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湖南省主要树种模型研建项目中50块马尾松样地的每木胸径和树高实测数据,经数据预处理后,构建了马尾松固定参数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和可变参数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基于构建的树高曲线模型,计算林木材积和样地蓄积,并以二元材积公式计算蓄积作为真值,将基于树高曲线模型计算的蓄积、二元材积公式计算蓄积和一元材积公式计算蓄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固定参数和可变参数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44和0.857,体现了较好的拟合精度;两种方法统计的总体蓄积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满足林业行业标准要求的允许误差范围;分径级组或分起源统计样地蓄积相对误差,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均较一元材积公式表现出更高的精度,能有效避免产生较大偏差。构建的马尾松相对树高曲线模型能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利用伐桩测算立木蓄积量的实际问题,以广西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组织建模样本和验证样本;采用模型优选法比较11种常见一元地径-胸径模型的精度,选出最优模型;为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以林龄、林分密度、海拔和坡位4个样地因子为随机因子,建立以胸径为因变量、地径和样地因子为自变量的多元混合效应模型;利用验证样本进行模型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多元混合效应模型精度最高,确定系数(R2)为0.966,赤池信息量准则(AIC)为434.7,估计值的标准差(SEE)为0.946,总相对误差(TRE)为0.004%,平均系统误差(MSE)为0.000 05%,平均预估误差(MPE)为1.067%,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为5.156%,适合作为拟合广西桉树胸径与地径相关关系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利用各240株的杉木和马尾松立木材积实测数据,以及100个杉木和80个马尾松样地的调查数据,对基于单木和林分水平一元与二元模型的预估误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单木水平还是林分水平模型,基于一元模型得到的估计值,其相对误差基本位于-40%~+60%之间,最大极差可以达到2.5倍以上;一元材积估计方法的精度要显著低于二元材积估计方法,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基于一元材积公式计算的样地蓄积数据,不宜用于森林质量和森林生产力等方面的评估。建议逐步建立各主要树种的二元林分蓄积模型,不断完善森林调查计量体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第六次至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河北省2001,2006,2011,2016年4个年度的固定样地调查数据,采用非线性回归估计方法,建立了18个树种组的单木胸径生长率和材积生长率模型,以及12个树种组的林分材积生长率模型。结果表明,单木生长率模型的平均预估误差(MPE)基本都在3%以内,而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胸径生长率模型大都在10%以内,材积生长率模型大都在20%左右;林分生长率模型的平均预估误差(MPE)基本都在5%以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大都在25%以内。所建模型可为河北省开展森林资源年度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实测屏边县51块杉木样地,建立林分相对树高HR、相对胸径DR回归方程,根据样地资料,通过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及相应径阶值求算相应径阶林木理论高(Hi),利用二元材积表和各径阶株数求出各径阶材积,各径阶材积累加得林分蓄积。该方法省工省时,精度高,可把蓄积落实到林分各径阶。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现行一元立木材积表对林分或样地材积估计偏差太大,本研究利用103块样地资料,建立了吉安市杉木、国外松、阔叶树等3个主要树类的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经检验,3个树类的模型用于林分材积估计的总相对误差都在±1%以内,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数小于3.6%。其估计精度可达到近似实测树高曲线法的水平而又不增加野外工作量。此外,还将杉木和国外松人工林合并进行了建模,效果也相当理想,仍能满足建模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实测屏边县51块杉木样地,建立林分相对树高H_R、相对胸径D_R回归方程,根据样地资料,通过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及相应径阶值求算相应径阶林木理论高(H_i),利用二元材积表和各径阶株数求出各径阶材积,各径阶材积累加得林分蓄积。该方法省工省时,精度高,可把蓄积落实到林分各径阶。  相似文献   

8.
利用海南省1998年、2003年和2008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复查的3 642株桉树保留木、135个桉树实测样地资料,研究建立了桉树胸径生长率、材积生长率和林分材积生长率模型。所建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无明显系统偏差,建立的桉树胸径生长率模型预估精度达96%以上,一元、二元林分材积生长率模型预估精度均在99%以上,可为以后海南省开展各类森林资源调查估算桉树生长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湖南省主要树种模型研建项目中153株马尾松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实测数据,拟合6种树高曲线模型及常规一元、二元材积模型,对所有树高曲线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后,选取拟合效果最好的树高曲线模型代入二元材积模型,构建新一元材积模型,并对常规一元、二元、新一元3种材积模型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树高曲线模型的决定系数均在0.66以上,总相对误差均低于5%,模型拟合精度较高;综合对比分析6种树高曲线模型,选择模型5作为最优树高曲线模型;3种材积模型的决定系数和预估精度均较高,分别超过0.89和95%,模型拟合效果良好;较常规一元模型,新一元材积模型的各项指标均更好,且能满足林业行业标准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使用无人机和智能手机分别从空中和地面拍摄的样地林分影像构建三维点云模型,并从三维点云模型中获取样地内单木树高和胸径参数。本研究以池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PhotoScan Agisoft软件对无人机倾斜摄影和智能手机近景摄影的样地影像进行三维重建,通过对齐照片、控制点刺点、对齐优化、建立密集点云等步骤,构建出与样地实景相符的三维点云模型;通过LiDAR 360软件从样地三维点云模型中获取单木的树高和胸径参数,将其与实地测量获取的单木树高和胸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利用无人机和智能手机影像构建的三维模型可以满足《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图规范》的精度要求。通过实测数据和点云数据获取的树高和胸径的平均差值分别为-0.9 m和-0.8 cm,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5.4%和7.1%。以实测数据作为自变量x,以点云数据作为因变量y,树高和胸径回归模型的R2分别为0.809 5和0.918 4。将倾斜摄影和近景摄影的点云模型统一在同一空间参考基准下可构建出与样地实景相匹配的三维点云模型,从样地三维点云模型中获取的单木树高和胸径与实地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本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可以代...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间伐强度对桉树人工林林分的具体影响和作用规律,提升桉树人工林的栽培技术和单株生产力,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六万林场的桉树人工林为例,对不同间伐强度对桉树人工林林分的影响进行了实测研究分析,首先阐述研究区概况、样地设置和实验方法,再根据林分因子实验数据,分析了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林分胸径、林分树高和林分材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胸径方面,强度间伐样地的总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均为最高,分别是20.62 cm和2.67 cm,说明强度抚育间伐对抚育间伐后桉树胸径的增长效果最好,并且抚育间伐有利于促进桉树胸径平均生长量的增长;林分树高方面,强度间伐样地的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为最高,分别是27.84 cm和3.58 cm,说明不同间伐强度对桉树人工林林分树高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是作用较小;林分材积方面,强度间伐样地的总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为最高,分别是0.4321、0.0656和0.0636 cm,说明间伐强度的越大,桉树人工林林分单株材积总生长量越大,并且抚育间伐对于桉树林分单株材积的影响较大,研究旨在为类似桉树人工林的营林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2.
温志成 《林业科技》2022,(3):15-17+53
以4种坡度和坡向不同的福建柏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坡度和坡向立地条件分别为:Ⅰ级-南坡、Ⅱ级-西南坡、Ⅲ级-东南坡、Ⅳ级-东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分析不同立地条件下混交林中福建柏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材积、蓄积及密度差异性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坡度和坡向的立地条件对人工混交林中福建柏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材积、蓄积及密度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人工混交林中福建柏胸径、树高、材积和蓄积的变化趋势均为Ⅰ级-南坡>Ⅲ级-东南坡>Ⅱ级-西南坡>Ⅳ级-东坡,Ⅰ级-南坡的福建柏胸径、树高、材积和蓄积分别为13.67 cm、9.68 m、0.077 6 m3、139.13 m3/hm-2;枝下高为Ⅲ级-东南坡最大,为1.37 m;冠幅和密度均为Ⅰ级-南坡最大,分别为2.63m、1 794株/hm-2。初步研究得出,在营造福建柏杉木混交林时,选择Ⅰ级-南坡的立地条件有利于福建柏生长发育,获取更大的蓄积量。  相似文献   

13.
为减轻森林资源调查的工作量,满足蓄积量调查的精度要求,利用广西276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标准地资料,选用理查德函数变型的固定参数式和可变参数式建立杉木林分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综合考虑模型拟合决定系数(R2)、均方误差(MSE)、总相对误差(TRE)、平均相对误差(MRE)、平均百分比误差(MPE)和预估精度(P)等指标,选择表现较好的模型。结果表明,最佳的杉木林分相对树高曲线模型为理查德函数变型固定参数式模型。将利用模型估算的林分蓄积量与利用二元材积表估算的林分蓄积量形成成对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法对二者均值差异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二者无显著差异,精度达到99.46%。利用理查德函数变型固定参数式模型建立的杉木相对树高曲线方程预估精度高,可在广西区内应用,整体区域模型函数为■,中心产区模型函数为■,一般产区模型函数为■。  相似文献   

14.
为了精确拟合南京地区马尾松林木胸径、树高与材积的相关关系,基于28块20 m×20 m的方形样地的531株马尾松样木数据,分别采用山本式材积模型和多元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拟合了马尾松胸径、树高与材积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山本式材积模型的相关指数为0.964 92,估计值的标准误为0.004 0,总相对偏差、平均相对误差、平均预估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小于3%,多元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相关指数为0.99997,估计值的标准误为0.000 049 85,总相对偏差、平均相对误差、平均预估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小于0.3%,表明两个材积模型有很高的拟合优度和精度,适应性检验结果显示,山本式二元材积模型和多元非线性混合效应材积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总相对偏差、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绝对残差和标准偏差均小于3%,统计量F值小于临界值,表明两个材积模型的适应性较强;与山本式二元材积模型相比,多元非线性混合效应材积模型的拟合优度和精度更高,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15.
广西杉木第二代良种林分生长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广西10年生杉木第二代良种林分生长量,分析杉木第二代良种在广西不同区域的适应性及增益效果,将良种林分生长量与行业标准及广西地方标准规定的杉木中心产区低限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杉木第二代良种林分生长量在不同试验点间差异显著;3个试验点的良种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平均增益分别为47.2%、50.8%和215.8%;10年生良种林分的树高、胸径、年均蓄积生长量和蓄积量均达到行业标准规定的杉木中心产区16年生时的低限指标要求,年均蓄积生长量和蓄积量达到广西地方标准规定的杉木中心产区15年生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回归方程建立杉木地径与胸径、树高曲线方程,并结合福建省杉木二元材积公式和出材率表编制了红旗林场杉木地径一元材积表和出材率表,经检验,其精度符合要求,适合红旗林场杉木林分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我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连清”)样地数据,分省区研建全国杉木人工林平均木树高-胸径的最优基础模型,以期为全国各省区杉木人工林的树高预测提供基础模型。[方法]研究范围为杉木人工林分布的15个省份,数据来自第六次、第七次连清样地数据的树高调查表,总样本数为23 239个。选取18种基础生长方程作为候选模型,分别拟合各省区杉木平均木树高与胸径的关系,根据模型的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相对误差(MRE)、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预估误差(MPE),并结合模型残差分布图,确定各省区最优模型,同时采用5折法验证各省区最优模型的预测能力,最终决定各省区最优树高-胸径模型。[结果]15个省区的杉木最优树高-胸径模型并不相同,四川、云南、重庆、陕西、浙江、江西、湖南、广西的最优模型为模型18(Mitscherlich方程),江苏、安徽、河南和福建的最优模型为模型16(Hossfeld方程),广东、湖北、贵州的最优模型分别为模型10(双曲线方程)、模型11(Logistic方程)和模型13(Gompertz方程),R2分布在0.602~0.8...  相似文献   

18.
2023年,对福建省南安市12年生土沉香人工示范林进行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研究土沉香人工林的生长规律;并利用SPSS软件,采用不同模型对土沉香生长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2年生的土沉香人工林平均树高、胸径及单株去皮材积分别为10.90 m、16.73 cm及0.10359 m3;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分别在第5、6年达到最高值,而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最高值出现在第11年,树高、胸径及材积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未相交,说明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未达到数量成熟期;12年生的土沉香人工林径阶分布整体上呈现正态分布,林分结构比较合理。树高、胸径、材积拟合效果最佳的均为Richards模型,其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82、0.9982、0.9997,预测精度分别达到99.91%、99.91%、99.99%,拟合模型精度高,可用于生产实践预测,为土沉香人工林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湖南省1999年、2004年、2009年和2014年4期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为基础,利用大量、连续、系统的固定样地和样木数据,根据胸径和生长率的一般分布规律,选取常用的生长率回归方程作为基础模型式,采用非线性回归估计方法,构建了11个树种组的单木胸径生长率和材积生长率模型,以及9个树种组的林分蓄积量生长率模型。结果表明:各模型确定系数R2均在0.88以上,单木生长率模型的总体相对误差和平均预估误差均在4%以内,胸径生长率模型的平均预估误差大部分在10%以内;林分蓄积量生长率模型的平均预估误差和总体相对误差基本在4%以内,蓄积量生长率模型的平均预估误差在20%以内。各项指标表明,拟合模型能满足精度要求,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可为湖南省森林资源年度更新和森林经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桉树焦枯病对桉树生长量的损失估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照桉树焦枯病不同发病等级调查桉树各因子生长量,分析不同病级对桉树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发病等级达到Ⅳ级时对胸径、Ⅲ级时对树高、Ⅱ级时对材积的生长已经造成极显著影响。根据不同发病等级与损失率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损失率估测模型,该模型估测结果与调查实测数据相对误差1.32%(精度为98.68%)。以此模型估算福建省桉树人工林焦枯病危害,材积年损失率23.53%,年经济损失0.518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