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麻竹属禾本科竹亚科慈竹属,是中国南方主要笋用竹种之一。麻竹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适应在温度为-7~42℃,年降水量1400mm以上的地区种植。土壤条件以土层深厚,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及矿物质,pH值4.5—7.5的砂壤土、中壤土为最好。麻竹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相似文献   

2.
绿麻竹属禾本科植物,丛生,秆高8~10 m,地下茎节密粗短,须根发达,繁殖力强,它集蔬菜、绿化、水土保持于一体.我县主要在河岸及房前屋后种植,全县面积80多hm2.绿麻竹鲜笋盛产期在5~10月,可提供并缓和高温季节的淡季蔬菜.  相似文献   

3.
经专家鉴定,我区绿麻竹卷叶螟是新发生的一种害虫,属磷翅目,螟蛾科,完全变态类型,1996-1997年对绿麻竹卷叶螟发生为害和防治措施进行调查研究,明确在本县发生分布危害现状及防治措施,初步掌握其生活习性,选用残效期长的高效低毒农药等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麻竹造林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苍南县麻竹造林管理技术,包括林地选择、种竹选择、种植与造林密度、园地管理和更新造林等方面内容,以指导竹农对麻竹的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5.
朱涛  赵洋 《农家科技》2014,(6):52-54
近年来,重庆市荣昌县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切实抓好植树造林、林权改革、专业合作社建设等关键工作,搭建了以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以林权改革为引擎、以林业增绿和林衣增收为目的的三级架构,在增加林地面积的同时大力发展麻竹等特色经济林,实现了从林业资源小县到产业强县的华丽转变。该县2013年荣获国土绿化最高荣誉“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全国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县”称号、获评“重庆荣昌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与云南省林科院联合申报了“国家林业局丛生竹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重庆市林科院联建了“渝西林下经济研究所”,这标志着荣昌县的麻竹产业已迈上集研究、种植、培育一体化的更高台阶。  相似文献   

6.
闽东是麻竹重要栽培区 ,盛产麻竹笋。分布在闽东沿海各县 (市、区 )的诸多优良麻竹品种中 ,“六月麻”综合性状最好 ,其中 ,台湾青“六月麻”和傅石林“六月麻”最富特色 ,最为珍稀 ,为闽东特有。其竹 ,植株高大 ,竹节间距一般 2 0~ 4 0cm ,竹体直径一般 10~ 2 0cm ,竹杆高一  相似文献   

7.
《福建农业科技》2007,(3):72-72
近几年来,南靖县在龙山、船场两镇分别建立了667hm^2的麻竹优质高产基地和133hm^2的麻竹优质高产示范片,带动全县4000多hm^2老麻竹园的改造,使老麻竹园的麻笋产量平均提高了1.5倍。与此同时,提出麻竹生产“绿色”标准,使全县麻竹、麻笋的“农残”达到了国标标准。无公害管理使南靖麻笋获得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相似文献   

8.
查阅了国内外有关麻竹开花的研究资料,从麻竹发育的生物学特性、影响麻竹发育的因子以及麻竹发育的调控与利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麻竹控制授粉种子播种品质及苗期生长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对麻竹人工授粉种子的播种品质和实生苗的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两次授粉所得麻竹种子带壳千粒重和去壳千粒重分别为 12 1 2 9、91 2 9g和 63 87、41 89g ,种子平均净度为 75 72 % ,母竹移植当年第 1次授粉种子含水量为 61 3 3 % ,种子平均生活力为 89 93 % ,场圃发芽率为 58 19% .麻竹实生苗在第 1次移苗时成活株数为 13 95株 ,成苗率为 69 2 6% ,平均苗高 19 5cm .麻竹实生苗分化较明显 ,存在一定比例的白化苗 ,正常幼苗生长差异也较大 ,为开展麻竹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麻竹是南方主要笋材两用丛生竹,是少有的可以通株加工利用的竹种,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麻竹作为重要经济树种,是优质的工业原料,对竹材加工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麻竹环境适应力强,具有很好的涵养水源和保土护坡的作用。围绕麻竹的加工利用进行了探讨,展开了对麻竹自然分布、生物学特性、竹材加工利用、竹笋加工利用、林副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的归纳和总结,提出了麻竹加工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以期为麻竹高质、高效和可持续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促进麻竹的相关研究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开花和未开花山地麻竹叶片性状比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通过对国有南靖林场 1 995年造林麻竹林开花和未开花麻竹不同部位竹叶叶质重、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 N、 P、 K及灰分等指标的测定 ,结果表明 :开花麻竹各部位叶平均质重比未开花麻竹的小 1 3.0 5 % ;开花麻竹与未开花麻竹相比 ,同化能力较差 ,异化作用较大 ,光合系数小 ;开花麻竹叶中 N、 P、 K及灰分等成分的含量在麻竹竹冠各部位都比未开花麻竹低 5 .40 %、2 3.5 1 %、 2 .5 2 %和 3.30 % .  相似文献   

12.
影响麻竹基因转化的几个因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影响麻竹转基因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性因素展开研究。卡那霉素和潮霉素都可以用于麻竹抗性愈伤组织筛选,25mg/L的潮霉素基本上可以排除非转化体:共培养时间对抗性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再分化有明显影响,考虑到抑制农杆菌过度生长需要,选择共培养时间为3d。通过研究,初步建立了麻竹转基因技术体系.为丛生竹类转基因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麻竹枯萎病是福建省南平麻竹生产基地一种毁灭性的新病害。经测定,抗冻性强不感染枯萎病的南平品系麻竹与抗冻性弱严重感染枯萎病的漳州品系麻竹,在水分、电导率、酶活性、蔗糖含量及pH值等均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阐明两个不同品系麻竹抗病性的机理;冻害是诱导枯萎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土壤中兼性寄生的半裸镰孢霉(Fusarium Semitectum)是在麻竹遭受严重冻害之后,才能从竹杆基部的节间伤口侵染为害。选用抗寒品种(品系)是防治麻竹枯萎病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甜竹又名麻竹,属竹亚科慈竹属植物,主产于广东、福建、台湾、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甜竹是一种产量高、品质优、价格好的优良丛生型笋用竹种,笋味鲜美,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份。用竹笋加工出来的清水罐头、笋干笋花等系列产品远销日本、台湾等地,具有广阔的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赤水市不同海拔麻竹生长情况调查分析表明,不同海拔麻竹生长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生长在海拔545m的麻竹生长情况较好,其次为生长在海拔270m的麻竹。另外,不同海拔麻竹胸径分布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钩梢对麻竹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麻竹钩梢是一种人为干扰的营林措施,通过钩梢处理能够消弱其立竹顶端优势,提高单株立竹商品竹叶的产量。本文目的为进一步丰富麻竹钩稍研究理论,为其生产经营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方法以不钩梢麻竹为对照,对麻竹进行轻度、中度、重度钩梢处理,通过测定1~3年生麻竹叶片C、N、P含量,同时对其C/N、C/P和N/P的比值做相关性分析,初步探讨了麻竹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对不同钩稍强度的响应。结果结果表明:与不钩梢相比,3组钩稍处理下,1~3年生麻竹叶片的全C、N、P含量以及C/N、C/P、N/P比值差别较大。其中1和2年生麻竹叶片C含量在不同钩梢处理间均表现为中度钩梢﹥轻度钩梢﹥重度钩梢﹥不钩梢,最大值为最小值的1.24倍。中度钩梢处理下,1年生麻竹叶片C、N、P含量分别比对照高6.8%、11.5%、低1.5%;对于2年生麻竹而言,3组钩梢处理的C/P分别比对照高1.2%、6.8%和低5.0%。不钩梢麻竹叶片N/P值范围13.65~14.19,平均值为13.99,表明麻竹生长过程中主要受到N元素的限制。随着钩稍强度的增大,1~3年生麻竹叶片N含量显著增加,且与不钩梢处理达到显著差异。结论本试验表明:麻竹叶片C、N、P化学计量对钩梢处理有一定程度的适应,适度的钩稍有利于提高麻竹生产力,对其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麻竹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地区,在开县也有大量引种。麻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鉴于此,文章从麻竹的引种和发展前景入手,浅谈麻竹的栽培优势,并具体探讨其栽培和管理技术,以期推动麻竹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麻竹系牡竹属巨型笋材两用竹,主产于亚热带地区,栽培历史悠久,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重要的经济竹种之一。麻竹又称大叶乌竹,单笋重量可达5千克以上,成年竹直径可达20—25厘米,竹高可达25米。  相似文献   

19.
麻竹单株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在对麻竹标准竹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相关分析方法,找出麻竹各器官生物量与竹高、胸径之间的相关关系.应用Y=aDb和Y=aDbHc数学模型建立了麻竹各器官生物量估测数学模型.其中以Y=aDbHc数学模型为最佳,可作为麻竹生物产量估测模型.  相似文献   

20.
从影响叶片生长的各个因子作为出发点,对麻竹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对麻竹叶片的主要化学成分和逆境下叶片表型变化进行了介绍,探究了不同逆境条件、不同生长期、不同生长条件和不同经营模式对叶片生理特性产生的变化,并对麻竹叶片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更加清楚了解叶片对于植物的重要性,对麻竹的生长发育和栽培措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