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验证昆明市2013年12月所遭受的“10年1遇”的极端低温天气对该市种植的榕属植物的影响,笔者对市内最常见的3种榕属植物小叶榕、垂叶榕和高山榕所遭受的冻害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将每种处理的冻害程度换算为冻害指数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这3种榕树的冻害恢复进行了2年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微环境对榕树的冻害具有显著影响,附近有遮挡的榕树更不容易被冻伤,同时,市郊的榕树比市中心的榕树更容易遭受低温冻害,而榕树的直径对冻伤程度并无显著影响。经过2年的恢复,几乎所有的榕树都能够逐渐恢复健康。结果说明,榕树在昆明市虽可能会遭受低温冻害,但经过后期的护理和恢复,基本都不会死亡,但在郊区,特别是郊区空旷地带,冻害较为严重,需谨慎选择榕树作为行道树。  相似文献   

2.
稻田免耕油菜不同移栽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不同移栽方式的对比栽培,试验表明:稻田免耕油菜保墒保肥效果好,苗成活率高,既节资增效,又费省效宏;免耕栽培比翻犁移栽节约生产成本80元/667m^2左右,而产量却相当。  相似文献   

3.
植物低温保护剂对喷药棉苗抗寒力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PLTPA(植物低温保护剂)处理棉花幼苗,促进SOD、POD、CAT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抗寒力鉴定结果表明,棉苗可抵抗-2℃~-5℃低温长达12h不受冻害。这种抗寒力可保持一个月。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4.
我国北方的瓜菜大棚、日光温室,在冬春季节常遭寒流侵袭。特别在12月中旬至来年的2月中旬期间,寒流发生频繁、降温幅度大,若管理跟不上,便会造成大棚内的瓜菜常常发生冻害。据观测:辣椒、黄瓜的棚温降至12℃、番茄降至10℃、茄子降至15℃的时间较长,便发生寒害。受害轻者,生长停滞,植株黄化,即使以后恢复生长越冬,也是植株矮小、叶小、节短,常出现“花打顶”现象,产量低下,品质下降。受害重者,若抢救不力,便不能恢复生长而枯死。总结近年来各地经验,对遭受寒害的棚内作物如采取以下补救措施,仍可获得较好收成。  相似文献   

5.
花椰菜残留物氮矿化及其对下茬蔬菜产量及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3种不同施氮历史的露地菜田中,进行了花椰菜残留物翻压试验,对残留物中氮矿化及其对土壤无机氮含量、下茬蔬菜产量及氮营养状况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期间,3种不同施氮历史的处理中,残留物中氮矿化率分别达161.2%,78.8%和73.8%。残留物的施用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N win含量,但其对下茬苋菜产量、氮吸收的影响因氮处理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在土壤氮水平高的Nt处理中,施用残留物对苋菜产量及氮素吸收量没有明显影响;而在土壤氮水平较低的Nt及Nr’处理中,残留物的施用显著提高了苋菜产量及氮素吸收量。  相似文献   

6.
稻茬油菜免耕栽培技术的应用和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茬板田油莱用移栽器进行免耕栽培与常规翻耕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移栽器移栽的稻茬(板田)免耕油菜籽产量与翻犁移栽的油莱产量相当。但免耕栽培均可节资翻铧、中耕除草、起垄上行等生产费用90元/667m^2。是一项技术简便、省工、节本增效的措施,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徐丽珊  黄帼 《种子》2003,(1):21-22
研究了秋水仙素处理对益母草种子生物生化变化的影响。方法:以益母草种子为材料,观察了不同程度秋水仙素处理后,酯酶同工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发芽、生长情况等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发现各种程度秋水仙素处理的益母草种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无明显变化;用0.05%-0.5%浓度秋水仙素分别处理益母草种子,酯酶同工酶谱带有增多的现象;并且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12h后,发现用0.2%浓度处理的种子生长较好。结论:说明一定程度秋水仙素处理就改变益母草种子中酶数量;用0.2%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最有利于提高益母草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稻田油菜免耕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稻刚油菜栽培产量的形成不在于耕作方法,而取决于氮肥施用量及栽培密度。并得出了稻田油莱采用免耕栽培技术,能节本增效。氮肥施用量以15kg/667m^2为经济有效,栽培密度以6000株/667m^2较为合理.已列为本试验的最优组合。试验不仅大大地减少了稻田翻犁的复杂工序,而且又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是松桃县稻油两熟制生产区的首选农业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天达2116”浸种对小麦种子萌发与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应用不同浓度的“天达2116”溶液浸泡小麦干种子和露白种子3h,经Hoagland营养液砂培,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进行了形态理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幼苗的胚根数、胚芽鞘长、苗高显著增加;干旱胁迫下叶片失水率和相对电导率明显降低;但种子发芽率、主胚根长和脯氨酸含量随浸种方式、干旱胁迫程度不同而异;不同处理中,以水分亏损下0.30%-0.50%浓度的“天达2116”浸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谨防倒春寒     
《茶业通报》2003,25(1):43-43
今年冬季冷暖交替,小寒以后气温转暖,常常预示春季将有倒春寒发生,会使刚萌发的茶树嫩梢,受到严重冻害,即使是刚萌动的芽,也会因受冻伤,而形成许多不规则的黑色的斑点,以致叶片不能展开而影响春茶产量和品质。因此,茶园应加强预防,尤其是一些特早生,早生品种茶园应当做好准备工作。一般最有效的方法是在茶园四边准备可以焚烧火土灰的杂草,并覆盖泥土,及时了解当天天气预报,如有0℃以下低温出现,应立即焚烧火土灰,使熏烟在茶园上空缭绕,可以有效地保持茶园气温不致结冰。如果冻害已经发生,应及时修剪去受冻枝条,减少养分…  相似文献   

11.
《种子科技》2014,(2):54-54
农业防治措施:①合理轮作倒茬。与禾本科或葱蒜类作物进行2~3年轮作,实行水旱轮作的防病效果更好。②冷冻处理土壤。发病重的棚室,收获后,在“小雪”前后灌一次透犁水,去掉棚膜,经2个月的冰冻。③加强田间管理。结合整地,将表土翻至30 cm以下;合理施肥浇水,增强植株抗病性能;及时清理病株残体和田间寄主,集中焚烧或深埋。  相似文献   

12.
冬油菜是秋播冬种作物,自身具有一定抵御严寒的能力,但由于越冬期间的冷空气侵袭、播栽期偏晚、施肥管理不当等原因,往往引起冻害,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绝收。因此,应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及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预防或减轻冻害的发生,确保冬油菜安全越冬,提高其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3.
多效唑对移栽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使用多效唑拌土育苗的移栽玉米增产幅度不明显,但生长发育进程明显受到影响;多效唑处理使移栽玉米的全生育期天数变化不大,而生殖生长阶段时间却相对缩短,且植株长热前期生长受到抑制,后期表现出“反弹效应”,植株的生长赶上、甚至超过了对照。育苗时经过多效唑与A类保水剂混合处理的移栽玉米苗期长热较好,而移栽后的生长呈现出落后的态势,且产量受到明显影响。在干旱地区种植玉米,可以考虑使用多效唑来降低干旱对玉米的可能的不良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一、地下虫害与鼠害发生的新动向 近年来,在“暖冬”气候的作用下.地下虫害与鼠害发生的频率与为害程度趋于上升态势。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绿化越广泛.生态环境越好,畜牧业越发达,经济作物面积越大,地下虫害与鼠害也越严重的新情况。以农田林网和道路绿化相当不错的千阳县为例:2006年,5万亩桑园桑叶被金龟子蚕食;3万亩小麦幼苗被蛴螬毁根,其中2600亩被迫翻犁重新播种,减产幅度在15%~55%;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综合评价稻秸还田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及冻害的影响,以不还田为对照(CK),设置覆盖还田、宽行覆草、浅旋还田、翻耕还田4种还田方式,研究各处理下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变化以及对低温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覆盖还田和浅旋还田显著降低了冬小麦的出苗、分蘖的发生以及花后干物质的积累,其产量分别减少了21.3%和15.3%,而宽行覆草和翻耕还田则与之相反,分别较对照增产8.0%和5.2%。另外,与对照相比,覆盖还田和浅旋还田不仅显著降低了单株麦苗质量(茎蘖数、鲜重和干重),而且在低温下有更多的冻害苗和更高的冻害比例。相关分析得出,冻害苗数与单株麦苗的质量呈显著负相关。表明通过宽行覆草和翻耕还田2种方式还田均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形成,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冬小麦的冻害。  相似文献   

16.
吴多新  叶凤 《种子世界》2007,(11):43-43
博Ⅱ优134是海口市琼山区种子公司配组育成的弱感光杂交水稻新品种,2006年4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晚季在海口市琼山区进行5.73hm^2生产试验,虽然遭受强“达维”台风的影响,但仍获得相对较好的收成,平均产量5279kg/hm^2,比当家品种博Ⅱ优15增产317kg/hm^2,增产幅度为6.38%;2006年晚季在海口市琼山区进行36.67hm^2丰产示范,平均产量7622kg/hm^2,比博Ⅱ优15增产1161kg/hm^2,增产幅度达17.97%。[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十三师棉花生育期光、温、水气象条件配置基本合理,各项指标基本接近历年同期平均值,较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和后期产量形成。但期间部分棉田遭受时段性低温、阴天寡照、冰雹、冻害等农业气象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对棉花生长发育、单铃重、品质、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收获期间大部棉区以晴好天气为主,光热条件较好,利于棉花裂铃吐絮和后期收获采摘。  相似文献   

18.
依托长期种植翻压紫云英定位试验,探讨豫南稻田在翻压紫云英作绿肥的情况下对后茬作物水稻养分吸收、养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等方面的影响,并由此确定紫云英鲜草的最佳翻压量。试验设置CK(不施肥)、CF(常规施化肥)以及紫云英鲜草翻压量分别为22.5,30.0,37.5,45.0,52.5,60.0 t/hm2,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与CK相比,常规施化肥和翻压紫云英处理分别增加稻谷产量21.72%和19.23%~29.20%(P<0.05)。在所有紫云英翻压处理中,紫云英翻压量为52.5 t/hm2时,稻谷氮、磷、钾含量和养分吸收量最高,但继续增加翻压量,稻谷养分含量和养分吸收量显著降低(P<0.05)。紫云英翻压量为37.5~60.0 t/hm2时,水稻地上部氮磷钾素累积量显著高于CK(P<0.05)。与CF相比,紫云英翻压22.5~37.5 t/hm2显著提高水稻磷、钾素养分利用效率及磷、钾素偏生产力(P<0.05)。因此,在豫南地区,长期紫云英翻压22.5~37.5 t/hm  相似文献   

19.
栽培条件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多年多种小区试验和多点高产示范,对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期和适期早播,只要处理好与播量、冻害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协调好穗、粒、重三因素的关系,提高产量。晚茬麦,采用地膜覆盖栽培,能够较好地协调穗、粒、重三因素的关系,提高产量;采用露地栽培,只有增加播量,依靠主茎成穗,以穗多取胜,才能取得高产。磷肥具有促进分蘖增加穗数,促进灌浆提高粒重的作用。氮肥也具有促进分蘖增加穗数的作用,而对粒数和穗重,则具有两重性,只有氮肥用量和基追比例适宜,才能协调好穗、粒、重三因素的关系,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0.
不同花生品种侧枝发育动态与产量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一级侧枝发育具有不均衡性。第一、二对侧枝出现早,伸长快,其他一级侧枝出现晚,伸长慢。86036-26-1第一、二对侧枝发育相对较早,而其他一级侧枝发育较晚;海花1号和豫花1号第一、二对发育相对较晚,而其他一级发育较快;豫花7号和鲁花9号居中。海花1号一级侧枝及第一对侧枝的二级侧枝数最多,86036-26-1的一级侧枝数及第一对侧枝的二级侧枝数量少。在花针期之前第一对侧枝的伸长与主茎基本同步;花针期之后,第一对侧枝伸长速度超过主茎。86036-26-1的一级侧枝长及株高居首位。86036-26-1第一、二对侧枝饱果率,产量居第一,豫花7号居第二。海花1号虽然荚果数较多,但第一、二对侧枝孢果率较低,产量也较低;鲁花9号居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