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蚕雄蚕与雌蚕相比具有抗逆性强、食桑量少、叶丝转化率高的特点,雄蚕茧不仅茧层率、出丝率高,而且丝质更优于雌蚕茧.专养雄蚕可极大地降低养蚕生产成本、提高出丝率和生丝品位.因此,雄蚕一代杂交种深受广大蚕农和丝绸企业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正> 科技兴蚕是稳定蚕桑生产基础、提高养蚕单产和蚕茧质量的根本出路,但是,没有稳定有序的蚕茧经营环境,科技兴蚕就没有保证,这二者互为依存,决定其丝绸行业的兴衰与存亡。四川蚕业长期排徊不前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科学栽桑养蚕没有到位,原始的、粗放的、自然的养蚕方式长期的沿续,造成单产低、质  相似文献   

3.
<正> 由四川省蚕学会、四川省丝绸公司蚕茧生产部、四川省蚕丝学校联合录制的四川省蚕业电视科普系列片第4集《优质高产养蚕配套技术》录制完毕。于1992年12月4日通过专家审定,开始发行。该片结合当前养蚕生产实际,以实现蚕茧单产,质量,效益“三提高”为中心,系统介绍了  相似文献   

4.
<正> 提高蚕茧质量是丝绸行业走出困境的关键,普及推广简易活动蚕台与篾片蔟配套养蚕,切实改变了我县蚕桑生产单产低、质量差、效益低的困境,我县1995年以前,由于饲养条件得不到改善,饲养技术达不到要求,因此蚕茧质量始终上不去,1995年初从四川省蚕研所引进塑编蚕网活动蚕台养蚕,再结合我县的实际将篾片蔟的应用与之配套,收到  相似文献   

5.
<正> 江苏省科委针对目前蚕茧出丝率不高的状况,于1981年下达了“提高蚕茧出丝率的研究课题。这个课题由吴江县蚕研所和庙港乡共同承担。三年来,在苏州丝绸工学院费达生教授和其他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紧紧抓住栽桑、养蚕、收烘、缫丝四个环节,通过运用综合配套技术,在较大面积上蚕茧出丝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推广、普及科学养蚕防病技术,促进蚕业生产发展,四川省丝绸公司蚕茧生产部、四川省蚕学会科普委员会、四川省蚕丝学校联合摄制了《蚕病防治》电视片。  相似文献   

7.
<正> 省丝绸公司蚕茧部与省蚕学会养蚕专业委员会联合,于本年5月上旬在隆昌县召开了全省养蚕技术配套暨小蚕片叶立体育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市、地、州丝绸公司(农业局、蚕桑局)蚕桑科(站)长以及科研,教学单位的人员和养蚕专委会代表等共80人。与会代表参观了“小蚕片叶立体育”和“大蚕蚕台隔沙育”以及桑树肥培管理等现场,围绕养蚕技术配套进行学术交流。代表们一致认为:养好小蚕应以“共育”为主体,推广薄膜覆盖防干育,对分散、量少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丝绸行业不景气,很多丝绸公司和丝绸厂家都是不同程度亏损,近而波及到蚕茧价格,挫伤群众栽桑养蚕积极性,以致出现部份毁桑。又特别是今年秋季,在川北一带个别县蚕病较为严重,多为脓病与病毒病,  相似文献   

9.
德清县是蚕茧重点产区,蚕茧丝绸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进一步深化改革了蚕茧丝绸体制,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蚕桑生产持续稳定发展.1992年全县共收购蚕茧10033.2t,比1991年增加了1535.6t,增长了15.3%,大大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同时,由于重视了优良蚕品种的繁育推广,培桑养蚕科学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蚕茧质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春期平均茧级达到5.16级,最好的达到2级茧.夏秋  相似文献   

10.
<正> 1995年丝绸行业走入困境以来,各地先后探索了多种走出困境的模式,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省县结合的模式(三台县模式)运作情况论述于后。 1 三台县丝绸行业形势分析 三台县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历史,其地理、气候条件宜桑宜蚕,蚕茧资源十分丰富。80年代末、90年代初,蚕茧生产、丝绸工业具有相当规模,桑、蚕、种、茧、丝、绢  相似文献   

11.
<正>江苏省吴江市是江苏省的重点蚕区,蚕桑生产是该市的传统优势产业,种桑养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全市现有桑园面积约3千万平方米,养蚕户2万余户,近几年来蚕茧稳定在4 000吨左右,而且从栽桑养蚕到蚕  相似文献   

12.
翁源蚕种繁育体制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源县有着悠久的种桑养蚕历史,是1988年国家认定的蚕茧生产基地县之一。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主管翁源县蚕桑产业的翁源县丝绸公司、翁远丝厂被迫退出和宣告破产。2000年建立的民营企业翁源县信达茧丝有限公司、翁源县家宝蚕业有限公司及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翁源试验场的成立重新给翁源茧丝产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在蚕种生产,桑园基地的建设,蚕茧收购、加工及丝绸贸易等方面主导着翁源蚕业的发展,推动着翁源茧丝产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3.
刘泽辉 《蚕学通讯》2000,20(4):29-31,36
科技兴蚕是稳定蚕桑生产基础、提高养蚕单产和蚕茧质量的根本出路,但是,没有稳定有序的蚕茧经营环境,科技兴蚕就没有保证,这二者互为依存,决定其丝绸行业的兴衰与存亡。 四川蚕业长期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科学栽桑养蚕没有到位,原始的、粗放的、自然的养蚕方式长期的沿续,造成单产低、质量差,经不起市场变化的冲击,加之长期的蚕茧经营环境不稳定,行情好时,一齐下山“摘桃子”,抬价哄抢;行情低落时,无人问津,低价销售,靠市场的紧俏疲软来决定农民栽桑养蚕情绪的涨落。因而造成了蚕农短期行为严重,盲目发展,掠夺式经营…  相似文献   

14.
<正> 蚕茧是丝绸工业的原料,它必须适应丝绸工业的要求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丝绸工业对蚕茧的需求不仅在于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只有优质蚕茧才能保证丝绸工业的效益,才能使整个蚕丝业走向优质、低耗、高产、高效的康庄大边。作为丝绸工业基础的养蚕业如何沿着这条道路前进,笔者以为:当前既要全面、认真实施行之有效的常规技术,又要为适应新形势而不断地从各个方面改革创新,用新工具、新技术去取代传统的养蚕工具和方法,使蚕儿在更为优良的饲育环境中无病健壮成长,条条蚕儿都结出整齐洁白的优质茧。  相似文献   

15.
蚕业生产和蚕茧、丝绸加工业是重庆市农村和城镇传统的支柱产业,茧丝绸及丝绸成品出口又是我市出口的拳头商品.全市约有151万户农民栽桑养蚕,1994年茧款收入达到3.1亿元以上,在副业中仅次于生猪占第2位;蚕茧丝绸等出口创汇1.3亿美元,在单项出口商品中名列榜首,占全市出口创汇总额的l/6.我市蚕业与蚕丝业生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迅速,1949年产茧仅1.45万担,到1989年增长到50.8万担,增长35倍多.最高年产茧  相似文献   

16.
江化  程明 《四川蚕业》2001,29(1):49-51
<正> 乐至县栽桑养蚕的历史悠久,素有“桑乐至”之称,经过几十年几代人艰苦不懈的努力,现在已是四川省33个优质茧生产基地县之一,蚕茧丝绸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桑、蚕、种、茧、丝绸和产供销、农工贸已构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 为了提高我省科学育桑养蚕水平,提高蚕茧单产、质量、效益,四川省丝绸公司与四川省人民广播电台研究决定,联合举办“蚕业科技”专题广播节目: 1、播出时间:1990年3月13~5月10日,每周星期2、4晨6.00,晚8.30播出(频率为:中波1116千赫)。 2、内容:桑树培护管理、科学养蚕、蚕茧收烘等科技知识。请各地(市、州)、县丝绸公司,有关农业局(蚕桑局)积极组织地(市)、县、区、乡蚕业生产、管理干部、科技人员、蚕桑辅导员和广大蚕农收听。  相似文献   

18.
《江苏蚕业》2014,(4):24-24
<正>2014年11月22日,如东县蚕桑指导站对位于栟茶镇的"如东县饲料养蚕示范基地"生产的晚晚秋蚕茧进行了茧质抽样调查,并组织农户将蚕茧出售给如东翠莲缫丝厂,标示着今年晚晚秋全龄人工饲料养蚕示范工作圆满结束。为了进一步探索与建立家蚕全龄人工饲料饲育技术规范,如东县蚕桑指导站自我加压,不断加快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探索与应用步伐,这是该县继早春、夏蚕、早秋后进行的又一次全龄人工饲料养蚕  相似文献   

19.
蚕桑是淳安县四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而且茧质综合指标一直名列全省前茅,"千岛湖"牌茧丝在省内外市场有良好声誉.为进一步提高千岛湖牌茧丝质量效益,笔者经分析研究,认为该县蚕茧的一茧丝长指标还有很大潜力.以春茧为例,该县1993~2003年的11年中,平均一茧丝长为1 098.59m,而在生产实践中养蚕比较好的一茧丝长都在1 200m以上,说明广大蚕农在科学养蚕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如小蚕饲养加温、5龄盛食期给叶、上蔟适时的选择、养蚕场地、养蚕劳动力素质等差异,影响了蚕儿桑叶食下量,导致蚕茧干壳量高低不一,反映到一茧丝长指标上不够理想.为使该县蚕茧一茧丝长有较大提高,促进茧质更上一层楼,现提出以下技术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戴建忠 《蚕桑通报》2010,41(1):34-36
<正>养蚕生产布局狭义上是指一年饲养几期蚕、每期蚕在什么时期饲养和每期蚕的饲养数量。养蚕生产布局的合理与否,除直接影响到蚕茧的产质量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