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被摆在了突出位置。近年来,陇西县大力实施“以奖代补”政策,通过引进民间资本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分析民间资本主导的陇西县龙泉山小流域治理情况,总结治理成果及经验,并提出了民间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及产业开发型小流域治理的5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宁夏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探索了许多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小流域治理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在分析宁夏小流域治理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实施小流域分类治理的意义,提出了不同小流域治理模式适宜的建设区域及基础条件。建议根据宁夏不同区域的自然基础条件、经济发展需求等,对小流域实施分类治理,并做好整体规划;以建设生态经济型小流域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小流域治理;在流域经济建设方面,探索形成小流域治理的投资体制和运行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3.
从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内涵和治理模式出发,根据泽州县长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现状、水土流失、生态功能等特征,研究构建了生态清洁型流域"三道防线"综合治理模式。以小流域为单元,将长河流域划分为8个小流域,选取典型万里小流域建立"三道防线",以水源保护、污染治理、生态建设、经济发展为原则,按照各防线的治理目标配置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并将此模式推广到整个流域。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了解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对流域径流泥沙的影响机理、特点及规律,基于小流域平行对比观测法,以南小河沟流域中杨家沟、董庄沟小流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学、双累积曲线、统计模拟、综合归因等方法研究了小流域深度治理对流域地表径流的作用和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治理的杨家沟小流域年产流次数、泥沙量均明显减少,蓄水量显著增加,特别是年产流降水量明显小于处于自然恢复状态的董庄沟小流域;杨家沟次径流量变率明显大于董庄沟,即治理使地表径流变化剧烈;治理流域比未治理流域平均洪水历时缩短了21.03 h,即水土流失治理可以缩短小流域洪水历时,减轻水土流失灾害。  相似文献   

5.
密云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根据密云县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水土流失及治理状况,分析了水土保持及水源保护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思路、原则和模式,并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实践,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管理中的问题等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以大河流域为骨架,以小流域为单元,从水库一级保护区向二三级保护区推进,形成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生态保护圈。构成“生态修复防线、生态治理防线和生态保护防线”。达到保持水土、保护水源、改善环境、促进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李博 《水土保持研究》1998,5(3):40-42,55
随着小流域治理与开发一体化的推进.小流域经济推向了市场,区域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群众关注的中心由解决温饱到致富达小康。以乌盟永定河流域重点治理两期成效及治理特点为例,结合这几年的工作体会,探讨治理开发小流域,发展小流域经济的途径和方法,以阐明发展小流域经济是使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区、西南土石山区、东北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和体系日趋成熟,为实现流域治理可持续发展,结合黑土区流域治理的经验,分析流域治理存在的问题,以国家扩大内需重点治理项目——老二色小流域为典型案例,探究黑土区小流域可持续经营道路。对老二色小流域进行实地调查,针对存在问题,坚持坡面治理、沟道防护、自然修复、人工维护的原则,对不同坡面和典型沟道采取生物措施治理、工程措施治理、生物工程综合治理的模式。结果表明:老二色小流域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改善了小流域生态脆弱和贫困落后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生态农业建设与小流域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流域治理开发历来都把治理作为开发的基础,按大流域进行总体设计,按小流域及其内部各种地形层层进行优化布设和建设。小流域治理开发与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相一致,并为生态农业建设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模式。提高小流域治理开发水平,可促进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参与式方法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是当今世界各国防治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而参与式方法的推广和运用,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区参与式流域治理的应用与实施效果分析,探索参与式方法在我国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中的作用。研究表明:运用半结构访谈和问题树的分析方法,可以有效找出制约地区发展的核心问题,为水土流失项目的开展以及不同治理模式的实施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参与式流域治理不仅有助于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土保持》2014,(4):F0003-F0003
<正>自2011年3月1日新水土保持法施行以来,流域内一系列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稳步推进,实施范围覆盖了流域18个省(区、市)的400多个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万km2。各地在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的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保护水源区生态环境,积极探索和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地方经济、促进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在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始终把完善政策和创新治理组织形式及运作管理机制作为推进小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认真总结群众的创造和经验,积极支持和鼓励广大干部群众不断探索治山治水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从政策、机制、投入、技术等各方面大力推进小流域治理,为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和现代生态农业,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栗子园流域在规划与治理期间,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以防治水土流失、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的,实现了流域的快速治理。其成功经验: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整合资金、集中投放;治理成果先期维护后期承包等方式,另辟蹊径,增加小流域治理过程中资金来源的渠道,实现小流域治理与经济同步发展、滚动发展。5a间,治理程度达到80.47%,预计每年直接增加经济收入1200万元。使小流域治理开发工作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实现流域内水土资源有效保护与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的重要途径。回顾了陕西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发展历程;剖析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存在的问题,如建设实践跟不上理论发展、缺乏系统性、重工程轻自然恢复能力及产业发展不够等;探讨了如何促进理论走向实践,并通过示范试点突破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关键技术,以及如何标准化评价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成效等问题。研究成果对陕西省乃至全国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促进小流域治理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14.
庄浪县青龙沟小流域是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列项治理的第三批试点小流域。从2005年列项实施以来,围绕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以优化资源配置、特色产业培育、治理机制创新为核心,全面促进了小流域生态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小流域生态经济建设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强后续管理,提升小流域生态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生态经济发展的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5.
小流域试点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前沿阵地 ,重点研究解决水土保持事业前进道路上的治理技术问题。长江流域实施小流域试点 2 0年来 ,探索出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治理模式和技术 ,为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指明了方向 ,建立健全了小流域水土保持管理体系 ,推进了面上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并培养锻炼了一批水土保持技术骨干。面对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 ,小流域试点工作应拓宽思路继续创新 ,依靠科技 ,加强基础数据观测和专题研究 ,加强技术总结 ,加强试点的成果管理和后续管理 ,重点建设一批示范小流域 ,以促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赣南兴国县水土流失典型区的调查,从小流域的生态能源系统分析出发,提出了促进维护良好的生态经济水平条件下小流域治理和管理应遵循生态能源原则和经济原则,为我国南方小流域治理和北方沙漠化防治提供了能源理论依据。流域治理中配置生态能源系统可巩固治理成果,有效减少人为对系统的破坏,是解决防止水土流失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概念与原则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小流域综合治理又称流域管理、集水区经营等,其概念是:为了充分发挥水土等自然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等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地布设综合治理措施,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对流域水土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在治理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尊重自然规律,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认识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性、相似性与差异性,并据此划分生态环境建设类型区;坚持流域治理的综合性,以获取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8.
赣州市在贡水流域水保重点治理中 ,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猪—沼—果”工程 ,建设生态小流域经济 ,推行股份合作制 ,培育治理专业大户等措施 ,有效地提高了水保治理综合效益。 1998年以来 ,该市贡水流域共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95条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9 33万hm2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普遍达到 70 %以上。  相似文献   

19.
<正>黄河中游地区的小流域试点工作始于1980年,至今已进行了4期.前3期以试验示范不同类型区治理模式为主,总结出了一整套技术经验和管理办法,带动和指导了面上小流域治理工作.第4期开展试点的小流域30条,从1993年开始,已进行了4年连续综合治理,共完成综合治理面积265.04km~2,其中新修基本农田7013hm~2,营造水保林10120hm~2、经济林5507hm~2,人工种草3860hm~2,修筑各项水土保持拦蓄工程3268处(座),年均治理进度10.4%、新增治理程度37.6%,累计治理程度达66.4%,有14条流域治理程度接近或已经超过70%.目前,年人均产粮超过500kg的流域有16条,年人均纯收入达800元以上的流域有15条.第4期小流域试点工作在继续强化综合治理的同时,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以科技为支撑,大力发展拳头产品,通过规模经营,形成支柱产业,促进了小流域经济和水保行业自身建设的发展,使试点流域内群众稳步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以桓仁满族自治县臭里头小流域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分别从社会、经济、水保生态和防洪减灾等方面建立了指标体系;然后结合该小流域实际状况、治理目标以及灾害特点,运用模糊数学法定量评价了流域综合治理效益。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基本能够反映流域治理的各个方面,在桓仁满族自治县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臭里头小流域在2010—2015年的单项效益与综合治理效益均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并以经济与防洪减灾效益最为显著。研究成果可为该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效益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