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蔬菜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对蔬菜实施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监控管理,探索柳州市蔬菜质量安全监控运作模式;试行蔬菜“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全市上市蔬菜消费质量安全。项目应用以来,全市上市蔬菜农药残留阳性检出率从2001年应用前的23.2%下降到2004年的6.7%。  相似文献   

2.
一、推出无公害蔬菜标识制度的初衷。目前江北区蔬菜基地面积有5358亩,占全市15511亩基地总面积的34.5%,以鲜销城区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菜篮子”日渐丰盛,必然要对蔬菜消费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注重色香味,更讲究其食用是否安全,质量是否可靠,但因目前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的农业环境污染加重、生产上不规范操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江北区甬江街道共有蔬菜面积296.7hm^2,其中市级基地面积201.3hm^2,是全市基地蔬菜面积和供应城区叶菜类总量较大的街道之一。针对目前无公害蔬菜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上市蔬菜质量安全要求的日益提高这一现状,江北区甬江街道蔬菜办公室提出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质量为抓手,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我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提出我省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对策为:加强对无公害蔬菜的行政、组织与协调工作,建立和健全有关无公害蔬菜的政策法规;制定和完善无公害蔬菜的操作技术规范,加强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加强对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组成无公害蔬菜安全性监控机构,推广标识蔬菜上市,规范无公害蔬菜的市场体系;加强农药监管力度,推广应用先进的施药器械,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率等。  相似文献   

5.
目前宁波市江北区共有蔬菜种植面积1210hm^2,其中基地蔬菜330hm^2,蔬菜生产已成为该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蔬菜种类已由过去面面俱到向重点突出转变,区位优势及比较优势特别是蔬菜生产规模化、区域化特色得到显著体现,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基地管理日趋规范,质量监测体系初步建立,监督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明显成效。2004年1—3月菜农人均收入达321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8%。  相似文献   

6.
推出无公害蔬菜标识制度的初衷 目前江北区蔬菜基地面积有357.2hm^2,占全市1034.1hm^2基地总面积的34.5%,以鲜销城区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菜蓝子”日渐丰盛,必然要对蔬菜消费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注重色香味,更讲究其食用是否安全,质量是否可靠。但因目前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的农业环境污染加重,生产上操作不规范;以及有些农资经营商以赚钱为目的,只要你买他就卖,一些违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政策的落实,我市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但相应的生产技术滞后,存在着设施利用率低、技术装备水平差、无公害蔬菜生产能力薄弱及劳动生产率不高而投入成本高、耗能高、资源浪费等突出问题,近年来,我们通过实施保护地蔬菜技术推广,总结出几项保护地蔬菜综合生产技术:①选用抗病、优质、适宜保护地栽培的品种;②优化、规范棚室结构,更新改造陈旧棚室;③强化内保温及增光技术;④实施节本增效技术;⑧保护地周年生产技术。这一综合技术的实施,对于稳定蔬菜市场供应,抑制蔬菜效益下滑、增加农民收入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如东县是江苏省主要的出口蔬菜生产基地,近年来为提高出口蔬菜种植效益,我们进行了多种蔬菜套间种试验研究,其中总结探索出野渍菜、甜玉米、西兰花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一般亩产野渍菜4500kg,亩产值2500元;甜玉米(鲜穗)1000kg,亩产值1600元;西兰花1200kg,亩产值1900元,全年亩产值6000元左右。现籽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广州市在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方面的一些主要做法 :在政府高度重视下 ,通过加强立法执法工作 ,慎重选择无污染蔬菜基地 ,选育并推广优质抗病蔬菜新品种 ,增施有机肥 ,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 ,并建立监测机制 ,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全程质量采用定性和定量检测、定期与不定期抽检相结合的办法 ,推行净菜上市 ,加大示范基地建设等 ,广州市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1 蔬菜产业现状 “十五”期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年平均117.72万亩,果用瓜年均种植21.99万亩,食用菌生产面积4317万平方尺,生产总量3.56万t,三项合计总产值23.44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60.46亿元的38.77%,产值位居各类农作物的首位。主要种植作物:设施蔬菜以茄果类、瓜菜类为主;加工出口蔬菜以榨菜、雪菜、胡瓜、甘蓝为主;传统露地生产以水生蔬菜的茭白、叶菜类为主。食用菌生产以蘑菇为主,果用瓜以西瓜、甜瓜为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江北区充分利用近郊地域优势,大力发展以叶菜类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据统计.目前全区常年蔬菜种植面积1193.3hm2,季节性蔬菜种植542.7hm2,叶菜类种植比例占55.8%,产量占58.0%。为确保广大消费者吃上新鲜且有益健康的放心菜,我区积极探索创新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与管理方法,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基地蔬菜农药残留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重庆市蔬菜农药污染现状,2004-2005年分别对重庆市51个主要蔬菜基地和主城区流通市场中蔬菜产品中农药残留进行了调查监测。结果表明,51个蔬菜基地有29个基地未检出禁用农药,占总数的56.8%;基地蔬菜中主要农药残留污染为甲胺磷、氧化乐果、水胺硫磷、对硫磷和克百威;叶菜类农药残留超标率最高,根茎类次之,瓜果类再次之,豆类最低。据此提出的对策主要有: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应加强领导,优化无公害蔬菜基地布局,树立“积极发展远郊,适度发展近郊,保护治理城郊”的战略思想;加强无公害蔬菜基地的管理和监督,强化无公害蔬菜监测体系的建立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完善重庆市的蔬菜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市、区(县)、基地三级监测体系,努力实现蔬菜质量安全的全覆盖监测;建立蔬菜质量安全预警机制,确保蔬菜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良好的生态环境非常适于无公害蔬菜生产。近年来,高山蔬菜发展迅猛,其中,高山黄瓜是主要的蔬菜品种之一,其上市时间集中在蔬菜供应淡季的7-9月份,当地收购价均高于1.20元/kg,主要供应温州、杭州、上海等大中城市,经济效益显着,农民种植积极性高。但由于多年种植,黄瓜连作障碍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为此,2005年,我们在莲都区双黄乡贾坑村利用黄瓜嫁接栽培技术进行生产示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市民关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回顾了我市自1999年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历程,从无公害蔬菜基地发展、监管体系建设、质量安全水平和产业化开发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无公害蔬菜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在投入品监管、质量监测体系、依标生产和市场准入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无公害蔬菜基地认定进度、强化蔬菜生产源头控制、推进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种植、加大质量监测力度、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等五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玉米套种豇豆,其茎秆作豇豆架材,可节约架材投资,豇豆在蔬菜供应的伏缺期间上市,一般亩产900~1100kg,按批发价2.40元/kg左右计,亩产值2250元左右,亩纯收入2000元以上,经济效益较高。本文将介绍该栽培模式的节本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随着蔬菜保护地生产的飞速发展,蔬菜品种不断增多,有些蔬菜品种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积石山县从2002年起栽培试验、示范茄子,取得了成功,元旦、春节上市,价格不低于3元/kg,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7.
临安市高山蔬菜生产经20多年的实践,几经起伏,至2004年已发展到17300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销总值达9641.71万元。高山蔬菜生产正在实施由量到质的转变,但却面临着生产成本升高、产值利润下降、生产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贵州蔬菜雪凝灾害补救集成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初的雪凝灾害,给贵州蔬菜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贵州蔬菜受灾情况,分析了蔬菜受灾的原因,提出了蔬菜雪凝灾害补救技术措施及建议.通过项目的实施,在贵州罗甸、纳雍、黔西、乌当4县(区)进行了补救示范蔬菜117.4hm2,总产量484万kg,总产值约730万元.辐射带动基地县早熟、次早熟蔬菜、速生蔬菜7053hm2,总产量约2.5亿kg,总产值2亿多元,实现了灾年农民不减收,使因冻害原本推迟上市的蔬菜提早上市,确保了蔬菜淡季市场供应,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对蔬菜低温冻害情况的调研中,发现了珍贵的地方抗(耐)寒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9.
1.基本情况 清徐县是全国最主要的暖气片及焦炭生产基地之一,307国道贯穿该县的一乡三镇。全县国土面积609平方公里,耕地3万公顷,其中2.7万公顷水浇地,2002年全县蔬菜面积达到0.67万公顷,蔬菜播种面积1.07万公顷,蔬菜保护地播种面积0.75万公顷。蔬菜总产量64万吨,商品菜上市56.5万吨,蔬菜收入27068.6万元,商品菜平均单价0.48元/公斤。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通讯》2005,(12):58-58
该项目为河北省农业厅“三十推”重点推广项目,2001~2003年在29个县130个乡镇实施,3年累计推广面积765万亩,平均亩产4107kg,总产314.21亿kg,总增产42.84亿kg,比前三年平均亩增产560kg,亩增纯效益414.8元。总增纯效益31.73亿元,投入产出比1:3.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