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福建永春牛姆林自然保护区内22a生的闽粤栲(Castanopsis fissa)、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拉氏栲(Castanopsis lamonteii)不同器官的灰分含量、去灰分热值和碳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并估算各树种人工林的碳储量和能量现存量。结果表明:3种栲属树种各器官灰分含量总体表现为叶根枝干,各器官平均灰分含量则表现为拉氏栲丝栗栲闽粤栲;各树种各器官去灰分热值总体表现为叶枝干根,各器官平均去灰分热值则表现为拉氏栲闽粤栲丝栗栲;各树种各器官碳含量均表现为干枝根叶,各器官平均碳含量则表现为闽粤栲丝栗栲拉氏栲;各树种各器官间的灰分含量、去灰分热值和碳含量总体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t检验,P0.01);除了碳含量与去灰分热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外,其他各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3种栲属树种人工林碳储量和能量现存量表现为为闽粤栲丝栗栲拉氏栲,在低产低效林分改造中可优先考虑闽粤栲。  相似文献   

2.
闽粤栲在紫色土林地生长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紫色土林地栽培的闽粤栲林分生长量、生物量、林分生长过程、空间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 5年生闽粤栲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林分立木材积分别为 1 8 5cm、1 2 1m和 1 0 9 72 5 0m3 ·hm-2 ,生长量较高 ,是较好的速生用材造林树种。同时闽粤栲在紫色土林地还表现出 :侧根发达 ,分布较浅 ,根量减少 ,板根明显的特点 ,与红壤林地根系存在差异 ,说明其根系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常绿阔叶林是江西省地带性植被类型。本文分析赣南建群树种有丝栗栲、南岭栲、米槠、木荷、黧蒴栲,而赣东北为甜槠、木荷、丝栗栲、石栎。利用标准地平均木的解析资料,建立林木树高、胸径、材积潜在的生长量函数。拟合结果以理查兹曲线拟合效果最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福建省建瓯市的6种阔叶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不同时期的生长表现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阔叶树种在早期(4 a)生长差异较大,其中,南酸枣早期生长最快,林分整体长势较好,枫香、闽粤栲、米槠和锥栗次之,而桤木的林木保存率较低,早期生长相对缓慢。而在造林17 a后,桤木和锥栗已经全部死亡,米槠和酸枣的林木死亡率接近1/3,而枫香和闽粤栲的林木保存率接近85%。同时,闽粤栲在4 a后的树高和胸径的年均生长量均显著高于其余树种,林分生长较好,枫香和米槠次之,相反的,南酸枣树高和胸径的年均生长量则最低,整体长势较差。  相似文献   

5.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闽楠、香樟、丝栗栲等19种福建省主要造林阔叶树种3年生实生幼树的光合特性进行测定。通过测定幼树的光响应曲线获得参试树种的光响应参数值,以表征不同树种幼林期的耐荫性水平和林木生长的光环境需求。结果表明,光补偿点卷斗青冈最高,而桢楠最低,光饱和点杨梅最高,福建山樱花最低。对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进行聚类分析表明,红锥、赤皮青冈、米槠、小叶青冈、柿树、杨梅、木荷、枫香和毛红椿为喜光树种,丝栗栲、细叶青冈、闽楠、红豆树、福建山樱花和卷斗青冈为中性树种,利用低光的能力较差且忌强光,对光照条件要求较苛刻,而猴樟、香樟、桢楠和细柄阿丁枫为耐荫树种,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强。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林冠下套种阔叶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尾松林冠下套种闽粤栲、杜英、火力楠、格氏栲及米槠等阔叶树,经8年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种能明显提高阔叶树种造林成活率和阔叶树生长量,套种不同阔叶树其生长差异较大,表现为:闽粤栲>杜英>火力楠>格氏栲>米槠。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还有较好的改良地力效果,因此,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是值得南方林区大力推广的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7.
经1989~1991年3年对培育食用菌常用原料树种闽粤栲等13个树种的育苗试验,模索和掌握了闽粤栲、丝栗栲、米槠等8个树种在闽东高海拔(800m以上)山区培育大田苗,容器苗的关键技术,共成功地育苗2.87hm ̄2,苗木139.8万株,合格率90.9%,其中容器苗11.7万株,成苗率73.8%。  相似文献   

8.
闽东北高海拔山区阔叶树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1989~1991年3年对培育食用菌常用原料树种闽粤栲等13个树种的育苗试验,模索和掌握了闽粤栲,丝栗栲,米槠等8个树种在闽东高海拔(800m以上)山区培育大田苗,容器苗的关键技术,共成功地育苗2.87hm^2,苗木139.8万株,合格率90.9%,其中容器苗11.7万株,成苗率73.8%。  相似文献   

9.
闽北短伐期阔叶林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黄清麟  李元红 《林业科学》2000,36(1):97-102
连续7 ~8a 的固定标准地调查结果表明:利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可成功培育短伐期闽粤栲林、短伐期米槠林及短伐期丝栗栲林,轮伐期分别为10 、14 及16a ,达轮伐期时的蓄积平均生长量分别高达20-52 、15-99及12-17m3/(hm2·a) :短伐期林分密度大、自然稀疏强烈,高生长异常迅速,高径比大、树枝树叶比例较小,生产力高;短伐期林分均为多树种(12 ~17 种) 混交的单优群落,灌木层中的乔木幼树多样性高、密度大。  相似文献   

10.
在13年生马尾松林分中,通过间伐,在林下套种鹿角栲、格氏栲和苦槠等3种珍贵阔叶树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选择上层林马尾松保留密度为主处理,分别设0(裸地)、600、900、1125株·hm-24个水平;副处理为鹿角栲、格氏栲和苦槠3种栲属树种。试验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下套种鹿角栲、格氏栲、苦槠3个树种,造林成活率较高,生长速度较快;保留的马尾松生长量得到提高,有利于培育马尾松大径材。上层林密度控制在900~1125株·hm-2为宜。异龄复层林枯枝落叶量大,同时可以改善林分小气候,有利于早期较耐荫鹿角栲、格氏栲、苦槠树的生长,促进枯枝落叶的分解,改善土壤肥力。表明马尾松林下套种栲属阔叶树种是一条培育马尾松大径材,保护和发展中亚热带珍贵阔叶树种,同时提高生态功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1996年设置的常绿阔叶林调查样地上,对江西省信丰县金盆山林区现存常绿阔叶林主要森林类型丝栗栲林、南岭栲林、米槠林和黧蒴栲林进行连续调查,2009年底对其生物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丝栗栲林、南岭栲林、米槠林和黧蒴栲林群落总生物量分别为360.8、428.0、397.7、195.0 t/hm2,生物量主要集中在地上...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人工中近熟林冠下套种阔叶树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宗垲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65-68,81
在三明莘口教学林场1959年营造的马尾松人工林内,分别于1984、1990、1991年套种阔叶树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冠下套种闽粤栲效果最好,15年生时,闽粤栲平均胸径达15.4 cm,平均树高达16.4 m,蓄积达到171.70 m3.hm-2,显著地增加了林地单位面积的林木蓄积量。闽粤栲是福建乡土树种,适应性广,较为速生,可用于中、近成熟马尾松林的套种栽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南部九连山常绿阔叶林的区系组成和林分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南部的九连山研究了天然的和择伐过的常绿阔叶林的树种组成和林分结构.主要构成树种是常绿阔叶的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罗浮栲(C.fabri)、甜槠栲(C.eyrei)、米槠栲(C.carlesii)、南岭栲(C.fordii)、鹿角栲(C.lamontii)和木荷(Schima superba).常绿针叶树种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也是主要成分.马尾松在坡脊和坡的上部占优势.许多落叶阔叶树种,如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和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以较低的优势与常绿阔叶树种共同出现.它们补丁状分布在择伐过的林分中.种内的分布格局和种间的空间分布关系表明,主要构成种之间的空间集中分布地的分离是在一个小的尺度上.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标准木法(乔木层)及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研究了闽江下游黄槠林自然保护区福建青冈次生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森林总生物量为394.990 t.hm-2,其中树干为220.516 t.hm-2(55.82%),枝为48.229 t.hm-2(12.21%),叶为11.449 t.hm-2(2.90%),根为89.336 t.hm-2(22.62%)。生物量绝大部分积累于乔木层(89.95%)。群落各组成树种中福建青冈占显著优势,栲树、青冈、拟赤扬、黄瑞木等为群落重要伴生树种,制约和影响着群落的结构和生境。  相似文献   

15.
杉木适宜多用途伴生树种的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层次分析方法对21种潜在的多用途杉木伴生树种从经济、生态及可行性3方面出发,采用22个因素评价,进行选择.结果表明在前7名的适宜多用途什生树种有马尾松、丝栗栲、毛竹、木荷、苦槠、上杭锥、三年桐,为筛选多用途伴生树种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野外样方调查,分析了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400~500m的低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和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样方内分布有乔木59种,分属于30个科;优势种类包括胡氏青冈、甜槠、桂花、猴欢喜、红背栲、山杜英、鹿角栲、槛木、白锥、皂荚等;以物种多度为定量指标计算各群落相似性为0~0.61,相邻号样方的群落相似性系数较大;各群落物种丰富度为11~23种,辛普森指数4.97~21.85,香农一威纳指数2.78~4.38;以P指数0.15~0.66,JSW指数0.77~0.94。  相似文献   

17.
闽北乡土阔叶树幼年生长与立地互作效应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利用设置在福建省建瓯市的闽北乡土阔叶树种试验示范林测定材料 ,研究其早期生长表现差异、对立地的反应敏感性及与立地互作等。结果表明 ,不同阔叶树种的早期生长差异巨大 ,其中南酸枣和光皮桦的早期生长最为迅速 ,火力楠、马褂木、乳源木莲、枫香、丝栗栲次之 ,观光木、罗浮栲和闽粤栲等生长相对较缓。研究发现 ,多数落叶阔叶树种的高径生长对立地条件反应敏感 ,而一些常绿阔叶树种对立地的反应则较为迟钝。统计分析结果揭示 ,不仅存在显著的树种效应和立地效应 ,而且树种与立地的互作效应也非常显著 ,不同阔叶树种的遗传稳定性差异较大。为达到阔叶树种与立地环境的优化配置 ,制定了不同阔叶树种的立地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18.
进行4种壳斗科常绿树种容器苗造林试验。根据造林保存率、胸径、树高、冠幅、变动系数值,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系统聚类方法,比较4树种早期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青冈的保存率最高,表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但其它生长指标差于另3种树种。综合比较反映,米槠表现最优,小叶青冈、鹿角栲表现居中,青冈次于前3种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