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单胃动物以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s,FAA)吸收为主,而反刍动物则以小肽(Small Peptides,SP)吸收为主.反刍动物吸收的小肽主要是由2个或3个氨基酸残基连接在一起的二肽或三肽.小肽可提高动物对蛋白质的利用率、改善动物产品品质,从而更好地发挥动物生产潜能.文章就反刍动物小肽吸收机制、营养作用及吸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反刍动物小肽的生理特征与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肽是动物降解蛋白质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内降解成游离氨基酸和小肽后被吸收。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反刍动物以肽吸收为主要形式,并且其在氨基酸消化、吸收和降解中起着重要作用。作者对小肽生理特征及营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小肽是动物降解蛋白质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内降解成游离氨基酸和小肽后被吸收。近年来,对寡肽特别是小肽在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中的作用有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为了全面了解小肽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应用情况。论文综述了小肽应用于反刍动物日粮中对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物质代谢及瘤胃发酵的作用效果,以期为小肽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小肽是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内消化成氨基酸的中间产物,蛋白质的营养实际上就是小肽和氨基酸的营养,通过深入的研究,人们认识到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并不能完全由游离氨基酸来满足,小肽的营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小肽的吸收途径与吸收机制,吸收的特点,小肽的营养特点及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反刍动物蛋白质新体系的研究逐渐向数量化、模型化发展 ,重点转向小肠吸收氨基酸的配比及其平衡关系的研究。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供应量及其模式是影响氨基酸在动物体内吸收和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 ,也是氨基酸平衡调控的主要目标 (王洪荣 ,1 998)。小肠内氨基酸充足的供应和平衡的模式 ,可降低粗蛋白质进食水平 ,提高氮利用率 ,减少向环境中排放的氮量。反刍动物小肠可吸收氨基酸主要来源于 3个部分 :瘤胃微生物蛋白质、饲料非降解蛋白质 (包括小肽 )和内源分泌的蛋白质。因此 ,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供应的调控也主要集中在这几方面 ,但要…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在动物营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已表明蛋白质营养不仅是游离氨基酸营养,肽营养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反刍动物肽的吸收特点及影响因素,肽的吸收代谢机制,肽对瘤胃微生物的调控及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发挥的作用,并阐述饲料蛋白源活性肽的开发应用及肽营养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小肽是蛋白质的主要消化产物,在氨基酸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小肽在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的吸收机制、小肽的营养作用和影响小肽吸收的因素以及小肽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分别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反刍动物肽吸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本世纪之前,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蛋白质对动物健康的重要性。经过多年的研究,许多理论被检验和改进。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展开,产生了一些蛋白质营养的新认识和新观点,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显著数量的氨基酸以二肽或三肽形式吸收的观点,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对于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营养,对肽的研究已愈来愈深入广泛地展开,对于肽对瘤胃微生物的营养作用,反刍动物消化道对肽的吸收利用规律及生物活性肽的作用机理等肽营养方面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反刍动物蛋白质研究的热点。1肽吸收的特点和意义已有大量试验证实了肽完整吸收的可能性(Flin和Bergulu…  相似文献   

9.
肽吸收的影响因素及其营养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近年来 ,对蛋白质消化吸收利用的认识 ,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发现 ,肽吸收的特点与氨基酸混合物的吸收特点有很大的不同 ,小肠粘膜对以肽形式存在的氨基酸 ,其吸收速度比以混合游离氨基酸形式存在的氨基酸吸收速度更快 ,肽的吸收与氨基酸的吸收之间不存在竞争 ,而存在两种相互独立的转运机制。此外对反刍动物而言 ,瘤胃和瓣胃是其肽吸收的主要位点。本文就肽吸收的影响因素及肽对动物的营养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 肽吸收的特点Newey和Smyth (1 959,1 960 )首次提出了肽可被完整吸收的观点 ,证实了完整双甘肽的转运。以后一…  相似文献   

10.
小肽的吸收机制与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的试验研究证明,小肽是蛋白质的主要消化产物,在氨基酸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小肽在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的吸收机制、小肽的营养作用和影响小肽吸收的因素以及小肽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分别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Peptide absorption: a review of current concept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Absorption of di- and tripeptides from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s accepted as being an important biological phenomenon. The extent to which peptides are absorbed and the nutritional and metabolic significance of peptide absorption remain unclear. Evidence is strong for the existence of multiple peptide transport systems, including one type that is electrogenic in nature and that requires a protonmotive force and cotransports two H+ for every peptide transported. The rate of absorption of peptides can be responsive to level of dietary intake and level of dietary protein. Peptide absorption seems to be an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process in ruminants, and this process may account for a large portion of absorbed amino acids. An important new observation is that the nonmesenteric portion of the portal-drained viscera of the ruminant is a major site of peptide absorption. These new observations may result in a reshaping of the currently accepted theory concerning protein utilization by ruminants.  相似文献   

12.
动物的肽吸收机制及组织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的研究证实,小肽的消化道吸收机制不同于氨基酸。已发现的吸收机制包括渗透扩散、中间载体转运、通道穿透吸收3种方式。其中,小肽的中间载体转运吸收有2种类型:(1)依赖跨膜的H 浓度梯度,H /肽共转运子在向吸收细胞内转运分子肽的同时伴随着两个H 的吸收,而跨膜的H 浓度梯度则是依靠耗能的Na /H 交换子来维持,H /肽共转运子和Na /H 交换子在功能上是独立的;(2)肽中间载体转运依赖跨膜的阳离子浓度梯度,而二价阳离子的促吸收作用高于一价阳离子。已知谷胱甘肽是通过第二种转运机制转运的。瘤胃和瓣胃具有很强的小肽吸收能力,可能是反刍动物肽吸收的主要部位,但有关研究的结果差异较大,与动静脉差法的测定误差较大有关。对于体组织肽利用的了解不多,已有的研究表明体组织可以利用小肽,其过程是组织吸收的肽在组织细胞内降解为氨基酸,而后用于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代谢。  相似文献   

13.
铜在反刍动物体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维持反刍动物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生化代谢及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很多依赖于铜的酶在机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青藏高原的牧草由于冷季缺乏铜而导致放牧家畜容易出现铜缺乏症状,影响放牧家畜的生长及生产性能的提高,为此需要给放牧家畜补充一定量的铜,但是铜在反刍动物体内的吸收率较低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研究这些因素来提高铜的吸收效率,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铜可以促进瘤胃微生物生长,提高产气量和能量利用效率来提高瘤胃发酵效率和营养物质消化率,还可以提高反刍动物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最终铜可以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不同反刍动物或者相同反刍动物在不同的生理阶段对铜的需要量不一致,在添加铜时要按照营养需要量结合生产实际添加,以提高铜的添加效率。文章综述了铜吸收及影响因素、铜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营养物质消化率、免疫功能、抗氧化性能、生产性能的影响,旨在为铜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科学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铜在反刍动物体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维持反刍动物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生化代谢及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很多依赖于铜的酶在机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青藏高原的牧草由于冷季缺乏铜而导致放牧家畜容易出现铜缺乏症状,影响放牧家畜的生长及生产性能的提高,为此需要给放牧家畜补充一定量的铜,但是铜在反刍动物体内的吸收率较低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研究这些因素来提高铜的吸收效率,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铜可以促进瘤胃微生物生长,提高产气量和能量利用效率来提高瘤胃发酵效率和营养物质消化率,还可以提高反刍动物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最终铜可以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不同反刍动物或者相同反刍动物在不同的生理阶段对铜的需要量不一致,在添加铜时要按照营养需要量结合生产实际添加,以提高铜的添加效率。文章综述了铜吸收及影响因素、铜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营养物质消化率、免疫功能、抗氧化性能、生产性能的影响,旨在为铜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科学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瘤胃是反刍动物对饲料进行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瘤胃通过和微生物相互结合,使反刍动物能够对高纤维的植物进行消化吸收。反刍动物的生理活动状态、饲料吸收程度以及对于瘤胃疾病的诊断都与瘤胃运动相联系。基于此,本文以反刍动物瘤胃运动为出发点,以其影响因素以及调控措施为主要内容,探究反刍动物瘤胃真菌特点以及反刍动物瘤胃运动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其反刍动物瘤胃特点,提出相应的运动的调控措施,以期为反刍动物瘤胃调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Magnesium is a nutrient required for all animals, but it is especially critical for ruminants. A physiological deficiency of Mg results in hypomagnesemic tetany. Typically, only female ruminants are affected, and the disturbance usually occurs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lactation. Magnesium functions at three biochemical levels, as a cofactor at the enzymatic level, at the structural level in assembly of ribosomes, and at the whole cell level as a stabilizing force in membranes. Parathyroid hormone (PTH) can affect Mg metabolism by decreasing urinary Mg excretion and stimulating bone resorption, thus releasing Mg into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Renal excretion of Mg and Mg absorption from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both are increased by 1,25-dihydroxyvitamin D3. A number of dietary factors depress Mg absorption in ruminants. Of these, high dietary K has the greatest and most consistent effect. Feeding substantial quantities of readily digested carbohydrates increases Mg absorption, but the mode of action is not clear. High concentrations of Al in forage sometimes are associated with a high incidence of grass tetany, but this effect does not appear to be related to Mg absorption. Interrelationships of Al with Mg, Ca, P and PTH are implicated.  相似文献   

17.
利用析因法测定产蛋必需氨基酸需要量及建立氨基酸模型@尹清强@韩友文...  相似文献   

18.
乳中含有大量具生物活性的多肽类生长因子。这些生长因子对新生反刍动物的胃肠道生长发育和完善有深刻影响 ,对刺激组织细胞生长、促进胃肠道吸收、调控消化酶和增强免疫力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幼龄反刍动物瘤胃菌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  徐晓锋 《草业科学》2020,(2):363-369
瘤胃菌群与反刍动物机体具有紧密的共生关系,稳定的菌群结构对动物机体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动物机体自身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调节瘤胃菌群的结构,可使机体代谢、免疫等机能发生改变。但幼龄反刍动物瘤胃菌群的构建呈现出复杂的变化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随着反刍动物日龄的增加其瘤胃菌群会逐渐趋向于一个动态平衡的局面。本文旨在综述幼龄反刍动物瘤胃菌群构建过程中,母体、日粮及环境等对其的影响,为生产实践中幼龄反刍动物的饲养管理和瘤胃菌群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