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积极研究林业与农民增收问题,进一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对1992年来,东港区林业与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山丹县是甘肃省18个干旱县之一,年降水量不足25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关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的出台,为广大农村实现农业增产、农民群众尽快增加收入,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带来了新机遇。清水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前,农民收入的基本状况是:收入增长速度慢,区域性增长不平衡,增收结构单一,现金收入比例较低,增收水平低而不稳。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以种植业为  相似文献   

5.
加快山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何方 《经济林研究》2003,21(1):7-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给全国人民带来新希望,发奋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农”是重中之重,山区是重中之难。山区小康社会建设是加速农业(大农业)产业化体系建设开始的。但必须确保生态优先,依靠科技进步,现在正逢国家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同时国家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的实施,均有力地支持了山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建设具有汕头特色的现代农业和小康农村。  相似文献   

7.
村镇绿化的内涵及通渭县情、村镇概况 村镇绿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搞好村镇绿化,不仅可有效保护和改善村镇人居环境,全面推进生态建设环境向纵深发展和全面发展,而且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和优化社会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发展葡萄产业经济的调研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当前我国正在为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而努力,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农村建设改革,重点在于农业产业提升,难点在于农民。所以,解决这3个层面的问题已成为党的工作重要任务,也是作为新时代建设下做好农村建设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为帮助农业增加效益,改善农民的增收状况,进行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推动产业经济发展是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结合张掖市的发展实际,对葡萄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希望能通过实践成为推动葡萄产业全面发展的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大历史任务。林业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部门作为涉农部门,直接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全国70%的国土是山区,56%的人口在山区。山区既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又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难点。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搞好以山区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开发,是我国生态建设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理论和实践证明,开展山区生态经济园建设,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安丰杰 《中国林业》2009,(21):20-23
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赋予了林业新的地位、新的使命,它是我们党对林业的最新认识成果,是对林业提出的最新要求,更是对速丰林建设提出的最新要求。大力推进速丰林建设,既是改善生态状况、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举措,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又是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2.
加快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资源和名特优林果品种资源,发展林果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广阔。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加快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的战略任务,体现了我区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农村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广西粮食出现阶段性过剩,蔬菜水果市场也趋于饱和,甘蔗价格下跌,农民增产不增收。这已成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而发展花卉产业,占地面积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显著、劳动容量大,不失为当前广西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加快花卉产业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广西拥有发展花卉产业的诸多有利条件。一是拥有丰富的花卉品种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据调…  相似文献   

14.
阿克苏地区发展优势林果业增加农业产值效益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克苏地区是农业大区,农业人口占全地区总人口的75%。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为此,地区在全面进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做出了调优林果业,重点发展红枣、核桃产业的战略决策。优势林果业对农业产值效益的影响,将直接关系到农民发展林果业的积极吐和农民增收问题。因此,我们在地区范围内开展了优势林果业增加农业产值效益的调研。  相似文献   

15.
着眼全面小康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只有农民富裕了,才称得上真正的全面小康。退耕还林既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促进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措施,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被称为政府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1退耕还  相似文献   

16.
林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已经成为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巴州作为一个农业大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如何统筹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是关键。特色林果产业以其特有的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和比较效益高的优势,成为发展巴州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州已基本形成了库尉轮以香梨为主,北四县以葡萄为主,轮台县以杏为主,若且一带以红枣为主的经济林发展格局。到2006年底,全州特色林果业种植面积达8.49万公顷,年产各类果品产量41.28万吨,果品产值超过6亿元。  相似文献   

17.
对青海省发展沙棘产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扼要论述了在青海省大力发展沙棘生态型经济林的现状,认为发展沙棘是青海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和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林业的范围主要在农村,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大力发展乡村林业,凸显其服务性地位,这既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9.
汕头市农业局林业局是由原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果蔬办等四个处级单位于2001年机构改革时合并而成,承担着我市农业、林业、畜牧业、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重任。几年来,广大农林工作者奋斗在经济建设的第一线,为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中各类专业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人才馈缺制约了农林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志  喻峰 《新疆林业》2006,(3):12-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大历史任务。林业是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林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林业如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做出贡献,是我们林业部门和每一个林业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吐鲁番地区干旱炎热,荒漠广布,风沙危害严重,自然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林业,林业也能够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