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玉米秸秆能源化利用是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农村经济转型和农村绿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本文测算吉林省2011-2020年玉米秸秆资源量和可能源化潜力量,探究玉米秸秆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能源化利用潜力进行评价。分析吉林省玉米秸秆能源化利用的现状与困境,提出因地制宜进行秸秆能源化利用产业布局、健全完善收储运体系、加强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和强化宣传培训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耕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阐述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资源利用概况,分析玉米秸秆直接还田限制因素,根据区域生态特征提出相应的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耕种技术体系,并从技术模式、土壤肥力、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对该耕作技术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剖析。研究表明,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耕种技术解决生产中耕层浅、实、少和土壤有机质下降以及养分过量消耗等诸多土壤肥力退化问题,构建了肥沃耕层,实现玉米高产稳产。针对如何进一步完善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推进玉米秸秆还田等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玉米秸秆资源总量、分布情况以及秸秆利用情况3个方面分析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的基本情况。当前吉林省在玉米秸秆利用方面存在综合利用附加值低、产业化程度不高、秸秆收集贮运体系尚未建立、农户处理秸秆成本过高及秸秆资源化利用利益机制不完善、长效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针对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多元利用秸秆资源、推进秸秆还田、发展秸秆养畜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提高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对发展绿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辽宁省为例,在农用优先的原则下探索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可复制、可推广的5种主要模式,即玉米秸秆打捆直燃技术、玉米秸秆膨化生物饲料技术、全株玉米青贮技术、玉米秸秆粉碎深耕翻压还田技术、玉米秸秆基质化栽培食用菌技术,明确各技术模式特点,并结合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0年我国核心期刊玉米研究相关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10年在我国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玉米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玉米研究文献集中发表在《玉米科学》期刊,占总发文量的19.06%,其次是《中国农学通报》、《安徽农业科学》和《种子》等期刊;文献下载频次总体随期刊影响因子的升高而增加,《玉米科学》下载频次最高;其次为《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和《中国农业科学》。我国玉米研究内容丰富,研究领域广泛,研究最多的是栽培,其次是遗传育种、综合利用、施肥和植物保护等。  相似文献   

6.
松辽平原玉米带秸秆利用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松辽平原玉米带样本县玉米秸秆基本概况及利用现状的统计,分析阐述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不合理的影响因素(包括农户认知、成本、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渠道和补贴因素),提出推广玉米秸秆食用菌基料化生产规模,建立玉米秸秆离田和收储运体系,利用卫星监控、无人机巡查科技手段助力玉米秸秆禁烧等有效利用的建议,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玉米秸秆饲料化作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为反刍动物提供优质的粗饲料,对推动“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测算东北三省 2016~2020年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量与反刍动物秸秆饲料化需求量,进而分析玉米秸秆饲料化满足度与优势度。结果表明, 2016~2020年东北地区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和反刍动物秸秆饲料化需求量呈波动变化,波动幅度较为稳定,玉米秸秆饲料化满足度均属满足程度,黑龙江相对于其他两省的优势更加明显。提出加强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因地制宜地发展秸秆饲料化利用、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建立科教培训体系和产教融合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准确了解茶叶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可为未来茶叶领域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采用文献计量学中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对茶叶领域近12年(2010-2021年)发表的9444篇核心期刊论文进行年度发文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文献来源、所属学科、基金资助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1)年度发文量。我国茶叶领域核心期刊近12年年发文量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2016-2017年发文较为活跃,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发文量的37.65%。其中,2017年发文量最多,达到1816篇,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发文量的19.23%。(2)发文作者。我国茶叶领域核心期刊近12年发文数量排前3的作者是龚自明、林智、刘仲华,发文数量分别为54、54、46篇,分别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0.57%、0.57%、0.49%;近12年核心期刊发文量在6篇以上的作者即为核心作者,但核心作者发文总量未超过全部论文的50%,尚未形成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3)研究机构。我国茶叶领域近12年核心期刊发文数量在200篇以上的机构有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发文数量分别为402、331、239、207篇,分别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4.26%、3.50%、2.53%、2.19%。(4)文献来源。我国茶叶领域近12年核心期刊发文数量排前3的期刊是《福建茶叶》《茶叶科学》《农业考古》,发文数量分别为2754、633、342篇,分别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29.16%、6.70%、3.62%。同时食品类期刊发文数量较多。(5)所属学科。我国茶叶领域近12年核心期刊发文所属学科主要是食品、作物、轻工,发文数量分别为3362、1228、963篇,分别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35.60%、13.00%、10.20%。(6)基金资助。我国茶叶领域近12年核心期刊发文的基金资助主要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发文数量分别为876、246、201篇,分别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9.28%、2.60%、2.13%。从各省资助数量来看,靠前的省份主要是福建、浙江等。(7)研究热点。根据关键词、主题词统计及共现网络图分析可知,我国茶叶领域近12年核心期刊发文的研究热点是茶叶、茶文化。其中,“茶叶”热点的研究集中在农药残留、包装设计及品质等方面;“茶文化”热点的研究集中在茶叶包装、包装设计及茶等方面。结合以上结论,建议我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应统筹推进,协同发展,同时指出应重点关注信息通信等新技术在茶叶育种、加工及产业融合等方面的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介绍辽宁省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秸秆综合利用意识淡薄和技术推广力度不够等方面,并从加强政府领导及建立完善的秸秆收集物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梁武  聂英 《玉米科学》2017,25(4):105-110
农作物秸秆作为"另一半农业",是一种重要的可供开发和综合利用的生物质资源。以吉林省2005~2014年间玉米产量为基础,测算出吉林省玉米秸秆理论资源量和可收集量,对该地区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途径现状和障碍因素进行简要评价。促使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得到更好的发展应该重视宣传引导,努力转变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优化机制;建立秸秆技术研发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规模化;搞好示范推广作用,积极挖掘秸秆文化产业等。  相似文献   

11.
以2001~2015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为检索依据,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文献分布的期刊、年代、分布区域、基金项目、研究机构、核心期刊、研究主题分布核心作者等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近15年间发表量呈逐年增加趋势;文献获得基金项目支持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浙江等地区;文献主要涉及保护策略研究、病虫害防治研究、重金属污染研究、入侵植物防控研究、资源调查研究等5个领域,发表核心期刊的论文主要集中在生态科学、湿地科学、生态学杂志等12种期刊;文献出产最多的为厦门大学,其次为中山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第一作者所在机构排名主要以高校和科研单位为主,核心作者主要集中在广西、福建、广东等省份。通过研究揭示了中国红树林保护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青贮玉米研究领域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园  易婧 《玉米科学》2021,29(1):184-190
以1992~2019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721篇青贮玉米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并借助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我国青贮玉米研究的文献分布、刊物分布、研究机构、研究热点与趋势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全面把握我国青贮玉米领域研究的发展进程,为我国青贮玉米理论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结果表明,近30年来,我国青贮玉米领域研究呈现波浪式的发展趋势,核心区刊物有10种。目前,从事青贮玉米研究的机构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等草食畜牧业发达的区域,彼此间的共现网络密度低,合作有待提高。我国青贮玉米研究的热点主要围绕在青贮玉米的选育、青贮玉米的营养价值、青贮玉米的用途、如何提高青贮玉米产量、青贮玉米的经济效益等方面,其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青贮玉米发酵品种、全株青贮玉米制作技术、青贮饲料品质以及种植密度与播期、品种与种植模式、施肥方式与土壤类型、栽培方式与播种方式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3.
崔宁波  姜兴睿 《玉米科学》2020,28(3):180-185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利用黑龙江省424户玉米种植户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资本禀赋、政策工具对农户玉米秸秆还田利用意愿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农户玉米秸秆还田利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利用意愿与知觉行为控制对农户玉米秸秆还田利用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资本禀赋与政策工具对农户玉米秸秆还田利用意愿与利用行为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政策工具的影响较弱。提出促进农户参与玉米秸秆还田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玉米秸秆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可利用的化学成分,可用作畜牧业饲料的原料,也可直接用于还田,起到恢复地力的作用。黑龙江省许多地区将玉米秸秆进行焚烧,不仅浪费资源,同时秸秆焚烧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通过对黑龙江省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现状的分析,系统论述玉米秸秆在直接还田和离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政府工作职能,科学规划还田比例,切实可行的保护政策,加大科研攻关及宣传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本文通过对2017-2021年间全球玉米育种技术领域相关专利数据挖掘与分析,重点从主要专利布局区域、权利人、技术分布、热点分布以及高价值专利等方面分析发展动态与竞争态势。分析表明,美国是玉米育种技术的专利领先国,专利申请和高价值专利分别占全球的40%和69%,专利研发机构为跨国种业企业集团为主。我国玉米育种技术专利申请排名全球第3,研发机构以科研院所、大学为主,但高价值专利偏少,仅为美国的5.86%。提出要增强玉米育种技术研发与专利布局等3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