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槐木虱是影响国槐重要的害虫之一。保定农药厂开发的阿维.单甲脒25%水分散粒剂对槐树木虱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推荐剂量内药后15d的防效分别为91.50~97.41%,优于单剂阿维菌素2%乳油和单甲脒盐酸盐25%水剂的防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验了5种杀虫剂对秋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防治草地贪夜蛾效果最好,各次药后3d的防效均在94%以上,且田间危害症状也最轻;其次是14%甲维·茚虫威悬浮剂,其在速效性方面表现较为优异,第一次药后1d防效就达到91.2%;18%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甲维·苏云金可湿性粉剂、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对草地贪夜蛾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第二次施药后3d防效也可达94%以上。当田间虫量大,世代重叠严重时,上述药剂持效期只能维持7d左右,需根据田间虫情进行补施才能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3.
选用鱼藤酮等6种农药单剂及部分供选药剂混配使用对香蕉褐足角胸叶甲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鱼藤酮2.5%乳油单剂及鱼藤酮与啶虫脒和醚菊酯混用对靶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及速效性,药后7d,防效均在87%以上,鱼藤酮与醚菊酯复配防效达到92.4%。  相似文献   

4.
为了延缓麦蚜抗药性和降低杀虫剂使用量,本研究筛选了具有增效作用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烯啶虫胺的复配比例,并研究了增效复配剂对麦蚜的田间防治效果。浸叶法测定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对麦蚜的LC50为25.01 mg/L,烯啶虫胺对麦蚜的LC50为28.21 mg/L。通过最佳增效配比的筛选,发现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烯啶虫胺的有效成分比为1.3∶1、1∶1.1、1∶1.7、1∶10.2时,对麦蚜的毒效比分别为1.28、1.49、1.64、1.50,表现为增效作用。深入研究发现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烯啶虫胺的有效成分为1∶4.5、1∶7.5和1∶10.2的混配组合的共毒系数均显示了显著增效作用,其中,当高效氯氟氰菊酯与烯啶虫胺有效成分比为1∶7.5时,混配剂的LC50为5.22 mg/L,共毒系数达到532.61。按有效成分比1∶7.5,将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与2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混用后,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药后1、3 d和7 d,混配剂的防效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单剂的防效无显著性差异,在药后1 d,混配剂的防效高于烯啶虫胺单剂的防效,在药后3 d及7 d,混剂与烯啶虫胺单剂的防效没有显著差异。混配剂的防效在药后7 d内不断上升,其中药后7 d防效达到92.98%。混配剂的使用可以达到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减量的目的,同时保证了对麦蚜的防效。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控制有机基地芹菜上的西花蓟马,本研究在防治西花蓟马的植物源农药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纳米助剂,以期达到提高植物源农药增效减量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五种供试的植物源农药(5%扑利旺、0.3%印楝素、1.5%除虫菊素、0.6%苦参碱、2.5%鱼藤酮)中,0.6%苦参碱是防治西花蓟马的理想药剂,施药后3 d和7 d防治效果为75.58%和66.83%;与纳米助剂按照1:1混合施药后,五种植物源农药的防效均提高10%~20%。0.6%苦参碱增效最为显著,施药后3和7 d防治效果为85.71%和78.05%;若将防治效果达到75%为限值,添加纳米助剂后,0.6%苦参碱的持效期由3 d延长到10 d,延长了农药的喷施间隔期,减少了使用量。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喷雾助剂改善22%氟啶虫胺腈SC物理性能及减量增效作用?选取Silwet 636?Silwet 806?Silwet Fusion和Agrospred 960等4种喷雾助剂, 在室内条件下, 测定其对22%氟啶虫胺腈SC表面张力?与叶面接触角的影响, 并进行了田间防效对比?结果表明, 4种喷雾助剂均显著降低了氟啶虫胺腈药液的表面张力和与叶面的接触角?其中Silwet 636综合性能表现最好, 与常规对照相比, 其表面张力显著下降35.81%, 测定20 s时, 与叶面接触角显著减小了86°?田间试验表明, 在推荐剂量下(180 mL/hm 2), 添加4种喷雾助剂的各处理在药后不同天数, 除Silwet Fusion于药后7 d的防效低于推荐剂量单剂处理, 其余处理的防效均高于推荐剂量单剂处理的效果; 减药30%(126 mL/hm 2)情况下, 除Silwet Fusion于药后3?7?10?14 d防效低于推荐剂量单剂处理, 添加Agrospred 960于药后5 d显著高于对照, Silwet 636分别于药后5?7?10?14 d均显著高于对照, Silwet 806于药后3?5?7?10 d和14 d较推荐剂量单剂处理分别显著高29.10%?44.81%?57.67%?117.42%和228.71%; 减药50%(90 mL/hm 2)情况下, 4种喷雾助剂的防效表现为Silwet 806>Silwet 636>Agrospred 960>Silwet Fusion, 且添加Silwet 806于0~10 d可达到推荐剂量单剂处理的防治效果, 但14 d则显著低于对照?综合考虑, 22%氟啶虫胺腈SC在田间药剂量降低30%, 减药为126 mL/hm 2水平下添加Silwet 806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7.
3种药剂对豇豆蓟马的田间防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3种杀虫剂对田间豇豆蓟马的防治效果,筛选对该害虫具有较好防效的农药。结果显示,3种杀虫剂对豇豆蓟马均具一定防治效果,1次用药后,以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的防效最高,其不同剂量处理药后3 d防效达到最高,为63.82%~86.26%。药后7、10 d,其中高剂量36.0、45.0 g/hm2处理的防效仍保持在50%以上,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而药后10 d其他药剂处理基本已丧失防效。  相似文献   

8.
黄帚橐吾和铁棒锤是优质的生物农药资源植物,为了开拓其开发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质量稳定性、室内杀虫活性和小区防效试验,研究了黄帚橐吾提取物和铁棒锤生物碱复合长效杀虫剂的特性和防效。室内杀虫活性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此新型植物源复合长效杀虫剂贮存稳定性强,极端环境对其外观和防效的影响小;杀虫效果好,浓度大于0.1%时,1龄棉铃虫幼虫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均在85%以上;起效快,用药3 d后校正虫口减退率可达到80%以上;持效期长,用药30 d后,校正虫口减退率仍可达60%左右。小区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其对蚜虫、棉铃虫低龄幼虫和马铃薯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分别大于78.05%、75.50%、84.27%,均比其单成分制剂的防治效果高15%以上,且差异显著(P0.05),与相应常用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相当。但其持效期长,用药25 d后,对靶标害虫的防治效果仍在80%左右,与对照化学农药和其单成分制剂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为资源植物黄帚橐吾和铁棒锤开发提供了依据,为黄帚橐吾提取物和铁棒锤生物碱复合长效杀虫剂的产业化开发应用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2018年,在辽宁省顺城区和吉林省抚松县分别开展生物食诱剂对大豆田主要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88%棉铃虫利它素食诱剂对黏虫、豆卷叶螟、棉铃虫、大豆食心虫成虫均表现了明显的诱集效果。在辽宁省抚顺市和吉林省抚松市,食诱剂药液与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 mL/L混合经条带施药后10 d对大豆田主要鳞翅目害虫防效分别62.95%和69.09%,药后20 d的防效分别为77.88%和80.80%,药后20 d防效高于药后10 d。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天门市小麦赤霉病发生严重。本文采用15%丙唑·戊唑醇SC(麦田喜)和25%氰烯菌酯SC(劲护)等药剂,使用农用无人机防治小麦赤霉病,并研究添加助剂麦霸与天飞沉降剂对飞防效果的影响以及减药作用。试验结果表明:15%丙唑·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的防效最高分别达51.42%和58.22%,以上两种药剂添加助剂麦霸与天飞沉降剂后防效最高分别达61.13%和68.04%,说明添加助剂有助于提高飞防效果;添加助剂并降低30%的农药量后,防治效果未显著下降。相同配比用量的农药,每667 m2兑水3 L的喷施防治效果要优于兑水1 L的喷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几种杀螺剂对稻田福寿螺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谷芳 《江西植保》2007,30(1):42-43
福寿螺已上升成为我县的一种祸害,受害面积达7~8万亩,并有逐年加重趋势。为有效控制福寿螺危害,选用几种杀螺剂对福寿螺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其结果是: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粉50g/667㎡防治效果最好,药后7d螺死亡率83.40%,校正防效82.38%,防治效果达到极显著差异。并持效期长,药后14d死亡率保持73.81%,校正防效72.80%。可作为生产上防治使用药剂的首选。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防治稻飞虱的有效药剂,选用呋虫胺等7种农药单剂对水稻稻飞虱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呋虫胺20%可湿性粉剂、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噻嗪酮40%悬浮剂对靶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速效性,药后15d,防效在87.7%以上。吡蚜酮25%可湿性粉剂药后7~15d防效理想,在90.9%以上。异丙威20%乳油和敌敌畏90%乳油对靶标速效性较好,但持效期较短。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纳米农药在新疆地区对棉蚜的防治效果,2022年在新疆石河子地区开展纳米农药防治棉蚜试验,比较不同处理1次施药后不同时间的防效。结果表明:纳米农药对新疆地区棉蚜防效有较大差异,最高防效可达85.0%以上,较常规药剂减少农药使用量11.1%~27.3%,但需根据不同地区(棉田)棉蚜种群的抗性特点进行组合配方施药,从而达到农药减量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水杨酸和咪鲜胺混用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采用油茶苗施药结合离体叶片接菌的方式进行了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进行了防效验证。室内测定结果表明:150 mg/L水杨酸与200 mg/L咪鲜胺混用(C2),对油茶炭疽病的相对防效显著高于200 mg/L咪鲜胺单独处理(P2)(P <0.05);第2次施药后10 d,混用处理C2组的增效系数达1.42,表现为增效作用;第2次药后20 d,C2处理组防治效果仍可达57.26%,而P2组仅为27.49%,表明混用可使持效期延长。田间小区试验中,C2水杨酸与咪鲜胺混用组对油茶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同样显著高于P2咪鲜胺单独处理组(P <0.05),第2次药后28 d,C2组防效达到72.86%,P2组防效仅为46.54%。研究表明,水杨酸与咪鲜胺混用可提高咪鲜胺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并延长其持效期,减少咪鲜胺的施药次数和使用量,达到减药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海淀区草莓园和密云县板栗园进行释放拟长毛钝绥螨控制草莓和板栗害螨的试验。试验共设置益害比为1∶10、1∶30、1∶90的3个处理和常规农药处理,以不释放捕食螨,也不使用农药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在草莓园,益害比为1∶10和1∶30时释放14 d后对害螨的防效分别为90.46%和85.02%,释放28 d后防效分别为95.2%和98.3%,益害比为1∶90时前期控制效果较差,28 d后防效也达到了93.74%。在板栗园,益害比为1∶10和1∶30时释放28 d后对害螨的防效分别为77.28%和72.19%,释放42 d后防效分别为94.00%和86.86%,益害比为1∶90的防治效果较差,释放42 d后防效也只达到78.51%。释放捕食螨的防治效果显现时间滞后于化学防治,但持效性好,在板栗园差异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多旋翼无人植保机、担架式机动喷雾机、背负式动力喷雾机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手动喷雾器、不锈钢拉杆式喷雾器在防治水稻"两迁"害虫的防治效果,试验选用6种器械喷施40%氯虫·噻虫嗪WG,施药后3d和7d调查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多旋翼无人植保机雾化粘附效果比其他施药器械效果更高,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效果最好,3d防效分别为86.4%和84.7%,7d防效分别为94.2%和93.1%,防治效果及作业效率明显优于其他5种器械。  相似文献   

17.
5种杀虫剂防控茶树茶网蝽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种杀虫剂对茶树茶网蝽进行防控效果比较试验。供试药剂对茶树茶网蝽均有明显防治效果。药后1d,20%啶虫脒可溶粉剂防治效果较高,防效96.96%;药后3d,3种药剂防效达80%以上;药后7d,5种药剂防效均达90%以上,0.3%苦参碱水剂防效增幅最大,防效达到99.11%;药14d,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0.3%苦参碱水剂仍保持较高防效,其他各处理防效减退。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防治葡萄白粉病的绿色高效新型药剂和适宜的增效剂,以达到减量增效防病的目的,本研究选用10种杀菌剂对葡萄白粉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同时评价5种增效剂对杀菌剂的减量增效作用。结果表明,20%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和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效果最好,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75.75%、63. 80%。在推荐剂量下Silwet 636、Silwet 806、Y-20079、杰效利等4种增效剂对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当减少30%药剂使用量或减少30%药液量时添加这4种增效剂的处理防效均优于单一药剂处理,其中Silwet 636表现最佳。推荐施用20%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 500倍液和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田间防治葡萄白粉病。在减30%药剂量或药液量条件下,在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中添加Silwet 636、Silwet 806、Y-20079、杰效利等增效剂也可达到同等或更优防效。  相似文献   

19.
为防治绿肥作物毛叶苕子上蚜虫危害, 筛选出对毛叶苕子蚜虫高效配方, 选择作用机理不同的吡虫啉和苦参碱, 开展了最佳配比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 吡虫啉和苦参碱4种混配组合(有效成分含量之比分别为1∶10、1∶20、1∶40和1∶80)对毛叶苕子上棉蚜的毒力均表现为增效作用, 其中1∶20组合的共毒系数最高, 为376.14。选择该配比进行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 该混剂组合在有效成分用量为5.94 g/hm 2时, 药后3、7 d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单剂, 最高防效近80%, 可作为今后混剂的开发或生产中防治毛叶苕子蚜虫的推荐药剂。  相似文献   

20.
稻纵卷叶螟是危害水稻生长与产量的三大病虫害之一,本试验以35%氯虫苯甲酰胺为研究药剂,以期测定不同浓度的35%氯虫苯甲酰胺(WG)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田间药效实验表明:35%氯虫苯甲酰胺(WG)10.5 g/hm2、21.0 g/hm2、31.5 g/hm2 3个浓度对稻纵卷叶螟幼虫均具有防治效果。31.5 g/hm2、21.0 g/hm2防治效果比较理想,药后3 d防效分别为70.25%、74.38%,药后8 d防效分别为90.36%、91.98%。药后13 d防效为95.71%、97.83%,药后18 d防效为83.75%、89.95%。药后30 d的药效依然高于标准药剂,达到46.25%、49.75%。通过试验可以得出35%氯虫苯甲酰胺WG药效持续时间较长,并能减少因虫害造成的水稻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