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哈尔滨市的斯大林公园、建国公园和清滨公园3个具有代表性的开放式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开放式公园边界空间的使用现状.结果表明:边界形式过于单一;边界空间功能设计未考虑周边用地情况;边界空间缺少细节设计及人性化关怀;边界空间设计考虑生态效应不足;边界空间入口处管理混乱、环境遭到破坏.探讨了...  相似文献   

2.
宫楚楠  李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93-12995
在园林边缘空间研究的基础上,按公园绿地边缘空间承载的主要功能对公园边缘空间进行分类,通过对公园边缘空间类型的归纳,促进人们对公园边缘空间的理解,总结出各类公园边缘空间设计的基本手法,旨在为公园规划设计提供一定参考,进而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园边缘空间经历了从"传统围墙"到"拆墙透绿"的模式,发展成为现代意义的开放式公园。现代城市公园已经舍弃了"大院"式的公园边界隔离要素,但仅限于简单地去除有形的边界,没有考虑城市公园边缘空间与周边街区的关系。本文将就此探讨城市公园边缘空间与周边用地在形态、文化、心理及城市绿道方面的融合,以期为新建或改建城市公园边缘空间的建设提供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哈尔滨市的斯大林公园、清滨公园和尚志公园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开放式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开放式公园的绿化现状及管理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开放式模式受到人们的欢迎;开放式管理难度加大;公园环境破坏严重;部分公园设施不足;部分公园空间有待规划.探讨了开放式公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芳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191-193
通过对海口市综合性公园开放式管理进行分析,对开放式公园现状、功能设施建设、生态建设、景区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综合性公园开放式管理目标应为以人为本,提供优质服务,构建和谐景区,实现资源共享,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城市绿地实现长效管理。  相似文献   

6.
以荆州古城环城公园为代表的开放型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调查环城公园边缘空间现状。结果表明:公园边缘空间设计注重内部空间营造但未考虑周围周边用地性质;公园树种群落丰富但边缘空间设计元素单一;配套设施欠缺;边缘空间设计缺少人文关怀;对荆州地域文化展示不足。据此提出如下建议:边缘空间的多元塑造;根据周边用地性质创造边缘空间正效应;增加配套设施、增强人性关怀;结合人文景观营造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7.
李霞 《现代农业科学》2008,(10):59-60,73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都在不断地增大,在诸多压力之下,人们迫切地渴望一片能够放松、休憩的"世外桃源"。城市中心公园是现代城市人们的这种行为习惯寄托的唯一途径。以绵阳市人民公园为例,阐述了开放式城市中心公园边界空间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滨水带状公园是具有特殊线性结构的滨水开放绿地,兼具带状公园和滨水公园特性。以福州市6个滨水带状公园为对象,对公园的空间结构、植物种类、植物空间类型及其配置方式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夹水型和临水型带状公园的空间构成特性、空间布局模式、植物景观空间类型与特征,旨在为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开放式公园景观设计——以杭州市钱江新城市民公园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阳慧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6):70-73,75
从开放式公园的性质出发,探讨了开放式公园的地位、作用与景观设计原则,并以杭州市钱江新城市民公园为例,对开放式公园的景观设计要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杭州市钱江新城市民公园的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植物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是空间设计。为做好植物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设计,在介绍植物景观空间类型、植物分类的基础上,以昆山开发区体育休闲公园为例,介绍了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如何做好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11.
植物配置在草坪空间设计中直接影响草坪空间和景观方面的构建,从而引导和控制游人的游憩行为。通过对上海城市公园典型案例的调查研究,分析了上海城市公园游憩型草坪空间的植物配置及游憩利用情况,进而归纳出开敞式、半开敞式、覆盖式、封闭式4种游憩型草坪空间的植物配置模式,以期对未来游憩型草坪空间植物配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平灾结合是保证城市公园绿地在灾害发生时能充分发挥其避震减灾功能的主要方法,合理有效的平灾转换模式是避难行为成功与否的关键。以河北滦县公园绿地规划为例,探讨城市公园绿地平灾转换总体规划与单个绿地平灾转换设计的方法,从而为构建一个布局合理、形态丰富、功能完善、连结通畅的城市避震减灾公园绿地的规划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3.
陈凤飞    刘健      余坤勇    刘艳芬    高仰驰    杨柳青    林灵辰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6):201-206
随着城市环境与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为人们关注,作为城市绿地系统重要组成成分之一的小型公园绿地日益被重视。引入分形理论的计算方法,用量化的方式探讨福州市主城区小型公园绿地的空间布局特征,以期为后续此类小型公园绿地的合理布局与科学选址提供参考。以福州市143个小型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网格维数、半径维数、边界维数3个分形维数的计算,分析总结其空间布局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福州市主城区小型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具有分形特征但不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其网格维数为1.135 3,空间分布均质度和填充度较低;半径维数达到2.608 0,离心程度强,没有明显的城市中心指向形态,布局密度以绿地重心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大的平均速度比较大,但实际上是一个由中心开始,先缓慢地增加,后转为不均匀的较快速增加,继而进入缓慢增加的动态变化过程;边界维数为1.385 9,生态稳定性一般,具有较为显著的边界效应。福州市主城区的小型公园绿地其空间布局仍可进一步优化,研究结果可为其空间布局合理性的提高与自我优化结构潜能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空间句法理论中的可达性程度已成为衡量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重要指标。为了给南陵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合理空间布局提供指导与科学依据,以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构建线段模型并进行句法测度与量化分析,结合ArcGIS从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感知可达性和心理可达性4个维度指出南陵县在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结果表明:1)南陵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全局和局部可达性良好,能在总体层面上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游憩要求。但其空间聚集性呈现多核心的圈层分布特征,新老城区公园布局不均衡,部分公园周边道路体系建设不完善;2)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整体感知可达性较差,不利于城市居民通过局部路网感知公园的整体空间信息,并且公园整体空间渗透能力不足,心理可达性一般;3)在依据完善城市道路结构、合理增加公园绿地、优化绿地分类分级体系和丰富绿色开放空间等策略优化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后发现,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的全局与局部整合度值均明显提升,公园空间分布系统性与均衡性方面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对深圳市宝安区宝城的公园绿地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对策。要有充裕的面积和数量并均匀布局的公园绿地,保障公众有足够的公园绿地可以游憩使用是首要问题。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公园绿地,大力建设社区公园。公园绿地的游憩环境,要满足安全、卫生的要求,要考虑公众容易出入公园绿地、方便到达,公园绿地的多样性活动,可最大化地接近拥抱大自然,体现地方特色等。  相似文献   

16.
国家公园划界分区理论研究进展及问题与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公园资源受到责、权、利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产生的问题较为复杂,需要明确边界范围和分区规划,才可能形成对国家公园范围的国土空间有效用途管制。边界划分是保护地有效的管理工具,但是如何实现科学有效的划界分区则是管理的难点问题,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阐述岛屿生物地理学、集合种群、景观生态学3种保护地划界分区理论的优劣势,梳理国家公园划界分区存在的问题,探讨以自然资源为保护对象的国家公园划界分区所涉及的因素,构建基于“生态边界阈值”为指导原则的划界分区方法,为国家公园的发展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许晓倩  陈展川  陈旭  王宁  邓涛 《热带生物学报》2020,11(3):353-360,367
在城市中构建完整的“海绵体”体系,能有效地解决城市雨水排放压力及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城市公园是构成城市海绵体系的重要部分,对城市雨水的调节利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传统理念的城市公园建设仅重视公园的景观体验而忽视公园绿地的调蓄雨水能力。笔者通过对海口城市公园的调查,在分析海口传统城市公园建设中雨水综合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公园海绵化建设的雨水管理策略,为未来城市公园的海绵化建设与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显著的地形与气候特征为重庆城区的雨水径流控制带来严峻挑战,在建设重庆山地海绵城市的背景下,山地公园极具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体系的潜力与价值.选取重庆主城区12例典型山地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汇流基本单元——子汇水区进行径流特征分析,并结合不同子汇水区类型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山地公园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策略,从山地海绵体的绿色开放空间优化层面实现城市小流域的雨洪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