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对种蛋在孵化期内最适翻蛋次数十分关注。Olsen(1930)和Landauer(1967)曾观察到母鸡在自然孵化过程中,每天翻蛋96次。Kuiper和Ubbels(1951)、Kaltofen和Ubblels(1954)、Kaltofen(1955,1956)认为,在人工孵化中,每天翻蛋24次比低于24次翻蛋的受精蛋孵化率高。而Robertson(1961)研究表明,过高频率的翻蛋,会降低种蛋的孵化率,例如每天翻蛋480次比每天翻蛋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人工孵化的最佳翻蛋频率的研究由来已久。Olsen在1930年就注意到自然孵化的母鸡每天翻蛋96次。Olsen和Byerley(1936)报道与每天翻3次相比,人工孵化每天翻48或者96次提高了孵化率。其他人(Kuiper和Ubbels, 1951,Kaltofen和Ubbles,1954,Kaltofen 1955,1956)也报道了每天翻24次比更少次孵化率高。高翻蛋率如480次/d孵化率反而比96次/d更低(Robertson, 1961a)。Wilson(1991)得出结论:96次/d是最佳孵化率的翻蛋频率,而实践上多采用24次/d。但Wilson和Deeming都认为,翻蛋的关键期始于孵化的第3d,通常认为,实践中翻蛋多于24次/d时孵化率…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人工孵化的最佳翻蛋频率的研究由来已久。Olsen在1930年就注意到自然孵化的母鸡每天翻蛋96次。Olsen和Byerley(1936)报道与每天翻3次相比,人工孵化每天翻48或者96次提高了孵化率。其他人(Kuiper和Ubbels,1951,Kaltofen和Ubbles,1954,Km.hofen1955,1956)也报道了每天翻24次比更少次孵化率高。高翻蛋率如480次/d孵化率反而比96次/d更低(Robertson,1961a)。Wilson(1991)得出结论:96次/d是最佳孵化率的翻蛋频率,而实践上多采用24次/d。  相似文献   

4.
收集37、41、59和63周龄的罗斯肉鸡种蛋,在18℃、75RH的环境下保存1~2天,然后进行人工孵化。在孵化期3~11天内分别以每天24、48、96次进行转蛋,其余1~2天和12~18天以每天24次转蛋。实验结果表明:37和41周龄肉鸡种蛋的孵化率显著高于59和63周龄肉鸡的种蛋,这主要是由于59和63周龄肉鸡的种蛋在孵化中有较高的早期胚胎死亡率;每天转蛋96次的种蛋孵化率显著高于每天转蛋24或48次,这主要是由于转蛋次数的增加可降低孵化后期胚胎死亡率;种蛋品质与影响种蛋孵化率或死胚率的转蛋次数间没有显著互作。  相似文献   

5.
张禄天  徐亚男 《中国家禽》2001,23(19):16-17
番鸭种蛋由于其个体大,在老式孵化机中定时90°角翻蛋难以满足胚胎正常发育的要求,从而影响了孵化率。我场对孵化中的第2~21d番鸭胚蛋采用每日一次手工180°翻蛋(以下简称手工翻蛋),受精蛋平均孵化率由原来的85%提高到90%以上,效果极为显著。但由于手工翻蛋费工费时,且番鸭种蛋孵化期长,究竟在孵化期间的哪一阶段实施手工翻蛋既能缩短翻蛋时间又能获得高的孵化率,特进行本试验。1试验材料和方法1.1 种蛋来源黑白花番鸭种蛋,全部来自本场种鸭群。1.2 贮蛋架其作用是供试验组的种蛋盘经手工翻蛋后,以及对照组的种蛋盘(未经…  相似文献   

6.
针对鹅种蛋设计的新颖大翻蛋角度孵化机,使得种蛋孵化过程翻蛋角度由常规的90°提高到170°左右,并附加其他温湿度及凉蛋控制等技术,对胚蛋更好通风换气。利用大角度翻蛋和常规90°角孵化机孵化扬州鹅、马岗鹅和狮头鹅种蛋,比较对活胚率、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弱雏率之间的影响。新颖大角度翻蛋孵化机使扬州鹅种蛋7日胚龄活胚率、15日胚龄活胚率、孵化率和受精蛋孵化率分别提高2.70个百分点(P0.01)、3.31个百分点(P0.05)、3.55个百分点(P0.05)和1.71个百分点(P0.01)。对马岗鹅种蛋7日胚龄活胚率、15日胚龄活胚率、孵化率和受精蛋孵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较常规孵化机能弱雏率降低1.54个百分点(P0.05)。对于大体型狮头鹅的种蛋,入孵蛋孵化率和受精蛋孵化率分别提高6.11个百分点(P0.05)和7.34个百分点(P0.01),并降低弱雏率2.08个百分点(P0.05)。采用大角度翻蛋孵化机可提高扬州鹅种鹅生产净利润10.3%、狮头鹅种鹅生产净利润16.2%,尤其能提高种鹅反季节繁殖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翻蛋频率对肉种鸡蛋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 37、4 1、5 9和 6 3周龄肉种鸡蛋存放于 18℃和 75 %相对湿度的环境中 1~ 2d ,孵化的第3~ 11天每天翻蛋 2 4 ,4 8或 96次。所有鸡蛋 1~ 2d和 12~ 18d每天翻 2 4次。 37周龄和 4 1周龄的受精卵孵化率要好于 5 9和 6 3周的 ,这主要是因为后者早死胚胎的增加。与每天 2 4次或 4 8次相比 ,每天翻蛋 96次增加了孵化率 ,这主要是因为后期胚胎死亡率减少。在孵化期对孵化率或胚死率来说 ,种鸡周龄与翻蛋频率没有显著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卵子在输卵管前端受精时起到种蛋的贮存及整个孵化期间,各种环境因素都影响着鸡胚的发育。在卵产出后,畜牧业人员至少能部分地控制象温度、湿度、通风、排蛋方向及翻蛋此类的环境因素。本文对其中的温度、排蛋方向及翻蛋三个因素讨论如下: 1.种蛋孵化前的贮存合格种蛋在良好的条件下可贮存7天左右而对孵化率影响很小。如果贮存温度超过摄  相似文献   

9.
各种家禽都有一定的孵化期,但胚胎发育的确切时间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蛋用型鸡比肉用型鸡孵化期稍短:小蛋比大蛋孵化期短:种蛋保存期太长时孵化期延长:孵化温度略高时,孵化期缩短同,反之则延长.孵化期延长或缩短对孵化率和雏禽品质都有不良影响.禽蛋孵化条件主要有五个,即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和凉蛋.  相似文献   

10.
自然环境下种蛋保存条件对孵化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汝敏  黄伟霖 《中国家禽》2004,26(13):13-16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平均温度20.8℃,相对湿度89.9%),根据种蛋的保存时间(1~3天,4~6天,7~9天,10~12天)、放置方式(锐端向上,锐端向下)、翻蛋与否,将入孵蛋分为16个处理组,与大批量的种蛋同机孵化。试验结果表明:保存时间对种蛋孵化率起决定性影响,保存期一周内孵化率最佳,超过一周则孵化率明显下降。翻不翻蛋对种蛋孵化率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影响早期和中后期胚胎死亡率。放置方式对保存期在10天以内的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胚胎早期死亡率、胚胎中后期死亡率没有影响;种蛋保存期超过10天时。锐端向下存放可提高孵化率。  相似文献   

11.
以籽鹅种蛋为研究对象,在种蛋孵化至20、24、27胚龄时,随机选取部分种蛋,从孵化器移至摊床继续进行孵化直至出雏完毕。比较上摊孵化与全程机器孵化的效果,并研究最佳的上摊胚龄。通过试验证明,籽鹅机器孵化的受精蛋孵化率平均为85.84%,上摊孵化的受精蛋孵化率平均为89.23%,提高3.39个百分点(P<0.05)。籽鹅在20,24,27胚龄上摊的受精蛋孵化率分别为87.41%、91.03%、89.19%(P>0.05),可见机器孵化鹅胚蛋至24胚龄时上摊孵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福州市种鸭场工作期间,从事番鸭种蛋机械孵化工作多年。番鸭种蛋个大、壳厚、壳膜坚韧、壳外油层厚、蛋黄大、脂肪含量高,孵化率不理想。后来本人采用种蛋水平放置、手工翻蛋、增加翻蛋次数和人工喷水等措施,孵化63批,受精蛋孵化率提高到82%,最高批次达90.5%。现将主要措施小结如下。1 孵化前处理 1.1 种蛋收集 每天上午将鸭舍送来的种蛋经认真筛选,剔除破裂、畸形、软壳、青壳等不合格蛋后,水平横放于蛋盘上,并沿蛋中心轴对称的两面画红、黑两条线,以便中后期掌握翻蛋角度。1.2 种蛋消毒 将选好种蛋…  相似文献   

13.
种蛋翻蛋的四个重要方面已被认为是最终成功孵出雏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贮存期间的翻蛋、孵化关键时期的翻蛋、孵化期间的翻蛋频率和孵化期间的翻蛋角度。本文将重点讨论孵化期间翻蛋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开展了大雁种蛋人工孵化技术研究,通过孵化温度、湿度和翻蛋时间三因子三水平的L9(34)正交试验,研究确定了大雁种蛋人工孵化的工艺参数,受精蛋孵化率达到了88.80%,健雏率达到了94.50%,为大雁养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孵化 (一)种蛋合格率:指种母禽在规定的产蛋期内所产符合本品种、品系要求的种蛋数占产蛋总数的百分比。种蛋合格率(%)=合格种蛋数/产蛋总数×100 (二)受精率:受精蛋占孵蛋的百分比。血圈、血线蛋按受精蛋计算;散黄蛋按无精蛋计算。受精率(%)=受精蛋数/入孵蛋数×100 (三)孵化率(出雏率): 1.受精蛋孵化率:出雏数占受精蛋数的百分  相似文献   

16.
孵化 (一)种蛋合格率;数占产蛋总数的百分比。指种母禽在规定的产蛋期内所产符合本品种、品系要求的种蛋种蛋合格率(%)=合格种蛋数产蛋总数X 100(二)受精率:受精蛋占入孵蛋的百分比。血圈、血线蛋按受精蛋计算;散黄蛋按无精蛋计算。受精率(%)=受精蛋数入孵蛋数X 100(三)孵化率(出雏率):1.受精蛋孵化率:出雏数占受精蛋数的百分比。受精蛋孵化率(%)=出雏数受精蛋数X 1002.入孵蛋孵化率:出雏数占.入孵蛋数的百分比。入孵蛋孵化率(%)=出雏数入孵蛋数X 100健雏指适时出壳、绒毛正常,脐比分百的数雏出占。数者禽形雏畸康1无健、指泼 :活率神雏精…  相似文献   

17.
试验对鸡、鸭种蛋进行同机孵化,即在同一孵化条件下进行试验,测定其在同一孵化条件下的孵化效果;同时对种蛋在孵化过程中的受精蛋和白蛋失重进行了测定。将鸡、鸭种蛋清洗、消毒后装入孵化机进行孵化,采用变温孵化,湿度控制在60%~65%之间,翻蛋1次/2 h,孵化中后期对鸭种蛋进行凉蛋处理,每隔3 d对鸡、鸭种蛋的重量进行测定,同时对孵化结果进行测定。鸡、鸭受精蛋失重率分别为10.84%、11.12%;鸡、鸭平均每天失重为0.60%、0.41%,鸡、鸭种蛋的受精蛋孵化率分别为96.8%、86.0%,健雏率分别为97.3%、96.5%。鸡、鸭种蛋进行同机孵化是可行的,蛋重对失重率有一定影响,鸡、鸭种蛋失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一)挑选高品质的种蛋种蛋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孵化率和出雏率,因此要严格按照种蛋标准选择种蛋,种蛋要新鲜、清洁、干净。要贮放在空气流通、清洁卫生、阴凉的专用蛋库,蛋库温度控制在15℃左右,贮放时间以1~3天为好,每天翻蛋1~2次。种蛋要经过先消毒后预温,然后再入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乌嘴鸭种蛋不同蛋重的受精率和孵化率的结果分析,乌嘴鸭种蛋蛋重在56~70g间的种蛋,受精率平均达90.3%;小于55g和大于70g的蛋受精率为70.8%;种蛋蛋重在56~70g间的种蛋,受精蛋孵化率平均达92.6%,蛋重过大(>70g)或过小(<55g)的受精蛋孵化率平均只有76.1%。说明乌嘴鸭蛋品大小对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都有显著影响,试验为乌嘴鸭种蛋选择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为肉鸽的人工孵化与亲鸽孵化对比试验,采用随机分组方式进行。人工孵化温度全期控制在38.3-38.8℃,相对湿度为60%-65%。每天翻蛋1.7 h/1次。出雏温度为37.8℃,相对湿度为60%。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肉鸽人工孵化的方式,可使种蛋破蛋率显著降低14.52%(P 0.01),受精蛋孵化率显著提高15.79%(P 0.01)。同时,不同的种蛋摆放方式对人工孵化效果的影响差异显著,种鸽蛋平放的摆放方式孵化效果优于竖直摆放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