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的个体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在室内研究转Bt基因棉(处理)和常规棉(对照)对棉蚜个体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转Bt基因抗棉铃虫棉对棉蚜发育速度、成蚜寿命、4龄若蚜体重、成蚜繁殖力无明显影响.[结论]取食转Bt基因棉花对棉蚜个体生长发育没有负面影响,转Bt基因棉花对棉蚜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安全的.为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的生态安全性评价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2.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是世界性棉花害虫之一,80年代中叶后开始对新疆棉区棉花造成危害。目前棉蚜在我区是棉田中后期的主要害虫,危害时间长、危害重、繁殖速率快、难防治,是制约我区棉花优质高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进行棉蚜发生原因和防治的研究,对我区棉花的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转基因抗虫棉及转基因高产优质棉对棉蚜个体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叶片上组建生命表方法,研究转基因棉对棉蚜个体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转基因抗虫棉和转基因高产优质棉花对棉蚜发育速度、成蚜寿命、4龄若蚜体重、成蚜繁殖力无明显影响。【结论】转基因抗虫棉和转基因高产优质棉花对棉蚜发育速度、成蚜寿命、4龄若蚜体重、成蚜繁殖力无明显影响。转基因棉花对棉蚜生长发育及繁殖力没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棉蚜发生规律 1.危害特性 棉蚜俗称腻虫,其繁殖方式有孤雌生殖和两性繁殖2种,棉蚜主要以成蚜、若蚜聚集在棉花叶背面,刺吸汁液危害,使叶片细胞组织生长不平衡,产生卷曲和皱缩,棉株生长缓慢,轻者推迟现蕾开花,重者造成卷叶或发黄脱落. 2.越冬场所 棉蚜产卵的寄主植物有19种之多,棉蚜卵多附着在寄主的芽胞、裂缝和翘皮处越冬. 3.发生规律 从早春3月下旬开始,越冬蚜卵陆续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即产生有翅蚜向第2寄主迁移,主要危害棉花,棉蚜具有极强繁殖力,在棉田1年可发生15~17代.5月下旬,迁入的棉蚜在棉田形成"中心株",进而形成"点片发生"状态;7月、8月达到危害高峰期,当气温高于35℃时,棉蚜有可能出现秋季危害小高峰;10月下旬,随着棉株衰老,气温下降,棉田有翅蚜增多,棉蚜开始迁离棉田,向越冬寄主上转移.  相似文献   

5.
棉蚜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棉蚜大发生原因 1.蚜源因素近几年,花卉、温室大棚不断增加,给棉蚜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棉蚜大发生奠定了基础。棉蚜冬季迁入室内花卉、温室大棚越冬,并以无翅胎生雌蚜继续繁殖,春天又产生大量有翅蚜飞到棉花等寄主上,繁殖危害。秋天又迁回室内花卉、温室大棚越冬,如此循环往复。一般越冬卵量大,孵化率高,  相似文献   

6.
对合肥地区棉蚜与棉花(泗棉3号)、黄瓜(津优4号)、番茄(毛粉802)这3种夏寄主的适合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棉花和黄瓜上棉蚜的平均寿命和净生殖率均显著大于番茄上的棉蚜;棉花和黄瓜上的棉蚜转接到番茄上不能繁殖和建立种群,但番茄上棉蚜转接到棉花和黄瓜上可以繁殖和建立种群;在相同的温度下,棉花和黄瓜上棉蚜的体长、体宽、体重等3项指标均显著大于番茄上棉蚜的相应指标;番茄上棉蚜回迁越冬寄主的时间早于棉花和黄瓜上棉蚜10d左右。这些结果表明,合肥地区棉蚜对棉花和黄瓜的适合度大于对番茄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7.
<正>尉犁县棉田棉蚜天敌种类多、数量大,尤其是棉田瓢虫,种群数量大,繁殖速度快,是控制棉蚜的主要天敌。本试验通过对自然条件下不同棉花品种棉蚜和瓢虫发生消长规律研究,为瓢虫的保护利用和棉蚜的综合防治,以及棉花的抗蚜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棉蚜是棉田重要害虫,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新疆棉区常年发生为害。由于其生殖周期短、繁殖能力强,所以在适宜环境条件下,短期内就能暴发成灾。棉蚜的为害不仅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还由于棉蚜分泌蜜露,严重污染棉花的纤维品质。抗性棉蚜的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棉蚜具有繁殖速度快、适应性强、种群数量大、群居性危害的特点。近几年,奎屯垦区棉蚜危害成灾(特别是2003年),给棉花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如何根据气候的演变,掌握棉蚜的发生危害规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和降低棉蚜对棉花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棉蚜是尉犁县影响棉花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发生代数多、繁殖量大、危害时间长,是制约棉花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本文以3年来尉犁县棉蚜调查资料为依据,并结合防治实践,就尉犁县棉蚜的发生及防治情况进行总结。一、发生情况棉蚜在尉犁县棉田各年份发生面积不同,其中,以塔里木乡、团结乡、兴平乡发生最重。  相似文献   

11.
夏季木槿上棉蚜的种群动态及其寄主利用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明南京地区冬寄主木槿上棉蚜种群年生活史的分化。【方法】采用定点、定株、定枝的系统调查及寄主转接建立生命表方法,比较夏季木槿上滞留棉蚜及棉花上棉蚜在主要夏寄主植物上的存活与繁殖能力。【结果】2006年和2007年的整个夏季,棉蚜的冬寄主木槿上均有滞留棉蚜种群存在,并且这些滞留棉蚜均以无翅型为主。木槿上夏季滞留棉蚜不能直接在黄瓜、香瓜、西葫芦、南瓜、四季豆和西红柿等寄主上繁殖后代和建立种群,仅极少部分个体可在棉花和豇豆上发育到成蚜并产仔,但产仔量极低,净增殖率多小于1。但是,滞留棉蚜经棉花寄主饲养多代后,能较好地利用棉花和南瓜寄主,表现出滞留棉蚜仍保持着对一些夏寄主的利用能力。【结论】南京地区冬寄主木槿上的棉蚜种群存在年生活史的多样性,同种群内存在异寄主生活史和同寄主生活史共存的现象;在木槿上营同寄主生活史的棉蚜已经失去或降低了对一些夏寄主的利用能力;棉蚜种群的转寄主生活史特性具有可塑性。  相似文献   

12.
棉蚜是库尔勒市棉花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种植2.7万公顷以上,发生代数多、繁殖数量多、危害时间长,因其分泌蜜露、卷叶危害等原因,严重影响了棉花的品质和产量,成为制约棉花持续发展、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2012~2013年,夏季气温编高,降雨量极少,造成棉蚜发生严重.常造成棉花幼叶卷缩、根系缩短、现蕾推迟、蕾铃数减少、吐絮延迟和减产,叶表有蚜虫排泄的蜜露(油腻),并往往滋生霉菌,影响光合作用,蜜露还污染棉絮使其品质下降,不利于纺纱.直接影响棉花的产量,抓好棉田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高布尔 《北京农业》2007,(27):25-26
棉蚜是危害棉花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也是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近年来棉花面积不断扩大,给棉蚜的越冬、种群繁殖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据长期观察,棉蚜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6~22℃,相对湿度为75%以下。山西省洪洞县一般年份6月底-7月下旬,由于雨季到来出现这样的高温高湿条件,再加上棉田天敌的抑制作用,棉蚜一般不再猖獗为害。根据棉蚜的生活习性采取预测预报办法,定点、定人调查,以播种早、出苗长势好,历年棉蚜发生重的田块以及城镇居民附近的棉田先调查为主。结合当前的间苗、定苗,同时辅以药物治疗,及时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棉蚜是库尔勒市棉花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种植2.7万公顷以上,发生代数多、繁殖数量多、危害时间长,因其分泌蜜露、卷叶危害等原因,严重影响了棉花的品质和产量,成为制约棉花持续发展、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2012~2013年,夏季气温编高,降雨量极少,造成棉蚜发生严重.常造成棉花幼叶卷缩、根系缩短、现蕾推迟、蕾铃数减少、吐絮延迟和减产,叶表有蚜虫排泄的蜜露(油腻),并往往滋生霉菌,影响光合作用,蜜露还污染棉絮使其品质下降,不利于纺纱.直接影响棉花的产量,抓好棉田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根据阳信县1999-2008年气象资料和虫害资料,应用农业气象中的统计方法,分析棉花虫繁殖危害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阳信棉花产量及品质的主要虫害是棉铃虫、棉蚜、棉红蜘蛛等,影响虫害繁殖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温度、湿度、降水等,并且提出防治棉花虫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棉蚜俗称油汁、腻虫、密虫等,是棉花的重要害虫。过去只在棉花苗期危害,进入7月份自行消亡,70年代以来,各地棉区均有“伏蚜”危害成灾的报道。所谓“伏蚜”是指6月下旬残留的苗蚜在伏期大量繁殖而形成的群体。棉蚜的发生,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
正棉蚜是为害棉花最主要的害虫之一,该虫以刺吸口器插入棉叶背面或嫩头组织吸食汁液。棉花受害后生长缓慢、叶数减少、根系缩短、现蕾推迟、蕾铃数减少、吐絮延迟。在生产上,因棉蚜繁殖速度快和抗药性的产生,使得农药使用量越来越大,间隔期越来越短,使得棉蚜的防治越来越难。棉蚜在棉田进行孤雌生殖,也就是说,每一个蚜虫都可以不经过交配,可直接生下50—70个后代,而它的后代生长6—7天后,就可以同样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棉蚜发育与繁殖力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相对湿度为50;±10;,光周期L∶D=14∶10的人工气候室内,研究不同温度 (26、28、30、32、34和36℃)棉蚜的发育速率、死亡率和繁殖力.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棉蚜的死亡率增加,繁殖率降低,寿命缩短;若蚜期从26℃的5.9 d下降到34℃的4.4 d,36℃时若蚜4d后若蚜的死亡率达99;,不能完成发育.在26、28、30、32和34℃时,若蚜的死亡率分别为17.5;、25.0;、25.5;、22.6;和22.0;.在28℃时,棉蚜特定年龄繁殖率(mx)和净生殖率(R0)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4.0与53.0.在5个温度条件下,棉蚜内禀增长率(rm,d-1)分别为0.304、0.398、0.385、0.245和0.124.通过模型拟合计算得出:棉蚜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9.0℃,致死温度为35.5℃.棉蚜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8.8℃;当温度上升到34.9℃时棉蚜不能够继续繁殖.伏蚜在28~30℃繁殖能力强,对棉花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19.
棉花从棉苗出土到吐絮的整个生长过程都能受棉蚜的危害,但对棉花造成为害的主要是苗蚜和伏蚜,在棉花苗期和蕾铃期是危害的重要时期.棉蚜危害棉花时常成群集中在棉花嫩叶的背面和嫩茎上吸食汁液,严重时叶片皱缩卷曲.棉花苗期受害,植株矮小,生长发育迟缓,严重时棉苗停止生长.蕾铃期受害,叶片背面布满棉蚜,棉蚜取食时排除大量蜜露,使叶片油腻发亮,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造成棉株早衰,蕾铃大量脱落,絮期棉蚜发生易造成糖浆花影响棉花品级.  相似文献   

20.
南京地区棉蚜寄主专化型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南京地区棉蚜在不同寄主间的适合度。结果表明 ,木槿上的干雌蚜和有翅蚜转接到棉花上能正常存活、繁殖后代和建立种群 ;转接到甜瓜上第一、二代存活率低 ,但能建立种群 ;而转接到黄瓜和西瓜上所产仔蚜仅能存活 1~ 4d ,不能延续后代建立种群。黄瓜和甜瓜上的棉蚜不能在棉花上建立种群 ;反之 ,棉花上的棉蚜也不能在黄瓜和甜瓜上建立种群。不同寄主上棉蚜的口针长度表现为棉花、黄瓜 >甜瓜、木槿 ,棉花和黄瓜上棉蚜不能相互转接不是由于棉蚜口针长度差异所致。木槿上棉蚜在棉花、黄瓜、西瓜和甜瓜上口针取食时的行为表现为 ,黄瓜上棉蚜口针难以达到韧皮部筛管吸取植株养分 ,而在棉花、西瓜和甜瓜上均可 ;在甜瓜上棉蚜吸取养分前可不分泌水溶性唾液直接吸食。研究初步得出南京地区棉蚜出现的黄瓜及棉花两种寄主专化型可能是冬寄主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