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河南省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曲霉毒素(AFT)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集蜂曲霉、黑曲霉或溜曲霉产生的一族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物,已被WHO列为已知最强的致癌物质。目前已确认的黄曲霉毒素有两大类型17种,花生常见的黄曲霉毒素主要为B1,B2,G1,G2,其中以B1毒性最强和产毒量最大。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花生黄  相似文献   

2.
两种方法测定花生中黄曲霉毒素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两种测定花生中黄曲霉毒素(AFT)的方法一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荧光光度计法。以60%甲醇提取样品中(AFT),经免疫索和柱净化,洗脱后,分别以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光度计检测。结果证明,这两个检测方法的精密度回收率都高,检出限均能够满足欧里针对花生中最新限量AFT的要求,二者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在科尔沁沙地南缘,以仁用杏//花生/玉米/花生//仁用杏(A1模式)、仁用杏//谷子/玉米/谷子//仁用杏(A2模式)、仁用杏//大豆/玉米/大豆//仁用杏(A3模式)、仁用杏//玉米//仁用杏(B1模式)、仁用杏//花生//仁用杏(B2模式)、仁用杏//谷子//仁用杏(B3模式)、仁用杏//大豆//仁用杏(B4模式)7种果粮立体复合种植模式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并评价了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玉米病虫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表现为B1模式〉A2模式〉A3模式〉A1模式;A模式较B模式能够显著降低矮棵作物花生和大豆的病虫害发生率。玉米产量顺序为A1模式〉A3模式〉A2模式〉B1模式。A模式较B模式,矮棵作物(花生、谷子、大豆)产量略有降低,但减产幅度均〈5%,差异不显著。从经济效益分析,A1模式和B2模式的经济效益较高。由此认为,A1模式和B2模式表现较好,适宜在风沙半干旱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山东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调查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山东6个花生主产区12个县市的花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山东产花生不仅没有受到B1、B2两种黄曲霉毒素(AFT)的污染,而且也没有其它任何AFT污染。依据该结果,可以得出“山东产花生在入库前,不容易遭受AFT污染”的初步结论,但有必要通过多年的定点调查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酒糟是酿酒工业的副产品,是谷物籽实类(玉米、小麦、高粱、豌豆等)经过微生物发酵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后,从谷物中蒸出酒精后剩余的残渣。酒糟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B族,在养殖业中可以代替部分精饲料,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6.
陈中华 《当代农业》2011,(23):38-39
一、能量饲料 1.玉米蛋鸡日粮中最常用的能量饲料。在鸡日粮中,玉米可占50%~70%。 2.麦类如小麦、大麦、燕麦等,特点是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这类饲料的喂量可占日粮的10%~30%。  相似文献   

7.
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霉变花生、玉米及谷物中,大多数黄曲霉是不产毒的,其中有些菌素能够产生一种强烈的肝脏毒素,称为黄曲霉毒素。自然条件下,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4种,即B1、B2、C1和C2,以B1的毒性最强,可以引起动物饲料中毒,能诱发大鼠、鸭、鱼、猪及猴子的肝癌。这类饲料如  相似文献   

8.
正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的一种代谢产物,毒素B1、B2、G1、G2的毒力最强,具有致癌作用。在紫外线照射下,B1、B2呈蓝紫色荧光,G1、G2呈黄绿色荧光,它们都具有致癌作用,导致人类和动物肝损害和肝癌,其中又以B1的致癌性最强。牛食入黄曲霉毒素后,由奶中分泌黄曲霉毒素M1和M2,对人类有害。病因:畜禽黄曲霉毒素中毒原因多是采食黄曲霉菌污染的花生、玉米、豆类、麦类等饲料所致。本病一年四季均可  相似文献   

9.
不同配置对辽西玉米‖花生间作系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配置条件下玉米‖花生间作系统地上部氮含量和吸收量,结合间作系统花生结瘤固氮和土壤有效氮分布,明确不同配置下玉米‖花生间作体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特征,为玉米‖花生间作氮高效利用模式的区域筛选提供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5—2016年在国家农业环境阜新观测实验站进行,设置玉米单作(M)、花生单作(P)、2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M2P4)和4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M4P4)模式,玉米单作及每种间作模式下设3种不同玉米种植密度(6、9和12株/m2),共10个处理,分析不同配置(行比和密度)玉米‖花生间作系统氮素吸收利用特征和优势。【结果】与单作相比,间作玉米和花生植株氮浓度变化并不明显,受作物占地比例影响,间作模式下玉米和花生的产量、氮产量均低于相应单作,且氮产量与间作生物产量表现相一致。玉米‖花生间作可以显著提高系统氮的吸收利用(氮吸收当量比NER>1),且主要归因于玉米的养分吸收优势(pNERm为0.63—0.80)。随着玉米行比和密度的增加NER也随之增大,其中M4P4模式(NER 1.06—1.22)的氮吸收要显著高于M2P4模式(NER 1.0—1.06)。在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中,玉米比花生更有竞争力(Amp>0),且竞争吸收氮养分能力也更强(CRmp>1),M4P4行比以及玉米增密有助于增强玉米对氮营养的竞争,增加系统氮养分吸收优势(△NU>0)以及间作养分对产量的贡献(C)。与玉米间作可促进花生结瘤固氮,M4P4行比配置下花生根瘤数量、单株根瘤重量和单个瘤重均高于M2P4配置,且以中、低密度处理为优。间作系统中土壤有效氮含量(Nmin)表现为花生条带土壤Nmin高于玉米条带,且单作花生土壤Nmin高于间作花生,而单作玉米土壤Nmin低于间作玉米。【结论】玉米‖花生间作可显著提高系统氮的吸收利用,其中玉米对系统氮吸收的贡献较大,适度增加玉米行比和密度有助于增加系统氮素吸收当量比、增强玉米对氮营养的竞争以及间作养分对产量的贡献。综合分析认为,本研究中M4P4-6和M4P4-8为玉米‖花生间作较佳配置,玉米花生种间互作对间作系统干物质量和花生生物固氮的促进,以及玉米在吸收氮养分上的强竞争能力是玉米‖花生间作具有氮素吸收利用优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胚芽粕和玉米蛋白饲料作为蛋白质补充饲料配制的饲粮对生长肥育猪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将28头二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7头,分别饲喂玉米胚芽粕和玉米蛋白饲料。经78d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单一玉米胚芽粕和玉米蛋白(<16%)饲料同普通饲料相比,公猪日增重、料肉比及眼肌面积、屠宰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饲料中同时添加玉米胚芽粕和玉米蛋白饲料后,平均膘厚显著降低(P<0.05)。用廉价的玉米胚芽粕和玉米蛋白饲料作为生长肥育猪饲粮中的蛋白质补充饲料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以饲料中鱼粉添加量为36%(质量分数)作为对照组(A组,粗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40%),用花生粕分别替代饲料配方中10%、20%、30%、40%、50%的鱼粉,配成5种等氮对虾试验饲料(B~F组),饲喂凡纳对虾Litopeaneus vannamei 56d,研究了不同饲料对凡纳对虾生长性能和虾体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养28d时,各饲料组凡纳对虾的增重率、成活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养56d时,随着用花生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对虾的增重率呈现下降趋势,F组对虾增重率仅为1932.4%,显著低于其他饲料组(P〈0.05);对虾成活率也呈现降低的趋势,但组间并无显著差异;各组饲料系数亦无显著差异(P〉0.05);当用花生粕替代鱼粉超过30%时,D、E、F组蛋白质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用花生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虾体的蛋氨酸呈现与饲料蛋氨酸含量同步降低,而精氨酸呈现同步增加的变化趋势。综合各项指标,说明凡纳对虾饲料中用花生粕替代20%鱼粉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张德祥 《饲料博览》1998,10(5):32-33
在常规的家禽饲料中,只添加13种维生素,其中包括4种脂溶性的维生素(A、D、E、K)和9种水溶性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C不在推荐添加之列。近些年来,随着对Vc生理效应研究的深入,在家禽饲料中添加Vc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Vc又名抗坏血酸,其生理功能之一...  相似文献   

13.
9KWH-5000型秸秆饲料压块机由天津宏达机械厂(022—28940421)研制生产,为2006~2008年国家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已获得国家专利。该机广泛应用于玉米秸秆、豆秸、花生秸、山芋秸、麦秸、稻草、杂草和苜蓿等的深加工。使用前,先用铡草机将秸秆铡成一定长度,再用本机压制成饲料块。加其过程中因高压而产生高温,这样不仅对原料进行了消毒杀菌,使秸秆、牧草熟化和淀粉煳化,  相似文献   

14.
1.“玉米+菜饼+浓缩料”模式 (1)饲料组成:按养1头肉猪计算,用玉米190千克、统糠45千克(或统糠30千克、花生秧或草粉15千克)、菜籽饼(或花生饼)30千克、浓缩料22.5千克、食盐1千克、石粉2.5千克,合计291千克。该配方适用于三元杂种猪。  相似文献   

15.
用玉米皮制取饲料酵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霞 《饲料博览》1999,11(6):38-39
配合饲料原料中,最紧缺的是饲料蛋白,特别是动物性蛋白。开发饲料蛋白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厂利用玉米制淀粉糖中筛分出来的玉米皮制取单细胞蛋白(主要是饲料酵母),效果较好。1玉米皮制饲料酵母工艺流程1.1玉米皮的水解将湿法加工淀粉中被筛分出来的玉米...  相似文献   

16.
黄曲菌霉毒素B1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对多种动物呈现毒性作用。畜禽采食含黄曲菌霉毒素B1污染的花生、玉米、豆类及其副产品等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田东县2018年8~10月发生一起因饲喂黄曲菌霉毒素B1超标的玉米引起2200羽肉鸭死亡的纠纷案例,经工商部门组织协调,媒体、政府、第三方检测机构、兽医等多部门协作,最终达成赔偿协议,由玉米供销商赔偿养殖户3.2万元经济损失,案件调解成功。  相似文献   

17.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几种脱毒剂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饲料中的黄曲霉菌毒素(Aflatoxin,AF)及污染情况AF广泛存在于玉米、花生和棉籽饼(粕)中。和其他霉菌毒素相比,其毒性最强,对人畜危害最大。AF是由黄曲霉群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类二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其中呋喃基是基本毒素,主要有AFB1、AFB2、AFGl、AFG2、AFM1、AFM2  相似文献   

18.
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猪肥育中的生物饲料现在人们在研究糖酒糟中生存的生物饲料,这种饲料中含有不低于55%的原生蛋白质和大量B族维生素,其中B(12)含量达34~38mg/kg饲料,此外还包括微量元素和其它营养物质。在肥育后备猪达到100kg活重的过程中进行了科学管...  相似文献   

19.
花生Arachis hypogaea油酸脱氢酶AhFAD2是调控花生种子中油酸与亚油酸比值(oleic acid/linoleic acid,O/L)的关键酶,已确定存在2个编码AhFAD2的基因:AhFAD2A和AhFAD2B,但两者在花生中的时空表达特征尚不清楚。选取2个有代表性O/L的花生品种‘山花15’‘Shanhua 15’(O/L为1)和高油酸花生突变体(O/L大于20)为材料,根据AhFAD2A和AhFAD2B基因3'-UTR核苷酸序列的差异,设计了新型、简便的区分两者的特异性引物,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对2个花生品种的7个不同组织(根,茎,叶,花,开花后20,40,60 d种子)中AhFAD2A和AhFAD2B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hFAD2A和AhFAD2B在‘山花15’和高油酸花生突变体7个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在2个花生品种3个不同发育时期的种子中,AhFAD2A和AhFAD2B在开花后40 d的种子中表达量最高,推测在开花至花后40 d这一阶段种子中FAD2的表达量可能对花生最终O/L起主要的调控作用。另外,‘山花15’种子中AhFAD2B的表达量显著高于AhFAD2A,而在高油酸花生突变体种子中则相反,推测花生中AhFAD2B在催化油酸去饱和生成亚油酸的过程中比AhFAD2A可能起更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花生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以商花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研究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75%、55%、40%、25%)对花生幼苗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轻度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55%)胁迫下,花生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与对照适宜墒情(土壤相对含水量75%)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中度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40%)和重度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25%)胁迫下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花生叶片初始荧光(Fo)呈现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而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轻度干旱胁迫对花生幼苗根系活力影响不显著(P>0.05),而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能够显著降低花生幼苗根系活力(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