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规模化和科学化。但是在当前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从事农业的专业劳动力日益减少,而家庭承包责任制分散经营又限制了农户对农机和农技的投入、应用和推广,依靠农户和农业自身的积累,难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规模化水平。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建设,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  相似文献   

2.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副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增加农民收人的根本途径。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加快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与时俱进,正确认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国家根据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审时度势制定的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行政法规。《促进法》明确提出:“农业机械化是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种植模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阻碍了大型农业机械的应用,影响了农业生产率和机械化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对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规模效益,促进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为此,在促进土地流转中必须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业机械化与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各国农业发展经验看,农业机械化对各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有必要对其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发展关系进行研究。为此,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阻碍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农户分散经营,投入少。同时,提出了具体措施来提高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大政府对农业机械的投入,建立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以此促进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从而推进黑龙江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机械化,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保证农业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土地规模化的种植、集约化的经营是实现机械化的前提和基础;机械化是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两者只有实现科学发展才能共同推进不断提高,最终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经营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其主要表现在一家一户都经营农业机械上。形成了经营分散、规模狭小的农机经营局面,且作业项目单一、机械效益低、作业质量差,农机户难以独立地实行土地的各项机械化耕作的局面。这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重复投资的局面造成了机具配套比低。资金浪费严重,效益低下。致使农业机械小规模自主经营带来的较高生产成本与产生较低的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8.
动态     
58套“技术组合拳”打造粮食生产新增长势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处在变革的关键期,农业生产正由人工、畜力和小农具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转变,农业经营正由分散的小农户为主向规模化经营的方向转变,农民种粮正由主业向兼业、副业转变。适应这种变化,需要集成推广以机械化为载体的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模式,推进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带动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已经成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主导决定作用,农业科技的发展需要农业机械与之相匹配,农业机械的发展又必须与农业科技相适应,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的有效载体,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农业科技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作用与关系,依靠农业科技发展农业机械化。  相似文献   

10.
如何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西南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地区,区域优势特色农业新格局近年来已逐渐形成,优质水稻、食用菌、水果、干果、名优茶、高山蔬菜、笋竹林、畜禽、水产养殖等优质高效农业发展迅速,农业主导产业日益显现。近年来,随着中央、地方继续加大三农扶持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然而浙西南地区因山区的地理环境、人为因素、单一分散的家庭经营方式等原因,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发展浙西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是值得深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是社会进步和农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种植业机械化,而是整个农村经济领域的机械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建立,农业机械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出,给农机为市场农业服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机经营如何适应市  相似文献   

12.
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完善和发展,是农业的第二次飞跃,符合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两个飞跃的思想。实行粮田适度规模经营,打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格局,实行规模化、基地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和机械化作业,科学化种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  相似文献   

13.
一、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必要性首先,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必须长期稳定。该形式土地经营规模小,地块零碎分散,而农业机械化的高效率、大规模和不可分割等特点,决定了一家一户经营有困难。再加上劳动力投入不足,因为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有的甚至到农忙时都不回来,留在家的基本上都是妇女和年迈体弱的劳力,这就需要由专业化经营的农机经营服务实体向农户提供系列化的作业服务。其次,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发展农业机械化,机械化的出路在于产业化。因此,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农机化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拉动农村消费需求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5.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标志,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产业化发展,对于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拉动农村消费需求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最近国务院出台了《关于...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城乡经济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商品经济发达,乡镇企业繁荣,大部分农业劳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和解决劳动力问题,很多地区成立“农业发展公司”,集中耕地,推行机械化生产和集约经营。例如,南海市大沥镇联滘管理区,在自愿原则下,连片集中分散经营的耕地约66.7公顷(1000亩),固定劳力22人,实行统一经营和集约化生产。又如顺德桂洲镇容里乡的66.7公顷(1000亩)水稻  相似文献   

17.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当前,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主体,也是农机市场的主体。鉴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自然条件差异较大,以及对新型农业机械认知程度不尽相同,要培育完善农机市场体系,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规范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第一部法律,其立法宗旨是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促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9.
洪鹭 《湖南农机》2008,(2):41-42
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农业装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作用,明晰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找到农机与农业产业化的结合点,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产业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展农机化既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更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生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基础性、主导性、决定性作用。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以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购置经营农业机械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使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就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认真思考.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