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骡盲结肠炎是马属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近两年来发病范围尽管有缩小的倾向,发病数量有所减少,发病有缓和的趋势,但本病仍对马骡有极大危害。为进一步掌握本病的流行规律,提高诊疗技术,减少病畜死亡,对本病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流行与特点1.发病与死亡 1983年发病544匹,其中马359匹,骡155匹,驴30匹。死亡225匹,其中马154匹,骡62匹,驴9匹,死亡率为41.36%。病畜分布于3  相似文献   

2.
马、驴的妊娠毒血症是马怀骡胎或驴怀骡胎的一种妊娠代谢病,多发生在产前的30d前后,死亡率较高.主要表现是自体中毒,病畜长时间的不吃不喝.在产前发病的越早,病程越长,死亡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3.
正怀骡驹驴(马)妊娠毒血症是指怀骡驹的母驴(马),在妊娠后期的一种以顽固性不食为主症的代谢病。以产前数日到1月内发病的居多,多在产驹旺季的4~5月份发病,并以怀1~3胎的驴(马)发病较多。1病因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初步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妊娠母畜饲料单纯和运动不足有关,加之骡胎个体大,胚胎及其母体营养耗损多,骡胎发育迅速,生活力强,代谢旺盛。因妊娠后期骡胎比驴胎大10%以上,胎水多3~4倍,这样占据母畜腹腔大  相似文献   

4.
嗜皮菌病在巴林左旗已有多年的流行史,羊、牛、猪、马、驴、骡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人因接触病畜易感染本病,由于本病的发生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2006年我们对部分乡镇的易感动物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王丽华 《兽医导刊》2014,(12):67-67
嗜皮菌病在我旗已有多年的流行史,羊,牛,猪,马,驴,骡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人因接触病畜易感染本病,由于本病的发生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近几年我们对部分乡镇的易感动物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嗜皮菌病在我旗已有多年的流行史,羊,牛,猪,马,驴,骡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人因接触病畜易感染本病,由于本病的发生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近几年我们对部分乡镇的易感动物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马流行性感冒(Equine influenza,EL)简称马流感,是由马A型流感病毒引起马属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马流感为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2—10d,多在感染3—4d后发病。马流感病毒引起马、驴、骡等马属动物发病,无年龄、性别和品种差别,病毒传染很广,以前未发生过马流感疫情的澳大利亚,2008年也报道发生马流感疫情。病畜咳嗽喷出含有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方式。此病也可通过空气、污染的饲料、饮水经口感染,配种也是此病的一种重要传播方式。该病传播极为迅速,由于病畜感染以后能获得长时间的免疫,因此,流行有一定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8.
有关马属家畜纳塔氏焦虫病的报道国内甚为少见。张掖地区未曾见到本病的发生。1991年10月上旬,高台县新坝乡顺德村,半月之内接连死亡驴5头。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查、尸体剖检及实验室检验,确诊是马纳塔氏焦虫病。立即采取治疗措施控制了疫情发展。一、发病情况新坝乡顺德村1庄、6庄地处祁连山边缘的半荒漠草场区。全村饲养驴55头,骡26头,马5匹。每年8月中旬至9月下旬农闲期间,全村马、骡、驴常合群放牧。10月1日7头驴突然发病,经对症治疗,未见好转。而未放牧的舍饲家畜均未发病。据调查,每年春、秋季节常可在畜体上发现蜱,因数量不多,虽有过驴的死亡,但未引起重视。根据  相似文献   

9.
<正>驴马妊娠毒血症,是驴和马怀孕末期的一种代谢扰乱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产前食欲渐减或突然停食,以致顽固性不吃不喝。因此在不同地区曾被称为"怀骡母驴产前不吃症"、"驴怀骡产前拒食症"等,个别单位称为"妊娠病"或"疑似妊娠中毒"。  相似文献   

10.
<正>马驴怀骡产前不食症是马类家畜的一种蛋白质、糖代谢障碍性慢性的疾病,属酮病的范畴。多发于怀孕的母马或母驴,以驴怀骡者居多,一般多在一个月或10天内发病,临床上比较常见。由于患畜是怀孕后期临产的母畜,所以,在诊治上具有一定的困难,常因治疗方法不当或不及时,而延误病情,造成一定的损失,本病死亡率曾高达70%。为此笔者在长期的基层临床兽医实践工作中,对该病的发病机理、发病过程、诊断治  相似文献   

11.
漏蹄有干漏和湿漏两种,是大家畜常见的一种蹄病,其中马、骡、驴发病较多,牛次之。本病多在蹄壳失修和修削过薄、或棚圈潮湿、粪尿泥泞及蹄底钉伤、刺伤等条件下发生。由于蹄叉直接受损、机能减退,故日渐腐烂而得此病。临床上患畜站立时不敢负重,行走时虚行下地,敢抬不敢踏、踏  相似文献   

12.
1流行病学 患鼻疽的病马是本病的传染源,尤其是开放性鼻疽病马更为危险。本病主要是由于病马与健康马同槽饲喂,同桶饮水而经消化道传染,或经损伤的皮肤、黏膜、呼吸道传染,个别可经胎盘和交配传染。马、骡、驴对本病易感,尤其是骡、驴感染后常呈急性经过。据报道,骆驼和犬等家畜以及虎、狮、狼等野兽可感染本病,人也有易感性。  相似文献   

13.
<正>1发病情况2014年4月16日,农安县农安镇榛柴村李某从外地引进23匹马,饲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有2匹马精神沉郁,食量减少。经仔细观察,发现颌下有鸡蛋大肿块,按压咽部有痛感,于是来我站就诊,从临床症状上看初步确诊为马腺疫。马对腺疫最易感,骡、驴次之,由6月龄到5岁的马易感性最强,哺乳动物和5岁以上的马易感性较低。病畜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来源,病原菌随患畜的鼻汁和脓汁排出,污染周围环境。当健康畜吞食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铜骡铁驴纸糊马".马属动物肠便秘,多因饲养管理不当、天气聚变、使役不当引起,年老体弱动物的发病率高于青壮年动物,马的发病率高于骡、驴.笔者收治一匹22岁因肠积砂引发剧烈疝痛的母骡,畜主诉说,该骡因年岁大,不能干重活,此次在田里拉运花生,同行另外2匹骡处于壮年.  相似文献   

15.
初生骡驹溶血病在我地较多见,治疗结果难得畜主满意,有的兽医遇见此病推辞不治。笔者多年来未治愈一例,因此考虑从预防着手解决这一难题。对本病西兽医认为是母乳汁中的抗驴抗体所致,笔者考虑起因与孕马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肺炎是一种肺小叶或肺间质的炎症,临床上以马、骡、驴较为常见。笔者自1992年以来,用中西药结合治疗马、骡、驴支气管肺炎89例,(马16例,骡21例,驴52例)均予治愈,现报告如下。1病因本病多因长期负役过重,饲喂变质霉败饲料,气温骤变,寒冷侵袭,风吹雨淋,加之饲养管理不善以及流感。肺炎等其它疾病继发均可引起该病。2症状病畜精神不振,被毛逆立,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达39.5-40.5℃,咳嗽、流浆性或粘性鼻液;听诊肺部有湿性或干性罗音,气喘。病重者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可达70-105次/分,呼吸频率达60-85次/分,结膜…  相似文献   

17.
从1979年10月,我用综合疗法治家畜破伤风7例(马4例、骡2例、驴1例),全治愈。其中,高度兴奋、全身强直、口仅张开一横指的严重病畜5头(马2匹、骡2头、驴1头),兴奋性不高、有一定食欲、只有部分肌群强直的较轻病马2匹;伤在耳后的2例,伤在腹部的2例,伤在后蹄的1例,伤在股内侧的1例,查不出伤口的1例;年龄1.5~7岁;发病2~4天后治疗,平均5~15天治愈。  相似文献   

18.
马(骡、驴)腹股沟管口肠嵌顿(又名肠入阴),是公畜特有的疾病。马发病蚊多,骡、驴次之。仅据1963~1976年的临床统计,我站收治和到公社站出诊治疗病畜18头,其中马15头,占83%,驴2头,占11%,骡1头占5.5%。经手术整复治愈14头,占77.7%,死亡4头,占22.2%。其中腹股沟鞘环超过3指的7头。发病13小时的3头,15小时的2头,17小时的2头,余者全都在发病3~10小时内早期确诊手术整复的。从幼驹生理解剖特点看,在胎循环  相似文献   

19.
<正>马腺疫俗称"败喉"、"槽结"或"喉骨胀",为马、驴、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的特征为鼻、咽粘膜发生卡他性—脓性炎症,颌下淋巴结急性肿胀化脓。1病因本病的病原体是马腺疫链球菌。本菌在脓汁中常呈数十到百多个菌体相连的长链,革兰氏染色阳性,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脓液和鼻液内能生存几个星期。对消毒药的抵抗力不高,一股常用消毒药可于10-15分钟内将其杀死;对磺胺、青霉素、龙胆紫等药品敏感。2流行特点本病分布较广。仅单蹄兽易感,其中马最敏感,骡、驴次之。4个月至4岁的青年马(包括骡、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淋巴管炎又称假性皮疽,是由皮疽组织胞浆菌引起马属动物的慢性、接触性、创伤性的传染病。病畜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脓汁内含有大量的病原菌,脓肿破溃后,病菌可随流出的脓汁及溃疡分泌物而排出,当病畜与健畜直接接触时可经损伤的皮肤或黏膜而感染。被污染的褥草、粪肥、泥土、用具、饲槽、医疗器械等是传播媒介。本病也可通过交配传染,蚊蝇也可将病原带人健畜创口而引起感染。本病主要发生于马、骡、驴、牛等。马感染率较高为85%,驴感染率为32%,人感染率为20%,肉牛感染率为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