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三年多的试验发现,甜菜在夏茬作物收获后育母根,经窑藏越冬,第二年早春移栽后进行采种,能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制种产量和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甜菜小株采种的生产环节和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提高种性的耕作和管理思路,以期为生产户服务.  相似文献   

2.
张掖地区种植大白菜历史悠久,所用种子大多采用大株采种技术获得.由于大株采种需要贮藏大量的种株越冬,不仅成本高,而且产量低.为此,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小株采种技术试验,成效显著,产量高达2 250 kg/hm2,是大株采种产量的3倍,成本降低60%,并且籽粒饱满,商品性好,选育的品种结球早、单株量量大、生长整齐一致,现将该技术要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射阳县地处黄海之滨,常年植棉面积60~70万亩,为全国重点产棉县之一。但由于土壤盐分重,有机质含量低,早春温度回升慢,梅雨和伏雨年际变化大,台风、涝灾频率高,秋季温度低等不利因素影响,棉花产量一直低而不稳。70年代及80年代初,直播棉年平均产量39.98公斤/亩。普及营养钵薄膜育苗移栽后的1983~1986年,产量为45.00公斤/亩,植棉效益较差。1987~1988年全面坚持技术改革,两年跨了两大步。  相似文献   

4.
叶菜型甘薯鄂菜薯1号大棚越冬早春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上季经过多次采摘的在田叶菜型甘薯鄂菜薯1号为材料,研究了4种不同处理对其在大棚越冬早春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垄面覆盖有机肥(腐熟牛粪)出苗数量大,平均株数为22.2株/穴,种苗产量平均125.7万株/hm2,比未处理多16.4株/穴,增加283%。种苗产量多103.8万株/hm2,增加474%。第2次采苗的种苗平均根数为33株/穴,种苗产量为298.95万株/hm2,比未处理的根数多7.8株/穴,增加30.95%;种苗产量多49.77万株/hm2,增加19.97%。大棚内地面覆盖稻草和冬前摘掉茎叶对越冬育苗不利,大棚越冬育苗比早春播种种薯育苗产量高。  相似文献   

5.
大葱周年可上市,应但以冬季粗大优质的葱白为好。一般头年秋季播种,以幼苗越冬,次年夏季移栽,到初冬收获葱白,产量高、质量好、价值大。1播种育苗大葱忌连作,育苗地也不可连作。对育苗地要深耕施肥,做成70~100cm宽  相似文献   

6.
韭菜育苗移栽法采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韭菜一般多与菜用生产相结合进行采种,方法有三种:育苗移栽采种法,露地直播采种法,分根繁殖采种法.后两种方法因播量大,且容易引起品种退化,故最好采取育苗移栽法采种.  相似文献   

7.
自1998年起,诸城市果树站,承担了保护地果树栽培预备苗生产与移栽试验.连续2年,桃、杏、李等树种预备苗移栽入棚后,取得成功.在400米2大棚中,预备苗移栽后的产量分别为:早红株桃850公斤,株产4.5公斤;凯特杏500公斤,株产2.5公斤;红美丽李625公斤,株产3.3公斤.营养袋预备大棚移栽具有集中育苗、集约管理,选苗准确、结构合理、产量高,有利于果菜轮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茄子是浙江西部山区的重要蔬菜品种,采用“越冬育苗,早春栽培”的嫁接茄子栽培,上市早,价格好,生产效益优于传统种植模式。本文主要从生产进度设置及各环节管理措施方面,介绍了山地嫁接茄子越冬育苗早春露地栽培技术,为早春茄子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 1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 供应严冬和早春市场。10月初育苗,11月中旬定植,1月开始收获,直到来年6月拉秧,公顷产量可达14.5万~15万公斤。生产技术要点是: 选用韩国秀光、L—402、粉皇后等品种,公顷用种量375克。10月上旬育苗。 定植前施足基肥,公顷用优质农家肥22.5万公斤、磷酸二铵750公斤或普利生物复合肥3000公斤。  相似文献   

10.
我区常年植棉70万亩左右.回顾1968年以来的棉花生产情况,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1968~1970年棉花采用直播,套种在以大元麦为主、麦幅占地35%左右的麦垅中,茬口好,亩产119.6斤.1971~1977年棉花前茬片麦面积大(50~60%),条播麦幅占地40~50%,腾茬季节迟,棉花产量下降,亩产为91.9斤.1978年以来棉花以育苗移栽为主,产量有所上升,亩产为102.4斤.为使棉花产量能持续增长,更好地发挥移栽棉增产优势,我们从棉花生产有关资料,分析了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1.
西瓜栽培由覆膜直播模式改进为育苗移栽模式,产量高,由于终霜晚,育苗期气温低而时间长,因此,现在大多数农户采用覆膜直播模式。2005~2006两年又试验了西瓜膜中膜栽培模式。效果比较理想,它集中了地膜和小棚的优点,解决了早春低温冷害和秋季烂瓜问题。提早上市20~30天,增产60~173公斤/亩,增加效益1200—2000元。  相似文献   

12.
大白菜阳畦育苗早春定植杂交制种技术霍清涛霍晓妮魏新玲(河南省种子管理总站,郑州450002)赵风军(济源市种子公司)杨建平(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我省大白菜杂交制种多采用小株采种露地越冬的方法。虽然该方法制种产量较高,但生育期较长,病虫害较多,而且还易遭...  相似文献   

13.
大葱半成株采种技术是近几年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一种采种形式,与成株采种法相比,不仅单位面积采种量高,周期短,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而且葱种种性完全符合生产用种要求。大葱半成株采种要求在种株开花、种子采收期降雨量少,白天温度在25~30℃。辽西地区进行大葱半成株采种在5月~6月开花、采收,这个时期正值高温、少雨、晴天多,正适合大葱采种。笔者根据多年在辽西大葱采种工作经验,大葱利用半成株采种法制种应注意抓好以下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4.
1.康蜜水果黄瓜 康蜜水果黄瓜属极早熟、全雌性黄瓜品种,主蔓及分枝均分化雌花,单性结实.瓜呈短棒形,长约13厘米,粗约3厘米,单瓜重130克左右.瓜皮翠绿、较光亮,肉质脆嫩、微甜,瓜有清香味、品质优.每亩产量2500~ 3000公斤.适宜于早春及秋延栽培,尤其在早春大棚内栽培收益好.采用育苗移栽,苗龄25 ~ 30天,3叶1心定植,亩栽2500~ 3000株.(彩图参见73页图1)  相似文献   

15.
农业智能控制系统是通过温室智能控制系统创造番茄适宜的生长环境和环境控制,延长番茄生长期和采收期,减少翻耕、播种、育苗、移栽等重复劳动,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蔬菜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是一种先进的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有越冬和越夏两种栽培方式,我们以越冬栽培进行介绍,一般在夏末到秋初育苗,秋季定植,冬季开始上市,采收一直持续到第2年夏季,产量可达1.5×105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6.
<正>一、玉米育苗移栽技术的优点1、提早育苗,增加玉米的生长期。在大棚或温室内育苗,可以避开早春的低温。提前二十多天育苗,增加有效积温200-250℃,将晚熟高产品种向北推移一个积温带,解决积温不足问题,提高玉米产量和成熟度。2、利于保全苗。由于育苗是在温室内进行,通过采取严格管理措施,形成壮苗。育苗、移栽过程中淘汰了小苗、弱苗,并且移栽浇水,成活率、保苗率接近100%。3、节省种子。每亩用种1.2-1.5公斤,比常规种植节省种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黄瓜直播、营养土方育苗移栽、营养钵育苗移栽、穴盘基质育苗移栽等4种育苗方式的比较试验,研究了它们对秋季露地黄瓜生物学特性及产量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穴盘基质育苗能使黄瓜植株根系发达,缓苗快,产量高,抗土传病害强,最适合秋季黄瓜育苗栽培。  相似文献   

18.
3年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棉花工厂育苗无土移栽技术适合新乡市的生产条件.其豫杂35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每公顷23 294~31 312株,在此范围内可获得98%以上的理论产量.  相似文献   

19.
<正>苋菜在西安地区春、秋茬均可采种,当地3月下旬采用大棚育苗移栽,5月初定植,6月开花,7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种。如此生产的苋菜种子产量高、质量好,基本不受外界天气影响。一、整地栽培苋菜宜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壤土,每亩施1000公斤腐熟农家肥、30公斤磷酸二铵、30公斤过磷酸钙作底肥。采用拖拉机整地,起垄,垄面宽40厘米、垄沟宽1米。安装滴灌带并覆盖地膜。大棚覆膜  相似文献   

20.
我省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大白菜杂交制种多采用秋季播种 ,小母株露地越冬的办法进行。这种办法虽具有投资少、种子产量高等优点 ,但种株能否安全越冬往往成为制种成败的关键。 1 998年秋冬季持续温暖干旱、蚜虫大发生 ,次年 2月2 0~ 2 3日 ,种株又突遭寒流袭击 ,南阳地区的制种田种株冻死率达 80 %以上 ;1 999年冬季白菜幼苗持续遭受多年不遇的冻害 ,也造成了严重损失。笔者在多年的制种过程中 ,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不断试验研究 ,总结出了大白菜种株安全越冬的几项抗冻措施。1 适时播种和移栽播种过早、过迟都易造成白菜种株的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