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大利亚的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朴永范,王蔚,马进,陈水南一、棉花澳大利亚从1986年开始种植棉花,现在是世界上第10大产棉国、第4大出口国,棉花主要分布在新南威尔士州和昆士兰州的交界处,其中新南威尔士州的Narrabri占90%以上,该...  相似文献   

2.
特早熟棉区棉花地膜覆盖规范化栽培技术赵其铮(辽宁省经济作物科学研究所辽阳111000)辽宁棉区位于北纬38°~43°,东经119°~124°,无霜期140~160d,年积温(≥10℃)3300~3600℃,降雨量450~700mm,春季少雨,多集中...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棉花生产现状及研究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澳大利亚棉花 生产及市场状况 澳大利亚棉花生产区非常集中,基本上种植在南部的新南威尔士州和北部的昆士兰州,其中新南威尔士州种植面积占70%,昆士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北部特早熟棉区,在棉花生产上,具备着光照充足,雨量集中,昼夜温差大等优越性,并且经济产量系数较高,病虫为害较其他棉区为轻等特点。但在棉花生产上,最突出的不利因素是热量条件,≥10℃积温刚够早熟棉种生育需要,常遭早霜为害,霜后花比例较大,因此研究特早熟棉区的温度条件与棉花生长发育的关系,对本区棉花栽培技术的指导及棉区规划有重要意义。观察研究是在山西太谷山西农业大学农场进行的。太谷位于北纬37°25′,东经112°35′,海拔799.6米,年平均气温9.8℃,≥10℃积温为3666.3℃(1954—1979其中缺1959年),无霜期175天(1960—1978),属特早熟棉区。太谷县棉花生育期间各月、旬平均气温概见表1。  相似文献   

5.
国外棉花害虫综合治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美国、独联体和澳大利亚等国外主要棉区棉花害虫综合治理的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6.
棉蚜是棉花苗期重要害虫,广泛发生于全国各棉区,已成为棉花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也是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一、棉花播种适期的意义河北省地处黄河流域棉区北界,棉区西南、东北向,南北狭长千里(36°—41°N)。各地无霜期差异很大,平均无霜期约在163—190天之间。最早初霜期各地分别出现于: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最晚终霜期分别为:4月10日;4月20日;4月30日(见附图一)。各地安全无霜期变动在150—180天左右。除东南部棉区无霜期较长外,其他  相似文献   

8.
澳洲坚果是山龙眼科澳洲坚果属常绿果树,原产澳大利亚东部沿海昆士兰州东部与新南威尔士州北部,即南纬20°30′~32°地带的亚热带雨林中,从1885年起经100多年的引种驯化和人工栽培,现已成为营养价值高、商品价格昂贵、世界上新兴的果树。我国1910年首次引进台湾,1940年中山大学(原岭南大学)引入光壳种的实生苗种  相似文献   

9.
棉花是纺织工业和人民衣着的主要原料。近一百多年来,许多国家都在开辟和扩大棉花的生产,目前全世界已有七十多个国家生产棉花。 棉花原产热带,是喜温作物。但由于育种成就和栽培技术的改进,现在棉花已广泛分布在北纬48°到南纬35°之间。全地球全年每个月都有收获棉花和播种棉花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邓九生 《世界农业》1997,(11):23-24
以色列的芒果生产广西农工商职业大学邓九生以色列自1933年从印度引进芒果以来,1996年栽培面积超过1900hm2,主要分布在高利勒海盆地、中部沿海平原和西南勒加维地区。三大芒果产区位于北纬33°~34°之间,属典型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类型,夏季炎热干...  相似文献   

11.
正新疆是我国棉花主要栽培区域,也是我国唯一的长绒棉产区,由于品种适应性和气候条件的限制,适宜种植长绒棉的区域仅分布于新疆阿克苏、巴州、吐鲁番等地的小块区域。近年来,纺织企业对高品质棉花的需求增加,而北疆棉花品质仍待提高,品质问题制约棉花产业发展,亟待突破。因此,在北疆棉区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藏那曲冬虫夏草的生态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调查发现,西藏那曲冬虫夏草主要分布在北纬30°20′~32°48′,东经92°0′~94°50′范围的巴青、索县、比如、嘉黎、那曲、聂荣等6个县.冬虫夏草产区气候属典型青藏高原气候,虫草及其寄主昆虫分布与植被、气温关系密切.寄主具有杂食性、耐饥性、耐寒性、耐涝性等生态习性,虫草有性阶段对气候条件有一定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棉花实夜蛾属对拟除虫菊酯的抗药性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棉铃虫复合虫种(Heliothis spp.)对拟除虫菊酯农药出现抗药性,对棉花生产形成严重威胁,抗药性过强时,往往导致治虫失败。至目前止,已报道出现抗性的虫种有:棉铃虫(H.armigera),是中国北方棉区和澳大利亚棉花的主要害虫;烟夜蛾(H.virescens)和美国棉铃虫(H.zea),是美国棉花的主要害虫;澳洲棉铃虫(H.punctigera),是澳大利亚棉花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4.
1996~ 1998年 ,我们陆续从新疆各主要棉区采集和收集 40 0余株病株样 ,共分离获得 10 8株棉花枯萎病菌 ,对其中具有代表性菌株致病性和生理性状研究结果表明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优势小种仍为 7号生理小种 ,但其致病性较强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致病型主要分为强、弱两种致病型 ,强致病型主要分布于南北疆棉区 ,弱致病型主要分布于东疆棉区。供试棉花枯萎病菌菌系在 2 5℃培养 7天后 ,菌丝为白色 ,菌落皿底产生色素多为紫色或浅紫色 ,大分生孢子大小为 10 .4~ 44 .2× 6.1~ 2 .0μm,多为马特型 ,适应生长温度为 2 5℃~ 30℃以上 ,除供试 6菌株能在 35℃缓慢生长外 ,多数棉花枯萎病菌菌株不易生长 ,吐鲁番菌株 HAI 17在 40℃能缓慢生长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较耐高温 ,在 40、45℃高温下并未致死。目前 ,尚未采到 3号生理小种菌株。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的油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油菜生产历史较短,但国家对油菜生产比较重视,有关发展油菜生产的措施比较得法。因此,在不太长的时期内,油菜生产和加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油菜生产基本情况澳大利亚的油菜与其他国家有明显的不同,通常在秋季播种(5月份),应用的则为春性油菜品种,收获期为初夏(11月份),西部收获期比东部早。澳大利亚除了北澳和昆士兰州外,其他各州均种植油菜,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是油菜的传统产区,而西澳则是双低油菜发展最快的地区。影响澳大利亚油菜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年降雨量,年降雨量在325~750mm之间的地区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16.
以2001—2005年农业部对13个主产棉省主栽品种抽查样品的测试结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十五”期间中国棉花纤维的长度、整齐度、比强度、马克隆值等8项品质指标的分布情况,并运用STATA统计分析系统分析了各品质指标之间的关系。“十五”期间,中国生产领域的棉花纤维长度主要分布在28~29mm,整齐度指数主要分布在82%~84%,断裂比强度主要分布在27~29cN.tex-1,马克隆值主要分布在4.0~5.0,可以满足纺织工业纺中、低档棉纱的要求。各纤维品质指标在年度间有波动。按生态区划分,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纤维在长度、整齐度、比强度等指标上优于黄河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但马克隆值偏高,色泽特征差,品级较低。黄河流域棉区的棉花纤维在长度、整齐度、比强度、马克隆值、色泽特征等方面处于其它两个棉区之间。西北内陆棉区的马克隆值和色泽特征最好,品级较高。统计分析表明,长度与比强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7156,呈高度正相关;整齐度指数与比强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5300,呈中度正相关;纺纱均匀性指数与长度、整齐度、比强度均呈高度正相关。与国际乌斯特公报进行比较,中国“十五”期间棉花纤维综合品质达到国际中等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7.
南朝鲜是最大的人参生产国之一,年产量居世界第一或第二位。南朝鲜的人参大多栽培于人工荫棚下,自然生长的人参不多见了,在山区尤其是北部山区仍能找到;人参栽培在北纬36°—38°的区域,其中有两个主要人参产区:(1) 以大田为中心南部产区;(2) 以三八线以南的非军事化地区和东西两条海岸线为界的北部产区。  相似文献   

18.
绿洲农区与非绿洲农区棉花生产潜力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种植棉花的绿洲农区和非绿洲农区的气候资源特点和棉花特殊栽培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两个农区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绿洲各主要棉区的光热水资源优于非绿洲各主要棉区,光温水潜力高。在此基础上,对提高绿洲农区和非绿洲农区棉花生产潜力的有关方面进行了探讨,为绿洲农区和非绿洲农区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主要棉区光、热、水资源潜力,实现棉花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石斛是兰科植物中最大的属之一,有1500~1600个原生种。主要分布于亚洲的热带和太平洋鸟屿的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等地区。大约有60种石斛产于我国,北自秦岭、淮河以南,南至海南岛南部的崖县,大多数种类都集中于北纬15°30′~25°21′之间,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和台湾等省(区)。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东南太平洋不同海域环境因子对茎柔鱼栖息地分布的影响差异,本研究利用东太平洋2016—2018年赤道海域、秘鲁外海与2015—2017年智利外海3个海域茎柔鱼渔业生产数据,选取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涡旋动能(Eddy kinetic energy,EKE)、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海表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叶绿素浓度(Chlorophyll-a,Chl-a)、混合层深度(Mixed layer depth,MLD)、溶解氧浓度(Dissolved oxygen,DO)等7个海洋环境因子,建立最大熵模型以探究不同海域夏、秋两个季节内茎柔鱼适栖息地分布情况以及探究环境因子对其影响的差异。结果显示,各海域不同季节最大熵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均大于0.8,实际捕捞位置与模型拟合的适宜栖息地范围重合。3个海域适宜栖息地的变化情况如下:赤道夏季最适栖息地主要分布在110°~120°W、1°N~3°S海域范围内;秋季,茎柔鱼最适栖息地主要分布在97°~117°W、1.5°N~1.5°S海域范围内,栖息地分布向东延伸。秘鲁外海夏季最适栖息地主要分布在75°~86°W、15°~20°S海域范围内;秋季,茎柔鱼最适栖息地主要分布在75°~84°W、15°~20°S海域范围内,夏季到秋季最适宜栖息地整体向东南方向移动。智利外海夏季茎柔鱼最适栖息地主要分布在73°~85°W、20°~30°S;秋季最适栖息地主要分布在75°~85°W、20°~28°S海域,夏季到秋季适宜栖息地整体向东北缩减。最大熵贡献率结果显示,影响赤道、秘鲁和智利海域茎柔鱼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分别为SSH、Chl-a、SSS、SST;SSH、MLD、DO、SST和SSH、SST、Chl-a、MLD。研究表明,不同海域影响茎柔鱼分布的环境因子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