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微波处理柞蚕卵防治柞蚕微粒子病的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对柞蚕微粒子孢子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功率180W 处理10分钟效果最佳。不同卵龄的柞蚕卵对微波的耐受力不同,卵龄48小时对微波耐受力较强。不同功率微波处理柞蚕卵,卵的失水量不同。柞蚕卵经适当的微波处理后,有提高孵化率的趋势。经微波处理的柞蚕微粒子病卵,蚕期微粒子病死蚕率显著下降,证明微波对防治柞蚕微粒子病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柞蚕是辽宁省的特产,柞蚕茧常年产量占全国70%左右,丹东市最为集中,占全省的56.4%。柞蚕茧是缫丝织绸的主要原料,蚕蛹体富含蛋白质,美味可口,被广为食用。缫丝织绸用茧主要是秋蚕茧,秋蚕结茧化蛹后,进入滞育期,不在羽化,在茧内以蛹越冬,到来年春天4月份左右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下将羽化出蛾,出蛾后,茧层出孔,一般不能缫丝,所以要在出蛾前进行杀蛹。  相似文献   

3.
在人工气候条件下(温度18~22℃,相对湿度75%~80%)分别进行了柞蚕裸蛹与柞蚕生物茧发蛾试验,测定了羽化率、单蛾产卵量、绿卵率、百粒卵重及克蛹转化卵粒数。结果表明:柞蚕裸蛹发蛾的百粒卵重比柞蚕生物茧发蛾的高10.59mg(P〈0.05),其它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柞蚕生物茧源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用柞蚕裸蛹代替柞蚕生物茧繁殖松毛虫赤眼蜂,而且可提高繁蜂效率。  相似文献   

4.
二化一放柞蚕种茧由于长时间低温保种,对蛹体正常的生理代谢及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感温蛹、劣蛾发生较为普遍,在大茧生产中,制种群体中劣蛾的比例与柞蚕茧产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制种群体中劣蛾比例增高,柞蚕茧产量和质量呈下降趋势,提高二化一放柞蚕制种中的优蛾率,预防劣蛾发生,对柞蚕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验表明,营茧初期的老熟柞蚕仍具有强烈的向上性(背地性)和趋光性.营茧初期,若柞蚕茧的茧柄端朝下或背光,在向上性和趋光性的作用下,极易产生倒置蛹.另外,柞蚕倒置蛹的发生还与其发育期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inn.)Link]子实体为材料,首先通过单因素分析法探索虫草素的最佳提取溶剂,结果表明,70%乙醇是虫草素的最佳提取溶剂,并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微波助提法中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提取次数和料液比4个因素对虫草素提取功率的影响,最终建立了提取虫草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微波功率350 W,微波处理时间4 min,提取2次,料液比1∶50(g∶m L),提取率可达6.87%。  相似文献   

7.
气候条件下(温度18~22℃,相对湿度75~80%)分别进行了柞蚕裸蛹与柞蚕生物茧发蛾试验,测定了羽化率、单蛾产卵量、绿卵率、百粒卵重及克蛹转化卵粒数.结果表明:柞蚕裸蛹发蛾的百粒卵重比柞蚕生物茧发蛾的高10.59mg(P<0.05),其它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柞蚕生物茧源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用柞蚕裸蛹代替柞蚕生物茧繁殖松毛虫赤眼蜂,而且可提高繁蜂效率.  相似文献   

8.
以蛹虫草子实体为材料,研究虫草多糖的提取工艺,探讨热水浸提法、超声波助提法、微波助提法和索氏提取法4种提取方法的效果。结果发现,微波助提法是虫草多糖的最佳提取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微波助提法中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4个因素对虫草多糖提取效率的影响,建立了提取虫草多糖的最佳工艺,即微波功率420 W、微波处理时间4 min、提取次数3次、料液比1 g∶40 mL,此时提取率可达9.34%以上。  相似文献   

9.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表达系统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是一种野外饲养的经济昆虫,它以蛹滞育越冬,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部山区。我国柞蚕年产茧量6万t左右,占世界柞蚕产量的90%以上。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属杆状病毒科A亚组,是柞蚕脓病的病原体,对柞蚕蛹十分敏感。建立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表达系统,以柞蚕蛹为宿主昆虫进行外源基因的大量表达生产,具有成本低、安全、易管理,可工业化生产等特点。本文概述作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基因工程研究的进展,其中  相似文献   

10.
<正>柞蚕种茧在发蛾羽化过程中,雌雄不仅个体重量差异明显,蛹体的有效发育积温也差异显著。一般情况下,雄蛹羽化的有效积温要比雌蛹低30℃,暖茧时如果保持19℃平温,雄蛹比雌蛹要提前3天左右完成羽化。柞蚕种茧的雌雄比例一般为30∶70,雄蛾的数量远远超过雌蛾的配比量。而在自然羽化情况下,由于大量雄蛾提前羽化,会出现雄蛾前期严重过剩、后期严重不足的现象,所以不得不使用乏蛾。乏蛾是指交配过一次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证柞蚕蛹作为食品对人的安全性和深层次开发利用柞蚕蛹的需要,必须检测本病害防治药物在柞蚕蛹内的残留量。经检测,目前生产中使用0.25 mg/ml的9901防治柞蚕绒茧蜂病,鲜活蛹和缫丝蛹中9901的残留量为0.021 mg/kg0、.039 mg/kg,均远远小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及沈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1年11月23日发布实施的农产品安全质量优质无公害安全要求中乳及乳制品中9901最高允许残留量的标准(0.1 mg/kg)。因此,应用9901防治柞蚕绒茧蜂病后的柞蚕蛹对人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家蚕茧干燥新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茧干燥过程中以全茧干基含水率计算出灶烘率较准确。本研究在实验室内测得半干茧及适干茧的全茧干基含水率分别为56.7%和8.7%。另根据现有理论烘率参数,推算出江浙鲁等地各季不同茧层率的蚕茧出灶时,主要干燥成数所对应的理论烘率值;同时探讨了任一干燥阶段的蛹体干燥程度随时检定的方法和标准。  相似文献   

13.
宫艳虎  任德波 《新农业》2012,(17):44-45
一、花鼠生物学特性及危害花鼠又名五道眉,分布较广。春蚕5~6月、秋蚕7月中旬至9月,花鼠都频繁活动和为害柞蚕。每天清晨开始活动,窜到有蚁蚕的树上,将1~2龄蚁蚕食尽,并把蚁蚕贮存在它的2个颊囊中。颊囊中可贮蚁蚕30~40头,成年田鼠可多达50头。当蚕长至3~4龄时,花鼠将蚕叼到树杈、树桩或大石头上,咬掉头尾,仅食蚕腹部,或咬住蚕头,在石头上摔打十几次,将蚕体内粪便摔出后吃掉。柞蚕做茧后,花鼠爬到柞树上,专为害化成蛹的茧。将茧瞌开一个口子,把蛹吃掉,形成空壳茧;有的咬断茧丝,在树下食害蚕蛹,剩下茧壳;有的把秋茧搬到洞里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波干燥柠檬皮渣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研究果胶型柠檬皮渣干燥前的预处理关键技术.[方法]以柠檬皮渣为原料制备柠檬干渣,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柠檬皮渣进行干燥预处理,探讨不同的灭酶时间、粒度大小的选择、复合磷酸盐处理时间、微波功率的选择对果胶的提取、干渣得率、产品色泽、能量消耗以及干燥时间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对柠檬皮渣进行沸水灭酶3 min,粒度选择3 ~5 mm,复合磷酸盐处理5 min,微波干燥用480W,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干燥30 g新鲜柠檬渣得到产品6.556 1 g,鲜渣所消耗的能量0.19 kW·h,所用的总时间15 min,干渣中果胶质为16.556 1%,感官得分是88分.[结论]试验优化的工艺可提高柠檬皮渣干燥的得率,降低能耗,提高果胶的提取率,保持干渣颜色基本不变,运用于工业生产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业生产利润.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化性柞蚕蛹,经过越夏、越秋、越冬至翌年春暖,感受足够的有效积温后,便可羽化成蛾。这证明在自然光周期保护种茧情况下,越冬的低温影响是解除滞育(以下简称解滞)必不可少的外界条件。不过在生产中常有不到种茧越冬和初春来临,便要着手有关暖茧工作,如制造蛾、卵、胚子标本,电气化暖茧试验,取卵墙养寄生蜂(赤眼蜂),进行各种需用蛾、卵及胚子的试验以及人工催芽放养早春柞蚕等。这就要求提前于初冬以至中晚秋期着手暖茧,因此需要掌握柞蛹自然解滞的  相似文献   

16.
柞蚕绒茧蜂病是柞蚕常见寄生性病害之一,是由柞蚕绒茧蜂的寄生而引起的,柞蚕绒茧蜂俗称"茧蛟"或"花蛟"。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安徽、贵州、陕西等省柞蚕区均有发生。辽宁主要柞蚕区凤城、宽甸、岫岩、东港、庄河、西丰、盖州等地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柞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生物资源昆虫,主要生产柞蚕茧用于蚕丝工作,以柞蚕蛹和蛾为主要原料可开发出食疗兼顾的昆虫保健品。利用柞蚕蛹经过特殊处理,可以提取菌肤、凝集素、溶菌酶和栽培蛹虫草等。嫩江县位于大小兴安岭过渡地带,自然条件优越,雨热同步,林地总面积632801.4公顷,具有丰富的柞林资源,树质肥嫩,发展柞蚕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1生产优势蚕业生产不占耕地、不争农时,时  相似文献   

18.
蚕茧处理分为鲜茧处理、半干茧处理和干茧处理三个阶段。鲜茧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今后蚕茧加工的质量。一、鲜茧的特性从采茧、出售、收购进站到烘茧进灶前的过程,均为鲜茧处理阶段。在此期间,蛹体含有大量水分,且呼吸旺盛,随呼吸而散发出大量的水分和热量,如果此时...  相似文献   

19.
一、半干茧处理的目的蚕茧干燥方法分直干与再干两种。直干法又称一次干,即鲜茧进烘一直烘到适干出灶;再干法又称二次干,鲜茧经第一次烘到半干(约六成干)出灶,经还性后,再第二次烘到适干。因此,二次干燥法便产生了半干茧处理。我国烘茧设备以煤灶(静止式方型灶)为多数...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放养柞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柞蚕茧产量一直占世界首位。美丽、光滑、轻柔的丝绸曾远销世界各地,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誉。目前,随着人们对衣着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向营养化、多样化发展的新形势下,迫使我们不但要提高丝绸产品的质量,增加花色品种,而且对占柞蚕茧产品百分之九十的柞蚕蛹作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研究,特别是开展柞蚕蛹食用方面的研究,这对促进传统的柞蚕事业发展有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