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冬小麦品种陇中1号为对照,对引进的9个冬小麦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康庄974主要性状优良,折合产量为3 480.00 kg/hm2,较对照陇中1号增产653.33 kg/hm2,增产率23.11%,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最好,适宜在通渭县种植;庄浪13号、天选57号、陇中7号综合性状较好,分别比对照陇中1号增产13.44%、12.26%、10.38%,可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2.
9个冬小麦品种在通渭县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冬小麦品种陇中1号为对照,对引进的9个冬小麦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康庄974主要性状优良,折合产量为3 480.00 kg/hm~2,较对照陇中1号增产653.33 kg/hm~2,增产率23.11%,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最好,适宜在通渭县种植;庄浪13号、天选57号、陇中7号综合性状较好,分别比对照陇中1号增产13.44%、12.26%、10.38%,可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3.
<正>张博生,酒泉市肃州区下河清乡畜牧兽医站站长。自1989年8月毕业于甘肃省畜牧兽医学校之后,他怀着用所学的知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理想,主动放弃了到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投身于畜牧兽医事业,用热情和行动积极为家乡畜牧业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以来,他注重为发展而服务的理念,长期在基层从事动物防疫、诊疗等工作,经常深入工作一线,走村入户了解民情民意,解决农牧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  相似文献   

4.
通过区域试验,以陇中1号为对照,客观、公正、科学的鉴定了新育成的旱地冬小麦品种陇中7号、庄浪14号、中梁43、陇中8号、张冬31号、甘农5D35、陇鉴116、长航1号、宁麦13、甘冬1号在陇中地区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为新品种审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推动冬小麦种植较好较快发展:[方法]1999—2004年在会宁县不同生态区域进行了冬小麦新品种引进和区域试验、示范。[结果]庄浪县农技中心选育的强冬性庄浪8号新品种,中早熟,生长势强,根系发达,幼苗半匍匐,株型紧凑,田间生长整齐,穗大粒多。当保苗在321万-495万株/hm^2时,千粒重38~52g,生育期280~310d,具有秆硬、抗倒、抗冻、抗旱、抗病、丰产稳产、落黄好等优点。多年多点试验、示范平均产量达3225kg/hm^2。[结论]庄浪8号已成为当地大面积种植的粮草兼丰的主要冬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新品种庄浪12号是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采用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方法,以旱大穗为母本、自育品系92品1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11—2013年甘肃省陇中片冬小麦旱地组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4 372.3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7.09%;2013—2014年度参加甘肃省陇中片冬小麦旱地组生产试验,4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4 861.6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15.30%。该品种属强冬性普通小麦,中晚熟,生育期272~285 d。幼苗习性直立,株高90~120 cm。单株有效分蘖3~5个,成穗数456万~789万穗/hm~2,越冬率94%,穗长6.5~8.2 cm,结实小穗15~18个/穗,穗粒数32.5~52.0粒,千粒重35.0~48.0 g,容重763.8g/L。籽粒含蛋白质128.2 g/kg(干基)、湿面筋250.7 g/kg(14%水分基)、赖氨酸3.77 g/kg(干基),沉降值30.5 m L(14%水分基)。对主要流行条锈菌贵22-14、贵22-9、水4、条中33号、条中32号表现免疫,抗旱性和适应性强,高产稳产,适宜在甘肃平凉、定西等地年降水量200~500 mm、海拔2 600 m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新品种静宁 8号是静宁县农技中心用“冀 885 0 39”作母本、“83- 113”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在 1997- 2 0 0 0年度平凉市山旱塬组冬小麦区域试验中的折合平均产量 3898.6 kg/ hm2 ,比对照品种兰天 4号增产 12 .8% ,在 1997- 2 0 0 2年度的生产试验、示范中的平均产量 3910 .1kg/ hm2 ,比对照品种兰天 4号增产 14 .7%。静宁 8号的籽粒含粗蛋白 14 .71%、赖氨酸 0 .4 9%、湿面筋 2 8.8%、灰分 1.8%。抗旱、耐寒性强 ,田间抗白粉病、黄矮病 ,苗期对条锈病混合菌免疫 ,成株期对条中 2 9生理小种及洛 13 、水 14、Hy3类型表现中抗。适宜在甘肃省静宁、庄浪、通渭、会宁县及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西吉县的部分冬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适宜庄浪县种植的高产稳产及抗旱、抗冻、抗病、抗倒伏等抗逆性好的优良小麦品种,进行了冬小麦不同品种比较试验,对不同品种小麦的农艺性状、抗逆性、产量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兰大211、陇中10号、庄浪16产量高、抗冻、抗旱、抗病、生长整齐、稳产性较好,综合性状优良,可在庄浪县进行小面积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新品种中梁4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新品种中梁42号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材料11110(白芒麦//04H668/天选50号)为母本、兰天19号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经过多年选育而成。在2017—2019年进行的甘肃省陇南片冬小麦川区组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6 956.2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3.17%;在2020年进行的甘肃省陇南片冬小麦川区组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为7 465.5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3.90%。中梁42号属冬性普通小麦,生育期245 d,平均株高90.35 cm,平均穗粒数46.5粒,千粒重46.02 g,容重748 g/L。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条锈菌混合菌表现免疫,成株期对条锈菌供试小种及混合菌均表现免疫。适宜在甘肃省陇南、天水川地冬小麦品种类型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到2003年8月份,怀宁县高河镇农业站站长、高级农艺师丁友苗,从事农业工作已整整23年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他已经由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技员成为一位家喻户晓的农技推广专家。20年如一日,他始终扎根在基层,服务于“三农”。在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广大农民群众都亲切地称呼他是科技  相似文献   

11.
生产     
甘肃陇中1号旱地冬小麦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由甘肃省农牧厅、定西市科技局列项下达,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承担的旱地冬小麦新品种陇中1号,近日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定名。  相似文献   

12.
甘肃中部冬小麦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会宁县进行的甘肃省中部冬小麦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兰天26号、兰天28号综合性状表现好,生育期适中,籽粒饱满,产量较高,产量较对照陇鉴19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陇原101、静宁10号、陇中2号产量与对照陇鉴19差异达显著水平,抗逆性强,丰产性好。上述品种可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3.
《湖南农业》2011,(9):12-12
他个子不高,却志存高远,农业上的难题他攻无不克;他不是农民,却长年奔走在田间地头,成为农民的贴心人;在炎陵县十都镇,老百姓都知道,他就是十都镇农技站站长邹伟华。 1992年以来邹伟华就一直在十都镇农技站从事农技推广工作,1995年8月起至今任站长。  相似文献   

14.
<正>甘肃省渭源县是渭河的发源地,也是远近闻名的"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在这里,有一位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长期从事马铃薯栽培技术研究与适宜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他,就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三区"科技人员陆立银研究员。他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服务当地农民、推广马铃薯科学种植技术上,助力当地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小麦是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80万hm2,其中:冬小麦占全省小麦面积的70%。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将冬小麦新品种繁育与推广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先后选育出了冬小麦陇中1号、陇中2号等新品种,使其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暖,尤其是冬季极端低温的提高,为甘肃中部种植冬小麦创造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在甘肃中部种植冬小麦生态意义重大,经济效益显著,并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甘肃中部种植冬小麦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选用合适的冬小麦品种,建议推广甘肃省冬小麦研究所近年来新育成的抗条锈冬小麦品种(系),兰天15号、兰天19号、兰天21号、兰天23号和品系00-30等。  相似文献   

17.
《甘肃农业科技》2007,(11):F0004-F0004
牛建彪,男,汉族,1960年5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肥站站长。1983年7月毕业于甘肃省清水农业学校,2005年,参加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甘肃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本科学历。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作物栽培、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抗逆性强、耐密植、抗倒伏、成熟度一致、适于机械化收获的优良冬小麦品种,2019年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引进13个冬小麦新品种,以陇中1号为对照,在和政县开展了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兰大211、中梁34、陇育5号在和政县的种植表现较好,适宜当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新品种宁冬 7号是宁夏隆德县种子管理站以 77- 7作母本、京 86 86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原系号为 WF93- 2 7。该品种在 2 0 0 1 - 2 0 0 3年度宁南山区水地冬小麦区域试验中折合产量 6 1 84 .0 5 kg/ hm2 ,较对照品种中引 6号增产 2 6 .1 4 % ;在 2 0 0 0 - 2 0 0 3年度的生产示范中折合产量 5 6 71 .5 4 kg/ hm2 ,比对照品种增产 2 0 .2 7%。该品种丰产、稳产 ,适应性强 ,抗倒伏 ,抗干热风 ,抗寒 ,高抗条锈病 ,中抗白粉病 ,千粒重平均为 4 1 .9g,籽粒含粗蛋白 1 0 .99%、淀粉 6 5 .2 4 %、湿面筋 2 2 .2 9% ,容重 796 g/ L ,属面条加工型品种。适宜在宁夏南部的彭阳、隆德、原州、西吉、泾源及甘肃省静宁、庄浪、崆峒等县 (区 )种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甘肃省育成冬小麦品种进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组成检测系谱分析 ,初步查明甘肃省冬小麦品种的麦谷蛋白亚基组成 ,指出我省冬小麦品质差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优质亚基 ,同时尽管优质亚基的类型丰富 ,但亚基组合类型中 ,优质亚基组合在一起的品种少 ;提出我省优质冬小麦育种应优先重视选择含 5 10亚基和 A染色体上没有亚基缺失的品种 ,并重视优质亚基的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