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耕牛"脱膊"是役用牛四肢常见病.尤其是南方水稻产区,因使役管理不当,引起耕牛"脱膊"疾病屡见不鲜.笔者认为,大部分耕牛"脱膊"是役用中肩胛部周围组织损伤,引起肩胛骨移位而发生跛行.现将诊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肩肿上神经人为的造成麻痹,其目的在于观察肩胛上神经麻痹的症状,进一步验证中兽医所称的“脱膊”或“溜膊”病是否与肩胛上神经麻痹相同,或者是与肩带之肌肉断裂病有关。据此,笔者曾对二匹驴、一头牛先后作了肩胛上神经的药物麻醉;肩胛上神经切断;岗下肌腱切断;肱二头肌腱切断等,以观察其临床症状。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绝大多数伴有肩胛骨向下方移位这一症状的耕牛前肢疾病,称"闪膊".它是由于臂神经丛(包括肩胛上神经)受损后使肌肉失去控制,或因肌肉撕裂而造成的. 近年来,有人认为它是前肢疾病的必然症状(或前肢某一部位病痛的反映),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闪膊"的治疗原则必须是病因治疗,即以治本为主.笔者采用0.25%的低浓度普鲁卡因溶液静脉滴注法,不仅能阻断病灶传向中枢神经的恶性刺激,保护大脑皮层的调节机能;还对恢复神经的营养作用,改善组织的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因而能促使病肢很快痊愈.  相似文献   

4.
1、当归散 原方有枇杷叶、黄药子、白药子、天花粉、丹皮、白芍、红花、桔梗、当归、甘草、没药、大黄、童便为引等药。有活血顺气,宽胸止痛功效。主治马胸膊痛。本方去桔梗、白药子,名止痛散(《元亨疗马集》),治疗马肺气把膊,亦即胸膊痛。本方是治疗牛马胸膊痛的常用方剂,临床上若见热象不明显者,方中清热药可酌减;若淤血肿痛明显者,加赤芍、桃  相似文献   

5.
肩臂部挫创是外科临床常见病之一,是由于钝性物体的打击或摔倒在不平路面所导致的软部组织的挤压、挫碎以及随之而来的全身和局部的损伤。肩臂部挫创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处理不够及时恰当,往往造成严重感染,甚至引起败血症而导致病畜的死亡。有时由于肉芽过度生长,坚硬的瘢痕压迫神经而导致长期不愈的神经麻痹症。即使按过去的常规治疗法治疗,其愈合也是非常缓慢的。所有这些都给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于是我们对肩臂部挫创的特征和手术治疗进行观察。现将情况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氟比洛芬巴比膏贴敷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肩周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氟比洛芬巴比膏贴敷,对照组单独采用肩胛上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6个月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6个月观察组痊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氟比洛芬巴比膏贴敷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独采用肩胛上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7.
家畜胸膊痛病,是马属动物常见的疾病,牛也有发生。本病以“立地时时两足忙,频频换脚痛难当”为其特征。在《司牧安骥集》和《元亨疗马集》中,对“肺把胸膊痛”的辨证治疗针法方药,有详细记载。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临床上除“肺把  相似文献   

8.
柳蛇粪考     
中兽医名著《元亨疗马集》的“膝冷肺病牛图方”载:“牛多肘膊冷,乃是肺病。盖冷疾所生也。宜用:蚕砂二两、柳蛇粪三升、食盐半升。右三味相和,蒸二时,用布袋盛却,着冷热得所,置在前后膊上,一日三上。二日后服排风散一两、食盐半两、葱白一  相似文献   

9.
《云南农业》2008,(9):41-41
主要根据肉的形态特征和臊气味检查鉴别。(一)公猪肉 1、皮肤厚发硬发白,切面发干,两肩胛部皮肤呈棕色,老公猪两肩胛部呈角质化,切割发硬阻力大。2、皮肤与皮下脂肪界限不清,皮下脂肪层较薄,脂肪颗粒粗大,在脂肪颗粒周围缝缔组织较多。切开下腹皮下脂,可见到明显的网络状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10.
<正>皮肤的损伤会导致轻度的感染,严重的损伤可能会导致局部的脓肿和毒血症,并侵袭到肺、肝、肾和心脏,一般器官都容易形成转移性感染灶。现介绍两种牛肢蹄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1跗部蜂窝组织炎1.1病因与病理几乎所有病例的跗关节增大都是由于愈合表面反复与柱栏或圈舍摩擦所引起。跗部侧面上方的软组织肿胀可能是继发性滑囊炎,此关节的内侧肿胀是轻微的,除非它的外侧肿胀明显。如果关节液不明显增多,则跛行就很少发生,关节液的增多限制关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以来,伴随养猪业的发展,仔猪直肠脱症状的发生也变得及其常见。如果仔猪直肠脱不及时救治就会导致肠黏膜损伤、坏死或者是直肠破裂从而死亡。采用中西药治疗仔猪直肠脱是目前治疗仔猪直肠脱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本文对中西药治疗的原理、过程、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白鲟骨骼系统的补充修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白鲟骨骼系统的研究表明,上颌是由骨化良好的方轭骨在口角处将腭方骨、腭方软骨及上颌骨连接所成。下颌由齿骨、前关节骨及米克尔氏软骨组成。肩带骨骼除上匙骨、后匙骨、匙骨、肩胛部和乌喙部软骨外,还存在锁骨和间锁骨。腰带退化,腹鳍支鳍骨由9块鳍基软骨组成。附肢骨骼的辐状软骨已部分骨化。  相似文献   

13.
正汗斑是由正圆形糠秕孢子菌(俗称花斑癣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浅表性真菌病。这种菌为正常人皮肤上常见的腐物寄生菌,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致病,只有在某些特殊体质或条件下才会发病,如易发于多汗、多油脂的青壮年男性。好发于颈项、肩胛、胸背,尤其是多汗部  相似文献   

14.
羊阴道脱是阴道部分或全部外翻脱出于阴户之外,阴道黏膜暴露在外,引起阴道粘膜充血、发炎,甚至形成溃疡或坏死的疾病.因饲养管理不良,羊体弱、年老,致使阴道周围的组织和韧带弛缓,怀孕羊到后期腹压增大,分娩或胎农不下而努责过强,阴道脱出很常见;助产时强行拉出胎儿,是发生阴道脱的直接原因;产前发病的病例比较少见.此类疾病在临床治疗方面办法很多,在治疗上既要照顾母羊的健康又要保全羔羊的性命,现以一病例的治疗介绍给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复杂骨,特別是上膊骨、胫骨的复杂骨折,骨壁薄、骨髓粗,不如下肢管骨骨折容易愈合。在党的領导下,自1958年应用中药和模型夹板,整型等方法共治疗33头,恢复29头,取得一些經驗,总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大鼠硒耗竭6周后,其肝、肾、全血、褐脂肪、垂体等组织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及5′-脱碘酶活性极显著大幅度下降,而肝肾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升高了。各组织 GPX及 GST 酶活性不受冷应激的影响;急促冷应激导致大鼠血浆中四碘甲腺原氨酸(T_4)、三碘甲腺原氨酸(T_3)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升高。大鼠在硒缺乏状态下,其 T_4,TSH 的上升幅度更大,而 T_3的上升幅度略小。冷应激不影响肝、肾及垂体等组织的5′-脱碘酶活性,只是脑组织的5′-脱碘酶活性略有下降,肩胛间褐脂肪组织重量和5′-脱碘活性分别显著大幅度下降和升高,硒营养缺乏明显减小其变化的幅度,说明硒缺乏会破坏大鼠的非寒颤性产热功能。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翻(宫翻)与脱出(宫脱),多发生在高产奶牛.早配、营养不良、老龄、肥胖、运动不足、低血钙、低血磷、子宫弛缓、产道与直肠损伤,胎衣不下或部分残留等引起牛持续性的努责而发病.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子宫水肿、坏死、破损出血、冻伤等无法整复.免强整复,多因子宫粘膜、肌层及母体子叶的损伤出血而死于急性"应激综合症",有的生存下来,转为慢性子宫内膜炎,生产性能下降或终生不孕.早发现,用镇静肌松药,移体位前低后高,整复宫翻并用缩宫药.对宫脱清洗消毒,减少整复阻力,切开阴门上皮肤联合,复位后,用缩宫药,子宫内灌止痛、抑菌、消炎药.按疗程子宫内和全身用抑菌消炎药.以上措施是治愈宫翻、宫脱及受孕的关键性措施.对不能整复的宫脱,用镀锌铁丝双结扎后切除宫体.  相似文献   

18.
带蒂腹部皮瓣在手脱套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部皮肤脱套伤的治疗 ,至今仍有较大困难。我院自 1995年至 1999年收治 45例手部皮肤脱套伤患者 ,经早期积极处理后 ,手部外形和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恢复 ,现将有关资料作一报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45例 ,其中男性 38例 ,女性 7例 ,年龄 15~ 49岁。致伤原因 :41例为机械性损伤 ,4例为交通事故损伤。皮肤脱套伤部位 :拇指脱套伤 16例 ,手指 (多指 ) 2 3例 ,全手脱套伤 6例。1.2 治疗方法伤口予彻底清创后 ,肌腱损伤者予修复肌腱。 16例拇指脱套伤均采用腹壁带蒂管状皮瓣移植修复 ;2 3例手指脱套伤中(不含单指 ,因单指脱…  相似文献   

19.
普通小麦基因转化中良好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小麦幼胚愈伤组织高频率再分化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暗培养条件下诱导的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的再分化频率显著高于散光和2000lx光照条件;大田生长的小麦比温室盆栽小麦的幼胚脱分化和再分化频率高。小麦主茎穗部的幼胚组织脱分化和再分化特性显著高于小麦分蘖茎穗部的幼胚组织。不同年份、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及不同胚龄幼胚组织的脱分化和再分化特性有一定差异。通过诸多因素的优化和最适幼胚组织的选择,可建立小麦基因转化中不依赖于基因型的良好受体系统。  相似文献   

20.
在养牛过程中,发现牛体表常会寄生牛毛虱和牛血虱.牛毛虱以牛毛和皮屑为食,牛血虱则吸食血液.当虱大量寄生时,可引起皮肤发痒、不安、脱毛、皮肤发炎、贫血、消瘦以及产奶量降低等. 一、病原体及生活史 奶牛毛虱体长1.5~ 1.8毫米,雄虱略小于雌虱.头部红色,体部黄白色,其侧缘和背板上的纹带呈赤黄色或赤褐色,头部阔圆,触角有三节.常寄生于牛的头顶部、颈部和肩胛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