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扁核酸枣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扁核酸枣是豫北枣区的主要品种,面积达3.3万hm^2之多,年产干枣4000多万kg。改革开放后,政府把扁核酸枣的生产当作枣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项支柱性产业来抓。但是,由于病虫害防治技术滞后,病虫危害严重,造成产量、品质底下,严重限制着扁核酸枣这项产业的迅速发展。为解决生产中这一技术难题,我们开展了以扁核酸枣为主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试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扁核酸枣的产量和品质,尤其是枣黑腐病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成功,基本解决了多年来困扰扁核酸枣生产发展的果实病害问题。  相似文献   

2.
20多年来,针对豫北枣区的枣树主要栽培品种扁核酸枣,进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农业标准化栽培的具体要求,从当地生产实际出发,总结制订了扁核酸枣树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规程,即扁核酸枣树的苗木繁育、枣园建设、枣树栽植、土肥水管理、树体管理、花果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共8个环节的标准化栽培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我国枣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有记载的就达700多种,在枣树科学研究方面也居世界领先水平,在枣树枣果及花粉管养成份分析、丰产栽培技术等技术手及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通过分析比较我国的枣树研究,发现研究对象多属于平原枣农间作类型区的试验研究,缺乏对新兴酸枣接大枣山地枣园的研究,而山地枣园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导致其栽培管理技术的特殊性,因此实现枣果品丰产、优质、标准化、无公害化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此,进行了解决酸枣接大枣山地枣园花果管理技术的试验,提出了相应的疏花疏果技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新郑灰枣、冬枣、扁核酸枣树进行环割,研究了近成熟期环割对枣果纵径、横径增长,裂果、缩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熟期环割对灰枣纵、横径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冬枣、扁核酸枣纵径的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横径的增长率与对照无明显差别。环割可有效地降低灰枣的裂果率;对冬枣、扁核酸枣的裂果率、缩果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豫北太行山区沾化冬枣的引种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北太行山区沾化冬枣引种栽培试验,4年生枣树平均株产达9.2 kg,表现出良好的丰产结果习性,说明该品种非常适合在太行山区生长,可推广生产。通过观察其性状表现以及主要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经验介绍,为太行山区其它地方引种栽培沾化冬枣提供科学依据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极早熟鲜食枣新品种——济南脆酸枣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资源调查,选择性状优良的酸枣类型脆酸枣1号和2号,在山区利用野生酸枣进行嫁接、育苗建园、观察生物学特性、区试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脆酸枣1号表现出早实、丰产、优质、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特点,定名为济南脆酸枣。  相似文献   

7.
山地酸枣资源丰富,通过嫁接鲜食枣良种、加强地下土壤肥水管理、修剪、花期管理、病虫防治等技术措施,实现了鲜食枣良种的丰产优质,为山地酸枣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枣棉粮高效立体间作模式及配套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豫北黄河故道地区枣粮间作的调研分析,对枣树的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研究,结合小麦晚播早收和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总结了枣树与小麦和棉花的间作模式,这种模式能使枣树与小麦、棉花优势互补,协调生长,实现枣粮双盈。并总结提出了枣粮间作的配套技术措施,包括枣树早丰产管理技术、棉花地膜覆盖栽培关键技术、小麦配套栽培管理技术及综合土肥水管理技术,对实现枣粮双盈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申艳普 《中国林业》2009,(16):51-51
枣黄斑病又叫枣黑腐病,是豫北扁核酸枣树的重要病害。2007年~2008年,笔者对不同药剂不同浓度进行田间试验,旨在指导果农搞好枣黄斑病防治。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药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农抗120水剂;4%双抗水剂;苹果益微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10.
经过对我国著名的内黄枣区3个主栽品种进行的果实各部分生长动态规律研究,找出了不同品种果实发育规律与优化栽培技术的相关性因子。根据枣树对生态条件的反应,提出了优化栽培的理论和技术措施。该研究为取得枣树丰产、优质、高效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生产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