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成杰  胡文华 《食用菌》2001,23(6):9-10
杏鲍菇 SX4 2 ,是选自我们栽培基地的 1株重达2 10 0 g的特大丛杏鲍菇子实体 ,经孢子分离培养获得纯菌种 ,在温光调控下培育成功具有商业开发潜力的高产菌株。1 子实体特征菇体高 10~ 30 cm,群生或丛生 ,形如肥大水葫芦 ,粗壮如玉色的保龄球。菌盖初期圆形 ,后平展 ,直径 5~15 cm,中央稍下凹呈漏斗形 ,浅灰至浅黄白色 ,表面有绒毛 ,菌肉白色 ,杏仁香味。菌柄长 10~ 30 cm,直径 5~8cm,白色 ,偏生至侧生 ,棒状至球茎状 ,腰圆鼓起。菌褶向下延生、密集 ,乳白色。孢子印白色或浅黄色。2 生物学特性2 .1 温 度 菌丝生长适温 8~ 32℃ ,…  相似文献   

2.
茶新菇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新菇又名柳环菌,是近年从野生菇驯育成栽培品种的新秀,食味鲜美,口感脆嫩,香味浓郁,质地细嫩,是一种可取代金针菇、平菇的新型食用菌。(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柄长12—13cm,直径0.3—1cm,菌柄上有褐色绒毛,菌环白色,菌盖直径5—15cm,表面光滑,半球形,老熟后平展,最后边缘开裂上卷,盖面褐色,菌肉白色。菌褶初期白色,老熟后咖啡色,孢子印锈褐色。2.生活条件:(1)营养源:菌丝分解纤维素能力强于分解木质素的能力,在培养  相似文献   

3.
1981年12月,在我县政府机关院内的一株苹果树基部,长出一丛伞菌,当时寒风凛冽,气温在摄氏5度以下,而它却似花团锦蔟,茁壮成长。其子实体丛生,菌盖初期呈球形,后期平展,圆形,边沿黄褐色,中央淡黄白色,菌盖直径2~6厘米,湿时滑润,菌肉白色;菌柄中生,长5~12厘米,上部黄褐色,下部有浅黄褐色短绒毛,无菌环和菌托;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细小。经鉴定为金针菇即构菌(Collybia velutipes)。并于12月7日进行菌  相似文献   

4.
金针菇新品种‘川金33’的选育和栽培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针菇川金33是以早熟白色金针菇和晚熟白色金针菇为亲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适宜设施栽培,子实体为白色,菌盖大、不易开伞,菌柄粗壮、干、硬、基部不粘连,具有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适宜鲜品销售和产品加工。  相似文献   

5.
封面图解     
《食用菌》2016,(3)
正晶粒鬼伞(Coprinus micaceus)子实体小。菌盖直径2~4 cm,初期卵圆形,钟形,污黄色或黄褐色、表面有白色颗粒,边缘有显著的条纹或棱纹。菌肉白色、薄;菌褶初期黄白色,后变黑色而与菌盖同时溶为墨汁状;菌柄白色、中空、圆  相似文献   

6.
贺家康  贺令 《食用菌》1993,15(3):30-31
金针菇有许多名称,根据子实体的菌盖形似铜钱大小、菌柄上有绒毛,故名毛柄金钱菇;因它常发生于构树的枯枝上,故又名构菌;它耐低温多在寒冷的冬季出菇,所以也称“冬菇”;因菌柄形状及色泽极似金针菜,故名金针菇(商品名)。经过人工栽培选育菌柄、菌盖均为白色,故名白金针菇,实为银针菇。银针菇在香港、日本、深圳等地市场供不应求。银针菇与其它菌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金针菇生产发展迅速,许多单位引进我所选育的三明一号和日本信浓二号等菌株。三明一号菌株出菇快,栽培周期短,产量高,菇形圆整,菌柄较粗壮、抗病力强。经多年栽培,产质量稳定,但菌盖肉薄,较易开伞,菌柄基部也易褐变,制罐产品色泽较深。而日本信浓二号菌株菇体洁白,菌盖内卷,肉厚,开伞慢,较适合制罐,但出菇慢,栽培周期长,抗病力差,产量低,生物效率仅25~60%。为了选育出更优良的金针菇栽培菌株,笔者从1983年开始以这两个菌株为杂交亲本,进行杂交育种研究,获得了一批杂交菌株,其中19号菌株经四年的栽培结果表明,是  相似文献   

8.
乳白毛木耳是毛木耳在特定条件下的突变白色型菌株,外形、质地、口感如同毛木耳,具有乳白色的外观,凉拌食用似海哲皮,有理想的商品观和口感,经济性状好,生物学效率高,是一个很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菌株,现就其特性报道如下: 一、特征特性 (一)形态特征 菌丝洁白、健壮、长势旺,呈绒毛状,边缘整齐。子实体多为丛生,也有单生,乳白色,形成初期呈杯状,上附白绒毛,后渐成耳、叶片状,韧胶质,腹面平滑,基部有皱褶,背面着生白色短绒毛,耳片直径可达12cm以上。成熟时反卷,晒干后收缩,质地较硬,呈浅黄色至浅茶水色。孢子印白色,担孢子腊肠至肾形,大小15.25×5μm。  相似文献   

9.
对收集的37个黄金针菇菌株进行拮抗、菌丝培养及出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黄色金针菇菌株具有遗传多样性,37个菌株可以分为18个类群,最大群包含12个菌株,最小群仅含1个菌株,其子实体颜色可以分为三类:(1)菌盖金黄色,菌柄中上部浅黄色、菌柄根部褐色;(2)菌盖浅黄色,菌柄白色,菌柄根部浅黄色或浅褐色;(3)菌盖深褐色,菌柄浅褐色。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1981年冬至1982年春,曾按照过去黑暗条件软化培养商品金针菇的理论,在绝对黑暗,伸手不见五指的人防工事里培养了172公斤金针菇,结果都是“开伞、产孢、有绒柄色素”的没有商品价值的正常子实体。正是在这种失败的前提下,笔者通过深入研究,弄清了商品金针菇成因,一九八二年研究出“菌柄定向延伸培养”的商品菇生产法。菌柄定向延伸培养法认为,单纯调节光照,即是在暗室里也培养不出色白、质嫩、不开伞、柄长的优质金针菇。因为金针菇在完全黑暗条件下,只要环境通风良好,CO_2浓度在0.095%以下,可以形成开伞,产孢,  相似文献   

11.
金针菇在绝对黑暗条件下可以形成正常子实体;环境中较高浓度CO_2(0.095-0.152%)含量是抑制菌盖开伞,促使菌柄伸长的最重要因素;弱光可以诱导处于较高浓度CO_2环境条件下的金针菇整齐地朝着光的方向快速伸长,光移位可将菇扭曲。这是笔者在一九八二年研究了金针菇与光和空气的关系之后得出的新结论。这一理论是金针菇床式出菇商品生产高产优质的基础。八四年以前国内出版的所有关于金针菇栽培技术的专著都把金针菇商品生产条件归结为黑暗培养的“软化法”。认为:“在黑暗的地方,菌盖和菌柄的绒毛色素不形成而  相似文献   

12.
以黄色金针菇与白色金针菇为亲本,利用双单杂交方法构建杂交种,从F2代中筛选出白色金针菇优良品种川金5号,该品种保持了黄色金针菇早熟、菌柄基部无绒毛、不粘连、子实体弯曲度低、高产等特性;平均产量为1.012kg·袋^-1,较江山白菇和F21分别增产56.41%、104.32%,与黄色金针菇相比菌株产量差异不大;子实体菌柄基部无绒毛、不粘连,可食率达到84.1%,较江山白菇和F21分别高8.94%和11.24%,与黄色金针菇菌株“金丝”在可食率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肖辉 《中国果菜》2001,(1):18-18
杏鲍菇,是一种名贵珍稀食用菌。其菌肉肥厚, 菌盖和菌柄脆嫩, 味道鲜美,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鲜品在香港市场50~60元/kg,广州、深圳30~40元/kg,其它地区8~20元/kg不等,倍受消费者青睐。 一、形态特征 杏鲍菇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盖初期圆形,后平展,直径3~15cm,中央稍下凹至漏斗形,圆形或扇形,表面有绒毛,灰褐色至浅黄白色,菌肉白色;菌柄长5~12cm,白色光滑,偏生至侧生,棒状至球茎状,横断面圆形,肉质紧实。 二、生物学特性 1.营养要求 杏鲍菇是一种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能力较强的食用菌,各种农副产品下脚…  相似文献   

14.
一、菌株来源和生物学特性 1.“黔朴6号”是我所胡宁拙同志于1982年3月11日从贵州省军区人防地道中一根朴树枯木上,采用基内菌丝分离获得菌株。培养出子实体后经过多次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提纯复壮以及栽培驯化,以复选顺序编为“黔朴6号”。 2.形态:菌盖直径2-7厘米,初时半球形,后渐平展,表面光滑,湿润时稍粘,淡黄色至棕色,中间稍深,盖缘薄而齐;菌肉白色,肉质,具菌香味;菌褶刀片状,不等长,稍稀,与菌柄离生;菌柄长12-17厘米,直径1~1.6厘米,表面有短绒毛,上  相似文献   

15.
鸡腿菇菌株农艺性状比较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腿菇的15个栽培菌株和1个野生菌株为试验材料,对菌株进行了农艺性状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菇菌株菌丝体日均生长速度在2.34 mm·d~(-1)~3.93 mm·d~(-1)之间,在菌丝体密度上有差异;菌株间子实体的菌帽长度和菌柄直径间也存在差异;生物学效率测试表明Co9、Co10、Co11、Co18、Co5为适宜于南充地区栽培的菌株,其生物学效率分别为117.55%、104.97%、113.07%、104.64%、100.49%、102.55%。经相关分析后,菌柄直径、菌柄长度、菌帽长度、菌帽厚度与单个子实体重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笔者根据罐头加工标准和市场鲜售趋势,经过三年的试验,筛选出了子实体色白、出菇整齐、菌盖圆整、不易开伞、产量高等商品指标优于“三明一号”的S.F.V—9菌株。现报导于下: 一、生物学特性 1.在PDA培养基上的形态:S.F.V—9菌株菌丝白色,绒毛短而较松,粉孢子极少。  相似文献   

17.
金针菇FV-88是我中心选育的一株优质高产菌株。通过2 0 0 2年秋季出菇表明 ,产量超过同类品种的 2 0 %~ 30 %,品质优良 ,色泽亮丽 ,倍受客商及消费者喜欢。为加速该品种推广 ,通过多年积累及实践 ,现将该菌株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作如下介绍 :1 生物学特性1.1 形态特征 子实体菌盖浅黄 ,半圆球形 ,开伞极慢 ,表面光亮。菌柄浅白 (介于黄色品种和白色品种之间 ) ,根部无黑根、杂色。出菇整齐 ,菌柄粗细均匀 ,整丛 30 0根左右 ,外形优美 ,口感脆嫩。在密封条件下保鲜 2~ 3天均不变色 ,大面积栽培生物效率 12 0 %~ 180 %,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笔者于1993年10月上旬在新疆哈密地区采集到野生鸡腿菇,经分离培养获得纯菌丝,通过多次栽培试验于1995年5月栽培成功。现简报如下: (一)形态特征 野生鸡腿菇接种在试管培养基上,生长快,菌丝体白色、细密,呈绒毛状。在棉子壳培养基上,菌丝洁白,粗壮,旺盛,且菌丝体有很浓的蘑菇味。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和菌环四部分组成,初期里乳头状,顶端较光滑,菌盖白色,是伞形或长卵圆形,有近似环状排列的鳞片,成熟时鳞片增大反卷,最顶端初期较硬而光滑,鳞片不反卷。菌褶稠密、等长,初期白色后逐渐变成粉色,开伞后变黑色。菌柄较长,白色,中空,与菌盖离生,上部较细、下部粗壮。菌环白色,膜质,开伞后与菌柄分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秦岭南麓黄柏塬自然保护区中大型真菌的本底资源进行调查,以传统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品进行了鉴定,确定采集到的吉林拟鬼伞(Coprinopsis jilinensis)为陕西省新记录种。该物种的子实体小型至中型。菌盖直径3~7 cm,幼时钟型,成熟扁半球型,顶部稍脐凸,浅灰褐色;表面具丰富的菌幕,菌盖被白色纤毛,边缘具丝膜状菌幕。菌柄长3~6 cm,直径1.0~1.5 cm,中生,棒状,被白色从毛鳞片,基部有白色索状菌丝体。担孢子4.3μm×8.7μm;担子[(3.6~8.9)×(21.4~33.9)]μm,具2~4小梗。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杯蕈白色变异菌株的形态特征和菌丝生长条件,比较大杯蕈和大杯蕈白色变异菌株的子实体形态、部分营养成分,并研究白色变异菌株菌丝的生长条件。结果表明,大杯蕈白色变异菌株主要特征是子实体菌盖白色,盖半球形或伞帽形,后期表面不光滑,有肉质瘤状凸起,菌盖肉质肥厚;菌柄灰白色或黄白色,菌柄短,粗壮;菌褶不等长,分叉;菌盖、菌柄的半纤维素、粗纤维、纤维素的含量低。大杯蕈白色变异菌株菌丝生长适宜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果糖、蔗糖、麦芽糖;最适宜氮源为蛋白胨、麸皮;最适宜培养温度为27~30℃;最适pH为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