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粳59(龙丰09291)是以龙糯2号为母本,空育131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水稻新品种。该品种2014—2016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区域、生产试验,较对照品种龙粳20、龙粳46平均增产8.7%,2017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熟期早、品质优、产量高、抗病抗冷性中等,分蘖力中等、抗倒伏等特点,适合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种植。  相似文献   

2.
1 高产水稻种质龙粳 7号龙粳 7号 (原代号龙花 90 - 2 5 4 )是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所 1989年以藤系 137为母本 ,以龙花 84 - 10 6为父本杂交 ,1990年接种其 F1代花药 ,经离体培养育成的中早熟高产水稻品种 ,1998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2 0 0 0年获佳木斯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品种插秧栽培从出苗到成熟全生育日数为132天 ,需活动积温 2 4 0 0℃左右 ,株型收敛 ,秆强抗倒 ,苗期生长势强 ,分蘖中等 ,叶色淡绿 ,中抗稻瘟病。株高 85 cm,穗长 16.7cm,每穗 95粒 ,空秕率 8% ,千粒重 2 6.5 g,谷粒椭圆 ,无芒 ,颖尖无色。 199…  相似文献   

3.
张云江 《作物杂志》2012,28(2):150-151,6
水稻新品种龙粳34是以高产、优质的垦稻8号为母本,抗病、耐冷、优质、早熟的龙粳13为父本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稻瘟病、耐冷性强、抗倒伏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4.
早熟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龙杂7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用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品种选育滞后于生产需要,因而制约了国营农场和种地大户的高梁生产.为此,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选育了早熟、高产、耐密、抗病、抗倒的机械化栽培高粱新品种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满足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轮作倒茬的需要.龙杂7号是以龙149A为母本、外4为父本组配的杂交种,原试验代号为龙607,200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张淑华 《作物杂志》1998,14(4):33-33
1选育经过龙粳7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所于1989年以丰产性好,株型理想的日本品种藤系137为母本,以抗稻瘟病性强、米质优良的品系龙花84-106为父本进行常规有性杂交,当年收获杂交种子9粒,于1990年全部种植于田间,F1表现优良。为了缩短育种年限……  相似文献   

6.
龙S是一个广谱抗稻瘟病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精细定位其主效抗性基因,对于培育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来自国内外的41个稻瘟病菌系通过接种鉴定方式对龙S进行了稻瘟病抗谱分析,结果显示龙S的抗性频率为100%,对其中39个菌系表现高水平抗性,与Pi9的携带品种75-1-127抗性频率和抗病级别基本相当。群体遗传分析表明龙S的抗性基因表现为显性遗传方式,对于不同菌系龙S表现出不同的抗病遗传模式,其中龙S对稻瘟菌系318-2的抗性由单基因控制。通过抗病亲本龙S与感病亲本日本晴构建F2分离群体,采用BSA (bulk segregant analysis)及RCA (recessive class analysis)分析方法,将龙S的主效抗病基因精细定位于第9染色体上的SSR标记M1-M2所在的1.31 cM区间,与已克隆的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5位于相邻的染色体区域。抗谱分析表明,龙S与Pi5、Pii单基因系的抗性频率差异明显,抗谱较后二者更广。龙S主效抗性基因的精细定位,为进一步揭示其与Pi5、Pii的等位关系以及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病水稻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王桂玲 《中国种业》2018,(10):86-86
龙粳66(龙丰12500)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和佳木斯龙粳种业有限公司以空育131为母本、龙糯2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为普通粳稻,主茎11片叶,需≥10℃活动积温2250℃左右。株高95.4cm,穗长16.6cm,每穗粒数107粒,千粒重27.0g。粒型椭圆,幼苗长势强,分蘖力中等,活秆成熟,结实率高,综合性状优良。2018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种植。  相似文献   

8.
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7个鲜加工型辣椒品种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7个鲜加工型辣椒品种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19.33%~51.87%之间。前4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累积贡献率达80.748%,主成分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是娇凤、龙椒17号、园椒35、龙椒10号、宝椒1号、园椒40、兴蔬208、德红1号、龙椒15号、FA276-14-1、龙椒20号、FA3-22-1、XY19-124、园椒39、中椒409、FA4-15-1、龙椒18号。聚类分析中,当欧氏距离为5时可分为五大类。对17个鲜加工辣椒种质资源进行筛选,娇凤为长线形、高产、高抗病毒病、中熟、味辣种质资源;龙椒10号为长牛角形,早熟,辣味中等种质资源;兴蔬208为果形较长、单株果数较多、色泽中等、中早熟种质资源;园椒40为果形较长、早熟、中抗病毒病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春小麦抗旱性品种筛选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苗期反复干旱法、全生育期抗旱鉴定法,对20个在黑龙江省小麦生产上应用的新老品种抗旱性进行评价,以筛选出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系;同时按照小麦全生育期的抗旱性评价标准进行分类,以指导小麦生产上的品种布局。结果表明:抗旱性极强的品种为龙辐麦19号,抗旱性强的品种为克旱21号,抗旱性弱的品种为克丰3号、克丰9号、克07-1370、龙辐麦18号,其他品种抗旱性均为中等。克丰12号、龙麦33号、北麦4号虽然抗旱性中等,但是在自然降水较充足和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产量都较高,说明这些品种为喜肥水材料,应用时应选择水肥条件好的地区,以便发挥其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0.
龙粳34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2001年以高产、优质的垦稻8号为母本,抗病、耐冷、优质、早熟的龙粳13为父本有性杂交,经温室加代和系谱法,培育出的集高产、优质、抗病、耐冷于一体的早粳新品种,代号为龙交04-908。2005-2006年所内进行产量鉴定,同时进行品质、抗病性、耐冷性等特性鉴定试验,表现高产、优质、抗稻瘟病、耐冷性强、秆强抗倒;2007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预备试验;  相似文献   

11.
马文东 《作物杂志》2012,28(5):121-122
龙粳3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黑龙江省龙粳高科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沈农265为母本,上育418为父本有性杂交,F1代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具有直链淀粉低、食味佳、产量高、抗稻瘟病、耐冷性强、熟期适中、抗倒伏能力强、广适性强等特点。2012年1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基因Pi-5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48份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为实验材料,利用基于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5本身设计的三对分子标记JJ113-T3、JJ80-T3、JJ81-T3筛选含有该抗稻瘟病基因的水稻品种,同时采用黑龙江省稻瘟病主要生理小种进行混合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龙粳香1号、龙交06-192、龙粳20、龙粳25、合江19、绥粳9、龙稻5和松粳3共8个品种含有Pi-5基因。实验结果明确抗稻瘟病基因Pi-5在黑龙江省主栽品种中的分布情况并评价其分子标记在黑龙江省抗病育种的应用价值,同时对于寒地水稻生产中抗稻瘟病品种的选择以及抗稻瘟病育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机械化栽培高粱龙杂7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杂7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龙149A为母本、外4为父本,采用常规育种方法选育的早熟机械化栽培高粱杂交种。该杂交种生育日数92d,生育积温2150℃,株高140cm,产量6098.5kg/hm2。抗叶部病害和黑穗病。200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14.
龙粳53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龙育98195/龙粳12的F2单株为母本,空育131为父本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的水稻品种,2016年5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不仅具有品质优,产量高,抗稻瘟病等优点,而且株型收敛,剑叶夹角小,种子发芽势及耐寒性、耐旱性强,根系发达,苗期、分蘖期早生快发,籽粒灌浆迅速,充实度好,被誉为"大一号的龙粳31",尤其适合寒地轻简化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5.
张云江 《作物杂志》2011,27(4):104-105
龙粳27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2000年以日本著明优质、耐寒品种上育418为母本,高产、抗病的龙粳12号为父本有性杂交后经多年选择培育而成。具有早熟、优质、抗病、耐寒、抗倒等特点。2009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2010年被黑龙江省农委定为第三积温带苗头品种,当年种植面积达8.3万hm2。经过2009~2010年黑龙江省的低温冷害和稻瘟病  相似文献   

16.
水稻花培新品种龙粳10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龙粳10号(原代号龙花91-340)是继龙粳9号(龙粳长粒香)之后,该所成功选育的又一个长粒型优质水稻新品种,也是继龙粳8号(龙选948)之后,又一个运用综合育种技术育成的水稻花培新品种.其表现为米质优良、抗病突出、丰产稳产、耐寒抗倒、熟期适中、适应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1982年选用适应寒地生态条件、综合性状理想的松前为母本和雄基9号为父本进行第一次杂交,经过田间选择得到了早熟、优质、稳定品系龙交82133的F5代,为进一步导入抗稻瘟病基因,于1987年以龙交82133的F5为母本,以携带高度抗病基因Pi Zt的……  相似文献   

18.
王黎明 《作物杂志》2002,18(3):30-30
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1991年以V4A不育系为母本,恢复系116为父本进行杂交种配制,1999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定名为龙杂6号。1 特征特性龙杂6号的母本V4A是以A2 细胞质回交转育的不育系。其幼苗叶片绿色,叶鞘粉色,株高130cm左右,穗长25cm,筒形穗,一级枝梗适中,二、三级枝梗多,是理想的穗型结构。生育期120d左右,子粒白色,角质率高,品质好。后期灌浆速度快,抗早衰,有较强的抗逆性。对高粱丝黑穗病表现免疫,对高粱蚜虫中抗,高抗茎腐病和叶斑病,抗倒伏且抗旱能力强。父本116苗期耐……  相似文献   

19.
将龙粳39、龙粳31两个品种混合种植既保留了龙粳31秆强抗倒的优良性状,又弥补了其分蘖力不足的不良性状,为此研究了龙粳39、龙粳31不同混播比例对水稻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按4∶6比例混种,能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增加水稻茎蘖数,产量达9232.45kg/hm~2。  相似文献   

20.
小麦突变体D51抗秆锈性遗传分析及其抗性基因SSR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51是优良品系龙6239经辐射诱变和组织培养相结合获得的高产优质抗秆锈突变体材料,对我国优势秆锈病21C3CPH、21C3CKH和21C3CTR小种均表现免疫。利用来自D51/龙6239、D51/中国春的2个F2群体和来自D51/龙6239的1个F2群体分别在苗期和成株期进行21C3CPH小种接种,抗病反应型鉴定表明,3个F2群体中抗感分离比例均为3∶1,说明D51抗秆锈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全生育期表达,部分D51/龙6239 F2植株的F3株系的抗病鉴定进一步验证F2鉴定的可靠性。利用675对小麦SSR引物和185株D51/龙6239 F2分离群体对SrD51基因进行标记定位,将SrD51定位在5D染色体的短臂上。其中SSR标记Xgwm190和Xwmc150与SrD51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8.58和21.33 cM,并分别位于目的基因的两侧。由于已知的秆锈抗性基因仅有Sr30被定位在小麦5DL上,且Sr30不抗34C2MKK和34C2MFK,而突变体D51的原亲本龙6239不抗21C3CPH、21C3CKH和21C3CTR,却对34C2MKK和34C2MFK表现免疫抗性。因而推断此突变体的秆锈抗性基因可能是一个新基因,暂命名为SrD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