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3个茄子品种为材料,探讨卫星搭载对茄子SP1至SP4代的变异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卫星搭载对茄子SP1代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明显。茄子的变异主要出现在SP2代。卫星搭载对茄子株高、最大叶面积、植株开展度及果实性状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并提出了茄子空间诱变育种的选育方法:即搭载种子应不少于500粒,SP1代采用单株编号单株留种。SP2代种植时应确保SP1留下的所有单株且群体不少于1 000株。选育重点在SP2代,SP2代只选择变异株进行留种,对入选的变异材料采用单株编号单株留种。SP3代及以后各世代,对有利用价值的变异株系均采取单株留种,下一代每株系种植30株以上,直到选出稳定的优良变异材料。  相似文献   

2.
广东紫珠是江西省道地森林药材,在萍乡市已有多年的种植历史。本研究以“神舟八号”飞船搭载的广东紫珠种子为试验材料,以株高、地径和形态特征变异为选育目标,通过筛选SP1代变异单株进行广东紫珠新种质选育。结果表明:广东紫珠SP1代群体株高、地径生长量变异均大于对照(低温储藏种子)群体;从SP1代群体中选育出4个变异株,可为后续研究提供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3.
将原茄品种优茄01种子搭载于我国第18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上,卫星返回后取回种子,进行地面种植,观察其变异株系。从35株变异株中,经反复试验观察。从中选出15个变异株系,并进一步筛选观察,从中选出了一个优良株系,编号:03-6-3-2-2-1-1H,对优良株经与未搭载品种比较后确定为优良变异株系,为育种增添了一个新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4.
<正>一、选育过程新孜然3号由孜然农家品种选育而成,孜然农家品种经神舟三号飞船搭载后返回地面。2003年,种植SP1代材料后收获单株383株;2004年种植SP2代383个材料后,根据产量和综合性状在优势株行  相似文献   

5.
谷子航天诱变后代的农艺性状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选用冀谷12号干种子搭载第20颗返回式卫星进行处理,对诱变后代的农艺性状进行观察。结果显示:SP1代种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势受到一定抑制,但拔节后植株生长势增强;SP1代出现的株高、穗长和单株产量等性状变异,SP2代仍得到充分表现;SP1代入选株系各性状基本稳定,株高、穗长和单株产量平均值与SP2代相近,但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均较SP2代明显减小。表明诱变处理可使谷子产生丰富的变异,各性状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明显增大,而且正向变异较多,株高降低,穗长和单株产量增加。SP3代各性状基本稳定。空间诱变缩短了谷子育种周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返回式卫星搭载的水稻材料在田间种植时的变异情况,筛选突变株系,为下一步的诱变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的水稻保持系材料万2B、万3B,搭载于“神州六号”返回式卫星上,通过空间微重力、高能重粒子等环境诱发基因变异,应用卫星搭载返回的种子与留地的对照种子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卫星搭载的水稻保持系万2B、万3B材料的变异特征主要表现在SP2代,各性状正、反两个方向均发生较大变异。SP3、SP4代各性状表现较稳定,没有发现变异株出现。【结论】利用卫星搭载水稻材料万2B、万3B的方法,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SP2代变异株系。航天育种是未来水稻育种获得丰富种质资源、充实种质资源库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返回式卫星搭载的水稻材料在田间种植时的变异情况,筛选突变株系,为下一步的诱变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的水稻保持系材料万2B、万3B,搭载于“神州六号”返回式卫星上,通过空间微重力、高能重粒子等环境诱发基因变异,应用卫星搭载返回的种子与留地的对照种子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卫星搭载的水稻保持系万2B、万3B材料的变异特征主要表现在SP2代,各性状正、反两个方向均发生较大变异。SP3、SP4代各性状表现较稳定,没有发现变异株出现。【结论】利用卫星搭载水稻材料万2B、万3B的方法,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SP2代变异株系。航天育种是未来水稻育种获得丰富种质资源、充实种质资源库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空间诱变技术培育出适合新疆气候种植的优质水稻新品种.[方法]水稻品种新稻11号干种子搭载返回式卫星,经诱变处理后将种子在地面种植,经过多年后代系谱选育,调查后代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选育出的优良品系参加新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F1代出现变异单株;F2代群体的单株间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出现了强烈的后代分离,F3代个别株系开始稳定.F4代基本进入稳定状态,从中筛选出结实率高、产量高,食味佳,整精米率高(抗爆腰),抗病性强的突变株系.[结论]水稻品种新稻11号干种子经空间诱变所产生的变异频率高,变异幅度大,并能够稳定的遗传给后代[1].经系谱选育,育成一个适合新疆干燥气候条件下种植的抗爆腰型、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新稻39号.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空间诱变技术培育水稻新品种.[方法]2006年9月通过(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三个水稻品种干种子,经空间诱变处理后将种子在地面种植,考察了后代的遗传及变异情况.[结果]SP1代与对照差异不显著.SP2代群体的单株间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出现了强烈的后代分离,变异频率高达4.09;.SP3代部分株系开始稳定.SP4代已经进入稳定状态, 筛选出的突变株系最高增产幅度达到29.8;,抗病性明显提高.[结论]水稻干种子在空间条件下所产生的变异频率高,变异幅度大,并能够稳定的遗传于后代,有望选育出水稻新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高空诱导对小麦诱变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高空气球搭载鲁麦 1 4号干种子 ,在 30~ 38km高空漂游 8h ,回收种植 ,并调查SP1、SP2 代的性状表现和SP2 代单株与SP3代均值的相关遗传力。结果表明 :SP1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提高而出苗率和成苗率均降低。性状变异不大 ;而SP2 代多种性状出现较大分离 ,SP2 代单株与SP3代株系均值之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因此 ,认为高空诱变可以作为小麦诱变育种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鉴定与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病亲本P2(161-2-3-3-5-2-2-10)和感病亲本P1(9905-3-4-3-2-1-4-1-0) 为材料,通过有性杂交、自交和回交,获得P1,P2,F1,F2,BC1P1和BC1P2等6个世代的番茄材料,并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为毒源, 进行苗期人工接种和大田自然发病鉴定,以探讨抗源对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在接种20 d左右,感病植株开始发病,接种30 d后感病植株已充分发病;田间植株在开花结果期时,感病植株大部分花穗凋萎,结果稀少。各世代抗感植株均表现出规律性分布;卡方测验结果表明, 抗源材料P2对黄化曲叶病毒的抗性表现为单基因显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量98株‘凤丹’植株13个经济性状,转化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变异系数大,选择性强。对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在提高坐果量的同时,果实大小、单株籽粒质量和籽粒体积亦得到提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选出优株41株,可作为高产新品种选育的研究材料;以单株坐果量、单果籽粒数、籽粒千粒重为基础制定了田间选优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早熟矮秆高粱不育系P03A生育期和株高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段有厚  卢峰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14):2828-2839
【目的】研究早熟矮秆高粱不育系P03A生育期和株高遗传效应,探讨P03A早熟矮秆性状遗传规律,为早熟矮秆性状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以P03A、L025A、L080A、L081和P02A为母本,分别与恢复系L242、L2381、LNK1、L280、L237和L298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进行杂交组配,获得F1杂交种子,并于2016年冬天在海南加代种植,套袋自交获得F2种子。2017—2018年通过配合力分析筛选出在生育期和株高性状上一般配合力负效应大的亲本早熟矮秆高粱不育系P03A和正效应大的中晚熟高秆恢复系L237,并以P03A和L237及其杂交后代F1、F2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生育期和株高的遗传进行4个世代联合分析。【结果】P03A/L237通过相互作用表现出较短的生育期和较矮的株高,与一般配合力较强的L237杂交组配,P03A表现出缩短生育期和降低株高的能力。与其他4个不育系相比,P03A与6个恢复系组配不同F1组合生育期和株高的超高亲值都是最小,即,另4个不育系与6个恢复系组配的F1生育期更长,株高更高,进一步验证了P03A具有缩短生育期和降低株高的遗传力。通过主基因与多基因的遗传分析方法对P03A/L2374个世代的生育期与株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生育期和株高性状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生育期遗传效应分析发现加性互作效应对生育期性状的影响较大,上位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真实存在。生育期主基因遗传率为81.13%,多基因遗传率为10.36%,主基因+多基因决定了生育期表型变异的91.49%,环境因素决定了生育期表型变异的8.51%;通过株高遗传效应分析,发现在控制株高的2对主效基因中,第1对主基因的加性和显性作用均大于第2对主基因,控制株高性状的2对主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株高性状存在较大的加性互作效应。主基因遗传率为84.80%,多基因遗传率为6.89%。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为8.31%。【结论】明确了早熟矮秆高粱不育系P03A生育期和株高的遗传力较高,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在后代中遗传比较稳定的特性。在今后的亲本创造和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可充分利用P03A的遗传效应和特点挖掘早熟矮秆基因,创制适宜机械化新材料和新品种,适应未来机械化品种选育和轻简栽培要求。  相似文献   

14.
200份陆地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本地棉花种质基因库,筛选出适于作杂交亲本的种质资源。【方法】 以200份棉花种质资源为材料,研究其形态指标的变异情况和遗传多样性,并以形态指标对 200 份种质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1个形态指标遗传多样性指数(H′)变幅范围在0~1.02。所有材料可划分成6大类,其中第1大类30份材料,茎色紫红色,种子短绒颜色灰褐色材料为主,可以作为彩色棉花育种资源;以170177为主的20份材料种子短绒着生稀毛,种子短绒颜色绿褐色可以作为早熟、无酚、耐高温的育种材料;第6大类50份,所占比例较大。【结论】 200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第6大类50份,可以作为目前新疆育种材料亲本,主要特征为株型塔型,无茎毛,叶色深绿色,叶片大小中,无叶基斑,有限果枝类型,黄色花冠,黄色花药,种子短绒着生情况多毛,种子短绒颜色灰绿色,有种仁色素腺体,吐絮颜色白色。  相似文献   

15.
以上农黑糯07的成熟种子胚为外植体,经1次诱导培养得到愈伤组织,然后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当愈伤组织分化出幼苗后,用剪刀剪除须根和剪短芽,继续转移至同一分化培养基上,经连续培养6~7次后,将完整的试管株移至大田,当年得到R0植株。从R0植株上收取种子于下年混合播种成R1代,R1代单株移栽,从2757株中选得8个不同变异单株。变异单株的种子分别留种、分别移栽,R2代的表现与R1代基本相同。从8个变异株中,一个变异株表现穗大粒多、茎杆矮壮,有希望育成新的黑糯品种。  相似文献   

16.
卫星搭载黄瓜主要性状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返地卫星搭载黄瓜干种子,后经地面种植观察,测定发芽率,研究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卫星搭载对该黄瓜种子无损伤,发芽率同对照达100%,高空特殊条件能引起黄反后代性状的变异,株高、节间长度、叶柄长、茎粗表现正向变异。平均单叶面积和第一雌花节位趋向于正态变异,而且各性状均以有利变异为多。因此,本试验进一步证实了利用卫星搭载作物种子引起变异选育优良品系,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的诱变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