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上海市奉贤区绿化工程中,观赏草的应用方式以花境为主,且一般以禾本科为主,但存在应用种类较少、种类选择不科学、缺乏养护管理等问题。为扩大观赏草在奉贤区绿化工程中的推广应用,需依据观赏草特性、生态习性对其进行合理搭配种植,引进上海地区已有应用且表现良好的品种,加强观赏草的科学种植和养护管理。同时,通过对观赏草的种植示范发现,选择适合奉贤区生长的观赏草品种和配置模式,可取得较好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2.
观赏草作为一类新型景观植物,在城市绿地建设和生态景观建设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目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应的研究也较少。笔者就观赏草的概念、应用价值、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根据多年调查对山东地区主要野生观赏草的种类、景观特点、分布进行了初步描述。调查表明,狼尾草等13种野生观赏草在山东地区极具发展潜力,并分别加以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周丽  董丽 《现代农业科技》2010,(18):211-212,215
观赏草是一类形态美丽、色彩丰富、观赏价值高的草本植物,以独特的株形、叶形、叶色、花序以及季节性的韵律美和动感美,适应性广、耐干旱、抗病虫害、养护管理成本低等特点,赢得了人们的青睐。随着乡野园林风格的盛行,观赏草被逐渐应用于城市绿地,与地被植物和季节性草花共同营造有自然野趣的草坪、花境、花丛等。观赏草的形态特征和生态适应性都满足高尔夫球场景观设计对植物的要求,可在球场的果岭、发球台、球道及高草区使用,丰富球场植物种类和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兰州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概况,分析了其在景观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绿化形式单一,养护条件差,管理水平低等问题提出了使用观赏草的解决途径以及观赏草推广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园林植物观赏草的实践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观赏草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归纳了几种在园林绿化中比较重要的应用方式,以及相适应的常用观赏草种类,以期观赏草能够在现代园林中发挥其应有的良好景观效应,从而更好地迎接一个更加多样化和自然化的园艺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观赏树种的景观效果除受其自身的观赏特性影响之外,养护措施是否得当是影响其观赏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通过采取施肥、浇水、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养护管理措施,对在信阳市区表现优良的4种观赏树种分别以不同的措施进行养护管理,研究不同养护措施对其景观效果影响的程度和规律。结果表明,对这几种观赏树种而言,施肥浇水是观赏树种养护管理中影响景观效果最关键的因素,其次是病虫害防治,修剪对灌木类观赏植物影响比较明显,对乔木类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几种观赏草在上海园林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就观赏草的概念、分类、观赏特性、栽培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介绍;结合上海近年来引种观赏草的实践,介绍了一些已在上海地区常见的观赏草品种,并初步探讨了观赏草在园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尺度花境具有超大景观营建空间,可以营造充满自然野趣或当代流行文化气息的丰富植物自然景观,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城市大型优美园林景观营建的重要技术手段。该文通过对上海辰山植物园的纯观赏草花境、琴键花环、旱溪花境和自然花甸等大尺度花境的解析,论述了观赏草在大尺度花境中的应用形式和注意事项,并推荐了部分适合在大尺度花境中应用的观赏草种类,以期为观赏草在大尺度花境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观赏草的景观生态价值、景观资源价值、景观美学价值建立观赏草景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多层次模型对包头市的4家公园、广场观赏草的景观效果进行评价,按照最大隶属原则分析,观赏草在包头市的景观效果属很美,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适用于观赏草的景观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0.
厦门城市绿地中的观赏草资源与配置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莹  林涛 《农学学报》2013,3(8):47-51
以厦门城市绿化为范本,通过实地调查,统计厦门城市绿地中的观赏草资源种类,结果显示目前主要有44种观赏草被应用于厦门城市绿地中。从园林应用和形态学角度出发,把这些观赏植物按株高的不同分为高型(>180 cm)、中高型(90~180 cm)观赏草及矮型(60~90 cm)、低矮型(<60 cm)观赏草2个大类,分析和总结了这2类观赏草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方式、景观形式及其中的应用思路,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其他的应用建议,为今后城市绿地更好利用观赏草资源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选取功能定位、空间结构与形态、生物多样性、交通与游览组织、建设和维护费用、景观艺术效果等6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构建了植物园景观方案优选体系,并对25份植物园景观方案进行了实证评价以验证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AHP和TOPSIS模型应用于植物园景观方案优选的区分度较好,能对植物园景观方案的综合质量进行较为全面、合理、准确地评价,是一种简便、有效的优选方法。该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绿地的景观方案的优选。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的提高和可视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中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对园林设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作为主流的虚拟现实软件,Quest3D在园林表现中越来越多地被应用,而园林植物对园林设计效果的表现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园林植物模型在Quest3D中的应用提出了优化的方法,以改进和完善基于Quest3D的园林虚拟漫游系统的表现效果。  相似文献   

13.
浅议园林水景中水生植物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飞平  廖为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111-2111
分析了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总结出水生植物在园林水景中的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14.
三亚喜来登度假酒店植物景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奕佳 《农技服务》2007,24(11):86-87
从园林植物在度假酒店中的应用出发,通过对三亚喜来登度假酒店的植物景观应用分析,从植物的选择、造景手法、配置的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园林植物与酒店建筑及各园林要素之间的应用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回归自然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现代城市观光植物园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象征。笔者对国内外植物园的分类依据、功能定位做简单介绍,以池州市植物园为例,将其划分为植物专类园区、特色植物区、温室展览区、休闲区等4个部分,按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构建了景色优美、物种丰富的人工森林植被群落。通过对池州市植物园规划的分析,可对新建的城市观光植物园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热带雨林的恢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景观格局等多个层面,对兴隆热带花园这一新型热带植物园的生态设计进行分析,以期对生态设计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园林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水平,决定植物的生态和艺术效果,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系统是基于WEB的计算平台,表现园林绿化景观现状,记录养护作业情况及养护的人、材、机费用,查询各个养护数据库。  相似文献   

18.
对城市公园绿地外道路噪声环境进行监测与分析的结果表明:公园边界噪音来源于车辆发动机噪音、胎噪、运动风声的综合噪声。这些噪音对公园游憩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如果公园绿地边缘部分的植物景观能够迅速降低噪音,又能展现美感,将对公园利用率的提高大有裨益。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与生态效益都融合在园林植物中,所以一次设计将在多个层面展现植物景观的功能。以北京市公园绿地(被城市干道包围的绿地)边界的多个不同样方为对象,调查与研究这一宽度范围内的植物类型、种植密度和配置方式,从而判断使噪声衰减最有效率的植物配置形式。这些植物群落不仅能有效地减弱交通噪声,构造更为安静的游园环境,而且更能美化城市环境,体现并形成当地的植物特色。按照降噪效率对这些样方进行排序并运用SBE法对所测公园边界的植物群落进行美景度相应指标的评价,分析边界植物群落色彩美景度高低的原因,得到所测群落中景观效果最好的植物配置形式。综合以上两种最佳形式的植物配置,进行平衡与推断, 形成诸如同样的宽度条件下,多排小乔或低层灌木既可以起到较好的降噪作用,又可以丰富路缘的观赏效果;乔灌草皆有的种植模式中乔木排数尽可能多,林间内部保持通透,会形成舒适的空间效果等判断, 可以对北京市以及类似的大型城市绿地边缘塑造植物景观提供科学的论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是我国艺术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艺术成就涵盖面极其深广。而中国画论曾是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一个基本的理念指导,古代画家运用其自身独特的艺术修养成为园林设计师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由此才产生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本文从中国画"留白"手法延展开去,论述了"现量"与"比量"以及"完形心理"的概念。提出了在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中,对于"留白"的应用可分为对比形式美层次和布局系统连续层次两点。  相似文献   

20.
观赏草作为一类具有观赏价值的草类或者类似草类植物的总称,自19 世纪起就被广泛 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探析,绿地观赏草的应用 价值与审美体验逐渐被开发。本文结合海南城市绿地观赏草的实际开发情况,并针对其观赏性 以及在园林中的具体应用展开细致分析,从而为我国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