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普遍存在于养殖水体中,可产生外毒素,对动物具有致死性,由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引起的罗非鱼链球菌病被认为是对罗非鱼危害最严重的细菌性疾病,而且链球菌还可随伤口感染人类.近几年来,因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暴发流行,给罗非鱼养殖业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威胁到罗非鱼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2011年5月~10月,广西多地暴发罗非鱼链球菌病,危害各种规格的养殖罗非鱼,共造成7127吨鱼死亡,经济损失8610.8万元,已严重制约了广西罗非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研究结果表明,近两年广西养殖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且大多表现为多重耐药菌株.而生产实际中,药物防治仍是目前养殖户针对罗非鱼链球菌病普遍采用的主要控制措施.本试验选取12种常用国标渔药,研究其对无乳链球菌的抑菌作用,旨在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药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人们普遍认为罗非鱼抵抗力强,很少有病害发生。但现今,随着罗非鱼养殖密度增大、养殖环境恶化,罗非鱼的病害也会发生并越来越严重,已经有几种疾病在罗非鱼上发现,其中链球菌病是罗非鱼育成期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常常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一、病原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是养殖罗非鱼的主要病原(包括以前定名为S.difficilis、difficiie的链球菌,现在认为是无乳链球菌的同种异名)。海豚链球菌(StroDtococcus iniae)也可以引起罗非鱼大量死亡,但  相似文献   

3.
<正>4.链球菌病(Streptococcusis)链球菌(Streptococcus)是全球公认的罗非鱼养殖产业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原菌,它能导致罗非鱼大规模的发病死亡,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罗非鱼链球菌病是茂名市罗非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细菌病,病原是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ys ubuae)或者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属革兰氏阳性菌,每年造成罗非鱼养殖损失很大,但是部分养殖户囿于对此病的认识,难以进行正确的诊断与治疗。茂名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在中山大学李安兴教授和广东省水生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的技术支撑下,对罗非鱼链球菌病进行相关的研究,现将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病原因、检测方法与防治方法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罗非鱼链球菌病有2种病原,即海豚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在5年前,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是海豚链球菌,且疾病的发生多呈局部性的零星暴发流行。但随着罗非鱼养殖密度增大、养殖环境恶化、抗病性能退化,罗非鱼链球菌病呈现大面积、高死亡的急性流行暴发,且病原主要是无乳链球菌。近3年来,罗非鱼链球菌病的广泛暴发,给罗非鱼养殖业造成极...  相似文献   

6.
《海洋与渔业》2008,(8):47-47
罗非鱼链球菌病 病原: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也可以引起罗非鱼大量死亡,但危害程度不如无乳链球菌。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非酸性、无运动氧化酶阳性、过氧化氢酶阳性的菌。  相似文献   

7.
罗非鱼链球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卢迈新 《南方水产》2010,6(1):75-79
链球菌(Streptococcus spp.)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革兰氏阳性菌,是人类的重要病原之一,也是其他多种脊椎动物包括猪、牛、鱼等的重要病原菌。目前已有多个国家报道了鱼类链球菌病的暴发与流行,受感染的鱼类包括多种海水和淡水鱼类,以温水性鱼类最为严重。近年中国罗非鱼链球菌感染的报道也呈现增加趋势,尤其在2009年,广东、海南、福建和广西地区养殖罗非鱼的链球病发病率为20%~50%,死亡率达50%~70%,甚至更高。链球菌病已严重危害着中国罗非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文章对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病原、流行及防治方法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开展罗非鱼链球菌病防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夏秋两季气温高,雨量多,鱼类进入生长最旺季,鱼病病原体也大量繁殖。由于养殖密度增大、养殖环境恶化,罗非鱼的病害越来越严重。近几年来,已经有几种疾病在罗非鱼上发现,链球菌病是罗非鱼育成期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常常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一、病原无乳链球菌是养殖罗非鱼的主要病原。其他链球菌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链球菌病是我国池塘养殖罗非鱼危害最严重的疾病,连续多年造成养殖业者巨大的经济损失,使养殖业者防范心理极强,池塘一旦发现有罗非鱼死亡,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马上就按照治疗链球菌的方式内服药物治疗,而大多数水产药店技术人员不能给养殖户做出正确诊断和指导合理用药,造成目前罗非鱼发生疾病后的盲目处理和混乱用药,再次发生链球菌病也越来越难处理。通过对部分罗非鱼养殖池塘的发病和处理情况调查了解,本文总结目前罗  相似文献   

10.
<正>罗非鱼因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的特点,目前成为我国的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罗非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持续提高,各地养殖罗非鱼的病害发生也日益频繁,现已严重影响到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发展。链球菌病为危害罗非鱼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病原为无乳链球菌,可导致各类规格的罗非鱼死亡,且防治困难。日常工作中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时,我们发现在感染无乳链球菌的罗非鱼体内也经常能分离到嗜水气单胞菌。对于无乳链球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疾病,目前普遍使用抗生素、化学药物或水体消毒  相似文献   

11.
<正>罗非鱼链球菌病是一种由无乳链球菌或海豚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细菌性暴发病,自2009年以来一直在我市流行,2011年达到高峰。据调查2010年前我市罗非鱼链球菌病多发生在100g以上的罗非鱼,2011年开始7厘米~9厘米的罗非鱼苗也出现了链球菌病,该病发病率一般达20%~30%,发病鱼死亡率可达95%,给我市的罗非鱼养殖带来了重大损失。由于海豚链球菌可以利用宿主巨噬细胞逃避抗生素对其的杀灭作用,此  相似文献   

12.
链球菌病近年来逐渐成为危害水产养殖行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已报道的有海豚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常引起鲑鳟鱼类、罗非鱼、梭鱼、叉尾鮰等多种海、淡水鱼类发病。2009、2010年浙江湖州、嘉兴等地养殖牛蛙暴发链球菌病,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为获知近年广西罗非鱼链球菌病流行菌种及其基因型变化信息,采用特异PCR方法对2006~2012年从广西发病罗非鱼分离获得的77株临床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对2006~2011年分离获得的37株流行菌株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其中20株鉴定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S.iniae)其余57株鉴定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S.agalactiae)。2006~2007年获得的19株流行菌株中有18株为海豚链球菌(94.7%),仅1株无乳链球菌;2009~2012年分离的58株流行菌株中56株为无乳链球菌(96.6%),仅2株海豚链球菌。PFGE图谱聚类显示,海豚和无乳链球菌分别聚类为两个大分支,20株海豚链球菌共产生4种PFGE带型,带型相似度在83.9%~100%之间;17株无乳链球菌共产生5种PFGE带型,带型相似度在47.4%~100%之间。研究表明,广西罗非鱼链球菌病流行菌种已从过去(2008年前)以海豚链球菌为主转变为现在(2009~2012年)以无乳链球菌为主;流行菌株PFGE基因型存在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是养殖罗非鱼的主要国家,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及海南等省份,罗非鱼产业在全球占据了重要地位。但近几年来,罗非鱼的病害已趋向严重,尤其是罗非鱼的链球菌病,发病率、死亡率高,不仅给从事罗非鱼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严重制约着罗非鱼产业的持续发展。对一线养殖者来说,如何简单、快速、准确地判断罗非鱼链球菌病,是他们渴望掌握的一项技术。因此,了解链球菌的生  相似文献   

15.
罗非鱼链球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家勇 《内陆水产》2006,31(2):15-15
根据目前资料报道,引起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病原菌有β-溶血性链球菌和非溶血性链球菌。近几年池塘养殖罗非鱼,网箱养殖罗非鱼不时发生此病,此病多流行于夏秋高温季节,也危害虹鳟、斑点叉尾□、香鱼等鱼类。笔者在2004年8月下旬诊治过罗非鱼链菌球病。现将诊治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罗非鱼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抗病力强"的罗非鱼也难逃疾病的威胁。近年来病害的时有暴发更是阻碍了罗非鱼健康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如2009年在我国南方暴发的罗非鱼链球菌病就给罗非鱼养殖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本文就目前罗非鱼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技术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介绍,为广大基层水产工作者和养殖户在对罗非鱼疾病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腹腔注射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WC1535菌株)后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GIFT strain)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水温下无乳链球菌在尼罗罗非鱼体内的动态分布及消除规律。首先,分析25℃、29℃和33℃3个实验组罗非鱼的感染累积死亡率;其次,对3个实验组罗非鱼进行无乳链球菌的体外分离、培养和计数;然后,分析感染后不同实验组罗非鱼脑、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中无乳链球菌的浓度。结果显示,随着水温的升高罗非鱼的累积死亡率也随之升高,25℃、29℃和33℃组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6.67%、25.56%和78.90%。菌落统计结果显示,随着水温的升高,无乳链球菌在罗非鱼体内的增殖速度加快,同时,单位质量组织(脑、肝脏、脾脏和肾脏)中无乳链球菌的最大载菌量也随之升高。本研究还发现,无乳链球菌在罗非鱼脾脏中的浓度最高,在肾脏中的存活时间最长。综上可知,尼罗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后,体内各组织中链球菌的增殖、消除速度均与水温密切相关。本研究为研究无乳链球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也为通过合理调控水温及施药等措施防治尼罗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暴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09年广东粤西地区大规模爆发罗非鱼链球菌病以来,这种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病害在每年高温时节从没消停过,而且目前还没有药物可救治,一旦暴发,养殖户损失惨重。链球菌已成为罗非鱼养殖户难以摆脱的梦魇。《海洋与渔业》记者近日获悉,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汤菊芬副教授经过多年研究,终于找到了预防罗非鱼链球菌病的良方。  相似文献   

19.
<正>近两年来,我国罗非鱼养殖区的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相继发生罗非鱼链球菌病,病原主要为海豚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该病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2009年开始笔者在广东、广西、海南罗非鱼养殖区进行了详细临诊,开处方治疗,跟踪治疗效果,所开处方对链球菌病治疗效果非常好,很多鱼塘链球菌病治疗断根。因对该病把握准确,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范永亮报道)3月31日,通威股份在广东台山举行罗非鱼链球菌病综合解决方案发布会。通威股份通过潜心攻关,罗非鱼链球菌解决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全球最先进的罗非鱼链球菌病综合解决方案。罗非鱼从亲本到苗种,再到成鱼,有一套完善的免疫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