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仙生 《花木盆景》2003,(4):18-18
胡乐国先生在本刊2002年第9期发表的《谈“传统”》一,提出了很独特很大胆的见解。他认为中国以往规则式盆景“属民间艺术”,唯有自然式盆景“是中国盆景艺术的正统,是中国盆景艺术的传统”。此前还未见过此种提法。  相似文献   

2.
首届中国唐风盆景展的成功举办,无疑是2008年中国盆景界的重大事件之一。其展览规模之大,参展盆景作品水平之高,展览运作方式之独特,都是近年来所罕见的。尤其是用黄金铸造奖牌,更成为世界盆景界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随着新闻媒体对“唐风展”及其会址——中国唐苑相关报道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盆景爱好者,对“唐风展”创办人张小斌先生产生了浓厚兴趣,想详细了解张小斌先生的盆景情缘和“唐风展”情怀。  相似文献   

3.
《花木盆景》2007,(3):20-21
“汇聚全国盆景资源,荟萃各地名优盆景”的中国盆景交易会(以下简称“交易会”),是以“促进盆景发展,展示盆景新技术,提高盆景艺术与观赏性”为目的,由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广东陈村花卉世界有限公司、中国盆景大观园联合主办的大型国家级盆景交易会,举办地点为广东顺德陈村花卉世界。  相似文献   

4.
《花木盆景》2007,(4):9-9
“汇聚全国盆景资源,荟萃各地名优盆景”的中国盆景交易会(以下简称“交易会”),是以“促进盆景发展,展示盆景新技术,提高盆景艺术与观赏性”为目的,由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广东陈村花卉世界有限公司、中国盆景大观园联合主办的大型国家级盆景交易会,举办地点为广东顺德陈村花卉世界。  相似文献   

5.
对于我国从事盆景艺术的工作者而言,2008年称得上是一个空前的盛年,仅国庆期间就同时迎来了在南京举办的有“中国盆景界奥运会”之称的“第七届中国盆景展览会”,在西安举办的“首届中国唐风盆景展”及在常州举办的“海峡两岸盆景业峰会暨盆景精品展”。三大展览中涌现出的众多精品盆景,让人眼前一亮,新人、新技术、新工艺、新艺术形式层出不穷,较集中反映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盆景艺术从衰微走向繁荣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方志鹏 《花木盆景》2004,(12):12-13
第六届中国盆景展览提出“创新、求精、重振中国盆景雄风”的口号,精准地指明了当代盆景的发展方向。“创新”是期盼多元化的盆景风格,求精是期盼盆景艺术水平的提升。我们欣赏一件有新意的作品常谓其为“有个性”,对一件艺术水平较高的作品常称其为“精品”。新而不精是“怪”,精而不新易“俗”,所以创新与求精必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欣赏者希望看到更多动人心魄的新作,  相似文献   

7.
为展示中国盆景的艺术魅力,为盆景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搭建交流经验、切磋技艺、联结友谊的平台,创立中国盆景的“奥林匹克”,大展中国盆景雄风,引领中国盆景潮流,推动中国盆景的大提高大发展,定于2008年“五一”节期间,在广东省佛山市陈村花卉世界内举办第二届“中华杯”中国盆景精品大奖赛,同时举办第二届中国盆景交易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8.
盆景源于中国,在许多关于中国盆景制作技法与鉴赏的理论当中,对于“气韵”的追求和研究一直相当沣重。在权威的《汉语大词典》中,对“气韵”一词的具体解释是“指章、书画风格、意境或韵昧”。那么,引申到盆景艺术上来,气韵是指盆景艺术作品的风格、意境或韵味。但是,如果  相似文献   

9.
我看盆景     
李新 《花木盆景》2005,(10):14-16
这篇章如作所说,是“放胆直言”之作。中对盆景界多年来已成定式的一些理念,诸如盆景“高于自然”、盆景是“高等艺术”等等提出了质疑,并作了一些认真的思考。细细读来,字里行间虽觉时有突兀之处,却并没有偏颇之词。也许,作所提出的观点并未完全能让人信服。但这种思辩的态度应有值得借鉴之处。中国现代盆景已进入“创新、求精”阶段.近年来盆景的创作手法和风格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相比盆景技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盆景理论范畴似乎过于“安静”了。故刊登此,期望读参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08年8月初,在举世关注的北京奥运开幕前夕,武汉市汉阳区盆景协会举办“迎奥运”盆景展,表达“奥运向我走来,我为奥运添彩”的喜悦之情。汉阳是我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等曾是威震海内的民族近代工业瑰宝。另外“汉阳树”、“古琴台”、“高山流水”等人文故事的发源地也都在汉阳,丰富的人文历史造就了汉阳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承。在全国人民百年奥运梦将圆之际,汉阳盆景协会在中南机械公司的协助下,成功举办了此次盆景展览,推动了盆景文化交流,抒发了盆景人对盛世中国成功举办奥运的美好祝愿与国富民强的美好期待。  相似文献   

11.
2007年4月30日,“第二届中国(陈村)盆景赏石博览会”在陈村花卉世界拉开序幕(以下简称“博览会”)。五一期间,花卉世界推出“文化旅游”,“首届中国盆景交易会”、“首届中国盆景精品大奖赛”、“广东赏石名家艺术品收藏展览会”“中国盆景大观园开园”、“花卉世界艺术品大开张”五大活动同期举办,  相似文献   

12.
王子元,湖北黄石人,1947年生。自幼酷爱盆景艺术,十多年勤学苦练,制作了多种形式盆景,尤其酷爱树石盆景,重视创意和意境。创作上运用“内模贴石法”、“穿石双层藏干法”等技艺,有所创新和发展,作品曾多次获奖。现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盆景委员。  相似文献   

13.
方志鹏 《花木盆景》2003,(12B):16-17
在当代盆景界,上至名家巨匠,下至后学稚子,都是以追求符合自然规律的“自然式”盆景为创作目标。“自然式”盆景已形成一股主导潮流。对“自然式”的追求,给盆景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盆景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也是盆景艺术由边缘艺术或“准艺术”走向高等艺术的必由之路。笔作为一名盆景爱好,在与盆景友人的交流、创作实践和对盆景理论的学习当中,获得了一些一知半解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4.
盆景起源于中国,后传入日本,现风靡世界。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引下,中国盆景艺术如春风化雨,充满生机。特别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盆景艺术犹如明珠出土,闪耀其更加灿烂的艺术光辉。  相似文献   

15.
《花木盆景》2014,(5):18-18
朱宝祥,中国盆景艺术大师,通派盆景代表人物,江苏南通人,生于1914年,因病于1994年9月13日在南通逝世。享年81岁。朱宝祥自12岁开始学艺,在盆景艺术领域辛勤耕耘近70个春秋,一生致力于通派盆景艺术发展,并在传统“两弯半”造型上,总结出“满、残、清、奇、古、怪”的选材六字诀,推出独树一帜的“贴骨棕”棕法。在盆景创作中,他继承传统,博采众长,敢于创新,创作出《源远流长》、《听涛》、《金蛇狂舞》、《五本同源》、《峰峦叠翠》等盆景精品。他还十分注重通派盆景艺术理论研究,对通派盆景艺术特色与剪扎技艺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1989年,建设部城建司、中国园林学会、中国花卉盆景协会联合授予朱宝祥先生“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6.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版开辟“盆景入门”栏目已有4年之久了。设置这个栏自,是因为许多花卉园艺爱好者同时也是盆景爱好者,二者是无法截然分开的。此栏目由一些盆景行家陆续介绍了许多盆景知识,对初涉盆景的读者帮助很大。然而,要实现“让盆景走进千家万户”的宗旨,“盆景入门”的话题是始终有话好说的。  相似文献   

17.
《花木盆景》2007,(8):30-30
岭南盆景是中国盆景艺术奇葩的新秀,以其对大自然深刻的感悟和“截干蓄枝”的独特创作技法,得到国内外盆景界的认同和赞誉。  相似文献   

18.
山水盆景《长江之水天上来》是在《过尽千帆尽西陵》(原载《花木盆景》2000年第3期,见图1)基础上修改得来的作品。《过尽干帆尽西陵》是本人的前期山水盆景作品,石材采用丹阳石。由于受当时文化底蕴、制作思路、制作技艺的制约,此作品还是很不成熟的。近年来,本人认真阅读了一些绘画专著,观摩中国古代山水画名家所创作的作品,很有收获。2007年下半年,对此作品重新审视,觉得此作品存在两大缺陷:一是按题名,此盆景应表现的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长江山峡风光,盆景画面左上方虽有群山绵延,逶迤起伏之势,  相似文献   

19.
胡光生 《花木盆景》2007,(10):12-13
朱祥勇先生,1967年生,安徽合肥市人,现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合肥市盆景协会理事,2006年被评为”安徽省杰出盆景艺术家u0他钟爱盆景艺术事业,工作之余全身心投入盆景的研究与创作。师从安徽盆景艺术大师朱秀文先生,在前辈梁永贵会长的悉心爱护下,多年来在杂木类盆景研究上颇有建树,作品以“端秀”见长,尤其是近几年来在松柏类盆景创作上,将杂木的“端秀“与松柏的“气韵“充分相融合,形成了“端庄、清秀、飘逸、大气“的作品风格。其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及省市大奖。  相似文献   

20.
“福建是榕树之乡,龙海是盆景岂术的摇篮”.这是很多到过福建龙海的朋友发出的感慨。在龙海,一提起榕树盆景,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黄财福这个名字。黄先生的盆景作品独具风格,艺术精湛,这在福建盆景界早已有目共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