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鲵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又名娃娃鱼、大头鱼、人鱼,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随着野生大鲵资源匮乏,加之其在美食、保健、医药、观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人工养殖大鲵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科技撷零     
珍稀物种大鲵全人工养殖成功可爱的娃娃鱼再也不用担心“无后”的问题了 !由上海水产大学与珠海市斗门金鲵野生动物养殖有限公司等合作完成的《中国大鲵子二代全人工繁育技术及南方工厂化养殖模式的研究》课题经过多年实验 ,终于成功实现了娃娃鱼的全人工养殖 ,这一课题日前通过了广东省级技术鉴定。娃娃鱼学名大鲵 ,是 3亿年前与恐龙同一时代生存并衍续下来的一种珍稀物种 ,也是世界上珍稀的两栖水生动物之一。由于雌鱼与雄鱼性腺发育的不同步 ,当雌性大鲵产卵时 ,雄鱼没有成熟的精子 ,待 1个月后 ,雄鱼精子成熟 ,雌性大鲵的卵巢却已退化 ,…  相似文献   

3.
<正>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我国珍稀的特种经济动物。近年来由于人工大量工厂化养殖,大鲵暴发了各种疾病。2014年6月,贵州省某大鲵养殖场发生了以大鲵出现"大脚病"、腹部和背上出现"打印"为特征的疫病。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有很高的营养、药用、观赏及科研价值,因此大鲵人工养殖日益兴起。但大鲵人工养殖条件终究异于自然栖息环境,人工养殖过程中常出现各种问题,其中病害最常见,也是造成经济损失最重要原因。目前,大鲵病害繁多,在养殖各时期都会出现疾病,其中腐皮病是当前出现最多、危害最大的鲵病之一,通常轻度的感染表现为体表皮肤的溃烂,烂尾、烂肢等症状。  相似文献   

5.
大鲵毛细线虫病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动物,具有很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在人工饲养大鲵时,由于饵料不消毒、饲养环境不适宜、水体污染、日常管理不善等因素的影响,毛细线虫等寄生虫或其他病菌就会乘虚而入,严重影响了大鲵的生长发育。笔者从事大鲵  相似文献   

6.
娃娃鱼在江汉平原安家落户娃娃鱼是我国珍稀野生动物,具有极高的滋补营养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由长江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大鲵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重点攻关课题已取得实质性进展,达到批量工厂化生产苗种的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本所1987年从自然产区引进大鲵到江...  相似文献   

7.
<正>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具有很重要的科研价值、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由于大鲵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自然资源的急剧减少和市场价值的直线攀升,大鲵的人工养殖成为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具有很高的科研、食用及药用等价值,是目前所知两栖类中个体最大的动物,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由于人工养殖具有生长快、病害少、经济价值高等优点,从事大鲵  相似文献   

9.
大鲵水霉、肠炎、烂尾『三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鲵(Andriasdav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动物,具有很高的食用、科研及药用价值。近年来,大鲵作为一种新开发的名贵水产动物,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大鲵的人工养殖,但人工养殖的大鲵由于技术不到位常患各种疾病,造成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汪锇铭 《淡水渔业》1999,29(6):38-39
大鲵又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因人为滥捕使野生资源日趋减少,故被国家列为二类重点保护动物。大鲵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人们近年来养殖的热点。在进行人工养殖大鲵的过程中,大鲵烂尾病是常见疾病之一。现将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大鲵烂尾病发...  相似文献   

11.
漳州市琥珀岭种鱼场1989年从省外引进一批娃娃鱼进行人工试养。目前这60多尾娃娃鱼摄食生长正常。娃娃鱼学名叫大鲵,民间也有叫它海狗或海狗鱼的。娃娃鱼体长可达1.5米左右,重可达30公斤以上。寿命在两栖动物中也最长,据说可活至130多。年。娃娃鱼为世界珍稀动物,在我国被列为二类保  相似文献   

12.
娃娃鱼学名大鲵,土名狗鱼,是现存两栖动物中较为原始的种类之一,仅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黄河、珠江中下游的支流中和日本本州南部及四国、九州等地。产于我国的中华大鲵以其体型大(可达30公斤以上),花色多样艳丽美观而是日本鲵所不及,成为全球特有种类。中华大鲵现为我国二类保护动物,是集科研、观赏。药用与美食为一体的特种经济动物。由于大锅野生资源日益衰退,大力发展人工养殖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l娃娃鱼的养殖现状目前,我国的娃娃鱼养殖业还处在刚起步的研究试验阶段。饲养者大部分散在研究所的实验室里,由于研究经费不足和…  相似文献   

13.
<正>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全国大鲵人工养殖从2012年(第一届大鲵保护与发展论坛)的400万尾增长到2017年(第二届大鲵保护与发展论坛)的1500万尾,随着养殖量增加,疾病已成为人工养殖的限制性因素。其中,腹水病是大鲵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报道主要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各种规格大鲵均为感染对象,由于大鲵相互攻击撕咬形成外伤、投喂变质饵料肠道破坏或者环境恶化等引发感染,感染后主要症状为腹水,严重者眼球外凸,有一层白膜覆盖,解剖后以肝脏出血点、肠  相似文献   

14.
大鲵(娃娃鱼)是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动物,最大个体可达100 kg以上,具有极高的科研、食用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大鲵作为一种新开发的特种水产动物,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大鲵的人工养殖和繁殖,正朝产业化开发迈进.  相似文献   

15.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其资源保护、增殖、利用是水产科研人员研究的重点课题,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水产开发的重点品种,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娃娃鱼人工繁殖过去20多年来尚未实现规模化。对此,我们在深入研究娃娃鱼发育生物学、发育神经学、繁殖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基础上运用创新技术,实现了娃娃鱼规模化繁殖。这对保护、增殖其资源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1仿生态环境培育亲体仿生态环境条件优劣,关系到培育亲体的性腺发育是否成熟。仿生态环境主要是指仿娃娃鱼在自然界栖息的生态场所而修建的亲体培育池、人工控温、人工…  相似文献   

16.
大鲵(Megalobatrachus daridianus]为我国珍贵动物之一,系属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Urodela)隐鳃鲵科(Cryptobranchjdae),地方名通称叫娃娃鱼。经济价值高,但由于天然繁殖率低,加之近年人工捕捉强度大,因而导致其资源衰退,为保护增殖大鲵这一珍贵动物,湖南省水产研究所与湖南桑植县娃娃鱼研究所协作,进行了大鲵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鲵细菌性感染综合症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贵州、陕西等省居多。大鲵具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并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白1978年人工繁殖取得成功以来,我国大鲵人工养殖业发展较为迅速,已成为水产养殖中的优良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大鲵俗称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含有优质蛋白质、丰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极高,被誉为"水中人参",在市场上被视为珍稀补品。为了充分利用大瑶山的自然气候资源环境以及丰富的干净水质资源条件,根据大鲵生活以及生理特性,大瑶山农民利用现有的空闲房屋或建造简易大鲵养殖房,采用塑料胶桶进行大鲵人工养  相似文献   

19.
娃娃鱼(大鲵)是冈家级二级濒危保护动物,人工养殖的子二代以上商品鱼曾经风光无限.  相似文献   

20.
<正>大鲵(Andrias davidia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现存个体最大的两栖动物,有"活化石"之称,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其肉质鲜嫩、味道独特,具有极高的经济、药用和食用价值。经过近40年的研究和推广,大鲵的人工养殖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特种养殖业。目前大鲵人工养殖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形成了原生态、仿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