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通过对永嘉县枫林镇森林城镇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与评价,按照浙江省“省级森林城镇”建设标准,结合枫林镇森林城镇建设实际,科学规划枫林镇域范围内的生态绿地,形成“一心、二廊、三脉、多绿基”的点、线、面结合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通过实施建成区与建设区的屏障绿化、通道绿化、村庄绿化和生态文化等建设工程,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镇森林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2.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已经证实。放眼我们的城市,打量“一圈两翼”,悦读巴山渝水,欣喜发现,她们也加入到用漂亮、亮丽、丽质来“证实”美好生活的行列.。“重庆,我的重庆,多少追求为你命了名”。歌词吟唱的双重喜庆意蕴,复制到城镇建设上,就是城乡统筹,主城与“两翼”城镇“比翼双双”来到3200万重庆人民面前,风情万种,展现温暖与祥和。  相似文献   

3.
数字     
“十二五”就业目标:城镇新增4500万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就业工作的主要目标: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社会保障制度覆盖所有劳动者,  相似文献   

4.
胡平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8):116-118
通过对安徽省宿松县孚玉镇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孚玉镇森林城镇建设的不足,依据“让城市融入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的理念,提出了“一心两片,五纵四横、四廊多点”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及实现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城乡建设一体化的总体目标。从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保护建设3方面,提出了构建合理稳定的森林城镇生态系统,以期促进城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友谊农场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经过近60年的开发建设,农场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农垦总局党委确定的“四五”城镇发展要求和“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居住在现代化的城镇里”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6.
云蒸霞蔚,湖光山色;山美林丰,鸟语花香——在重庆主城西部缙云山麓,镶嵌着一颗娇嫩欲滴的绿色明珠。这就是被授予国家生态镇,重庆市“文明镇”、“卫生镇”、“生态镇”和“十大宜居城镇”的九龙坡区金凤镇。  相似文献   

7.
结合广东省韶关市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本系统”)的开发实例,讨论了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环境的选择,工程建设的管理策略,分析了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对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和数据库进行了总结设计,就开发中的一些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阮晓芳 《农家科技》2011,(9):140-141
碧波万顷、水天一色,位于“寿星之乡”的长寿湖,在重庆乃至全国已颇有名气,每年都有众多游人蜂拥而至。近年来,长寿湖镇利用长寿湖的名气,依托旅游开发,着力打造以旅游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旅游经济型城镇,先后被列为“重庆市百个中心镇”、“重庆市统筹城乡示范镇”。  相似文献   

9.
秦晓雪  孙道娴  郑国玲 《中国农垦》2013,(12):I0004-I0004
在美丽的兴凯湖畔,穆棱河旁,崛起一座崭新的“人文艺术”城镇——八五七农场。近年来,农场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化先进集体”、“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农场”、黑龙江省100个值得去的地方、垦区“十佳宜居农垦城”等殊荣。一张张“金字”私片,正向世人诉说着八五七人执着的追求与梦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强化河流系统安全行洪能力、改善河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结合美化城镇临河带人居环境,寻求维持河道行洪功能与生态环境恢复的契合点,探索建立柳河防洪整治与滩地防风固沙、“绿色廊道”建设、营造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方案,最终实现河流环境改善与临河城镇发展的协调。  相似文献   

11.
图片新闻     
《中国农垦》2009,(10):57-57
黑龙江垦区洪河农场在“抓城”过程中,始终坚持乔、灌、花、草相结合立体绿化方式,强力推进“绿色生态、田园风光”式的农垦城镇建设,使城区绿化面积达到80%以上。图为洪河农场场区一角。  相似文献   

12.
绿地作为“城镇的肺”,一直受到城镇规划和建设者的关注。城镇规模的日益扩大,使城市土地寸土寸金,可用于绿化的土地愈来愈少,成本也合愈来愈高,尤其是老城改造中的绿地规划难度更大。人们逐渐认识到,提高城镇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仅把眼光盯在扩大绿地面积上还远远不够,必须依靠科技,对有限的绿地在生态类型、斑块群落结构、空间格局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高单位绿地面积和城市绿地景观整体的生态效应,尤其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呼声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3.
都市农业与城镇建设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联系十分紧密的两个范畴。正确认识都市农业与城镇建设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种认识,怀柔县从1983年开始,特别是“八五”以来,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京郊一枝花”发展成了“京郊明珠城”。  相似文献   

14.
程军 《中国农垦》2009,(3):83-83
江苏省东辛农场强势推进城镇化建设,按照抓规划打造亮点、抓配套突出重点、抓管理塑造特点的“三点”要求,实现了城镇扩容增靓。  相似文献   

15.
每当我登高远眺,看到如诗如画的东风城镇,就会想起伟人毛泽东的名句:“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3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野、一片沼泽,如今是一座美丽的边境城镇。东风农场的发展变化,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各项工作的侧重点始终着眼于农村、立足于农业、服务于农民,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要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城镇结合、以工带农、招商引资”正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在城镇化进程中,绍兴市形成了“城中村”改造和“主动融入城镇”两种不同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该研究对这两种整治模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城中村”改造通过土地征收和宅基地置换方式实施,农民被动地接受城镇化;“主动融入城镇”通过村集体组织自发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和节余建设用地对外流转的方式实现,农民主动地接受城镇化.结果表明,“主动融入城镇”模式从根本上反映了农民的意愿,农民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比“城中村”改造模式的社会效果更好,且符合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规律.但同时,政府应对农村居民点整治进行必要的指导、规范并加强对城镇建设发展的规划管理.  相似文献   

18.
青南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0年国家把青南3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列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全面启动“生态移民”和“退耕还林”工程,保护区农牧民走进城镇,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方式.针对目前农牧民进城和小城镇建设现状,建议采取如下措施:进一步优化城镇发展的空间布局,提高城镇容纳率;依托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城镇建设与农牧民进城实施梯次发展,逐步推进;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19.
李海峰 《农家致富》2005,(15):44-45
清洁水源工程 一是加强对工业“三废”的跟踪、监督和管理。加强监管.督促工矿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减少“三废”排放.积极发展无污染工业,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提高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为建设生态农业提供基础保障。二是加大城乡生活污染治理力度。开展了畜禽养殖粪便无害化治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临沭县玉山镇为了妥善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文化程度较高的“待业”大学生,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做“家政”,以解决城镇在发展过程中所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人乡镇驻地、县城或市里,针对人们的不同需求创办了各种家政服务中心或做家政服务员,使“家政”成为一种时尚的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