油管道6 251km,原油管道2 795km,近海油气管道1 664km)。同1992年相比,减少1 453km,下降0.6%。美国油气管道建设仍居世界之首,1993年美国油气管道实际建设总长度为8 993km(输气管道6 143km,各种成品油管道1 585km,原油管道962km,近海油气管道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东北原油管道在建设时期遗留的安全隐患,特别是钢管螺旋焊缝缺陷和管道对口环焊缝缺陷对管道安全的影响,认为在运行的管道上难以消除这些先天性焊缝缺陷隐患,提出了对东北原油管道安全技术改造的看法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1991年世界管道建设情况 据美国《管道工业》,1992,75(1)报道1991年世界管道建设情况为: 除前苏联、东欧国家和中国外,世界管道建设总长度为31426km,比1990年的实际管道建设长度减少2529km,下降了7.4%。其中,输气管道(含干线管道和集输管道)共19296km,原油管道  相似文献   

8.
高钢级油气管道环焊缝断裂失效是目前中国油气管道工业最为关心的问题。分析近年来管道环焊缝断裂失效事故发现,导致环焊缝断裂的最主要原因是地质灾害引起的作用在管道上的土壤位移载荷。为保证管道安全,需要对土壤位移作用下含缺陷管道环焊缝进行完整性评价。在此,集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储运设施安全团队近十年来在地质灾害段管土相互作用、环焊缝失效机理与适用性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土壤位移与管道环焊缝裂纹断裂关联关系的建立及对含缺陷管道环焊缝进行适用性实时评价的系统方法,并就其中相关的具体环节所涉及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讨论。(图7,参26)  相似文献   

9.
西气东输二线、三线等管道建设中大量使用国产X80螺旋焊管,但国内外X80螺旋焊管尚无大规模服役先例,有关研究也较为匮乏。为此,选取国产在役X80输气管道环焊缝试样进行全焊缝拉伸试验,并建立环焊缝失效评估曲线:与通用失效评估曲线相比,环焊缝失效评估曲线横坐标截止线较短,说明环焊缝塑性相对常规材料较差,更有可能发生脆性失效;在屈服强度附近,失效评估曲线较通用失效评估曲线更陡,缺少过渡段,说明环焊缝更有可能突然失效。通过对实际壁厚环焊缝沿环向和沿壁厚方向的断裂韧性进行测试显示,实际壁厚断裂韧性测试值为70.12 MPa·m0.5,对比多种夏比冲击功与断裂韧性转换公式,发现BS 7910-2013《含缺陷金属结构可接受评价导则》换算公式较为准确。研究结果可为大口径、高钢级输气管道环焊缝的安全评定及平稳运行提供技术参考。(图4,表3,参20)  相似文献   

10.
鲁宁管道输送胜利原油与进口原油的混合油,其具有高黏易凝的特点。2022年2月,该管道因焊缝破裂泄漏停输近30 h,启输后,站间距147.1 km的宁阳—滕州段出现在最高允许出站压力下流量和出站温度持续下降的初凝趋势,通过在其沿线注入热柴油,成功处置了此次初凝事件,约6天后管道流量恢复正常。鲁宁管道初凝事件及应急处置为大口径、长站间距加热输送管道安全积累了宝贵经验:(1)管道出现初凝趋势而出站压力趋近允许高限时,及时提升管道流量是关键;(2)优先向后半段及“瓶颈”段注入热稀油,疏通关键段及节点;(3)初期热稀油注入比例适当高于理论值,随运行工况趋稳适当调减比例;(4)通过站内热油循环保证加热设施正常运行,以便提高管输原油出站温度。最后提出建议:(1)热输原油管道设置站内循环流程是极其必要的;(2)深入研究鲁宁管道管输油品性质、管输运行规律及流动保障技术;(3)基于运行数据挖掘明确、细化管道初凝应急预案。(图11,表2,参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