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籼稻Kasalath获得一个脆秆突变体bc21。表型分析发现,该突变体的茎秆及叶片均易折断,且该脆性表型在苗期开始表现,至成熟期时最显著。茎秆机械强度分析表明, bc21茎秆的抗折力、拉伸力显著下降。树脂切片及扫描电镜观察发现, bc21茎秆的厚壁组织细胞空隙增多,细胞壁明显变薄。茎秆细胞壁组分含量分析表明,与野生型相比, bc21的纤维素含量降低36.60%,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分别升高23.08%和26.06%。经遗传分析得出,bc21的脆性性状由隐性单基因控制。利用SSR标记和自行设计的STS标记将BC21基因定位于水稻第6号染色体STS标记STS2和STS3之间约52.9kb的范围内,该区间内没有已报道的水稻脆性相关基因,表明BC21可能是1个新的水稻脆秆基因,为进一步揭示水稻茎秆机械强度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材料支撑。  相似文献   

2.
利用重离子辐照武运粳7号(Wuyunjing 7,wyj7)获得一个脆秆突变体bc17(brittle culm 17),该突变体脆性特征仅在茎秆中表现,叶片正常,并且茎秆脆性在抽穗后开始表现,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脆性特征逐渐显著。农艺性状分析表明,该突变体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株高显著低于野生型,分蘖数减少以及结实率降低。茎秆和叶片生化成分测定显示,与野生型相比,bc17茎秆和叶片的纤维素含量分别降低22.70%和18.67%,半纤维素含量分别升高45.76%和31.36%。bc17茎秆的抗折力、拉伸力均显著低于野生型,表明茎秆的机械强度发生改变。组织解剖学观察发现,bc17茎秆的厚壁细胞孔隙变大,结构疏松,细胞数目减少。遗传分析表明,bc17的脆秆特征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将bc17基因精细定位于水稻第7号染色体162 kb区域中,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可能是一个新的水稻脆秆基因,为揭示水稻细胞壁合成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材料支撑。  相似文献   

3.
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是一种配体门控的阳离子通道,存在于动物和植物体内,是真核生物信号级联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利用水稻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 OsCNGC10)基因,构建了超表达载体pU1301-CNGC10-Flag和双靶点敲除载体pRGEB32-CRISPR/cas9-cngc10,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获得敲除和过表达材料,并从T2代中分离到纯合植株oscngc10-2及OE-CNGC10-6。转基因植株茎秆特性以及抗倒伏性分析表明,突变体oscngc10-2茎秆强度和抗倒伏性增强;茎秆细胞壁组织切片以及组织成分分析则表明突变体oscngc10-2植株抗倒伏性增强是由于茎秆细胞壁茎壁厚度、薄壁组织细胞丰度以及木质素含量增加所致;过表达OsCNGC10降低了茎秆壁厚、茎秆木质素含量以及茎秆细胞壁细胞丰度,敲除OsCNGC10增加了茎秆木质素含量且增加了茎秆细胞壁薄壁细胞丰度,初步证明OsCNGC10与水稻茎秆细胞壁成分合成相关,负调控水稻抗倒伏性;T2代田间试验结果表...  相似文献   

4.
氮肥运筹模式对小麦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以高产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为试验材料, 通过不同施氮水平(202.5、270.0和337.5 kg hm-2)和不同基追比例的施肥试验, 对小麦茎秆结构和细胞壁化学成分及茎秆抗倒指数(CLRI, 茎秆机械强度/茎秆重心高度)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氮肥运筹模式显著影响小麦茎秆抗倒能力。基部节间长度和含氮量均随施氮水平和基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 基部节间粗度、秆壁厚度、节间充实度、机械强度则表现相反。而细胞壁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和CLRI则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 但随基肥比例的增加而下降。CLRI与基部节间粗度、壁厚、充实度及机械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而与基部节间长度和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CLRI可作为小麦抗茎倒伏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小麦品种茎秆的质量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王勇  李晴祺 《作物学报》1998,24(4):452-458
以抗倒性不同的15个高产小麦品种(系)为材料,据其不同时期茎秆机械强度的大小,应用系统聚类法将品种划分为特优型,优质型,中间型和劣质四种茎秆质量类型,并在不同时期对四种类型的基部第二节间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茎秆质量好的,其机械组织细胞层数多,细胞壁增厚快,木质化程度高,机械组织发达,大维管束长且宽,数量多;薄壁组织木质化速度快,程度高,范围大,纤维细胞短而粗,秆壁较厚,髓腔大小适中。  相似文献   

6.
水稻因为倒伏而造成的减产严重影响了我国粮食安全,针对这一现象,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对龙桦3与田系302进行抗倒性状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不抗倒伏品种田系302,抗倒伏品种龙桦3在基部表皮厚度、维管束数量、维管束鞘细胞厚度、相邻维管束间距等方面表现优异。茎秆解剖后得出的一系列数据证明了龙桦3茎秆各组织发达,强度优于田系302。抗倒伏水稻品种龙桦3的选育成功也间接验证了这些指标可作为水稻抗倒伏筛选依据,对今后水稻抗倒伏育种提供了实用价值,奠定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种业导刊》2011,(12):34-34
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一直是困扰农业生产的难题。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专家利用离子束诱变技术,改变水稻茎秆细胞结构,使之在田间脆而不易倒伏,成熟收获时普通收割机耕过,这种“脆秆”随即“粉身碎骨”,就地还田肥地。  相似文献   

8.
水稻抗倒性与茎秆形态性状和化学成分含量间相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抗倒性不同的4个粳稻品种分析水稻抗倒性与茎秆形态性状和化学成分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抗倒能力强的品种的物理强度和抗倒伏指数大于抗倒能力弱的品种,不同抗倒类型品种间基部1、2节间长度、短轴直径、大维管束数目和物理强度比其它特性有更大的差异;灌浆过程中茎秆的物理强度和抗倒伏指数与节间长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基部茎粗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硅、钾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抗倒能力强的品种茎秆硅钾糖含量较高,缩短节间长度,增加茎粗以及提高茎鞘中的钾、硅及可溶性糖总量尤其是灌浆后期茎秆的钾、硅总量等将有利于提高水稻茎秆的物理强度和抗倒伏指数,进而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9.
倒伏是影响夏玉米在密植条件下获得高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种植密度对不同株高夏玉米品种茎秆性状与抗倒伏能力的影响。以矮秆品种登海661 (DH661)和高秆品种鲁单981 (LD981)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4.50×104株 hm-2、6.75×104株 hm-2和9.00×104株 hm-2 3个种植密度,研究茎秆节间长度、茎秆穿刺强度、茎秆显微结构以及倒伏率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夏玉米的基部第3茎节间和穗位节间变细,茎秆穿刺强度显著下降,较密度4.50万株 hm-2,DH661和LD981 6.75万株 hm-2、9.00万株 hm-2地上第3节间茎秆穿刺强度分别降低了8.5%、22.6%和13.3%、29.6%;茎秆皮层和维管束内部厚壁细胞厚度及维管束数目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显著下降,倒伏风险增加,但矮秆品种的下降幅度小于高秆品种,而产量的增加幅度大于高秆品种,说明矮秆品种在高密度下能够保持较好的抗倒伏性能,有助于其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获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0.
水稻脆茎突变体是一种重要的种质资源,物理诱变是创建脆茎突变体的一个有效途径。利用重离子辐照扬粳113(yj113)获得一个脆茎突变体cef2,该突变体脆茎特征在抽穗后开始表现,随着成熟度增加脆性特征更为明显。农艺性状分析表明突变体的分蘖数和结实率比野生型显著增加,具有更好的产量潜力。茎秆和叶片的成分测定显示,与野生型相比,cef2突变体茎秆和叶片细胞壁的纤维素含量分别降低24.2%和37.8%,半纤维素含量分别升高18.9%和37.6%,茎秆可溶性糖的含量在抽穗后逐渐降低,成熟期降低了33.6%。cef2茎秆抗折力比野生型减小,减小的程度随着成熟度变化而增加。遗传分析表明,cef2突变体的脆茎特征受单隐性基因控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cef2基因定位于水稻第3染色体上SSR标记RM3586和RM487之间,连锁距离分别为5.6 c M和1.4 c M。这些结果为进一步解析cef2脆茎突变性状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探讨不同熟期玉米品种茎秆特性及机收指标的差异,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选择熟期适宜的玉米品种提供参考。以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先玉335、鑫鑫2号(晚熟品种)和绥玉23、吉单27(中晚熟品种)为材料,于哈尔滨(第一积温带)展开试验,对其茎秆特性及机收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晚熟品种株高较低,茎节较低,收获时茎秆机械强度更小,茎秆含水量、籽粒含水量均低于晚熟品种,植株整体成熟度更高,籽粒机收质量更好,更适宜机械化收获。相关分析表明,茎秆性状和茎秆、籽粒含水量都会显著影响籽粒机收质量。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收获时茎秆第3节压碎强度、第7节穿刺强度及茎秆、籽粒含水量与籽粒机收质量关联度最强,影响最大。为保证玉米正常成熟,降低籽粒含水量,提高机收质量,中晚熟品种更适宜在哈尔滨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超级杂交稻茎秆形态与抗倒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开展水稻不同品种或组合茎秆物理性状,如株高、节间长度、茎秆粗度,茎秆壁厚度、及茎秆雏管束数量的研究,对抗倒伏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希望通过改良茎秆物理性状,来增强茎秆物理强度,提高水稻抗倒伏性,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黔优911稳重心低,倾角小,载重量大,节间粗度及茎秆厚度均大于其他两个品种,且其第二节间平均维管束数目亦大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抗倒小麦品种周麦22的茎秆生长特性,为抗倒小麦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生育期基本一致的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节间生长特性、茎秆机械强度和倒伏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4个小麦品种的株高、穗下节间长无明显差异。但周麦22基部第二节间长相对较短,节间壁较厚,节间粗度小,同时,周麦22基部第二节间鲜物质密度和干物质密度最大,均与洛麦21、新麦18差异达显著水平。对茎秆机械强度和倒伏指数分析表明,周麦22茎秆机械强度最高,倒伏指数最低,与其他3个品种差异显著。对其茎秆生长特性与倒伏指数相关性分析表明,基部第二节间干重和干物质密度对周麦22号抗倒性影响最大,基部第二节间干重和干物质密度增大可以增强周麦22的抗倒能力。  相似文献   

14.
日本农林水产省试验研究机关及道、县的指定试验,选育的优良品种,到目前为止,按农林编号登记的作物共有60种,1009个品种。现将新登记的2个麦类品种简介如下:(一)二棱大麦“萎缩不知”。由九州农业试验场选育而成。抗黑条萎缩病,抗赤霉病和耐湿性中等。秆长和茎秆中等,抗倒伏性较强。茎秆比“川西国”强。穗长稍短,着粒密,千粒重高,丰产性稳定,高产程度与“川西国”相等。粒质中间型,麦粒率中等。适宜九州  相似文献   

15.
小麦茎秆实心度对茎秆强度的影响及相关性状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QTL水平上研究茎秆实心度与强度的遗传关系及实心度对茎秆强度的影响,为小麦抗倒伏育种提供依据。利用普通小麦宁麦18与实秆小麦种质"武云实秆"的F2群体和F2:3家系,对小麦茎秆强度、实心度及影响实心度的相关性状包括厚径比、壁厚、茎粗和髓腔直径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茎秆强度相关性状QTL进行分子标记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茎秆强度与厚径比、壁厚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髓腔直径呈极显著负相关。基于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检测到与茎秆强度、厚径比、壁厚、茎粗和髓腔直径相关QTL共23个,分布在1B、3B、4A、4B、5A上,表型贡献率3.5%~44.0%。在染色体3B、4A和5A上的标记区间gwm547–gwm247、wmc718–wmc468和gwm156–gwm443均检测到贡献率很高的茎秆实心度相关QTL,说明在这3条染色体上可能存在控制茎秆强度的主效QTL。用普通小麦宁麦13(N13)×武云实秆的24个F7家系检验分子标记gwm247的可靠性表明利用标记gwm247选育茎秆实心度优于宁麦13的概率较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精细定位相关主效QTL以及分子标记辅助改良小麦茎秆强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云南主栽水稻品种对镉积累的差异及与粒型、粒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0份云南主栽水稻品种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镉(Cd)进行处理,测量茎秆和糙米中Cd含量,及不同品种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千粒重,以研究云南主栽水稻品种糙米及茎秆Cd积累及其与粒型、千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Cd胁迫浓度的增大,不同水稻品种茎秆和糙米Cd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且同一品种茎秆Cd含量高于糙米Cd含量,不同水稻品种对Cd的吸收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茎秆中Cd含量与千粒重在不同浓度处理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粒型无显著相关;糙米中Cd含量与粒型及千粒重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以10份云南主栽水稻品种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镉(Cd)进行处理,测量茎秆和糙米中Cd含量,及不同品种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千粒重,以研究云南主栽水稻品种糙米及茎秆Cd积累及其与粒型、千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Cd胁迫浓度的增大,不同水稻品种茎秆和糙米Cd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且同一品种茎秆Cd含量高于糙米Cd含量,不同水稻品种对Cd的吸收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茎秆中Cd含量与千粒重在不同浓度处理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粒型无显著相关;糙米中Cd含量与粒型及千粒重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不同穗型水稻伤流强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穗直立程度不同的水稻品种茎秆不同部位伤流强度的差异,在田间条件下选用穗直立程度不同的3个水稻品种沈农265、豫粳6号和水晶3号,系统研究了基部节间、中间茎节和穗颈节间伤流强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同一穗型水稻品种不同部位的伤流强度随生育期的变化有很大差异,以基部节间伤流强度最大,其次为中间茎节,穗茎节伤流强度最小;(2)不同穗型的水稻品种基部节间、中间茎节、穗颈节的伤流强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总体趋势是下降的;(3)弯曲穗型的水稻品种不同部位伤流强度一般要比直立穗型的高。  相似文献   

19.
东农427是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水稻品种,2007年1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综合表现优质、高产、株型好、抗稻瘟病、耐冷性强、分蘖性强、抗倒伏、活秆成熟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优质多抗高产水稻新品种通育211的选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我省水稻优质米生产 ,更新品种 ,提高优质稻抗性 ,在多年研究转菰后代材料基础上进行大穗、优质、多抗、高产新品种的选育 ,并选育了通育 2 1 1。 1 998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0 0 0年获通化市丰收计划一等奖。1 选育过程 通化市农科院 1 976年成功地将野生植物“菰”的部分基因导入到水稻品种“松前”中 ,创制出极丰富的新型水稻资源材料。1 984年以转菰基因后代第 7代中中秆、大穗、抗病、晚熟材料C1 1 3为母本 ,以中秆、大穗、细长粒、抗病材料C62 为父本进行杂交 ,F1 ~F4( 1 984~ 1 986年 )采用温室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