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3 毫秒
1.
泉花6号系泉州市农科所用327—3—2(泉花327)为母本,泉花10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育成的花生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05—2006年在福清市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和2007年生产试验综合性状表现突出,表现为丰产、稳产、含油量较高、适应性广,适合我市春花生产区种植。现将该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豫薯四号是洛阳农科所选育的红薯新品种,1990年4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是河南省经审定的第一个食用型红薯新品种。目前,已累计种植500万亩。一、品种来源豫薯四号是1980年以高于率型红薯济南红为母本,优质高产红薯宁薯一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系统选育而成,原系谱号为80—71,其系谱为:  相似文献   

3.
黑河30号大豆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农科所1992年以黑交1—2005为母本、北86—19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0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在北安地区广泛种植,现将黑河30号大豆覆膜繁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陈美忠 《福建农业》2008,(10):15-15
中薯3号系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农科所用京丰l号和EB77—4杂交育成,由福建省种子总站2004年引进。龙海市种子站于2004年冬季开始试种,2005至2006年进行小面积推广试种,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迟熟品种,与当地种植品种“克新3号”熟期相当,  相似文献   

5.
一、品种来源及审定情况该品种是平顶山市鹰丰种业有限公司以MB532为母本,黄选0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1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豫审玉2011002。该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各地夏播种植及黄淮海区域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6.
产量表现津引2号(原名沧6002)是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冬小麦新品种,1999年我公司引种。经过试种、品种比较、生产示范和大面积种植,已于2005年通过天津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津引2号适宜天津地区中至中上等肥水地块种植。该品种适应性较强,在有水浇条件的地块种植,667  相似文献   

7.
<正>1品种选育石玉9号原组合名称为石玉5502,是石家庄市农科院玉米室2001年用外引系海55做母本、自选系W 3146为父本杂交后,经过多年试验选育而成的中早熟玉米新品种。该品种2004年开始参加河北省夏玉米品种试验,2008年4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玉2008010号;定名为"石玉9号",准予在河北省夏播玉米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早39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嘉育293与中组3号杂交选育的中熟常规早籼稻品种,2009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09039),2012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12015),2013年被农业部确定为超级稻品种。该品种适宜在湘北地区作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9.
铁粳8号(铁9638)是铁岭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组于1996年以营8433品种为母本,以自选后代组合946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2005年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辽审稻(2005)161号]。经过几年种植,该品种均表现抗性强,活秆成熟,不早衰,产量高,增产显著,栽培面积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10.
临稻19号是2000年临沂市农科院以中部67为母本、镇稻99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早熟、广适、抗病、抗倒等优良性状,适宜在鲁北沿黄稻区、临沂、日照库灌稻区及济宁滨湖稻区示范推广种植,也可在黄淮同生态稻区示范种植。2012年6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鲁农审2012023号"。  相似文献   

11.
新海19号是新疆农科院长绒棉研究所用8763-H作母本,抗Ⅲ型枯萎病品系82—6—17作父本,杂交选育的长绒棉新品种。2002年3月通过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该品种适宜吐鲁番火焰山南北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现代种子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宁德市引进了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4018)的由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以甬优4号A和甬恢12育成的三系杂交稻新品种—甬优17号[1],并于2014—2016年进行多点试种、示范推广。结果表明,该品种表现出了产量高、米质好、耐肥抗倒、适宜机收、适应性广等特性。总结了甬优17号在宁德市种植的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扬麦14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一个优质馒巴、面条红皮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为手性中早熟品种.适宜长江中下游差南及沿淮地区种植。2004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灌云县大豆原种场选育的大豆新品种灌豆2号,原名“灌99—13”,由灌云县大豆原种场以泗豆4号经系统选育,于2003年育成,属淮北中熟夏大豆品种,今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豆200801,适宜淮河流域及淮北地区作中晚熟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信息》2006,(10):33-34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25品种名称:红莲优6号(区试代号:红莲2号)选育单位:武汉大学品种来源:粤泰A×扬稻6号省级审定情况:2002年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平度市花生科研开发中心(0532—88329098)利用人工杂交技术育成的极早熟超高产普通型大花生新品种“誉宇1号(原代号99B.)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吉审花2006001,并更名为“双花1号”。这是该中心首个只转让申请权和命名权而未转让独占排他经销权并申请成功的品种。该品种“经吉林全省统一组织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抗病性鉴定等程序,达到品种审定条件,审定通过,允许在适宜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扬麦13号”(原名97—65)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采用综合育种技术路线育成的优质弱筋专用小麦,2002年11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我市于2002年秋引进试种,经2年试验示范,该品种表现为优质高产、稳产、抗病力强的优点,适宜淮河以南小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农家致富》2004,(17):26-27
扬辐麦二号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弱筋小麦新品种。2002年8月通过江苏省审定定名(审定号:苏审麦200209),2003年9月以全票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国审麦2003025)。该品种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2004年全国推广的12个主导品种之一.并且是农业部确定的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种植的唯一的一个弱筋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华粳3号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秀水11为母本、泗稻10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04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品质特别优良,产量水平较高,抗病性较好,具有较好的推广利用前景,适宜苏中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20.
短铃期特早熟棉花新品种石早3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早3号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含有瑟伯氏棉血统的SGK321为母本、以含有亚洲棉血统的矮早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特早熟棉花新品种,实现了棉花品种早熟性的重要突破。该品种全生育期109 d左右;铃期45 d左右,较一般陆地棉品种短15 d左右。在冀中南棉区可实现麦后直播种植。2005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14013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