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舞阳县光辉第三农业社是在1955年冬天建立的,全社241户,1007人,土地1856亩。全社在1956年养二化性蚕种40,000粒,成三十九个筐(每一斤蚕籽为一筐),创造了每筐平均产茧32,478粒的高额记录,超过全县平均产量2.8倍。其中  相似文献   

2.
空中移蚕     
安徽省金寨县江店人民移社柞蚕饲养场办场第一年养8斤柞蚕种,平均单产150斤;1958年又养8斤蚕种,平均产茧172斤,比第一年增产14.6%;1959年放养10斤蚕种的平均单位产茧量比1958年增产62.3%,共采柞茧36万2900多粒,平均每蛾产茧109  相似文献   

3.
<正> 四川省蚕学会蚕种专业委员会与四川省蚕种管理总站联合召开了秋季蚕种工作暨提高蚕种质量学术研讨会。会议就蚕种质量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就提高蚕种质量提出了如下的意见和建议。 讨论一致认为,当前我省蚕种质量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引起业务部门和蚕种场的高度重视。按照94年省颁地方标准,今春越年蚕种质量全部指标检验结果,平均单盒有效卵粒数为25827粒,平均不良卵率为1.0%,平均最大二日孵化率为96.4%,平均杂交率为90.8%,五项质量指标中,涉及到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德清县洛舍公社章家桥大队,有专业桑园288.3亩,1979年平均亩产蚕茧达到274.4斤,比1978年每亩提高70斤。蚕茧总产、亩产和茧款收入有一个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全大队全年饲养蚕种874张,平均单产90.5斤,其中春蚕351张,平均单产103.1斤,夏蚕129张,平均单产91.3斤,早秋蚕177张,平均单产79.6斤,中秋蚕217张,平均单产78.57斤,最高的第六生产队1979年全年饲养蚕种73张,平均单产高达99.23斤,其中春  相似文献   

5.
<正> 建湖蚕种场有桑园490亩,七十年代桑园亩产春叶仅250~400公斤。1985年以后,在完善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逐步注意科学培桑,桑叶产量稳定上升。近年春叶亩产保持在500~600公斤以上,最高的田块在1000公斤以上,叶质优良,促进了蚕种生产的发展,克蚁单产逐年稳步上升。1988年春,苏_5、苏_6平均克蚁单产20张以上,卵粒饱满,卵色纯正,孵化率高,蚕种质量好。  相似文献   

6.
永康县自阳公社白溪大队蚕场,今年夏蚕,获得了大面积的丰收,夏蚕分三次饲养,共养蚕种17张,交次丰收,共产茧806.5斤,平均单产47.5斤,收入茧款1099.48元,平均每张蚕种收入64.67元,饲养量比去年同期增四倍,收入翻十番。其中一张自制试验蚕种产茧70.12斤,创最高纪录。这张蚕种是:新品种镇十镇五的杂交种,收蟻七公分,每公分产茧十  相似文献   

7.
我组早秋蚕种生产从1982年开始,至今累计已有3年历史。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饲养管理水平,1986年早秋蚕种生产又获得了丰收。全组饲养浙农1号、苏_(12) 180克,生产蚕种3125盒,比计划任务2070盒,超额完成51%,其中苏12 80克,生产苏_(12)×浙农1号蚕种1105.5盒,克蚁单产为13.82盒,浙农1号100克,生产浙农1号×苏_(12)蚕种2020盒,克蚁单产20.2盒,单产分别比上年  相似文献   

8.
杨彪  吴钢 《四川蚕业》2002,30(4):1-3
蚕种是丝绸行业的基础 ,蚕种质量不仅与蚕茧单产、质量、农民增收、行业发展紧密相关 ,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加强蚕种质量的检验检疫、强化质量的监督管理是保证蚕种质量、维护生产者、使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四川近几年蚕种质量大幅度提高、蚕茧单产增加 ,蚕种质量的监督管理和检验检疫发挥了重要作用。1 历史回顾1 91 4年 ,四川从日本购回显微镜 ,开展蚕种微粒子病检验 ,是近代四川蚕种质量检验之始。1 980年以前 ,蚕种质量检验基本为生产单位自行检验。检验内容主要是蚕种微粒子病 ,蚕种质量监督管理按谁主管谁负责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9.
蚕茧单产是指一张蚕种(规定卵量)所能生产的蚕茧量,实际是一张蚕种的总产.我市历年全年平均单产在22公斤左右,有时春季可达35公斤左右,夏蚕、正秋、晚秋各季的某些年份只有10公斤甚至几公斤左右.蚕茧单产极不稳定和总体水平较低的现状,严重影响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如今年夏蚕,全市平均单产只有14公斤,晚秋蚕12公斤,张平收入100元左右,这样调动不起蚕农的积极性.蚕茧的价格政策是由国家制定,一段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单产高,栽桑养蚕的总体效益就高,单产低,效益就差.单产极度低下时,蚕农就  相似文献   

10.
毛坪河大队,是商城县伏山公社南部深山区著名的一个穷队。全大队共14个生产队,804人,794亩耕地。经过多年的实践,使他们认识到光靠农业发展是不可能摘掉穷队帽子的。大队党支部决定利用当地自然生长着茂密的柞林试养柞蚕。全大队1965年春季首次放养了柞蚕籽16斤,在自然因素、设备、技术不利于放养的条件下,获得总产茧452,795粒的丰收,平均单产28,299粒,此全县平均单产14,000粒高出一倍。其中摇选保留优质  相似文献   

11.
<正>秋繁蚕种因气候恶劣、叶质差、病源多等诸多不利因素,往往导致收茧量、公斤茧制种量低而影响经济效益.我场80年代秋繁蚕种公斤茧制量仅l-2张,克蚁制种量也仅为3-5张,干部职工对秋繁蚕种产生了畏难情绪.近几年来,我场认真总结秋繁蚕种生产的经验教训,同时吸取兄弟场的生产经验,在秋繁蚕种上形成了一定的生产模式,秋繁蚕种收茧量、公斤茧制种量亦逐年提高.特别是1997年秋繁苏五、苏六,种茧调查良蛹率平均95%左右,公斤茧制种量全场平均4.2张,克蚁单产16.61张.  相似文献   

12.
<正> 陕南蚕区,产茧量占全省的90%以上,近年来由于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夏秋蚕饲养迅速普及,蚕病为害也随之有所抬头。1980年石泉县全年发种15000多张,平均张产仅33.3斤,(省农业局经济作物处统计资料),汉中县全年发种1,035张,由于蚕病为害,80多张蚕种粒茧未收,125张单产在10斤以下,平均张种产茧仅27.7斤。目前,  相似文献   

13.
2018年夏季,我场采取以塑料种筐储运和入库冷藏蚕种的新方法处理蚕种,通过冷藏、浸酸、试催调查发现:新方法与常规夹草打捆入库方法处理相比,蚕种转色正常、孵化率无明显差异,但节约了人工与时间,出入库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我县养蚕单产逐年下降。仅以1996年为例,四季平均单产只有18.3公斤,居历史最低水平。单产下降的原因很多,消毒不严;气象环境;饲养技术;蚕种质量;蚕座面积等等,都可能直接造成单产下降。笔者认为:目前全县单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消毒不彻底;二是常规养蚕技术不到位;  相似文献   

15.
我市今年中秋蚕茧生产取得了十分可喜成绩。全市实发蚕种174196张,同比增长5.76%;生产中秋蚕茧7357t,同比增产34.02%;盒种单产42.2kg,创历史最高记录,同比增长22.67%;平均斤茧粒数280颗左右,同比减少30颗;全市共收购中秋蚕茧5996t,完成计划收购任务150.36%。全市中秋蚕产茧量超过2500公担以上的乡镇共有14个。其中2个乡镇产茧量超过了5000公担。全市平均单产超40kg的乡镇有16个,其中有6个乡镇的单产超过45kg。回顾和总结我市的中秋蚕生产,主要有以下…  相似文献   

16.
蚕种冷藏是蚕种生产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随着蚕种生产的发展,“七五”期间,我县蚕种生产量平均每年以26%的速度递增。为了适应蚕茧生产发展的需要,于1989年10月对原蚕种冷库进行了改造和扩建。扩建后的蚕种冷库总面积达915.84m~2,库房容量增加了2倍,可冷藏蚕种80余万盒。冷库扩建工程于1990年5月完工,6月投产使用。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我们结合多年来蚕种冷藏的实践,对原蚕种冷库施工  相似文献   

17.
午陽縣幸福第二農業社,1957年养柞蚕167筐(一市斤蚕籽为一筐),共产蚕繭3,512,556粒,每筐平均产21,033粒,达到了河南省蚕業發展規划1962年的水平。 1957年柞蚕丰产,給社和社员的經济生活帶來了富裕,全社收繭总量,价值18,011元,平均每一戶社員合109.8元。幸福二社的特点是:“坡多入少,居住分散;林木廣,田少、地瘦、土質薄”。因此,搞好柞蚕生产,是增加社員經济收入和公共積累的重要保証。所以,党支部和社委会对柞蚕生产加强领導。具体采取了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 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的蚕病,西充县1988年夏季遭受该病的危害情况十分严重。全县夏蚕发种32797张,比1987年同期增加46.8%,仅产茧697155公斤,皮而比1987年同期减产34.8%。夏蚕种发生微粒子病的有6350张,平均单产仪5.3公斤,而无毒种平均单产却达25公斤。由于发超毒种集中在5个区20个  相似文献   

19.
德清县高林乡后皋村养蚕能手陈子松,根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养蚕生产新情况,1984年试办小蚕公司取得成功,受到周围蚕户的信任,当年各季投资7000多元,新建蚕室楼房3间120平方米,85年正式户办小蚕公司,86年有了新的发展。两年来跨4个村25个组,承接了574户,545.5盒蚕种的小蚕饲养。春蚕单产平均在45公斤左右,夏秋蚕平均在37公斤左右,比全乡平均单产高  相似文献   

20.
陈凤娇 《蚕桑通报》1989,20(3):58-60
嘉兴王店蚕种场1979~1988年间,共饲养秋蚕11738g,生产蚕种158457.5盒,平均克蚁单产13.5盒。对照省蚕种公司和市农业局下达的指标,各年平均超额20.5%完成任务。其中1987年,浙农1号、苏12正反交克蚁单产达19.79盒,超产64.5%。根据我们的经验,影响秋期蚕种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有3个:温度、叶质和蚕病。我们在回顾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着重抓住解决好这3个问题,辅以其他措施,使近十年来秋期制种连年大幅度超产。现将有关问题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