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我国玉米雄性不育利用可分为四大类型,即C、T、S、YⅡ-1型,其中C、S已应用于生产,其它两种类型有待于开发利用。玉米雄性不育利用对玉米产生有重要意义:可增强玉米对抗病性的遗传弹性,提高自交系繁殖和杂交种生产田的产量,提高种子纯度,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玉米杂交种的制种质量一直是困扰着种子公司和各科研院所等种子生产部门的难题,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的实践和对一些试验的调查了解,发现玉米生产上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生产田有不少自交苗,植株生长不整齐,花药、花丝颜色不同,秋收后玉米果穗颜色不一致,脱粒后,轴色、粒色、籽粒大小不一等,出现这一问题的根底是当前生产应用的杂交种纯度不高,要提高玉米杂交种的纯度,就得找出杂交制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1 存在的主要问题1.1 亲本纯度不好经过调查,亲本自交系的不纯表现有以下几点:①亲本本身的基因不稳定或退…  相似文献   

3.
玉米杂交种种子生产技术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继友 《玉米科学》2002,10(1):091-093
玉米杂交种种子生产是杂种优势利用的继续和发展。种子质量直接影响玉米杂种优势增产潜力的发挥。赵增煜等 (1980~ 1981)研究表明 ,在规定的种子等级范围内 ,玉米杂株率每增加 1% ,每公顷减产 2 4 2 3kg。山东省农科院玉米所实验表明 :玉米杂交种产量 (Y)与种子杂株率 (X)的回归方程为 :Y=931 1- 8 165X ,即F1玉米杂交种的典型性每降低 1% ,每公顷减产 61 2 3kg ;亲本自交系的杂株率与其F1杂交种产量的相关系数r =0 82 1,亲本自交系的杂株率降低 1% ,F1杂交种每公顷减产 72 7kg ,二者回归方程为 :Y =90 7 6- 9 695X。玉…  相似文献   

4.
通过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评估其亲本自交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评估其亲本自交系金镛曹祖波宁家林王作英鲁宝良于兵(辽宁省丹东市农科院玉米所118109)本文通过1981~1995年辽宁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结果,来评估参试种亲本自交系配合力,评论品种更替中自交系演变的一些趋势。1评估...  相似文献   

5.
高质量的玉米杂交种子是保证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在杂交种生产利用过程中,长期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种子整齐度差、纯度差、芽率低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杂交制种各个环节把关不严.质量意识差.以及市场管理不得力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只有切实认识到制种质量的严肃性,在杂交种制种过程中.真正掌握和严格落实杂交种制种技术.严格把好亲本种子质量及播种、去杂、去雄、收获、晾晒等重点技术环节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山东省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进行的分析表明:我省玉米杂交种生产已完全进入单交种时代;生产上使用的杂交种以省内自育的中晚熟、紧凑型杂交种为主;省内自育系×省外育成系组成的杂交种面积较大;杂交种的亲本利用更趋集中,种质基础狭窄;自交系的主要来源是二环系,国外种质在自交系种质中具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7.
玉米种子萌发阶段的吸水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采用13个玉米杂交种及其相应的亲本自交系共32个基因型为材料,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种子萌发率达到60%以上时的吸水率.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吸水率差异很大,最低仅27.17%,最高达39.88%;一般情况下,自交系的吸水率高于杂交种的吸水率;杂交种及其相应亲本自交系的吸水率表现为多数杂交种低于双亲自交系,少数杂交种介于双亲自交系之间,1个杂交种比双亲自交系更高.双亲自交系吸水率高于相应杂交种的吸水率这一现象预示着种子萌发阶段吸水率的高低可能与基因型的抗旱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大,区域广,单产高。现在推广的品种绝大多数是杂交种,杂交种除拥有优良的亲本组合,种子的纯度尤为重要。纯度差的种子,品种的杂交优势就会减弱,产量就会降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证种子纯度,提高制种产量,降低成本,确保质量,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玉米单交种正反交F1代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差异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杂交种现已在生产上广为利用,尤以单交种最为广泛,在玉米育种中选哪个自交系作母本、哪个自交系作父母,是否正反交组合都需要进行鉴定,在单交种种子生产过程中,有时母本奇缺而父本又过剩,配制其反交种子是否可行等都涉及到这一问题。钱洪慧(1996)〔1〕报道同一杂交组合正反交两类杂交种在穗部性状上没有显著差异。本文通过对玉米单交种正反交的F1代在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上进行差异分析,并对是否可以相互替代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试图为育种和种子生产提供参考。1 材料和方法试验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试验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
C478不育系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汉 《玉米科学》1997,5(2):017-19
本文分析总结了我国玉米杂交种纯度逐年下降的原因。以本所育成的C478不育系为例,提出玉米雄性不育种子生产配套模式改良的具体规程。按此操作模式,可将我国一大批用478为母本,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玉米优良杂交种(掖单12、13、19、西玉3号、连玉9号、豫玉12、14、15、18等)进行不育化改良式种子生产,对提高我国玉米种子纯度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种子的成熟度和基因型对种子活力的影响D.M.Tekrony,J.L.Hunter适时收获能够保证杂交玉米种子生产的自交系亲本和杂交种种子的最好质量和产量。Wych(1988)指出,多数马齿型玉米是在达到最大种子重量时收获(生理成熟期,PM),即含...  相似文献   

12.
玉米子粒的果皮是全部继承母本遗传信息的F1代组织[1].将玉米F1代种子的果皮分离并从中提取DNA,以160对SSR引物为基础对本单位自育和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5个玉米单交种及双亲进行特异引物的筛选.特异引物的标准是能同时区分双亲及杂交种.用这些特异引物对杂交种、亲本和从杂交种上分离的果皮DNA进行PCR扩增.实验表明,果皮中的DNA利用SSR分析,具有与杂交种母本完全相同的DNA指纹.可通过杂交种种子获得其母本的全套DNA及其DNA指纹图谱.在亲子鉴定、自交系DNA指纹库建立及品种权保护等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利用SSR标记技术检测玉米杂交种纯度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玉米子粒DNA提取、SSR扩增片段检测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并以4个利用常规种子贮藏蛋白质电泳技术难以鉴定纯度的玉米杂交种及相应自交系和9对玉米SSR位点引物为材料,分别筛选出适合这些不同杂交种纯度鉴定的SSR位点引物,建立了一套利用SSR标记进行玉米杂交种纯度鉴定的技术规程.该程序包括从粉碎干种子提取DNA和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SSR扩增片段,对仪器设备要求较低、简单、快速,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4.
选育和组配一个好的玉米杂交种是需要育种人员长时间的极大付出才能获得.相对于种子生产和大田推广而言.因亲本种子的退化和混杂而使一个好端端的玉米品种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丧失活力:另一方面.由于对玉米亲本的提纯复壮不规范.盲目追求种子纯度而忽视群体的基因效应.导致父本或母本自身的一些优良性状或基因丢失.使优良品种过早地失去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种子纯度是种子质量检测重要指标,也是玉米生产中利用玉米杂种优势,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开发建立一套高效、高通量和低成本的玉米杂交种纯度鉴定方法,是我国玉米生产应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用郑单958、京科968、农大108等10个玉米杂交品种为材料,利用20个InDel分子标记,建立了一套玉米杂交种纯度筛检分离的鉴定方法。该方法利用荧光毛细管电泳平台组建的多重PCR及多重电泳,结合KASP平台鉴定玉米杂交种纯度,实现高效、高通量和低成本的目标,经验证KASP平台纯度鉴定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浅谈玉米理想型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辽宁省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也是重要工业原料。近年来,玉米单产出现了较长时期缓慢上升阶段。玉米单产出现徘徊原因主要是由于第一,玉米杂交种亲本自交系遗传基础狭窄,育成的高配合力自交系少,组配出突破性的强优组合难。第二,以前组配的杂交种及选育的自交系均以利用个体优势为前提,忽视了群体增产作用。如何使玉米单产有所突破,是摆在玉米育种家面前的重要课题。回顾辽宁省玉米育种经历的几个阶段,每一阶段都伴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近年来,玉米育种工作者采取鉴定筛选,优异性状聚合扩大新基因源的群体改良及利用生…  相似文献   

17.
搜集和整理2001~2012年国审普通玉米杂交种及其双亲来源,研究每年国审玉米品种数量的变化趋势,对选育的杂交种在2个以上的亲本自交系进行统计,并分析这些自交系的来源。结果发现,普通玉米杂交种2006年审定的数量最多,2003年其次,2007年以后普通玉米杂交种的审定数量在10~20个。在对2001~2012年间国审玉米杂交种亲本来源的分析发现,共有39个亲本自交系组配2个及其以上杂交种,组配杂交种比较多的自交系依次为吉853>丹598>lx9801>昌7-2>京2416>丹340。  相似文献   

18.
优良玉米自交系丹598的主要特点及对国内玉米生产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东农业科学院玉米育种专家陈刚研究员主持选育的"优良玉米自交系丹598"是目前国内玉米生产和科研方面应用最广的玉米自交系之一,以丹598为亲本,与Reid和Lancaster种群选系杂交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用其组配的玉米杂交种具有抗性强、米质优、适应范围广等突出特点,如丹玉26号、丹玉39号、丹科2123、丹科2151、丹科2162和东单60等杂交种,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丹598玉米自交系对我国玉米育种与玉米生产的不断进步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影响玉米杂交制种纯度的原因及提高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琴英 《玉米科学》2003,11(Z1):070-071
目前,我国玉米制种有关的主要问题是自交系不纯,制种时隔离区达不到要求,去雄不彻底对杂株清除不干净等.这样制出来的杂交种子纯度偏低,因为种子纯度是影响增产的主要原因.因此,选择高纯度的自交系把好制种质量关,是提高玉米杂交制种纯度及产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柯永培 《玉米科学》1993,1(4):011-013
玉米姊妹交技术是以遗传方法克服自交衰退的一种技术进步。用具有一定遗传差异的玉米姊妹系杂交,通过姊妹种配制改良单交种能大幅度增加繁育制种产量,显著提高种子生产效益;并可适当增加杂交种的产量及稳产性。选育玉米姊妹系的主要方法有自交分离法、回交转育法和杂交选育法。筛选玉米改良单交种应同时兼顾杂交种的杂种优势及其亲本姊妹种的增产效应,并必须经过多生态比较鉴定后才能使用。种子生产的技术核心是保证姊妹系的遗传纯度和姊妹种的种子质量。该项技术在国内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