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胎母猪首次分娩心情很不安,剧烈疼痛导致分娩应激非常大,容易产生产程长,难产率高,产后感染等问题,正确的分娩护理对初产母猪尤为重要。分娩是母猪围产期最重要的环节,是一个高能耗、高风险、高感染、强疼痛的过程,是母猪生殖周期里的"生死关"。如何通过正确的分娩护理降低母猪的分娩应激,缩短产程,减少难产,抗感染是目前猪场急切关注的一个话题。1影响母猪分娩的主要因素掌握原理才能处置得当。要想进行正确的分娩护理,必须清楚影响母猪分娩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产力、产道、胎儿以及精神。  相似文献   

2.
正分娩是母猪围产期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母猪分娩是一个高风险、高耗能的过程,在分娩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母猪感染细菌,出现瘫痪或者是猝死等意外情况,这对于母猪的健康成长及发育是极为不利的。在帮助母猪分娩时,尤其是初产母猪由于此前从未经历过分娩,可能情绪会比较激动,应激反应强烈,意外出现的概率也比较大。在进行初产母猪分娩时,有哪些护理关键点呢,本文笔者将就这个话题展开详细论述。1产前的分娩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母猪分娩是母猪养殖过程中最关键的时间段,每一次分娩都是一次分水岭,因为母猪分娩后身体各方面功能都变得虚弱,需要时间来恢复,期间很容易因为照顾不周引起产后不食、无乳或少乳、子宫炎症、后期发情异常等问题,所以母猪产后护理就尤为重要。下文将对母猪分娩的注意事项及母猪相关的养殖管理进行介绍,旨在为改善母猪养殖健康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4.
正母猪分娩是能繁母猪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而又特别复杂的阶段,那么做好母猪分娩前、中、后的护理工作,不仅能增强母猪的繁殖性能,同时可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还能有效地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1])。本文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分娩母猪的护理要点,为养殖户提供一定的生产实践参考。1分娩前的护理1. 1分娩前一周的管理分娩前一周是很关键的时期,主要从营养供给、环境卫生、定时观察等方面进行护理。首先,产前一周开始更换哺乳母猪料,在产前  相似文献   

5.
分娩是母猪围产期最重要的环节,是一个高能耗、高风险、高感染、强疼痛的过程,是母猪生殖周期里的“生死关”.如何通过正确的分娩护理降低母猪的分娩应激,缩短产程,减少难产,抗感染是目前猪场急切关注的一个话题. 1 影响母猪分娩的主要因素 掌握原理才能处置得当.要想进行正确的分娩护理,必须清楚影响母猪分娩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产力、产道、胎儿以及精神.  相似文献   

6.
母猪分娩是猪场的源动力,因此做好分娩后母猪的饲养管理和一些常见疾病的防治工作,是提高整个猪场生产力的保障。本文通过对本猪场多年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阐述母猪分娩后该如何管理、护理及对分娩后常见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母猪分娩对于生猪养殖来说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环节,这一阶段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母猪繁殖性能下降,仔猪的成活率降低,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母猪和仔猪全窝死亡,损失惨重。因此加强母猪的分娩管理工作,对于提高生猪养殖经济效益非常重要。母猪分娩要注意一些事项,包括预产期的计算、分娩前的准备、接产工作以及产后母猪和仔猪的护理等工作。现介绍母猪分娩的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郑延平 《中国猪业》2008,3(3):62-62
春季是母猪分娩的旺季,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是分娩前后。在这段时间里如果对母猪饲养和护理的不好,常会造成仔猪和母猪的死亡。为此,现将母猪分娩前后的饲养要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母猪分娩是产房管理中的关键点。本文陈述了分娩阶段的接产及护理要点,包括如何在接产前降低母猪的应激反应、接产和产后所需设备的准备及接生护理。  相似文献   

10.
对某规模化猪场分娩母猪产死胎的情况进行调查与统计,结果表明:死胎窝发生率以1胎猪和6胎猪为主,死胎以白胎为主,且晚上分娩显著高于白天,不同饲养员之间死胎发生率差异不显著,但整体死胎发生率都较高,调查结果认为加强对后备母猪管理、加强分娩母猪的护理能减少母猪死胎率。  相似文献   

11.
母猪分娩是母猪繁殖生产过程中既复杂又重要的阶段,做好母猪分娩前后的护理工作,不仅可以提高母猪的生产力和仔猪的成活率,而且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1母猪分娩前的护理1.1调控环境为了给母猪营造清洁、舒适的生产环境,首先必须清扫、消毒产房和分娩栏,可用石灰乳粉刷墙壁消毒,并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喷雾消毒。其次,应做好生产环境的温度调控工作,在产房内配备取暖或降温设施,使环境温度保持在25℃左右、保育箱温度保持在32℃左右。  相似文献   

12.
王滇 《猪业科学》2010,27(7):96-97
母猪繁殖生产是一个猪场发展的源动力,做好分娩后母猪的饲养管理和一些常见疾病的防治工作,是提高整个猪场生产力的保障。通过对猪场多年工作的经验总结,阐述母猪分娩后该如何管理、护理及对分娩后常见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母猪是猪场的核心,而母猪的核心是其繁殖能力.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对猪场、公司、社会都会有显著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引起母猪子宫、产道炎症和子宫内膜炎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母猪的分娩状态、分娩护理和母猪自净功能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侯明权 《猪业科学》2012,29(8):34-36
产房是猪场的生产核心,有效的母猪围产期和分娩管理是猪场经营成功的关键。产房饲养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做好母猪护理、接产,看护好仔猪,确保母猪安全生产,仔猪健康成长。在产房阶段,母猪的管理要点主要包括饲喂程序、产房进猪前的管理消毒、母猪分娩前的准备、母猪接产、母猪产后的护理等。1产房母猪的饲喂程序产房母猪即分娩前和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饲料的消化能13.8MJ/kg,粗蛋白17.5%,赖氨酸0.9%,钙0.9%,磷0.7%。母猪分娩前后根据其生物特性(有其自身的特性),在饲喂程序上要做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5.
<正>1初产母猪分娩的特点初产母猪具有很多生理上以及心理上的特点,所以其在第一次分娩时会有许多过激的反应,很多的特殊意外情况极易发生。掌握初产母猪在分娩过程中的一些常见特点,有利于养殖户们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把握初产母猪分娩时的护理关键点,保证初产母猪顺利产下健康的猪仔。笔者将初产母猪分娩时所具备的一些特点介绍如下,供广大的读者朋友参考学习。1.1初产母猪分娩难度大初产母猪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  相似文献   

16.
分娩是母猪产期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分娩期母猪易应激、易感染,因此想要保证仔猪成活率就必须加强对分娩期母猪的护理。加强对分娩期母猪的护理就要做好产前准备、预测分娩日、执行接产以及产后护理工作。这些工作不仅可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增强母猪的繁殖性能,还能降低某些疾病发生率,极大地影响了猪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吴永和 《中国猪业》2009,4(11):32-33
母猪的分娩包括分娩前的准备、接产与助产、产后护理3个环节,母猪产仔成活数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养猪的经济效益,所以应保证母猪安全分娩。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实践,现将母猪的安全分娩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对于大多数物种来说,分娩是一个比较危险的阶段。一般认为母猪和初生仔猪体型差异大,分娩所带来的危险系数应当不高,而事实并非如此。如图1,分娩后仔猪死亡的风险很高,特别是哺乳期间,仔猪死亡风险持续高水平,母猪的分娩和泌乳应当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分娩是母猪围产期最重要的环节,是一个高能耗、高风险、高度易感染、强疼痛的过程,是母猪生殖周期里的"生死关"。一胎母猪没有经历过分娩,首次分娩心情很不安,剧烈的疼痛导致分娩应激非常大(比其他胎次母猪分娩应激都要大)。而且一胎母猪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例如:配种过早导致骨盆口过小;过分限饲导致肠道、产道狭窄;攻胎不当导致仔猪过大或胎儿活力太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2个试验对母猪在分娩圈和分娩栏中的卧向行为进行了观察,试验一中,选择10头大白(Yorkshire)经产母猪作为观察对象,试验二中分别选择10头大白(Yorkshire)经产母猪和10头长白(Landrace)经产母猪作为观察对象。观察采用瞬时记录方法,每周观察三次,隔日观察,每天上午、下午各观察一次,每次3h,每次观察间隔5min。观察中发现,母猪卧向以向外为主。分娩栏(四周是栏杆)中的母猪以选择卧向外(向北)为主,其次是卧向内(向南),卧向左和卧向右最少且差异不显著,上栏前和下栏后差异不显著。分娩圈(四周是墙壁)中母猪以选择卧向外为主,卧向内最少,卧向左和卧向右差异不显著。长白母猪比大白母猪选择卧向外的多,妊娠阶段比哺乳阶段选择卧向外的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