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调查红蓝LED光源下生菜的光能利用效率(LUE)和电能利用效率(EUE),以期确定人工光栽培环境下红蓝LED的优化光强参数。本试验LED光源的红蓝光配比设定为1∶1,光强分别为200、300和400μmol/(m2·s)的3个处理(分别以L200、L300和L400表示),生菜定植38d后收获。结果表明:1)定植至收获期间,对每次间苗所收获生菜的干重以及定植38d后收获生菜的干重进行累计计算,处理L300下生菜的EUE最大,为0.948%,较处理L200和L400下生菜的EUE分别高5.22%和46.6%;处理L200下生菜的LUE最大,为4.17%,较处理L300和L400下生菜的LUE分别高12.0%和59.3%。2)定植38d后处理L300下生菜地上部分的鲜干重最大,平均值分别为41.3和2.58g,较处理L200和L400下地上部分鲜重分别高23.5%和25.2%;地上部分干重分别高28.4%和12.8%。3)处理L300与处理L200相比,定植38d后前者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硝酸盐含量较低;但与处理L400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综合考虑光能、电能利用效率及干重累积量,推荐300μmol/(m2·s)作为红蓝LED组合光源下生菜生长较优的光照强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LED红蓝不同光质比和光照强度对金娃娃萱草试管苗生长的影响,为提供高品质的金娃娃萱草试管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ED光源的红光R(主波长640nm)、蓝光B(主波长464nm),设计5种不同光质配比(100%R、80%R+20%B、70%R+30%B、50%R+50%B、100%B),以普通荧光灯作为对照(CK),从中筛选出最佳光质比;在最佳光质比条件下,设置不同光照强度(30,40,50,60μmol/(m~2·s)),测定不同光质比和光照强度处理下金娃娃萱草试管苗的形态指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根系活力。【结果】金娃娃萱草株高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单一蓝光处理最大,最大根长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单一红光处理最大,叶数、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均以70%R+30%B处理最大,根数和干鲜质量均以80%R+20%B处理最大。株高、叶数、根数、干鲜质量、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以光照强度为50μmol/(m~2·s)处理最大,最大根长以光照强度为30μmol/(m~2·s)处理最大,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以光照强度为60μmol/(m~2·s)处理最大。【结论】当LED红蓝光质比为70%R+30%B、光照强度为50μmol/(m~2·s)时,更适于金娃娃萱草试管苗的生长及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宠物"(Hosta‘Love Pat’)玉簪组培苗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发光二极管(LED)光质处理(100%红光、70%红光+30%蓝光、50%红光+50%蓝光、30%红光+70%蓝光、100%蓝光)以及40、100μmol/(m~2·s)2个光照度处理,以荧光灯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光照度对玉簪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宠物"玉簪组培苗的增殖效果随着蓝光比例的增加而增强,在纯红光条件下效果最差,在100μmol/(m~2·s)光照度条件下的增殖效果强于40μmol/(m~2·s)条件的;红光有利于玉簪的伸长生长,对鲜质量、干质量也有促进作用,叶片数在纯蓝光条件下达到最大值。红光比例高的复合光条件较单质光更有利于光合速率、光化学量子效率的提高以及叶绿体色素的形成,在7R3B(70%红光+30%蓝光)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高,达到1.342,且此时受胁迫程度最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弱光处理对不同紫叶生菜品种的生物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选育耐弱光的紫叶生菜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个不同品种的紫叶生菜为材料,在215μmol/(m2·s)、545μmol/(m2·s)两种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定紫叶生菜的生物量、光合色素和光合特性。【结果】与正常光照545μmol/(m2·s)处理相比,弱光215μmol/(m2·s)处理下,除了北紫生1号和美国紫叶生菜的地上部鲜质量提高以外,5个紫叶生菜品种的生物量和根冠比均显著降低,其中北紫生6号降低幅度要小于其他品种,能较好地维持自身生长;同时,弱光处理显著提高了5个紫叶生菜品种的叶绿素的含量,降低了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其中北紫生6号的变化幅度要小于其他品种,维持了叶片较高的光能利用率。此外,弱光处理显著降低了5个紫叶生菜品种的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以及蒸腾速率,提高了胞间CO2浓度,其中北紫生6号的变化幅度要小于其他品种,有利于维持叶片较强的光合能力。【结论】弱光促进了不同紫叶生菜品种的光合色素积累,抑制了...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华南地区高温环境下菊花花色等性状不稳定的现象,探索有效的 LED 光质组合以调控菊花的生长和花色等开花性状,为菊花实际生产提供 LED 光照栽培 技术的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对商业流行菊花品种粉乒乓和紫乒乓苗龄为 35 d 的盆栽苗进行 RBFR(光通量 PPFD 比值为红光∶蓝光∶远红光≈ 10 ∶ 7 ∶ 2.5)、RBUV(红光∶蓝光∶紫外光≈ 10 ∶ 6 ∶ 0.5)、WB(白光∶蓝光≈ 10 ∶ 4.8)等 LED 光质组合处理,以 LED 白光处理为对照(CK),各组均设置总光强约为 240 μmol/m2·s,共处理 80 d,定期观测乒乓菊从幼苗到成熟开花生长过程中的性状指标变化。【结果】(1)RBFR 处理粉乒乓 80 d、紫乒乓 70 d,株高分别比 CK 增加 1 8.3% 和 27.3%、茎粗增加 14.1% 和 38.1%、叶柄长增加 0.4% 和 34.8%,且处理 70 d 的紫乒乓叶长、叶宽、叶片鲜质量、叶片干质量分别比 CK 增加 18.6%、5.8%、25.6%、45.5%,以上指标均为所有光质处理组中最大。(2)处理 70 d 时,以 WB 处理的粉乒乓顶花花梗长度、顶花花径、顶花舌状花瓣长和宽、侧花花径等指标最大,分别比 CK 增加 4.5%、2.3%、10.9% 和 17.3%、19.1%,而且花瓣粉红色加深程度最大;同时,WB 处理紫乒乓的最大花朵直径和花瓣紫色加深程度也最大。开花性状提升效果次之的是 RBFR 处理,其中粉乒乓的侧花花梗长度在所有处理中最大,比 CK 显著增加 28.3%;紫乒乓以花苞数量、展开的头状花序数量、侧花花梗长度、最大花朵舌状花瓣长和宽等指标值最大,分别比 CK 增加 32.3%、15.0%、38.4%、5.8% 和 12.8%,且 RBFR 处理还促使乒乓 菊花朵提前开放。(3)RBUV 处理的乒乓菊生长指标与 CK 相差不大,而叶片数增多、叶片 SPAD 值增大、叶片干质量比率明显升高,但 Fv/Fm 值下降幅度大于其他处理,且花朵品质明显下降。【结论】RBFR 处理可明显促进乒乓菊植株营养生长和侧花花梗长度增长,且促进花朵提前开放;而 WB 处理可明显提升乒乓菊的花朵品质,两种 LED 光质组合可为利用人工光源提升菊花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不同光质(100%红光、70%红光+30%蓝光、50%红光+50%蓝光、30%红光+70%蓝光、100%蓝光)及光强(40和100μmol/m~2/s)的LED光源对‘黄皱叶’玉簪(Hosta‘Huangzhouye’)组培苗增殖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簪的增殖数随着蓝光比例的增加有上升趋势,最适增殖条件为光强100μmol/m~2/s,光质为3∶7的红蓝复合光。红光有利于促进‘黄皱叶’玉簪的伸长生长,而蓝光能够抑制这种现象的产生。蓝光能促进玉簪叶片数、鲜重、干重的增加,100%蓝光时叶片数最多,鲜重、干重也达到最大值。蓝色光与红色光相比,更有利于叶绿体色素的合成。玉簪的净光合速率在红蓝光质比为1∶1时最高,且低光强条件明显优于高光强条件。综合光强、光质两方面的因素,在40μmol/m~2/s,光质为1∶1的红蓝复合光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高,达到1.15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LED不同光质对碧玉兰组培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植物组织培养专用LED光源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持,也为碧玉兰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LED光源发射的单色光谱红、蓝、绿光等,进行不同光质配比组合,以荧光灯为对照,对碧玉兰组培苗生长及生理指标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结果】碧玉兰组培苗在单一红、蓝光下均生长不良,复合LED光质下形态正常。红蓝绿复合光(RBG)处理的叶片色素含量最高。红光有利于可溶性糖的合成,蓝光有利于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合成。红蓝复合光(2RB)处理碧玉兰组培苗的根长、根数、植株干重、可溶性糖和能效指标最高。【结论】LED红蓝复合光(2RB)是碧玉兰组培苗生长的最佳光源,LED光照系统可替代荧光灯成为碧玉兰幼苗组织培养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ED不同光质对碧玉兰组培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植物组织培养专用LED光源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持,也为碧玉兰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LED光源发射的单色光谱红、蓝、绿光等,进行不同光质配比组合,以荧光灯为对照,对碧玉兰组培苗生长及生理指标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结果】碧玉兰组培苗在单一红、蓝光下均生长不良,复合LED光质下形态正常。红蓝绿复合光(RBG)处理的叶片色素含量最高。红光有利于可溶性糖的合成,蓝光有利于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合成。红蓝复合光(2RB)处理碧玉兰组培苗的根长、根数、植株干重、可溶性糖和能效指标最高。【结论】LED红蓝复合光(2RB)是碧玉兰组培苗生长的最佳光源,LED光照系统可替代荧光灯成为碧玉兰幼苗组织培养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温室生菜生产新的光照模式,采用蓝光(波长442 nm)、绿光(波长520 nm)和红光(波长627 nm)3种LED光质进行夜间(18:00~24:00)补光[光强10~15μmol/(m~2·s)],以夜间不补光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LED光质夜间补光对生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LED光质夜间补光处理对生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不同。其中,蓝光处理可显著增加生菜的叶片数量和全株干重,显著提高生菜的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Vc含量;红光处理可显著提高生菜的全株干重和可溶性糖含量;绿光处理可显著增加生菜的叶片数量,但显著降低叶片的可溶性糖和Vc含量。在实际生产中,首选蓝光进行夜间补光,其次是红光,不建议选用绿光。  相似文献   

10.
弱光条件下LED补光灯的频率和占空比对生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和占空比的间歇光对生菜生长及电能转换效率的影响,进一步细化适宜生菜生长的光频率和占空比。【方法】以生菜品种‘香港玻璃’为材料,以LED为光源,在保证日累积光量一致的情况下,通过调节频率、占空比和照光时间,设置1Hz/50%/24h(T1),1Hz/75%/16h(T2)和10kHz/75%/16h(T3)3个间歇光处理,以连续光处理10kHz/100%/12h作对照(CK),研究不同频率和占空比的间歇光对生菜生长、品质、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电能转换效率的影响。【结果】除T1处理外,间歇光可使生菜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地上和地下鲜干质量及生长速率较对照均有所增加。各处理间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T1处理硝酸盐含量最高,其余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间歇光处理的Vc含量均较对照有所提升。低频率、低占空比的间歇光会使生菜叶绿素含量降低并且不利于生菜的光合作用。T2和T3处理的电能转换效率显著高于CK,较CK分别提高了92.50%和82.50%。【结论】考虑能源消耗并兼顾生菜干物质积累和品质,认为实际生产以频率为1 Hz、占空比为75%、照光时间为16h的处理(T2)为好。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斑马鱼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趋光行为差异,记录了六月龄的斑马鱼成鱼在紫外光(ultraviolet, UV)和可见光照射下的行为反应和在无光、紫光(420 nm)、蓝光(460 nm)、绿光(500 nm)、黄光(585 nm)和红光(620 nm)六种光照条件下的趋光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刺激光为UV时,斑马鱼优先游向黑暗环境一侧,刺激光为可见光时,斑马鱼优先游向可见光一侧;UV和可见光分别设置在试验区A和试验区B时,随着UV刺激强度增加,斑马鱼的偏好指数未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UV和可见光同时设置在试验区B时,随着UV刺激强度增加,斑马鱼的偏好指数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5 min和30 min时斑马鱼的平均分布率均呈现红光区>紫光区>蓝光区>黄光区,绿光区的平均分布率在5 min时高于红光区,在30 min时介于紫光区和蓝光区之间。研究表明,斑马鱼趋向可见光而远离紫外光,表现出明显的避UV性和趋可见光性,且避UV性与趋可见光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拮抗作用,而无协同作用。此外,斑马鱼对红光、绿光和紫光的喜好程度较高,对黄光的喜好程度较低。研究结果可为斑马鱼视觉生态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松蠹狄金小蜂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华山松的重大蛀干害虫———华山松木蠹象的优势寄生蜂。为了避免灯光诱杀华山松木蠹象时错杀松蠹狄金小蜂,利用昆虫视觉行为学研究方法,研究松蠹狄金小蜂的光谱行为。结果表明,在波长340~689 nm光谱内的9个单色光中,松蠹狄金小蜂对除中心波长649 nm红色光外的其余8个单色光都具有趋向性,其中最敏感光谱依次为340 nm紫外光、415 nm紫色光、549 nm黄绿光,松蠹狄金小蜂在相应测试装置中1 min平均位移分别为23.55 cm、20.09 cm、19.28 cm,趋向率分别是88.0%、80.0%、76.0%。由此可见,松蠹狄金小蜂是一种趋光性昆虫,但其敏感光谱与华山松木蠹象的敏感光谱重叠较多,因此,与防治相比,利用单色光开展华山松木蠹象及松蠹狄金小蜂的种群监测具有更大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3.
参照农业生物生长发育与太阳光照条件的关系,并根据试验资料,把太阳光照条件划分为暗光区、弱光区、中光区和强光区4级,其光照度分别为≤7×102,7×102~2×104,2×104~5×104,>5×104 lx.晴天条件下,太阳高度角≤0°的太阳光照条件为暗光区,0~20°为弱光区,20~37°为中光区,>37°为强光区.  相似文献   

14.
脐橙光合特性及树冠光能分布对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清家脐橙为材料,研究其光合特性及树冠不同层间叶片光合速率(Pn)的差异.结果表明,脐橙叶片的光补偿点为18.0~27.0μmol·m-2·s-1,光饱和点为853.2~887.6μmol·m-2·s-1.晴天脐橙叶片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上午700~900叶片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急剧增高,至900左右达最高峰,而后开始下降,至1300左右跌入低谷,此后又缓慢上升,至1700形成次高峰,到1900降至最低点,有明显的"午休"现象.树冠不同部位光合有效辐射(PAR)有差异,光合有效辐射树冠顶层>树冠外层>树冠内层>树冠中心,在树冠外层和内层不同的方位PAR南部>西部>东部>北部.树冠各部位叶片的光合速率变化趋势树冠顶层>树冠外层>树冠内层>树冠中心,在树冠外层和内层不同的方位Pn南部>西部>东部>北部.  相似文献   

15.
16.
植物工厂是设施园艺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高级阶段,其本质优势在于包括人工光照明在内所有生产要素可实现智能控制。LED光源是植物工厂应用的优选光源,可提供植物生理有效辐射范围内所有波长的光质,丰富了光生物学内涵,LED光源研发与应用催生了光生物学的分支即光质生物学学科。LED植物工厂是植物光质生物学研究与应用的理想场所和设施类型,植物光质生物学研究及LED光环境调控具有提高植物工厂植物产品产量与品质的重大应用价值,LED植物工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待于植物光质生物学的深入揭示。总结了LED植物工厂光质生物学的定义、内涵,并着重阐明了红蓝光替代全光谱的充要性、红蓝光质比优化、红蓝光连续光照、UV-LED光质生物学和昼夜节律等重点方向国内外研究与应用新动态,指出了未来LED植物工厂植物光质生物学研发与应用重点。  相似文献   

17.
桉树无性系光合光响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德国Walz公司生产的GFS-3000气体交换—荧光测量系统研究桉树8个无性系的光合作用光响应规律,筛选高光效、耐强光桉树优良无性系。结果表明,参试桉树净光合速率随光合有效辐射升高而迅速增加达到最高点,之后随光合有效辐射增加而缓慢降低并稳定下来,光抑制并不明显,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对光响应的变化趋势与光合速率相似,胞间CO2浓度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趋势则与光合速率相反。8个参试桉树最大光合速率集中在8.88-14.86μmol.m-2.s-1,最大的为无性系1,最小的为无性系2;光饱和点集中在1 133.33-1 329.12μmol.m-2.s-1,最高的为无性系1,最低的为无性系4;光补偿点集中在7.96-37.26μmol.m-2.s-1,最大的为无性系7,最小的为无性系3;表观量子效率最高的为无性系1、6,最低的为无性系5。通过分析比较了8个桉树无性系的光响应规律,初选获得无性系1为优良的桉树无性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LED集鱼灯光效标准确定最佳光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衡量不同波长光源引诱鱼类的效率,建立了集鱼灯光效标准,引入诱鱼光作用有效率概念,它等于光源对鱼眼起刺激作用的能量与光源辐射能量的比值,收集目前海洋捕捞4种经济鱼类的生物学光谱功率值,与不同波长单色LED光谱功率值进行拟合,得到对不同种类鱼类的最佳光谱LED。  相似文献   

19.
栓皮栎人工林光环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该文根据对北京妙峰山林场 3个不同密度栓皮栎人工林光照强度的实测结果分析得出 :林冠透射率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增大 ,日变动范围 0 .0 6 6 0~ 0 .1 1 1 8,林地反射率的日变动范围 0 .0 0 2 7~ 0 .0 0 6 6 ,林地吸收率0 .0 6 32~ 0 .6 0 5 2 .光斑的光照强度随着直径的增大而增加 ,中心相对照度和直径呈正指数关系 .光照强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从上到下递减的 ,且递减率逐渐减小 .林分的郁闭度越大 ,林冠吸收率越大 ,透射率越小 ,反射率越大 .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光质、光照条件下,红平菇(Pleurotus djamor)菌丝体、子实体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黑暗条件有利于红平菇菌丝体生长;白光和自然光照条件下,红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最好、子实体数目多、成菇率高、外观整齐一致、颜色鲜艳,具有较好的商业应用价值;红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最优光照条件为40W散射白光、每天光照8h,光照强度为1 020 l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